- 註冊時間
- 2009-4-20
- 最後登錄
- 2024-11-28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620
- 閱讀權限
- 90
- 文章
- 1220
- 相冊
- 3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廣澤尊王
廣澤尊王是台灣早期的先民自福建泉州攜帶而來的神明,泉州人視為他為保護神,因此又稱「保安尊王」,也稱「郭王公」或「聖王公」。
他是一位年僅十餘歲的小孩童,曾經善待主人聘請的地理師,得到地理師指引-得道成仙。
聖王, 名叫郭洪福, 五代十國人,公元922年2月22日出生於福建省泉州府南安縣詩山人,相傳是唐代汾陽王郭子儀的後裔。
自幼父母雙亡,由家境貧困的叔叔代為扶養,受雇於地方富豪-為牧童, 負責放牧牛羊。他所飼養的羊不但又肥又壯,甚至主人把羊賣掉後,次日羊群仍然不減,鄉人嘖嘖稱奇。
雇主是個為富不仁,生性吝嗇的人,為了改葬祖墳,請了一位獨眼的地理師來家裡選風水,為祖宗找個龍穴造墳。由於生性吝嗇對待地理師很刻薄,甚至將掉到糞坑而死的羊請地理師吃。地理師非常生氣,不將好風水 點給他。反而將風水吉地點給陳家忠厚善良的牧童郭洪福。
地理師問郭洪福:「你想當皇帝還是當神仙?當黃帝可享一世福,而神仙世代受人參拜。」郭洪福說:「我想當神仙。」地理師於是要求郭洪福將他父親的骨灰帶來給他,然後將骨灰遷葬在吉地上,並且指引他到飛鳳山打坐修行,後被人發現坐於松樹下,呼之不應與死無異,但經數月仍有體溫,傳為奇蹟。人們認為已成神聖而頂禮膜拜,後來就地建廟供奉其身於正殿。不久郭洪福得道成仙。
同鄉居民知道郭洪福成仙後,便在當地蓋了一間小祠祭拜他,因經常顯靈紓解民困,尤其對保國衛民,大有貢獻,感恩的居民就奉他為「保安尊王」,並將小祠改成大廟。泉州的鳳山廣泉寺就是廣澤尊王的主廟。
廣澤尊王的神像與其它神像不同之處在於他的右腳盤著腿,據說是他在山上虔修時,他的母親打聽到他的下落,趕來找他,正當他昇化之際,只拉下他的左腳,右腳仍盤著腿,昇化成仙。
泉州人渡海來台時,將廣澤尊王置於小匣內,隨身攜帶奉為守護神,他們相信廣澤尊王專門保護出外人,所以至今台灣泉屬移民,家家戶戶必供奉尊王之像於匣內上香致敬。台灣各地所建的廣澤尊王廟,都是泉州人遷移來台時,分靈或分香奉祀的。
每年農曆二月二十三日或八月二十二日是廣澤尊王的祭日,祠廟在此日要獻演戲曲,和上供牲醴,並舉行盛大的神輿遶境儀式 。
雍正帝為太子時,患天花病情危篤。夜夢有人送降痘丹,雍正服後問以姓名,送藥者自稱「泉州郭乾」遂不見其人。次日雍正果然病勢好轉,癒後派人至泉州察訪,始知郭乾即廣澤尊王,及加封其全號為「威鎮忠孚、惠威武烈、保安廣澤尊王」。
十三太保,在台灣的說法是保安廣澤尊王與妙應仙妃的十三個兒子,或是尊王的部將,而在大陸的說法則是保安廣澤尊王的分靈,如第一個分靈出去的,稱為大太保,以此類推至十三個分靈。
據西羅殿的信徒抄自大陸的說法
大太保尊稱:玉敕代天巡狩元帥府二代欽差,其職為帶父工作,監督之職行,鎮守在詩山龍山宮。
二太保尊稱:金闕順天尊王,其職為管上界及下界之事,又守聖王之祖墳,鎮守在清溪威鎮廟。
三太保尊稱:五當東方武士,其職為武將,神力強盛,專司驅邪,犯陰之事,鎮守在巨門鰲峰宮。
四太保尊稱:南北巡總指揮,其職為負責連絡,大事皆由其連絡、處理,鎮守在溪頭溪頭宮。
五太保尊稱:代天行醫,其職為精於醫術,常常行醫,鎮守在殿阪景福社。
六太保尊稱:雙忠尊王,其職為主持公道,處理民眾之控訴,鎮守在大延壽山宮。
七太保尊稱:東天王,其職與六太保大致雷同,鎮守在宮下澳頭宮。
八太保尊稱:武燕王,其職為監督,在十三太保之間察巡,負責督導諸太保,鎮守在溪東溪東宮。
九太保尊稱:五常軍元帥,其職不明,鎮守在山兜銘境宮。
十太保尊稱:察巡天下,其職為負責察巡天下,鎮守在坑柄坑柄宮。
十一太保尊稱:金封秀士,其職為文士,專辦文字之事,鎮守在羅埔駐龍宮。
十二太保尊稱:童月王,其職為天下巡狩,到處雲遊察巡,鎮守在古宅行祠宮。
十三太保尊稱:代天總代巡,其職為可以上天庭,到地獄,亦可管人間,配有尚方寶劍,可以先斬後奏,鎮守在仙境永安宮。
十三太保分別各守一宮,皆離祖廟詩山鳳山寺不遠,而且各宮皆在離詩山不遠之十三個村落中,每一村落一宮,以鳳山寺為中心,形成衣各信仰圈.
資料來源;國家之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