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417|回覆: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瀏覽器發展史  關閉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榮譽會員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SOGO綜合圖區之星勳章 軍武十字勳章 藝術之星 綜圖精英分享家勳章 優質套圖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正妹貼圖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絲襪美腿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唯美清純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自然美景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1-5-20 10:31:58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Rank: 3Rank: 3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11-5-22 02:17:57 |只看該作者
ie存在真久= =
firefox 跟google 突然竄起

智天使(八級)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你一理財,財就離你...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狀態︰ 離線
3
發表於 2011-5-22 14:25:49 |只看該作者
以前台灣也有自製瀏覽器,後來全給IE給X了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榮譽會員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SOGO綜合圖區之星勳章 軍武十字勳章 藝術之星 綜圖精英分享家勳章 優質套圖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正妹貼圖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絲襪美腿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唯美清純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自然美景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狀態︰ 離線
4
發表於 2011-5-23 13:17:56 |只看該作者

瀏覽器大戰史

瀏覽器大戰史
全球資訊網是一個以網際網路為基礎的超文字系統,由提姆·柏納李發明。他編寫了第一款瀏覽器WorldWideWeb,後來改名Nexus,執行於NeXTSTEP作業系統平台。
Mosaic戰爭1990年代初期,軟體中已有不少圖形介面的全球資訊網瀏覽器問世,例如:Lynx、tkWWW,而第一個普及的,是由國家超級電腦應用中心(NCSA)開發的Mosaic瀏覽器,開發者將版權授權予多間公司,讓它們創造自己的產品,例子有:Spry Mosaic、Spyglass Mosaic。
Mosaic瀏覽器的開發人員馬克·安德生,於1994年4月成立了馬賽克通訊公司。但為了解決與NCSA間的法律問題,於是該公司改名為網景通訊公司,Mosaic瀏覽器程式碼也重新改寫,強化實用性及穩定性,並命名為網景領航員(Netscape Navigator)瀏覽器,同時在網路上提供免費試用版,很快的便占據了瀏覽器市場。
第一輪大戰1995年8月,網際網路已受到流行文化和大眾媒體的關注,而當時的市場及網頁瀏覽標準均由網景主導。
1995年12月7日,眼著於網景的崛起,極可能威脅到微軟的作業系統和應用程式市場。比爾蓋茲刻意選擇了珍珠港事件54周年這一天,在西雅圖總部會議中心宣示要打垮網景,比爾蓋茲將微軟形容成遭日本襲擊的美國艦隊[1]。微軟立刻向Spyglass買下Mosaic的授權,建立了Internet Explorer 1.0,揮軍瀏覽器市場,激烈競爭就此展開。
微軟透過「Windows 95 Plus!」搭售,三個月後推出IE2.0版。在往後幾年,微軟和網景隨後也陸續各自推出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和Netscape Navigator(4.0版改稱為Netscape Communicator),由於當時著重產品功能特色多於修正錯誤,因此當時的產品也多是不穩定的,以及使用各自的網頁標準、時常當機、安全漏洞等問題,也為使用者帶來困擾。
1996年微軟推出IE 3.0版,成為第一款支援程式語言及CSS的商用瀏覽器,使市場佔有率開始緊追Netscape。
1997年10月,IE4.0版正式推出,並在舊金山舉行產品發表會,而引人注目的地方便是豎立了一個10呎長的巨型"e"標誌。部份Netscape的員工在發佈會翌日前往會場,把巨型標誌推翻,並放上其吉祥物Mozilla恐龍,恐龍手上紙牌寫著「Netscape 72, Microsoft 18」,代表當時的瀏覽器市場佔有率[2]。
但隨著IE4.0的推出,對這場瀏覽器大戰產生了重大改變,它在符合W3C製定的網頁標準方面,做得比Netscape Navigator 4.0要好,同時也能載入動態網頁,其文字或圖像的位置可以改變。此外,安裝了IE4.0被認為是系統的升級,能增加不少功能,包括可以播放MP3音樂。
在IE和Netscape大戰期間,網頁設計者通常會把「用Netscape可達到最佳效果」或「用IE可達到最佳效果」的標誌放在首頁,並連到下載相關產品的網址上。這樣的網頁會讓開放標準造成分歧,忽略雙方各瀏覽器的使用者,因此有人發起了「可用任何瀏覽器瀏覽」(Viewable With Any Browser)活動, 要求令網頁無論使用IE或Netscape均能正常瀏覽。
Internet Explorer的統領微軟在瀏覽器大戰擁有兩大優勢:第一是財力雄厚,Netscape瀏覽器雖曾一度達90%以上市佔率,但公司的規模相對較小,且收入僅來自瀏覽器及相關產品。
微軟的另一個優勢,在於其Windows壟斷了作業系統市場。縱使早期IE的評價比Netscape差,但微軟把IE與Windows捆綁銷售,仍可以增加其市佔率。另外,微軟把IE變成免費,開發資金從Windows的龐大收益中撥出,當產品開發至與Netscape同等程度時,使用者便不再下載Netscape使用,而改用IE。
除此之外,微軟也曾使用以下手段傷害Netscape:

