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7153|回覆: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本教故事] 台灣原住民信仰 [複製連結]

SOGO榮譽會員

只要大家攏甲台灣米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榮譽會員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1-10-14 00:11:1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傳統信仰
      一般而言,台灣原住民諸族的傳統信仰應為「泛靈信仰」。所謂的「泛靈」指的是天地萬物、自然界現象、祖靈等皆有其靈。因此,早期的台灣原住民諸族衍生出各種山神、海神、河神、太陽神、樹神、小米神等「自然崇拜」;以及族人感念祖先渡海來台、創生起源的「祖靈崇拜」等傳統信仰面向。再者,原住民傳統社會倚賴「祭師」的信仰脈絡亦是一個重要的面向。原住民傳統信仰的活動裡通常是由「祭師」主持,「祭師」除了主持祭儀,「祭師」也經常替人治病、問卜、解夢等。「祭師」更是族群信仰、歷史傳說的優先詮釋者,藉由宗教祭儀的思維建構,可以進而理解一個族群的宇宙觀及其生命基調。

      在宗教信仰方面,原住民各族均有不同的人類起源及族群發祥地的傳說,形構成不同的宇宙觀。泰雅、鄒、賽夏、阿美、卑南認為人類是神所創造或神的後裔。排灣族人以為人類始自大武山,鄒族認為大神hamo創造人類,玉山是人類的發祥地,阿美與雅美則以海洋為人類起源的場所。從平權社會的精靈信仰,到階級社會的多神信仰及其相應的宗教儀式,不但與其不同的社會制度有所關聯,也被用來解釋各種未知的現象和指導人際和群際的對應(王嵩山 2001:82)。

傳統祭儀
      祭儀,是台灣原住民族文化極重要的部分。而一般人並不能理解原住民的祭儀,往往以慶祝豐收的豐年祭等簡單而且高度漢人中心化的概念來看待原住民的祭儀。事實上,原住民的祭儀種類很多,族群互異;而各族群本身不同的祭儀也具備不同的意義。要了解原住民的文化,理解他們各種祭儀的意義是絕對必要的(台灣原住民文化園區 1995:70)。因此,原住民傳統祭儀的舉行經常是在依山傍水的環境裡,以天地為舞台,以夜幕為背景,是一種敬拜神明、崇敬祖先的部落倫理與社會生活實踐的重要一環。以泰雅族為例,各種傳統祭儀的施行,其實就是對祖靈信仰的實踐。祭儀多與農業生計、狩獵及獵頭順利等有關,例如開墾祭、播種祭、除草祭、收割祭、豐年祭、收藏祭、開倉嘗新祭、獵頭祭、祖靈祭等等。

      綜觀台灣原住民各種傳統祭儀中,諸如泰雅與太魯閣族的「祖靈祭」、邵族的「新年祭」、賽夏族的「矮靈祭」、布農族的「射耳祭」、鄒族的「戰祭」、南鄒沙阿魯阿族群的「貝神祭」、排灣族的「五年祭」、魯凱族的「小米收穫祭」、阿美族的「海祭」與「豐年祭」、卑南族的「猴祭」與「大獵祭」、達悟族的「飛魚祭」與「新船下水祭」,以及平埔諸族逐漸復振的「夜祭」等等。這些多元的各式傳統祭儀類型,可再次說明台灣原住民文化的多元性與豐富性,及其深具文化意涵的社會機制。

當代信仰
      一般而言,台灣原住民各族的當代信仰體系中,以基督教長老會及天主教為最多,另有真耶穌教會等。除此之外,仍持傳統信仰及漢人民間信仰者亦有少數,而在平常生活裡,原住民各族傳統信仰裡的部份「禁忌」仍是被遵守著。

      以泰雅族為例,有部分地區的泰雅族在日治時期便已接觸到西方基督宗教,但西方宗教進入泰雅族社會被其接納,主要是戰後時期,包括天主教、基督教等各教派,現今大多數的泰雅族人都已是各派教會的教友了。也因新宗教的進入,泰雅各項傳統信仰、祭儀開始逐漸被捨去、忘卻。而太魯閣族是台灣第一個信仰西方宗教的原住民,當代的族人多信仰耶穌,只是每人選擇的教派並不全然一致。每個太魯閣部落內總是有一間以上的教會,包括基督教長老教會、天主教、真耶穌教會等。耶穌信仰不止成為族人重要的宗教信仰,且教會進而成為族人日常生活作息的一部份,例如每週六日族人上教堂禮拜,週間日子族人則參加家庭禮拜,而各年齡階層又有屬於自己的詩班、團契或聚會,再加上教會不時舉辦各類活動,因此一個信仰虔誠的族人,其生活可說與教會息息相關。

