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053|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咖啡故事] 古坑華山 (重點咖啡) [複製連結]

Rank: 4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1-10-22 04:25:45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目 前咖啡在我們的生活中已是不可或缺的飲料,然而在找尋咖啡漫漫的旅途上,似乎可以感受到難以盡數的人們熱情與冒險的羅曼史‧靜寂的森林深處悄悄自生的咖啡,到底是如何被人們發現而廣為世界各地所接受的呢?還有,如何開始栽培的呢?在無數的咖啡發現傳說中,有倆大傳說最令人津津樂到‧那就是「 牧羊人的故事 」與「 阿拉伯僧侶 」‧前者是基督教發現說,後者是伊斯蘭教說‧  
牧羊人的故事

十六世紀衣索匹亞高地名叫柯迪( Kaldi )的牧羊人所發現的。柯迪發覺他的羊兒在吃了一種植物的果實後,變得充滿活力四處蹦跳;其後柯迪將這種果實分送給修道院的僧侶們吃,結果吃過的僧侶 皆覺得神清氣爽。因此,這種果實便漸漸被應用當作提神草藥,而這就是最早的生咖啡史事記載。   
阿拉伯僧侶
一二五八年,因犯罪而被族人驅逐出境的酋長雪克‧歐瑪爾,流浪到離故鄉摩卡很遠的瓦薩巴( 位於阿拉伯 )時,已經飢饑疲倦到再也走不動了,當時他坐再樹根上休息時,竟然發現有一隻鳥飛來停在枝頭上,以一種他從未聽過,極為悅耳的聲音啼叫著。

他仔細一看,發現那隻鳥是在啄食枝頭上的果時後,才扯開喉嚨叫出美妙的啼聲的,所以他便將那一帶的果實全採下放入鍋中加水去熬煮。

之後竟開始散發出濃郁的香味,喝了一下不但覺得好喝,而且還覺得疲憊的身心也為之一振。

於是他便採下許多這種神奇果實,遇有病人便拿給他們熬成湯來喝,最後由於他四處行善,故鄉的人便原諒了他的罪行,讓他回到摩卡,並推崇他為「聖者」 。   
浪漫色彩的故事  
咖啡最富有浪漫色彩的故事之一是有關在馬提及克島(Matinique)任職的一個法國海軍軍官加布里埃爾.馬蒂厄.德.克利的。當他即將離開巴黎時,設法弄到了一些咖啡樹,並決定把它們帶回馬提尼克島。

那大約是在l720年或I723年。他也可能往返了兩次,因為第一次帶的 接 苗都沒成活。可以確信的是,最終德.克利是帶著一棵最好的並且一直都精心護理的樹苗從南特的(Nantes) 啟航的。樹苗保存在甲板上的一個玻璃箱裹,玻璃箱能防止海水沖濺並有保溫作用。

德.克利的日記記述了他的船如何受到突尼斯(Tunis)海盜的威脅,以及如何從一場暴風雨中倖免。日記還提到在船上有個人妒忌他,企圖破壞這祼小樹,在一次爭鬥中甚至折斷一根枝條。後來船擱淺了,飲用水不能自足,德克利就用自己喝的水來澆權這祼樹苗。  

最早阿拉伯人食用咖啡的方式是,將整顆果實(Coffee Cherry)咀嚼以吸取其汁液。後來,他們將磨碎的咖啡豆與動物的脂肪混合,當成長途旅行的體力補充劑。直到約西元1000年,綠色的咖啡豆才被拿來在滾水中煮沸成為芳香的飲料。十三世紀時,阿拉伯人開始烘焙及研磨咖啡豆。由於阿拉伯人的可蘭經嚴禁喝酒,使得阿拉伯人消費大量的咖啡,因而「宗教」也是促使咖啡在阿拉伯世界廣泛流行的一個很大的因素。

十五世紀時,伊士坦丁堡和大馬士革出現世界最早的咖啡屋,顧客常來此品嚐咖啡、玩西洋棋、和撲克牌。16世紀時,咖啡以「阿拉伯酒」的名義,經由威尼斯及馬賽港逐漸傳入歐洲。歐洲人喝咖啡的風氣,是在17世紀時由義大利的威尼斯商人在各地經商中漸次傳開,並在威尼斯出現了歐洲第一家的咖啡店--波的葛(Bottegadel)。數十年後,釋放香氣的咖啡屋招牌,便紛紛在倫敦、巴黎、維也納懸起,之後就因歐洲等強權大國的向外擴張,而漸漸傳至世界各地。咖啡館至今已是四處林立了!

衣索比亞小小咖啡豆千年來製造無數的紛爭與傳奇,千年時空能在世界上和宗教政治經濟,社交上嚴重糾葛至今仍然能好端端隨伴人類的親蜜關係。

“ 喝一杯咖啡 ” 心中有說不出的喜悅與感動無法體會個中傳奇,耐人尋味,西元 1525 年非洲土番很早就有嚼食咖啡習慣,因為它能讓人思緒更敏銳無需付出副作用代價,就可感受到體力倍增,且有舒解壓力的療效良方。聞到咖啡香氣,讓人神清氣爽,喝了咖啡能治百病是一種好的健康飲料。咖啡館也提供民眾聊天,交誼娛樂和恰商的場所,走進咖啡館不分貴賤,人人平等。台灣社會近年來興起了品味咖啡風潮,咖啡逐漸邁向世俗化,古坑鄉華山地區半山腰上的自然景觀,因雲、嘉、投夜景漂亮、令人心曠神怡,庭園咖啡如雨後春筍般一間間開設,有感古坑是台灣咖啡的原鄉。希望台灣本土咖啡能回應世界需求,能在短短幾年內咖啡事業能點燃經濟成長,且受世 。

