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8-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50182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7765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羅公祝由科,是現在已知最早的一套系統的祝由科法術。傳承該法者,尊唐朝道教大法師羅公遠為祖師,故稱“羅公祝由科”。在唐宋間,此祝由法曾因其靈驗而廣為傳播。但是,由於歷史勾沉的原因。沒有任何一個門派單獨、完整的將此法保存下來。許多法術散落民間,過著巫、道、醫雜居的生活。
羅公遠,唐代著名神仙。又名思遠。彭州九隴山(今四川彭縣)人,一雲鄂州(今湖北武昌)人。自稱從晉朝鹹和年進入蜀地,在各大山之中訪師求教,長期隱藏姓名和蹤跡。築室修煉於漓元治中,常往來青城、羅川之間,唐朝時與張果,葉法善齊名,容顏一直如十五六歲少年。
唐玄宗時屢屢召見策問,奏答莫不稱旨。與印度密教第五祖,中國密教初祖金剛三藏(又稱金剛智)比試法力於朝廷。而其出入禁中,除祟驅妖,召龍致雨,皆靈驗﹔於朝廷政事,則以微言規諷,或以直道獻策。尤善隱形,玄宗欲得其術,答說:〝陛下以四海之尊,豈可經信小術。若盡臣術,必懷璽入民間,困於魚服也〞。醮酒有驗,玄宗大悅,因問治國之要,答說:〝聖人道在心,不在他求〞。賜紫衣度為道士。後奉詔歸隱煉丹,二十七年丹成,詔諸闕,賜賚優渥。天寶十五載(756)安史之亂,玄宗逃入蜀,公遠於劍門奉迎至成都,拂衣而去。肅宗至德二載(757)召,不赴。幹元初(758)十月,於蜀九仙穀上升。其著有《真龍虎九仙經注》一名《天真皇人九仙經》,謂依煉丹功力之深淺,所成仙有天俠、仙俠、靈俠、風俠、水俠、火俠、氣俠、鬼俠、劍俠九等之別。
羅公遠本是鄂州人。鄂州刺史春天設宴,全郡的人都來觀看。有一個一丈多高的穿白衣服的人,相貌很是與眾不同,也隨著人群來了。守門的人都認為他挺怪。不一會兒有一個小童從旁邊經過,呵斥道:“你為什麼離開你的本處,來驚嚇官吏們呢?還不快離開!”那人就提著衣服跑了。官吏就把小童捉住,送到舉行宴會的地方,詳細向刺史報告了。刺史問小童的姓名。小童說:“姓羅,名公遠,從小喜好道術。剛才發現守江龍上岸來看熱鬧,我急忙趕來讓他回去。”刺史不信,說:“必須讓我看到他的原形我才相信。”羅公遠說:“請等到後天。”到了第三天,他在水邊挖了一個小坑,才一尺深,離岸一丈多遠。他把水引到坑裏來。刺史和郡中的人都來看。不長時間,有一條白色的魚,五六寸長,隨著水流來到,越騰躍越大。有一縷線一樣的青煙從坑中升起。一會兒,黑氣滿天,咫尺之間也看不清東西。羅公遠說:“大家可以到津亭上去了。”大家還沒走到津亭,雷電大作,大雨如瀉。霎時便平定下來,有一條大白龍出現在江心,頭和雲相連接,一頓飯的功夫才消失。
那時玄宗非常喜歡仙術,刺史把這事詳細寫明稟報並把羅公遠送到京城。當時唐玄宗與張果(即張果老)、葉法善下棋。張、葉二人見了羅公遠大笑道:“小小村童,他怎知龍的事!”二人就各握了十幾個棋子,問道:“這手裏有什麼東西?”羅公遠說:“是空手,什麼也沒有!”等張開手一看,果然什麼也沒有。棋子都到了羅公遠那裏。二人這才感到很驚異。皇上讓羅公遠與張、葉二人平起平坐,並尊羅公遠為“羅仙師”。
劍南有一種果子,剛剛開始進貢,名叫“日熟子”。張果與葉法善用法術運取,每天一過正午必然送到。那一天,天黑都沒送到。張、葉二人互相看著說:“是不是羅公遠幹的?”當時天很冷,大家圍著火爐。羅公遠笑。在火中平常立著一根筷子,到這時拔掉它,於是日熟子就送來了。葉法善盤問使者。使者說,要到京的時候,焰火連天,無路可過,剛才火停了,才能過來。從此,眾人都敬佩他,服氣他。
當時惠妃崇釋教,尤其相信金剛三藏。玄宗來幸功德院,忽然因為背發癢而感到難受。羅公遠折了一根竹枝,把它變成一個七寶如意送給玄宗,玄宗很高興。見到金剛智後說:“你能達到這種程度嗎?”金剛三藏說:“這是幻化而已,我給陛下取真的來。”他就從袖子裏取出一個七寶如意交給皇上。羅公遠進獻的那個,當時就變成了竹枝。
