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691|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奇人軼事] 對人類最危險的十大病毒  關閉 [複製連結]

Rank: 2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1-9-23 23:19:14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有些病毒在人類歷史上瘋狂肆虐過,但最終被人類征服了,在自然界中消失。有些不敢說消失,卻走的無影無踪,例如,非典病毒(SARS),真是神龍見首不見尾。2003年的那場非典(SARS),不明不白的來,也不明不白的走,恐懼之餘又有些奇怪。

病毒的厲害,還源自於人類對他的恐懼。例如狂犬病,雖然有疫苗,但人們依然對它充滿恐懼。愛滋病就更是這樣了,即使是一個潔身自好的人,依然有機會中獎。


1.伊波拉病毒
伊波拉熱病的首次公開亮相是1976年9月扎伊爾北部巴姆巴地區的雅布庫村莊。伊波拉熱病第一例死者是馬波羅•洛克拉,傳教團的學校教師,他死於9月8日。不明白是什麼導致了洛克拉的發燒、帶血腹瀉、嘔吐、牙床和鼻、眼滲血,修女醫院的護士們匆忙給他注射了抗生素、氯醛和維他命,靜脈注射電解液治療他的脫水。以後的幾天,曾在醫院看過病的一些人也在自己的村莊中死去,顯示出同樣可怕的症狀。馬波羅•洛克拉葬禮後不久,他的母親、妻子和岳母也相繼病倒。他的家人、朋友總共有21人死亡,只有三個人倖存下來,包括他的妻子,但她懷的嬰兒卻是死產。9月12日,修女比塔開始發燒,她是第一個染病的修女,9月19日,也就是一週後比塔病逝。

伊波拉病毒就是以雅布庫村莊附近的一條河來命名的。

伊波拉是一大批神秘而格外危險的非洲出血病毒之一。這些非洲病毒最近已從它們的潛伏處突然殺出,毀滅把它們驚動的人,並且一旦釋放便非常難以控制。一般情況下,伊波拉防不勝防。

在躲開可能的攻擊後,伊波拉病毒在除了骨頭和骨骼的肌肉外,對人體任何其他組織或器官都一視同仁地加以侵蝕,像掃蕩一樣。當病毒將自身複製到宿主的血細胞中,血細胞便開始死亡並凝結在一起。凝塊堵塞血管,切斷全身的血液供應;感染的器官開始出現死片。病毒蛋白質以特有的兇殘攻擊膠原,這是固定器官的連結組織中主要的蛋白質。當膠原變成漿狀物,器官表面開始出現孔洞,包括皮膚,血從孔洞中傾瀉而出。皮膚下面出現血斑;液化的死皮在表面形成水皰。在這個階段所有的孔竅都會滲血,同時皮膚和肌肉的表面隔膜開始炸裂。

這稀奇古怪令人毛骨悚然的過程一直持續到病毒成指數地繁殖,毀壞內臟使之完全失去作用以致宿主死亡為止。當這種事發生時,已死或部分已死的器官開始液化。像血液、糞便和嘔吐物這樣的流體,一點一滴都充滿了上百萬的病毒。

在身體內部,心臟開始滲血,滲入周圍的空腔。肝臟腫大、裂開,然後化膿腐爛;腎臟失靈,塞滿了死細胞和血塊。死的、凝結的血細胞比比皆是,包括大腦,妨礙了供氧,最終導致癡呆和嚴重的癲癇發作。同時,病毒摧毀剩餘血液的凝結能力,以致大​​出血不受抑制地繼續。活的死的血液隨同死組織及脫落的粘膜,包括胃、口腔和腸道的粘膜,經過嘔吐和腹瀉拋出體外。崩潰的血管和腸子不再固定在一起,而是像流體一般湧入體腔。雖然在體液中漂浮著,但組織自身是脫水的,無法執行其功能,於是病人開始死亡。

有一部與此病毒有關的經典電影:危機總動員
雖然不是真人真事,
但也參考了許多伊波拉病毒初次發現的實際故事。


2.馬爾堡病毒
馬爾堡病毒與伊波拉病毒屬於同“絲狀病毒科”家族,它的發現早於伊波拉病毒。在1967年秋,西德馬爾堡、法蘭克福和南斯拉夫貝爾格萊德的幾所醫學實驗室的工作人員中同時暴發了一種嚴重出血熱,有31人發病,其中7人死亡,這些患者大都接觸過一批從烏干達運來的非洲綠猴。科學家們對患者的血液和組織細胞進行了培養,分離出一種以前沒有見到過的病毒。根據發病地點,將這種病毒命名為馬爾堡病毒。以後,在南非、肯尼亞、津巴布韋也相繼出現過馬爾堡病毒感染的病例。近年來較大的一次流行發生在1998年至2000年剛果民主共和國,馬爾堡病毒造成了149人感染,123人死亡。