台灣的咖啡市場
台灣咖啡栽培追溯荷蘭據台之初期,即有引進至今已有三百年歷史因故未能推廣。日據時期 1931 年「木村」先生在嘉義種植。並大量栽培品質優良, 1941 年達到高峰也風光一時,原豆運回日本送進總督府作為朝貢品,台灣在日據時代,就已經是咖啡外銷。

咖啡的品系
咖啡的品種,以非洲衣索比亞阿拉比卡原種引進世界各地種植為大綜,約佔 80 ﹪左右。另一品種是羅佛斯達種主要產區烏干達和印尼爪哇,它較耐高溫、抗病蟲,適低地栽培,但品質相對比不上阿拉比卡。阿拉比卡原種咖啡被移至世界各地栽培,因各地的地質土壤,氣候溫度,雨量多少,栽培管理等以及加工處理的方式不同而產生品質和風味的差異性。台灣種植的也是阿拉比卡品系,經長期馴化也極適合本土生產。  

咖啡生產的地理環境
咖啡樹屬茜草科的長綠灌木,它適合熱帶地區生長,因此它栽培的地理環境是有限制的,咖啡怕霜,所以以赤道為中心線南北緯度 25 度是咖啡的生長區,整年平均溫度 15 ℃ ~ 30 ℃ ( 30 ℃ 以上高溫持續會阻礙光合作用)。年平均雨量 1,500 毫米最適宜,氣候涼爽,有樹蔭之混合林最佳,土壤以火山岩地質為佳,緯度高低及海拔 高度之栽培環境。 均能影響咖啡之品質。古坑鄉地理位置是在北緯 23.5 度間,而荷苞山、華山、桂林、樟湖等部落海拔高度 300 - 800 公尺 高地。土壤屬性為透水性良好的片麻岩,或圓石地土壤,透氣性佳,且年平均溫度在 15 ℃ ~ 28 ℃ 之之間,年雨量超過 1 ,500 毫米 以上,又平均分佈在 3 - 8 月間,適合生產高品質的有機咖啡。  

咖啡樹的形狀
咖啡樹屬多年生之常綠喬木,根系發達,莖可達 5 ~ 10 公尺,枝幹對生,向側面延伸生長,葉對生於短莖分枝上,葉呈橢圓形尖狀,顏色亮麗之綠色,有光澤,台灣種植之咖啡 Arabica 其葉片長約 15 公分,呈長橢圓形,葉尖狀 Robusta 之葉長 10 ~公分,寬約 5 ~ 10 公分,葉片呈波浪之鼓起,葉尖狀,花白色,具有茉莉香味,花瓣 5 片( Arabica )、或 6 片( Robusta ),具雄蕊 5 及雌蕊 1 ,柱頭列為二,授粉後, 3 ~ 4 天花 則凋萎,果呈深綠色,成熟後為深紅色,固有櫻桃之美稱。 咖啡之果實是由外皮( Outer skin )、果肉( Pulp )、內果皮( Perchment )、銀皮( Silver )和裡面之咖啡豆( Green coffee )形成,種子為果實之中心部份,每一果肉內有一雙成對之半圓形之種子,即我們利用之部位。

咖啡樹之種類
很多人都喝過咖啡,但親眼看過咖啡樹,看過咖啡果實的人,絕對不會比喝過咖啡的人多。咖啡的生長因為它除了外形像豆子外,發芽的樣子也像,不同的是一般豆子發芽時是從豆子臍眼部份穿破種皮,長出單株豆苗,而咖啡豆則會生長出二株咖啡苗,然後每株幼苗長出兩片綠色的子葉左右攤開後,會以中間的生長點往上生長。咖啡幼苗三個月可移植至苗圃一年生可定植,本省以前採用遮蔭種植法,目前巴西多半採用直曝曬無遮蔭種植法。但土壤養分很快被耗盡。所以應加強施肥,咖啡一旦大量結果,隔年就會欠收,施肥建議使用複合肥料 5 號,而以施用複合肥料 43 號較佳。適合種植於火山岩土壤,以東北向栽種可提早結果,西南向較緩慢,咖啡美麗白花,台灣只開 1 ~ 2 次同一棵咖啡樹開花結果時間也不一致,經常可見綠果子,甚至白花同時存在。這是咖啡樹貫有的現象,因而增加採收難度,大部份咖啡樹是白花授粉,而很適合採用單一大量種植 法。因為不需為了招蜂引蝶傳送花粉,山坡地種植株距 4 - 7 公尺 (每甲地 1,200 - 1 ,500 株 ),一棵咖啡樹果實平均 4 - 10 公斤 ( 5 年生)扣除果肉的重量只能收成 1 - 2 公斤 乾燥咖啡豆。遮蔭式優點多,可防止咖啡樹生長較慢,風味得到充分發展,但量少病蟲害少。  



咖啡豆採收方法
古老的日晒豆法,這種方法能使得咖啡易於吸收果肉芳香物,因此日晒豆的果香重,有別於現代水洗處理方法。水洗豆缺點較少,品質佳,果酸不明顯,風味較明亮,兩者各有所長。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2-24 19:17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