      相較於基督教與天主教在大多數原住民族群社會裡的宗教優勢,噶瑪蘭族則表現出另一個傾向漢人民間信仰的當代風貌。清嘉慶元年(1796)漢人成功入墾蘭陽平原後,漢人民間信仰逐漸注入噶瑪蘭傳統宗教體系中,而清廷也將漢人宗教的推行視為「教化熟番」的工作。在基督教、天主教傳入之前,噶瑪蘭人普遍接受漢人民間信仰,後則因教會所提供的經濟誘因較強而轉向依賴基督教與天主教,19世紀晚期開始,大批族人入教受洗,宜蘭平原上共成立了25間噶瑪蘭教會,漢人信仰逐漸衰微。然而,自20世紀起,日本政府對台的宗教政策有諸多限制,隨著教會影響漸弱,噶瑪蘭人逐漸轉向依賴漢人村廟的祭祀圈,在宗教信仰及生活適應上找到依託;不過,遠離漢人聚落的族人如宜蘭流流社人等大部份仍保有基督教信仰。




資料來源:臺灣原住民族資訊資源網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Rank: 10Rank: 10Rank: 10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11-10-14 01:16:04 |只看該作者





原住民對靈魂是很尊敬的,
所以在早期外來宗教都還沒入侵前,原住民的信仰就是祖靈,
原住民裡面幾乎每一族都有所謂的巫師,
巫師的職責就是驅鬼、避邪、保平安,
那現在因為外來宗教入侵迫使原住民必須放棄傳統宗教,
所以目前原住民的宗教信仰包括:天主教、基督教




Rank: 12Rank: 12Rank: 12

狀態︰ 離線
3
發表於 2011-10-14 05:29:15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莫志偉 於 2011-10-14 13:00 編輯

★~小小回覆達人~★









★~原住民重視祖靈信仰,相信祖靈居住在山上,★

★~並且會保護族人收穫豐盛。各族都有自己獨特的祭典,★

★~例如布農族的射耳祭(以箭射獸耳禱求獵穫豐收)與小米祭,★

★~賽夏族每二年舉辦一次矮靈祭, 達悟族的飛魚祭, 排灣族人的五年祭。★

★~此外, 卑南族重要的祭儀有海祭、男性的猴祭及女性的鋤草祭......等等。★

★~南鄒族相信祖靈依附在收藏的貝珠中, 因而有有子貝祭;鄒族則有戰祭、收穫祭。★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狀態︰ 離線
4
發表於 2011-10-14 10:18:18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TOEFL 於 2011-10-14 11:13 編輯

回覆達人
 
 
居地介於海拔五百至二千五百公尺的山地原住民,在山川環繞的環境中,自然而然發展出泛靈的多神信仰,那是這座島嶼上最早的本土宗教。山有山神、河有河神,魚獸草木也都各有司掌的神靈。相對於變幻莫測、無法掌控的大自然,人類的力量何其微不足道,必須心存敬畏,順應天地而活。
 
 
「山中的每一片土地,都有神靈看守。」漢名田哲益的布農族文史工作者達西烏拉彎.畢馬說,「以往布農族人入山林狩獵,一踏進獵場範圍內,就要先對這片土地上的神靈打聲招呼說,對不起,打擾您了,請保祐我們此行順利平安,我們會只取夠用的,不會久留。打獵完畢離去之前,也一樣會對神靈表達感謝。」
 
 
對於山,原住民始終視為神聖。居地周邊可見的高山,往往相傳即是天堂所在。像是南台灣的「大武山」對排灣族人而言,是祖靈的居所,認為在世時行為端正、心懷善念的人,死後會魂歸大武山;鄒族人則相信,死後會回到「塔山」與祖靈同享安息;布農族人則認為「玉山」是最高天神之居地。
 
 
相較於遙不可及又無生命的群山峻嶺,曾經一起起居生活過的祖先,則是顯得貼近而親切。慎終追遠的原住民,對於祖先的追念絕不亞於漢民族。例如排灣、魯凱、布農族人,會將祖先像雕刻在家屋結構最重要的「中柱」(又稱祖靈柱)上;泰雅族人則是把象徵「祖靈的眼睛」的菱形紋編織在衣裳上,讓生活中的時時刻刻,都享有祖靈的陪伴與看顧。祖靈信仰幾乎是橫跨台灣十四個山地原住民族,共同的信仰特徵,近似漢民族的祖先崇拜。祖靈顧名思義,是指家中或部落中往生者的靈魂。原住民相信祖靈掌管人的禍福,所以平日的生活行動,都必須以祖訓為依歸,泰雅族稱之為Gaga或Gaya,一旦違背祖靈,就會遭逢災禍、疾病。
 
 
傳統上各族為了祭祀祖靈,皆有祖靈祭的重要儀式。排灣族人的部落中,還有以石板搭建成的「祖靈屋」,類似漢人的宗祠。祖靈屋是神聖的場域,是祖靈與族人之間連結的結點,也是整個部落信仰的中心,重要祭典時,巫師會在此祭祀祖靈,祈其保佑。漢人渡海來台定居前,千百年來,泛靈的自然崇拜及祖靈信仰,是這島嶼上信仰的基底。清領時期,由於朝廷對台灣的有效治理範圍,僅限於沿海及淺山地區,世居深山的原住民族,並未受到太多人為的干擾,傳統信仰體系仍得以維持。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11-22 04:45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