馬爾堡病毒感染後,可引起臨床表現以發熱、出血症狀為主要表現的疾病,被稱為馬爾堡出血熱。由於馬爾堡病毒來自於非洲綠猴並主要在非洲流行,因此馬爾堡出血熱又被稱為青猴病和非洲出血熱。這種疾病最容易感染兒童,在非洲,有75%的病例發生在5歲以下兒童,成人感染者大多為與受感染兒童接觸密切的親屬和醫護人員。

馬爾堡出血熱的潛伏期一般為3~9天,病人突然發熱、畏寒、頭痛、全身疲乏、大量出汗、肌肉酸痛、咽痛、咳嗽、胸痛。最初的症狀很像流感,隨後病人會出現噁心、嘔吐、腹瀉、腹痛、全身皮疹,最後出現口鼻出血、尿血、陰道出血和消化道出血,嚴重者可發生休​​克,有大約1/4的患者死亡。



3.愛滋病病毒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的發現,是人類歷史上又一次大範圍的劫難。截至2000年9月30日,世界衛生組織根據各國官方提供的統計數字表明,全世界已有​​163個國家和地區報告發現了艾滋病人,患者人數達已達4000萬之多。

1986年中期,世界衛生組織決定將愛滋病病毒定名為“人體免疫缺損病毒”英文縮寫為HIV。愛滋病即由H1V潛伏性和作用緩慢的病毒引起的疾病,英文縮寫為AIDS。中文音譯為愛滋病或艾滋病。1988年,世界衛生組織為了喚起世界各國共同對付這種人類歷史迄今出現的最厲害的病毒,定於每年的12月1日為“世界愛滋病日”。愛滋病已成為人類健康的最大敵人。



4.狂犬病病毒
狂犬病病毒為彈狀病毒科(Rhabdoviridae)狂犬病毒屬(Lyssavirus)中血清/基因1型病毒,而2~6型稱“狂犬病相關病毒”,目前僅在非洲和歐洲發現。狂犬病病毒在野生動物(狼、狐狸、鼬鼠、蝙蝠等)及家養動物(狗、貓、牛等)與人之間構成狂犬病的傳播環節。人主要被病獸或帶毒動物咬傷後感染。一旦受染,如不及時採取有效防治措施,可導致嚴重的中樞神經系統急性傳染病,病死率高,在亞非拉發展中國家中每年有數萬人死於狂犬病。

狂犬病的臨床表現可分為四期:
潛伏期(平均約20~90天,最短3天,最長19年) 根據個人體質不同潛伏期的時間從幾天到數年不等,在潛伏期中感染者沒有任何癥狀,也沒有傳染性。

前驅期(約持續1-4日) 大多數患者開始出現全身不適、發熱、疲倦乏力、不安、噁心等癥狀,對疼、聲、風、光等刺激敏感,咽喉出現緊縮感。半數以上病人由於病毒在傷口處繁殖而對周圍神經元產生刺激,因而感到傷口附近有麻木、發癢、刺痛或蟲爬蟻走感。

興奮期 人類:患者各種癥狀達到頂峰,出現精神緊張、全身痙攣、幻覺、譫妄、怕光怕聲怕水怕風等癥狀,因此狂犬病又被稱為恐水症,患者常常因為咽喉部的痙攣而窒息身亡。

昏迷期 如果患者能夠渡過興奮期而僥倖活下來,就會進入昏迷期,本期患者深度昏迷,但狂犬病的各種癥狀均不再明顯,大多數進入此期的患者最終衰竭而死。


5.天花病毒
在世界流行病歷史上,恐怖程度可以與鼠疫相比的傳染病是天花。大約60%的人口受到天花的威脅,四分之一的感染者會死亡,大多數倖存者會失明或留下疤痕。幸運的是,天花病毒已被人類徹底消滅,成了第一種、也是至今唯一一種被消滅的傳染病。

天花危害人類的歷史可能比鼠疫還要久遠,據記載3千多年前起源於印度或埃及。從古埃及法老拉米西斯五世的木乃伊和其他古埃及木乃伊上,可以發現天花留下的疤痕。天花原來只在“舊世界”(亞洲、歐洲和非洲)流行,在17、18世紀,它是西方最嚴重的傳染病,但是在歷史上的影響卻比不上黑死病,這可能是因為其受害者以兒童為主(約十分之一的兒童因天花病毒夭折),活下來的成年人大多已有了免疫力。但是當歐洲殖民者在15世紀末登上新大陸的時候,情況就不同了。歐洲殖民者給新地區居民帶去了多種原居民從未遇到過的疾病、因當地居民不具有任何的免疫抗體,其中傳染病類的,最致命的一種就是天花病毒。
(據估計,在二十世紀的100年內,總共約有3至5億人死於天花。到了1967年,據國際衛生組織的數字,當年仍然有1500萬人感染天花,當中200萬人死亡。)