    Netscape的商業模式是透過銷售伺服器軟體來發佈瀏覽器,微軟得知這點,便把自家的IIS伺服器透過Windows伺服器版本搭售,內含仿製Netscape產品的代理、電郵、新聞組伺服器、以及其他軟體,並以特優價格發售,以切斷Netscape的財源。起初效果不大,由於Netscape的收入多來自使用Sun伺服器的客戶,因此微軟需要使Windows NT更普及,作為企業網路及網際網路的伺服器。
    微軟在授權條款中,要求主機廠商在桌面上展示IE的圖示,並不得加入Netscape,否則將以漲價方式作出懲罰。
    微軟讓中小型ISP推出附有ISP品牌的IE,使不少ISP鼓勵用戶改用IE,放棄Netscape。
    微軟在與AOL的授權條款中,要求AOL以IE作為主介面,而非Netscape。
    微軟在收購得來的FrontPage網頁設計軟體中,加入了非標準的專屬標籤,令作出的網頁只適合使用IE瀏覽器。
    微軟率先在IE支援CSS,網頁設計者認為製作支援IE的網頁比支援Netscape的容易。

以上手段的目的是要斷絕Netscape的財路,以及Netscape自身錯誤的商業決定,使得Netscape於1998年年底,被IE擊敗。其後AOL以42億美元收購Netscape業務,IE開始統領瀏覽器市場,佔有率最高峰達到2002年的96%,比Netscape的高峰還要高。
在IE擊潰主要對手Netscape後,第一輪大戰結束,而瀏覽器的創新也隨之減少。IE6.0與IE5.5的變化不大,其目的是捆綁在Windows XP中。
結果在這場瀏覽器大戰中,兩者為了壓倒對手,皆做出了以下兩大行為:

    加入瀏覽器新功能的重要性放在修正錯誤之前。
    使用專屬格式,不尊重開放標準。

當單一公司寡佔瀏覽器市場時,網頁開放標準的關注度下降,不少網頁設計者也以Internet Explorer的標準為標準,而不完全遵從開放標準,使一些網頁只能使用Internet Explorer瀏覽。另外,現行的Internet Explorer 6.0在CSS、PNG圖像格式、XHTML網頁等標準也未能完全支援。
還有,微軟在網頁技術上加入了不少專屬物件,像是VBScript、ActiveX、以及微軟自家的DHTML格式等,使不少網頁使用非微軟平台及瀏覽器無法正常顯示。再者,Internet Explorer的佔有率之高,當安全漏洞被發現時,蠕蟲病毒也隨著Internet Explorer的普及,在網路快速傳播,Internet Explorer儼然成為電腦蠕蟲病毒攻擊的主要目標之一。
除此之外,由於Internet Explorer包含"Internet"一詞,對於一些初識網際網路的人,很容易先入為主地以為Internet Explorer就是網際網路,網際網路就只有WWW,並會以為Internet Explorer就是唯一選擇,而忽略了其他瀏覽器的存在。

