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1-6-6
- 最後登錄
- 2019-3-1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08
- 閱讀權限
- 40
- 文章
- 96
- 相冊
- 0
- 日誌
- 0
![Rank: 4](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狀態︰
離線
|
萍蹤傳書(作者:李敏)(原創)
大夥兒回到維也納郊外的別墅,已是夜深人靜。年輕人們和夫人道了晚安,回到各自的臥室。甄姑娘在床上輾轉反側,夜不能寐。甄姑娘記得藝術家夫人說的每個字,她的舉止神態,維也納大學校園的場景,歷歷在目,即使多少年後,每當記憶回放之時,還是那樣清晰,沒有任何的失真。
甄姑娘眼前分明浮現出一位東方少女,純情而不乏有氣質,變幻的背景過眼掠過,不時定格在沁人心扉的大學花園, 窗明幾凈的教學課堂和藏書浩瀚的維也納大學圖書館...這一切幾乎可以唾手可得,如果願意的話,美好的憧憬即可成為現實。甄姑娘有了一個沖動,想立即奔出去,告訴夫人自己接受她的善意和建議,想必夫人正在等待分享喜悅。
然而甄姑娘遲疑了,她想起了自己的家,想起自己的父母和弟妹。這次出國耗盡家資而且欠下巨債,整個家族指望自己海外掙錢養家,日後弟妹需要她的拉扯,自己是全家唯一的頂梁柱,這是生活的十字架,現實而沈重,把這位年輕女孩壓得喘不過氣來。她意識到,一旦放棄這個難逢的機遇,今後要想圓夢幾乎不再可能。對於一個涉世尚淺的少女,這樣的人生抉擇是如此殘酷,她將要親手打碎自己的夢,想到這裏,性格剛強的甄姑娘不禁淚流滿面。月光穿窗而入,她凝視著蒼穹,空臨皓魂,幻覺中自己的靈肉騰空而起,翕然飛入月宮,再也不想重返人間。
夜半一場雨,次日天氣晴朗。藝術家夫人的花園春意盎然,到處鮮花盛開,散步的甄姑娘不時停下腳步,把鼻子湊到花朵跟前,大有“著意聞時不肯香,香在無心處”的意境。早餐後黃先生來接三個年輕人,娜塔莎送大家到門前,目送孩子們上車,汽車發動了,突然車門打開,小甄下車向娜塔莎跑來,說,“夫人,即使不能留下來,我也是你的女兒。”
藝術家夫人眼眶濕潤了,“雖然我不了解其中的原因,但是我理解你,也尊重你的決定,親愛的,今後無論遇到什麽難處,隨時告訴我,我會盡一切所能幫助你,我的女兒。”說完她擁抱了甄姑娘。
甄姑娘的日記之一
今天上午,黃張二位開車來接我們仨,大家都很高興能夠在維也納順利會師。
臨別時,羅伯特夫人忍不住紅了眼眶,雖然是歐洲成功的女中豪傑,然而她不乏有東方人的細膩和善解人意。夫人對我的真情呵護,無疑是一種沒有國界的母性之愛。對她的美意我只能心領了,但是面對她我無法說出緣由。盡管無福消受,我會永遠記住夫人這份真摯的情意。
莫愁前路無知己,西出陽關多故人,西歐處處可以看到華僑。我們來到維也納郊外的一家中國飯店,出國以來,還是第一次住在中國人開設的旅館,感覺親切極了。店主一家是我們的老鄉,又回到了熟悉的環境,講不完的青田話,吃不厭的浙南菜,不用刀叉用筷子,喝面條時震天響,可以無所顧忌地打飽嗝,彼此大聲說話,甚至於聽的音樂也是二泉映月,這些都是莫大的享受,奇怪的是過去在家鄉的時候,為什麽就沒有感覺到呢?仿佛又回到了溫馨的老家。
門外的世界和我們又有何相幹?無論多麽強大,它都改變不了我們,無法使我們脫胎換骨,就像某種分子結構的東西,終究不能溶解於水一般。但是從今以後,要在一個陌生的國度,在另一個屋檐下面過活,就像養不起而送了人家的窮人孩子,由此告別親生父母和生我養我的故鄉,或許從此一去不復返,或許數十年後落葉歸根,想到這裏心都碎了…
前輩陳老板夫婦和黃張二位,到歐洲有不少年頭了,外語還是說不利索,從娘胎帶來的東西,恐怕一輩子都改不了。他們說,平時為了謀生和老外打交道,實在是勉為其難,是無可奈何的事。店主夫婦的一對兒女,小虎和小燕,可愛極了,看見他們就讓我想起弟弟妹妹(平時他們的功課都是我輔導的,現在如何是好?)。
