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9-6-26
- 最後登錄
- 2024-12-2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2423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17818
- 相冊
- 1
- 日誌
- 11
狀態︰
離線
|
在梅州,每逢農曆三月十九日,各家各戶備辦奉品,在露天向著太陽升起的地方,進行拜祭。名為紀念“太陽生日”。
客家人是漢民族的一個重要支系,是衣冠舊族,自東晉以來由於戰亂災害,社會變動不斷遷徙到南方。尤其是梅州,成為客家人最集中,人口最多的一個地區,在這個地區的客家人,為紀念明朝最後一個漢族皇帝崇禎,從清朝初期興起紀念“太陽生日”。據歷史記載,明末崇禎皇帝是在農曆三月十九日在北京煤山自盡的。此後明朝即滅亡。在清初滿族統治時期,人們不敢公開紀念明朝皇帝,便借“太陽生日”之名義紀念之。三月十九日那天每家每戶將事前備好的豬肉,魚,雞,果品和客家人自己釀製的娘酒,放在太陽出來的方向敬奉太陽,並要燒用紙紮成的太陽帽,口裡還滔滔不絕地念“太陽經”,其中有一句是“太陽三月十九生“。
“太陽生日”在梅縣一帶特別盛行。據考,是由於梅縣陰那山靈光寺有個“太子菩薩”,每年農曆三月十八日就要“出行”,由和尚挑著遊鄉化緣,賜符除害。這個“太子菩薩”,實際上是崇禎皇太子朱慈火良。據傳明亡時,他由梅縣鬆口人翰林院東宮侍讀李士淳(李二何)攜帶潛回陰那山靈光寺,削髮為僧,改名“太歲和尚”,以圖東山再起,反清復明。後來清室已定,太子老於古寺,後人便造了“太子菩薩”像,供奉在寺內。群眾又將“太子菩薩“說成是”稗子菩薩“(稗子草是生長在田間,酷似水稻而又比水稻生長更為茂盛的一種雜草,是農民見之必根除的害草)。每年三月十八日”太子菩薩“出遊賜符,其意為除稗草,其實是暗示明朝亡國之忌日。
轉自:客家網
[size=-2]
《 本帖最後由 驛動的心 於 2011-5-14 09:30 編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