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8-7
- 最後登錄
- 2025-4-2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8
- 閱讀權限
- 40
- 文章
- 74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竹市有預售案 改為先建後售
最後看到新竹市。重案區關埔重劃區仍在盤整階段;奢侈稅風暴後仍有成交,但和二月前相比,掉了超過五成。以實際平均值看,先前每宗個案大約一週賣個4到5戶,現在大約只剩1到2戶。
而據了解,奢侈稅提前於六月上路之邊際效應,已在該市產生。首先是市區預售案「玉品院」,儘管收訂成績不錯,開價26萬/坪以其地段評估也算合理,但該案已決定將原訂戶全退掉,改為先建後售,且稱此策略將成區域新趨勢。
再者則是『反映成本』醞釀漲價。之前因公告現值大幅調高,新竹、竹北兩市就已出現一波漲價潮,且直接影響銷售;而根據本刊市調人員了解,不少預售推案業者表示,未來轉嫁奢侈稅『成本』將無可避免,也就是調高價格。因為奢侈稅課徵對象不只是房屋,還有土地(交易);而當地不少建案是採與地主合建,或者基於節稅,先由自然人持有土地,再與公司合建。
這樣的推案模式,如今將碰上奢侈稅,結果就是,要不轉為先建後售,藉由兩年以上興建工期,規避10%起跳之兩年內交易重稅,不然就得將10到15%稅負計入成本,反映至售價上,也就是轉嫁給消費者。
從上段所提,新竹市最近傳出的市場趨勢傳言來看,是否會成為整個台灣房市業界,未來因應奢侈稅效應之主要對策?還有待後續觀察,才能確認。目前較明確的度小月手段仍是:延後推案、暫停強銷,少數個案節省成本、取消現場人員常態駐點,改採電話預約。
奢侈稅成本 將轉嫁至售價?
不過,據本刊了解,前述新竹市的因應策略,有可能在其他區域出現。像近年在新北市及桃園大量推出平價建案的幾個大型建商,也多採取土地由自然人(公司負責任個人名義)持有,再與公司合建之模式,來節省稅負(營業稅)。
如今奢侈稅實施,原本合法的節稅手段變成反效果;故無論奢侈稅或營業稅,最後都得轉嫁到成本及售價上。此趨勢如確立,當然等於打了官方一個大巴掌;因為按官方說法,祭出奢侈稅是要讓房價回歸合理水準。
無論如何,房地產後市依然渾沌未明。業者看來是鐵了心,未來價格還是要漲,不大可能鬆動、下降;但根據坊間多項調查,庶民看法卻都是看跌未來房價、買賣雙方認知差距是繼續拉大?還是可望縮小?肯定是今年房市榮衰的最關鍵因素。
《 本帖最後由 lp1301 於 2011-5-19 14:35 編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