小虎小燕天真活潑,在父母的卵翼下探出腦袋,對外部世界充滿好奇,不久他們就會撒開腳丫子,跑出去擁抱這裏的環境,徹底同化歐化,丟失血液裏與生俱來原有文化的信息,除了膚色人種以外,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審美習慣甚至於喜怒哀樂,最終和原汁原味的歐洲人沒啥區別,歐洲因此增添了人丁即納稅人,而原來的祖國不知是該慶幸還是悲哀。
如今旅館門前羅雀,昔日人滿為患的風光不在。黃先生說,大部隊早已到了意大利,我們是旅行團中掉隊的青田小組,老天爺開眼,現在總算歸隊毫發未損,逃過劫難必有後福。黃先生讓我們先安心在此地住上幾天,休養待命等候安排,期間也可近距離觀察和熟悉華僑社會,為日後漫長的海外生活作熱身。
晚上給爸爸媽媽寫了平安信,明天交給陳太,煩請她幫我們寄走。
甄姑娘的日記之二
今天上午我和小林小肖,到店裏的廚房幫著打下手。飯店上午十一點開門,需要提前兩個小時做各項準備。陳老板夫婦每天忙到半夜一二點,第二天一早就得給住店客人做早餐,然後到十幾公裏開外的批發市場買菜,三百六十五日沒有一天是例外。這種辛苦,再加上異國他鄉的寂寞,是國內人完全無法想象的,好在陳老板夫婦還有天倫之樂,膝下一對活潑可愛的兒女,至少在成年之前不會離開他們。
陳老板經常到普通的超市采購飯店所需的物品,他說,批發市場雖然價格便宜,但是需要銀行轉賬不收現金,也就給稅務部門留下了記錄。而通過零售商采購即可避開監察,賬面上飯店進貨少了,營業額就可以報低而少交稅,以此增加一點收入。說來也可憐,在一個稅務制度完備的國家,進行資本原始積累的僑民們,也只有這一點運用小聰明來漏稅的余地。
飯店的廚房不大,這個前身是奧地利餐館的夥房,保持著西式廚房一絲不茍的幹凈和條理。不銹鋼的櫥櫃和吸風罩擦拭的錚亮錚亮的,照的出人影來。陳老板說,西方的食品衛生是國民生活的頭等大事,鐵面無私的稽查人員,時常巡視各種餐飲場所,食品的保質,餐具的消毒,甚至於一塊抹布都會封存取樣,帶回去化驗,一旦發現問題,輕則罰款,重則吊銷營業執照,沒得商量。陳老板告訴我們,原先想找機會打點來人,以求手下留情,但是屢屢碰壁,這些食品衛生監督官員,簡直是油鹽不進,好像個個都學過三大紀律八項註意。
除了我們以外,原來旅店還有兩位住店客人,是來自上海的李大哥和沈大哥。“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出國以來頭一次見到那麽多的故鄉人,實在是太高興了。李沈比我們可要大多了,文革時期他們就像我們現在一般大,分別到農村和工廠,一蹲就是十個年頭。文革結束後攻讀大學畢業於名校,就像儒林外史的範進中舉,京報連登黃甲,不知有多榮耀,即使我們現在也是羨慕不已。兩位大哥工作都很好,又是在上海那樣的繁華大都市,而且都已成家有了子嗣,如今卻又跑到海外,一切從頭開始,用他們的話說,留學是虛,謀生是實,對此我們年青一代實在不太好理解。
他們橫穿西伯利亞和歐亞大陸,走東歐和西歐,直達北極,然後折回中歐,先後去過十個國家。兩位大哥的閑談和故事,承載著他們的某種自我詮釋。現於維也納郊外的一所旅舍,他們和我們萍水相逢,大家都感到是一種緣分。知道了我的情況,兩位大哥十分同情,他們以當年的自己為例安慰我,說我年輕,來日方長,有朝一日在歐洲站穩腳跟,改善了經濟,還是可以回過頭攻讀學位,有誌者事竟成。聽了他們的安撫,我心裏好受多了。
《萍蹤傳書》已經在中國大陸出版並在上海書城正式上架,最新發行渠道鏈接如下(請復制網址到瀏覽器查看): http://item.taobao.com/item.htm?spm=0.0.0.0.if4FZh&id=40104620927
發行信息請閱李敏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minli868
李敏新浪微博 http://weibo.com/u/1757666121
http://level.account.weibo.com/u/?id=1757666121
來信請寄電子郵箱renheju.co.ltd@hotmail.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