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9-3-18
- 最後登錄
- 2021-7-3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434
- 閱讀權限
- 70
- 文章
- 339
- 相冊
- 0
- 日誌
- 0
![Rank: 7](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7](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2.gif) ![Rank: 7](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1.gif)
狀態︰
離線
|
關於多馬福音的一個爭議論點(原創文章)
版主大大在本版提供了多瑪福音的相關資料。這裡小弟要提供一個學術上的爭論觀點,幫助各位大大理解這部福音書。
多馬福音的重要性跟Q典理論有關。Q典理論是批判學派提出的論點,既然四福音書中的前三卷福音書,馬太福音、馬可福音、路加福音,在許多部份相似,那麼按照口傳文學理論,應該有一本著作是馬太、馬可、路加都有參考過的文獻。這個理論後來經由馬可先存說強化。但是那本著作究竟是什麼?德國神學家以Q典稱呼。之所以稱呼Q典是因為德文中Quelle的意思為來源,取其為福音書源頭參考文獻之意。(後話是,美國有一些神學家不滿德國神學家的搶先,所以用S點來代替Q典,取source之S的意義)
雖然Q典理論被提出,但是在十九世紀末沒有人能找到一本可以被視為Q典的著作。這使得Q點變成應該存在,但是沒有人看過的東西。因此有的學者認為,Q典可能不是一本書,而是一種口傳文學的傳統。一如世界各國原住民透過耆老將故事一代傳給一代的方法。一直到1946年,Nag Hammadi文獻出土,多馬福音的出現才使人相信,Q典可能真的存在。
Nag Hammadi文獻屬於靈智派,過去被稱為諾斯底主義,的文件。其中多馬福音特別重要,因為多馬福音與正典中四福音書有高達80%以上是相似的。雖然在時間上,多馬福音晚於西元100年以後,但是這些相似間接證實了Q典應該是存在的。而這本福音書也讓我們可以看到耶穌教導中,有部分經由時間與實況的改變後,所產生論述上的變化。
原則上,書中的語句被認定是耶穌直述或是經由濃縮過後的語錄,和論語相類似。大多數的語句沒有問題,比較有問題的有兩段:
第一段是語錄第77則:耶穌說:「我就是萬物之上的光。我就是一切:一切從我而來,一切回歸於我。劈一塊木材,我就在那裡。舉一塊石頭,你會在那裡找到我。」由於強調了在木材與石頭中找到耶穌這位神的兒子,所以曾被認為是犯神論的一種衍生。有一部電影名為魂飛魄散,就是根據這句語錄而拍出來的電影。別被片名騙了,因為沒有那麼邪門!
第二段是語錄第114則。西門彼得對他們說:「讓馬利亞離開我們,因為女人不配這生命。」耶穌說:「看著,我會帶領她成為男人,因此她也會變成有生命的靈,像你們這些男人一樣。凡是把自己變成男人的女人,就會進天國。」這段有爭議的原因是後來伴隨達文西密碼所引發的馬利亞爭議。由於離題過遠,所以這裡就不多說了。
![](static/image/smiley/default/onion78.gif) |
-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