第二輪大戰

1998年1月,戰敗的網景宣佈展開開放Netscape Communicator瀏覽器原始碼的計劃,目的是「激發網路上數以千計開發人員的創新」。
1998年5月,Netscape以開放原始碼的授權形式,將Netscape Communicator的原始碼釋出,對它的修補和改善開始大量湧入。該新產品仍然使用Mozilla這個名稱。透過把程式碼徹底重新改寫,Mozilla已在各方面得到改良。
2002年6月,Mozilla推出1.0版,並迅速在開源社群中得以普及。同時又出現多款衍生產品,包括從Mozilla獨立出來的輕量多平台瀏覽器,名為Firefox,它於2004年推出1.0版。而其他以Mozilla為基礎的產品也慢慢在瀏覽器市場中發展起來。
2003年,微軟宣佈IE 6.0 SP1版本將是最後一款供獨立下載的IE瀏覽器,而產品未來的功能加強方面將取決於Windows Vista,它包括Windows Presentation Foundation、XAML(一種專屬XML語言)等工具,以供開發者去建立擴充網路應用程式,這個可粗略地與Mozilla XUL的跨平台概念作比較。
就上述的一點,Mozilla基金會與Opera軟體公司於2004年4月開始,共同合作開發新的開放標準[1],能在與現有技術逆向相容的同時,也可以增加更多新功能。這項工作由WHATWG工作小組負責,該小組專門快速制定新標準及定義,並會送出予W3C審批。
2004年6月,一個名為Download.ject的惡意程式大幅度襲擊IE瀏覽器,這使人們更注意到IE本身的安全性問題,IE使用者只瀏覽一個網頁,便有機會受到後門、鍵盤側錄等惡意程式入侵,而美國電腦安全事故協調中心及多間電腦保安產品公司也建議用家改用更安全的Firefox,以避開此等攻擊。
2004年8月,微軟推出Windows XP SP2。至翌年2月,微軟宣佈原隨Windows Vista推出的IE7將提供Windows XP SP2及在2005年中推出的Windows之版本。鑑於微軟產品安全性成為人們的熱門話題,微軟提及新版瀏覽器的安全性將比IE 6 SP2大大增強。由於微軟未就網頁標準方面表態,因此引起網頁開發者及標準支持者的關注。有人認為,微軟為Windows XP使用者提供新版本IE的升級更新檔,是迎擊Firefox普及化的一步。
至2005年最後一季,IE的市場佔有率跌至85%左右,主要是受到蠕蟲病毒、間諜軟體等透過IE產品漏洞在網路傳播,迫使IE使用者改用Firefox。其另一個因素是,Linux產品開始獲得市場採納,它們均預裝了Firefox瀏覽器。其他導致IE使用率下降的原因有,Firefox的介面設計與IE相似、支援分頁瀏覽等,不少改用Firefox的用家,均會把IE作為後備瀏覽器。瀏覽不支援非微軟瀏覽器或僅供IE進入的網頁,可透過一個名為IE Tab的擴充套件,供Firefox迅速調用IE的Trident引擎瀏覽。
2006年8月,Firefox、Opera等瀏覽器的市場佔有率持續成長,但速度放緩。據最新的調查顯示,Firefox在北美,歐洲等地區的佔有率已經接近或者超過20%。這使微軟感受到的競爭壓力倍增,促使微軟加快IE7的開發步伐。於月底,微軟推出IE7的第一個候選版本,可以說IE7功能特性已大致成型(IE7提供了分頁式瀏覽,RSS閱讀,加強的外掛控制,CSS等網頁標準的加強支援,以及有償提供類似於Firefox擴充套件模式的附加外掛以增加IE7的附加功能,在安全性等方面亦有較大改進),可以分為IE7 for Windows XP SP2和IE7 in Windows Vista兩個版本,在Vista新架構下的IE7將更加安全,預計IE7的正式版將與微軟新一代桌面系統Vista一併推出。另一方面,Firefox在佔有率上升後受到極大的關注,不斷發現安全漏洞,系統資源開銷頗大也使得某些使用者對Firefox產生了一些質疑,但其先進的設計理念及豐富的附加功能依然吸引了大批的使用者。目前Mozilla已經發布的Firefox正式版本為3.6。以瀏覽速度快捷著稱的瀏覽器Opera在免費推出後,也贏得了部份使用者的青睞,在個人電腦上的市場佔有率有些微提升,而其在行動領域上也佔有很大的市場比例。目前已經發布的Opera正式版本為10.53。
2006年10月底,Internet Explorer 7.0 for XP SP2及Mozilla Firefox 2.0相繼發布。IE7短短幾天內下載量即突破三百萬,由此可見廣大Windows的使用者對IE7的關注程度。然而,IE7正式版發布幾小時後即發現安全漏洞,相對市場上眾多瀏覽器,並不新穎的功能,部分剝離Windows系統後造成其資源佔用倍增,需要掏腰包才能享受的擴充套件服務,且不支援較低版本如Windows 2000系統,都讓人失望。當然,IE亦有其無可比擬的優勢,與作業系統捆綁,眾多功能豐富的殼瀏覽器以及壟斷造就的IE網頁標準,這是其它瀏覽器無法企及的。再看Firefox 2.0,對web標準及新技術的支援,相對安全的瀏覽體驗(雖然漏洞不斷,但至今為止尚無因攻擊Firefox而造成使用者損失的新聞),讓其在技術上領先IE瀏覽器,但其相對「複雜」的操作及對「IE網頁標準支援不完善」使大部分普通使用者望之卻步,其市場佔有率一直穩定在16%~18%之間。另外,Mac OS X上的Safari瀏覽器異軍突起,有報導指出,其市場佔有率飆升至6%以上,這與MAC OS X的普及和開發Windows版本不無關聯。
2009年7月,受到歐盟反壟斷的壓力下,Windows 7歐洲版將不綑綁IE,讓使用者能夠自選瀏覽器,在系統安裝完成後的第一次開機,會有一個選擇介面(ballot screen)詢問要安裝IE8還是其他瀏覽器,瀏覽器選擇畫面將依照隨機順序排列。微軟願意讓使用者自行選擇瀏覽器,無疑對使用者是個好發展。[4]
2010年1月6日,Firefox在歐洲市場市佔率超越IE,首次突破微軟獨大的局面。
未來以目前的電腦發展方向及使用者對於電腦知識水準的上升,微軟的Internet Explorer未來將可能被其他瀏覽器所取代,例如:新興的Mozilla Firefox、以速度聞名的Opera、蘋果的Safari、網路龍頭Google所推出的Chrome。未來瀏覽器將以安全、穩定和便利為目標。
(中國迅速發展的Maxthon和其它軟體公司和組織所開發的瀏覽器如Crazy Browser、Avant Browser、KKman、GreenBrowser,即使它們大部份是以Internet Explorer作基礎)
感激傷害你的人,因為他磨練了你的心志
感激欺騙你的人,因為他增進了你的智慧
感激中傷你的人,因為他砥礪了你的人格
感激鞭打你的人,因為他激發了你的鬥志
感激遺棄你的人,因為他教導了你該獨立
感激絆倒你的人,因為他強化了你的雙腿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6-8 18:09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