6.黑死病病毒
14世紀,鼠疫大流行,當時被稱為“黑死病”,流行於整個亞洲、歐洲和非洲北部,中國也有流行。在歐洲,黑死病猖獗了3​​個世紀,奪去了2500萬餘人的生命。根據估計,中世紀歐洲約有三分之一的人死於黑死病。引起瘟疫的病菌是由藏在黑鼠皮毛內的跳蚤攜帶來的。在14世紀,黑鼠的數量很多。一旦該病發生,便會迅速擴散。因黑死病死去的人很多,以至勞動力食缺。整個村莊被廢棄,農田荒廢,糧​​食生產下降。緊隨著黑死病而來的便是歐洲許多地區發生了飢荒。


7.非典型肺炎病毒(SARS)
提起2003年的那場非典,至今仍然讓很多人心有餘悸。目前所知,造成全球SARS災難的病毒為冠狀病毒,該類病毒感染脊椎動物,與人和動物的許多疾病有關。具有胃腸道、呼吸道和神經系統的嗜性。代表株為禽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還有人冠狀病毒、鼠肝炎病毒、豬血凝性腦脊髓炎病毒、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初生犢腹瀉冠狀病毒、大鼠冠狀病毒、火雞藍冠病毒、貓傳染性腹膜炎病毒等。

此病死亡率接近11%,主要是冬春季發病。其發病機制與機體免疫系統受損有關。病毒在侵入機體後,進行複制,可引起機體的異常免疫反應,由於機體免疫系統受破壞,導致患者的免疫缺陷。同時SARS病毒可以直接損傷免疫系統特別是淋巴細胞。

SARS爆發那年在下正好在當兵,實在是非常折騰的事件,進出營區都要測體溫與消毒,或許國軍甚麼都不行,但這方面還執行得挺徹底的。


A型肝炎病毒


B型肝炎病毒


C型肝炎病毒
8.肝炎病毒
肝炎病毒一直以來都是困擾著醫學界和人類的一種傳染疾病。肝炎病毒是指引起病毒性肝炎的病原體。人類肝炎病毒有A型、B型、C型D型和E型G型病毒之分。
(過去曾有F型病毒,現在被確定為B型肝炎病毒的一個屬型故取消名稱)

根據流行病學調查,A型肝炎的感染常因年齡與地區的不同而異,年齡越大,感染率越高,且農村高於城市,一般為50%~80%。據此推算,中國有7億~8億人感染國甲型肝炎。

B型肝炎的感染率,根據對黑龍江、河北、河南及湖南四省10484人的調查發現為58%。據此推算,有6億~7億人感染過B型肝炎。

至於C型肝炎,在中國尚無確切的流行病學調查資料。但在輸血後的肝炎中,中國境內為60%~80%。
(原文是中國翻譯,用甲型、乙型、非甲非乙型和丁型病毒區分,為使閱讀方便在下改成台譯)


9.甲型H1N1
甲型H1N1流感為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其病原體是一種新型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人群中傳播。與以往或目前的季節性流感病毒不同,該病毒毒株包含有豬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種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人群對甲型H1N1流感病毒普遍易感,並可以人傳染人,人感染甲流後的早期症狀與普通流感相似,包括發熱、咳嗽、喉痛、身體疼痛、頭痛、發冷和疲勞等,有些還會出現腹瀉或嘔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發紅等。

2009年開始,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範圍內大規模流行。2010年8月,世界衛生組織宣布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期已經結束。


10.禽流感
禽流感,全名鳥禽類流行性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動物傳染病,通常只感染鳥類,少見情況會感染豬。禽流感病毒高度針對特定物種,但在罕有情況下會跨越物種障礙感染人。

自從1997年在香港發現人類也會感染禽流感之後,此病症引起全世界衛生組織的高度關注。其後,本病一直在亞洲區零星爆發,但在2003年12月開始,禽流感在東亞多國──主要在越南、韓國、泰國──嚴重爆發,並造成越南多名病人喪生。直到2005年中,疫症不單未有平息的跡象,而且還不斷擴散。現時遠至東歐多個國家亦有案例。



以上十大病毒的排名是綜合幾個因素來得,比如,潛伏期,死亡率等等。

首先,就病毒來說,絲狀病毒的死亡率是最高的,最高有90%,而且他們的潛伏期相當短,感染了這類病毒的人一般活不過3天。但是在絲狀病毒裡,伊波拉比馬爾堡更厲害,所以伊波拉第一,馬爾堡病毒第二。

其次是愛滋病毒,雖然它致死的時間比伊波拉和馬爾堡長得多,但是它主要攻擊人的免疫系統,因而得了後人不會產生抗體。伊波拉和馬爾堡也能殺死一些免疫細胞,但如果人活下來,他就有抗體,就因為這些原因,愛滋病毒排在第三位。

再是狂犬病病毒,雖然他的潛伏期最多有10年,但是一旦發作起來,救治率連1%都不多。天花是人類第一種用疫苗消滅的病毒,但是死亡率也有30%左右,而且有一個次要的因素,就是一旦從實驗室裡跑出來或製造生化武器,可以造成大量未成年人死亡(因為他們沒有免疫力)。黑死病病毒的致死率比天花稍低,約為20%左右,但還是很可怕的。

不過在現代醫學已經發達的現在

無論怎麼樣的瘟疫人類都能撐過吧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12345679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6-1 21:34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