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相關 序
愛愛愛,愛什麽愛?
如果愛情不存在,別的不說,至少每天的社會版新聞會減一半--這是無可辯駁的事實吧?(當然,所有沾上婚姻或家庭的都要算進去)
不過,言情小說以這種不幸的事實來作序,還真是該死咧。
自從語言被發明後,愛情就被反複歌頌,但每個愛情傳奇中,都少不了痛苦和悔恨。愛情究竟是無上珍寶,還是罪惡之源?
這也許就因人而異,也因期望高低而異了。
沙沙是很愛作夢的人,因此現實中的諸多問題一概不聞不問,生活IQ特低,每天抱著書在音樂中忘我,三餐吃成八餐或一餐半皆可。
這樣的人,談起愛情還真是不錯,剛好另一半也是同類人種,便一拍即合了。吵架或鬥氣都懶得試,兩人有事各自忙,沒事釣釣魚、種種花、上上館子,想看不同的電影和節目的話,也沒問題--家裏有三台電視。
那什麽樣的人談起愛情會很累呢?大概就是那種想要完美愛情的人了。
戀人老是忘了她的生日,或常爲了朋友聚會而取消和她的約會,她就認爲愛人心中或潛意識中--沒有將她放在第一位。于是耿耿于懷,從此愛情不再無瑕,有了裂縫。
這個裂縫很難補綴,慢慢地便會愈扯愈大,一個謊言,或幾個誤會之後,終于走到甯爲玉碎、不爲瓦全的那一刻,愛情碎成片片,不堪碰觸。
愛情到底能不能走出夢想,在生活中生存?
很難,真的很難。
我有個朋友,拍拖兩年之後,才宣稱受不了對方太沈迷賺錢、不懂風雅,于是愛情告罄。
當初他的勤勉進取,原是她最欣賞的特質,最後卻變成愛情的裂縫。
是愛情愛質了,還是她對愛情的需求改變了?
另一個朋友,爲孩子忙得焦頭爛額,幾乎不曾再正面看丈夫一眼,兩人逐漸形同陌路,唯一的交談內容只是孩子的事,最後變成如同兩個合並的單親家庭。
雖然兩人都沒有選擇向外發展,愛情卻已被習慣所取代,既然有得忙碌,她宣稱已不需要愛情。
那是悲劇嗎?也許不是。愛情既已發揮了當初結合兩人的功能,功成身退有什麽不對?
人生畢竟有許多其它的事情和目標,不是嗎?
沙沙會說是,因爲不談愛,還是可以享受愛。
哈哈,這就來到變相廣告時間了!
沙沙寫愛情、讀愛情,是因爲這樣享受愛情,既沒有任何副作用和後遺症,又可以稱心如意、隨想隨到。
這不是隨口說說而已。專家曾作過研究,將實驗者--對象爲女人--的心跳、體溫、腦波、身體各部的動情反應全面觀察,竟發現女人在看一本言情小說、或看一部文藝片時,如果內容正中她下懷,那她的身心反應和滿足程度,和真正面對戀人、兩情相悅時的反應不相上下。
有趣吧?想象的愛情,帶給女人的感覺和滿足,竟然和真正的愛情差不多!
嘿,那麽現實中缺少的,我們在想象世界裏找就成了。
小說萬歲咩!
也就難怪在美國romancenovels銷售率高達出版市場百分之四十,高于其它任何書種--包括懸疑或恐怖小說、科幻小說和非文學類等。
真相已大白--原來言情小說可以帶給讀者真正的快樂,哈,親愛的讀者寶寶們,我們不必再爲沈迷于小說而滿含罪惡感了,那些時間對我們的身心滿足和健康是無比的重要,記住了!
咦?等等!沙沙辯到哪裏去了?辯來辯去,還是需要愛情啊?
喔,想起來了,沙沙要主張的是--既然在想象世界中也可以愛個夠,大家不妨對現實中所愛的可憐對象少要求一點吧。
他不夠浪漫,從來不送花?
沒關系,多看兩本小說,心情好多了,順便原諒他。他至少沒送別人花啊!
他脾氣有點倔,不會特意讓妳?
沒關系,小說中的霸男更糟糕,我們還不是看得欲罷不能?他若脾氣太好,不是很可能變成妳不喜歡的型?(沒錯,就是那種軟趴趴男配角的型)
所以說啦,那種至死不渝、驚天動地的愛情,我們在小說裏享受就好,生活中誰想灑狗血啊?