等到玄宗遊幸東洛,武惠妃同行,住在上陽宮麟趾殿。當時正要修殿,那院中有一根幾丈長大方梁,直徑六七尺。當時羅公遠、葉法善、金剛三藏,都侍候跟隨在左右。玄宗對葉法善說:“我正閑悶,可以試作一些小法術為樂趣,你可以為我舉起這根方木。”葉法善受皇命作法,方木一頭抬起來幾尺,而另一頭不起來。玄宗說:“你的神力,為什麼喪失了呢?”葉法善說:“三藏讓金剛善神一起壓在一頭,所以抬不起來。”當時玄宗信奉道教,武惠妃信仰佛教,武惠妃很高興。三藏也暗自高興。只有羅公遠低頭露出一縷譏諷的微笑。玄宗對金剛三藏說:“你的神咒很有功力,葉法善比不上你,你能用咒語把葉法善弄到澡瓶裏去嗎?”三藏得到皇上的命令,放好了澡瓶,讓葉法善在座位上坐好,就開始念“法大佛頂真言”咒語,還沒念完一遍,葉法善的身體就慢慢靠近瓶子。不到兩三遍,葉法善的身體就舉到了瓶口。念完咒語,葉法善輕輕地進到瓶中。玄宗很不高興,許久才對三藏說:“你的功力,應該能自由自在。既然能讓他進去,還能讓他出來嗎?”三藏說:“這是我基本的法術。”於是就念咒,念“佛頂真言”念了好幾遍,都沒有把葉法善念出來。唐玄宗說:“我的法師,現在被三藏咒沒了,看不到了!”武惠妃和三藏大驚失色。唐玄宗對羅公遠說:“要怎麼辦才能讓葉法善回來呢?”羅公遠說:“葉法善離此不遠。”過了一會兒,高力士奏道:“葉尊師進來了!”唐玄宗大驚道:“銅瓶在這裏,他是從哪兒來的?”把葉法善領進來之後一問,葉法善回答說:“甯王請我吃飯,我如面奏,你一定不肯放我去。我剛在甯王家吃完飯而來,不因為他一咒,我怎麼能去呢?”玄宗大笑,武惠妃和三藏都表示祝賀。然後讓葉法善設道家秘文。於是葉法善取三藏的金襴袈裟摺疊起來,把它用一個盆扣上。葉法善小步行走,叩動牙齒,繞盆三圈,說:“太上老君拽去!”盆下袈裟的絲線,隨著不同的顏色,各被拽得一堆一堆的。三藏說:“可惜這件金襴袈裟了,毀壞到這種程度!”玄宗說:“可以改正嗎?”葉法善說:“可以。”他又用盆扣上,念咒道:“太上老君改正它!”打開一看,袈裟像原來一樣。葉法善又取三藏的缽子,把它燒得通紅,用手捧著往三藏頭上戴,三藏失聲而逃。玄宗大笑。
羅公遠說:“陛下以此為樂,其實這是道術中末流的法術,葉法師何必顯示它!”玄宗說:“你不能為我作一個法術,讓我高興高興嗎?”羅公遠說:“請再問問三藏的法術怎麼樣。”三藏說:“我把袈裟收放牢固,試讓羅公取,不能取走那就是羅公輸了;取走,則是我輸了。”於是皇上讓他們在道場院進行。三藏法壇燒香,親自在壇上作法,把袈裟存放在銀盒子裏,又安裝在幾層木匣子裏,每層都上了鎖,放在壇上。玄宗和武惠妃、葉法善,都看到裏面有一重菩薩,外面有一重金甲神人,再外面用一重金剛力士包圍著。賢才聖人比踵接肩,包圍得很嚴密。三藏看守在那裏,眼睛一時也不離開。羅公遠坐在繩床上,談笑自若。玄宗和葉法善都看著他。幾頓飯的時間過去了,玄宗說:“為什麼這麼慢呢?大概累了吧?”羅公遠說:“我鬥力,怎麼敢顯示自己能耐呢?只要陛下讓三藏打開看看就知道了。”玄宗讓三藏打開匣子取出袈裟。雖然仍舊鎖著,但是裏邊已經空了。玄宗大笑。羅公遠奏道:“請派人到我的院內,讓弟子開櫃拿來。”玄宗立即派中使去取。不一會兒袈裟取來。玄宗問這是怎麼回事,羅公遠說:“菩薩、力士,是聖賢中一般的;甲兵,諸神,是道術之中較小的,都有可以參與上界的功力,至於太古極真的奧妙,不是術士所能知道的。剛才我讓玉清神女去取,那麼菩薩和金剛也看不到她的形跡,去取就像走在坦途上,能有什麼障礙呢?”玄宗非常高興,賞賜無數。而葉法善、金剛智以後都很佩服羅公遠。
現存的羅公祝由科主要散落在南方沿海地區的道壇內。記錄該法的法本,直接題“祝由科”三字,共計四卷,以“千古江山”四字為號。
第一冊“千”字型大小,共七組符法。主要是針對施法者本身,所以法術較為簡單,易於掌握。最後還附有一套依照每年十二月令使用的“治一切惡毒大瘡總符”。
第二冊“古”字,治療各種風症、氣痛、虐疫、犬咬、蟲螫等雜症的符法資料。現在流傳於市面上的許多治療狗咬、蠍子蟄、治療瘧疾的方法都源自此處。
第三冊“江”字,別題《百病常用靈符》。收錄了“治”、“收”、“禁”等百余道靈符。裏面最有意思的一符,名為“伏魔符”,在祝由科中比較罕見,且其符式十分另類,當然作用非常強大!
最後一冊,“山”字型大小,與“古”字型大小那冊差不多。多數是記錄雜法。“治頭痛符”、“治大便不通符”、“治小兒夜啼符”等內容,和民間廣傳之符法多有類似之處。但其中“治白蟻”一符,實為罕見。
由於是源自唐朝的符法,其形式自然是唐朝風格。
裏面有許多類似“尸”的小帽子,這個部件,在該派中,常被讀為“北斗”。象形北斗七星也!
裏面又有不少的日字。這些日即代表了太陽還代表火,是陽性力量的象徵。
裏頭的月字可以觸類旁通的認為是月和水,是陰性力量的象徵。
將權利、地位極大的北斗七星和日月水火組合起來,發揮其神奇的效用,就是治療病症的處方!
來源:紫雲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