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1-11-20
- 最後登錄
- 2019-8-30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5567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250
- 相冊
- 1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陸股今年來在緊縮政策衝擊下,表現相對落後其他新興市場,但展望後市,台新中國精選中小基金經理人翁智信表示,中國三利多訊號浮現,包括信貸投放量激增、M1同比增速落底及SHIBOR(上海銀行間拆款利率)下滑,顯示資金面開始趨向寬鬆,干擾陸股最甚的貨幣政策有逐漸轉向的趨勢,預期陸股後市大跌空間不大,年底前有機會震盪向上。
翁智信表示,分析陸股近期重要貨幣動向,在信貸投放量方面,10月衝高至5800億人民幣以上,較9月大增約5成,顯示企業貸款成本壓力下滑,目前市場預期11月投放量可進一步攀升至6000億以上;在流動性方面,中國10月M1同比增速降至8.4%,接近2008年金融風暴的底部,顯示流動性已達低點,未來趨向寬鬆機會大;在利率走勢上,與上證指數反向的SHIBOR緩步下降,跌破5%創7月來新低,有助於緩解市場緊張氣氛;就存款準備率分析,在官方連續數次調升後,成效已逐步浮現,未來調降機會升高,將更進一步活絡資金行情。
翁智信指出,中國10月份CPI年增率由9月6.1%下滑至5.5%,顯示貨幣緊縮、經濟成長放緩已有效降低通膨預期,且原物料價格下跌降低輸入性通膨壓力,預期年底前通膨將持續快速回落,則官方進一步放寬貨幣政策將可期待,而一旦中國政策轉向確立,將大幅激勵大中華股市表現。
在類股操作方面,翁智信表示,可朝二大方向佈局:一、貨幣政策放鬆受惠股:以工程機械、鐵道交通與商用車類股為主。二、CPI下降的受惠者:尋找價格剛性、成本彈性的產業,如享有原物料價格成本下降,但售價具支撐的食品成品類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