還有,那種俊到讓女人瘋狂、酷到眼中只有妳的男人,現實中誰受得了?不是妳得天天幫他打退女路人,就是妳不小心瞥到別的男人也不行,嚇死人了!
妳瞧,小說中幫我們談完轟轟烈烈的愛情了,我們就不必在真實生活中被炸得面目全非。
愛情熱量在小說中吸收幾卡,現實中的情人就不會太累了,多好啊!
天下的男人如果聰明的話,天天幫我們買小說漫畫DVD--當我們沈迷其中又哭又笑時,他們可以自由地去看球賽、聊股票;而我們愛情熱量吸收夠了,也不會再對他們的一舉一動是否浪漫太過記較。
這簡直是皆大歡喜!
好了,回歸正傳。請問這篇序和這本書有什麽關系?
很抱歉,簡直沾不上半點邊。因爲沙沙讀小說時,最怕序把書裏的好料都提前曝光了,就像電影預告泄露太多劇情一樣讓人咬牙切齒。
所以我總是把序和後記在看完書後一起看,既然本書沒有後記,那麽這篇就充數一下啦。
讀者寶寶們,希望這個很夢想、卻同時很辛辣的故事,也能給你們幾卡愛情熱量。
作品相關 本來說沒有的後記
咦?序裏明明說沒後記,怎麽搞的又迸出來?
這就像寫完信才來個P.S.嘛,沙沙怎麽知道又有話可講?
要講的是關于小李和皮耶的。這對半真實、半想象的人物,個性上一個較尖銳,一個較溫和,但外型都是孔武有力的男人。
這樣的同志,是很正常的。
話說沙沙有許多的同志朋友,男女都有。這些朋友中已經有伴的也不少,不過他們的共同點之一是--喔,除了同志的平均智商、收入和教育程度都比非同志者高,而且有研究數據可以支持之外--同志成對,根本不是一個扮演男性、另一個扮演女性的角色。
再說得明白一點,拿坊間流行的耽美小說來看好了。是不是多半有一個強勢霸男,看上一個柔弱美少年,于是軟硬兼施,求愛不成就霸王硬上弓?
這種情節,完全套用霸男與弱女的公式,用在男女之情已經夠讓人吐血了,竟然搬到同性戀上照演不誤!
但在現實生活中,沙沙認識的男同志情侶,卻是像小李和皮耶這樣,兩人在舉止、性格和外表上,都是同樣男性化的男人,根本不是由其中一個來扮演「女性」的角色。
至于男同志就會娘娘腔、情緒化、愛打扮、愛做女人才會愛的事……這也不符沙沙的經驗。
美國有線電視曾播過一個節目,由一名男同志從十五名求愛的男人中挑選交往的對象,但他並不知道,這其中有近一半男人只是假裝成同志。
結果呢?他一集集篩選之後,最後挑出三名,才被告知其中一位是異性戀,要他謹慎考慮,如果最後獲選人並非同志,他將全盤皆輸。
最後他雖挑出了真正的同志,這節目卻證明了兩件事:
第一,這十五個男人同住一屋,言行舉止上卻難以分辯誰是同志、誰又不是。不但觀衆猜不出來,連這些男人彼此都說不准,不曾有人質疑或曝光。
第二,十五名求愛者用盡渾身解數,希望能博取男主角的好感,照理說gaymen應該感覺得出straightmen其實喜歡女人,而無法對男人散發某種訊號,是吧?錯了!男主角仍然挑選出好幾個非同志,讓他們晉級。
看了這個節目,連沙沙都不免吃驚,原來同志被人硬套上種種錯誤的印象,竟到了如此嚴重的地步。真讓人大抱不平。
同志或非同志,只要是人,就是千模百樣的。有的外向、有的內向、有的強悍、有的溫柔;有的愛美、有的不愛;有的理性、有的感性。這是個性,不是性傾向。怎麽能用一個框框就把人給定型了呢?
至于耽美中盡情虐待男人……唉,只能說是女作家太狠,用一只筆來對男人爲所欲爲,反正書中作惡的是男人,吃苦的也是男人。
沙沙好同情喲……
終于有這本書,讓我可以告訴那些好友--我盡個人的綿薄之力,努力幫他們正名了。我筆下的同志,絕對不會被無辜地扭曲。
有機會去參加同志婚禮的話,記得帶條手帕或紙巾,還有真心的祝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