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奉行、印贈玉曆之善報 第一節 求已堂集記載 一、五子登科 大興縣黃芳洲先生,在回陽縣當教諭(註)。與夫人都喜好行善。 先生在任官時,曾捐錢出刊「金剛經」、「太上感應篇」、陰 文廣義,各經文數十部。夫人也印贈玉曆一千本,廣為佈施印送。並且時常買魚、鳥放生,其數上萬上千。 生有五子:叔琳是康熙辛未年的探花;叔璥是康熙己丑科進士;叔琪是康熙乙西科舉人;叔琬是康熙己丑科進士;叔瑄是康熙癸巳科秀才。都登高第。 註:教諭:是官名,宋、元、明都設有縣學教諭。清朝在各廳、縣學也都設有教諭的官,掌管教導在縣學念書的生員(即秀才)。即每月考課一次,講學一次,講經義及倫常諸事。 教諭薪俸微薄,除平時侵領廈生俸米;童試後,新秀才送寶敬(見面禮)外,無他收入。生活清苦,但因管教生員,地位清高,除對學政外,因其為欽差地位,雖見督撫,也不行跪拜禮。 平之山人詩讚:李氏見聞求已堂 奉行玉曆報應彰 弘揚忠義行天下 社會安甯後代昌 玉曆宣揚又放生 夫人賢慧眾佳評 芳洲捐款經書贈 五子登科世代榮 二、子孫榮登金榜 繆國維先生,江蘇兵縣人,明朝天殷年間進士,但家居未去當官。平日常收買因果報應之類的書,並加鈔錄分他人,偶有破缺的,無不黏補完整。 有一年,年歲凶荒,五穀欠收。他立即佈施穀子去救災。遇到瘟疫流行的時候,他就配出有效的藥劑,大量醫治病患。 因此,一家善報連連: 兒子慧遠,順治丁未年考上進士。孫子繆彤,康熙丁未年榮登狀元;景宣是癸丑年的傳臚(註);繼讓為戊辰年進士。繆彤的兒子日藻,是乙未年榜眼。繆彤叔叔的兒子繆已是雍正癸丑 年翰林;日藻的兒子致仁,是乾隆己未年的翰林;敦義是丙辰年的進士。 好幾代的言田貴顯榮,都是行善的報應。 在維揚地方所流傳的玉曆,其中有吳門繆彤的手鈔本。所記載的,完全遵照原本,一字不敢增減,共一十八字。(古書記載) 註:臚,史記孫通傳註云:「上傳語告下為臚」。古代考上進士者,在集英殿唱名宣佈,衛士六七人,皆齊聲傳其名而呼之,謂之傳臚。 清代殿試及格放榜分三甲:第一甲有三名:第一名為狀元,其次為榜眼、探花:第二甲第一名為傳臚。繆景宣即是第二甲第一名的進士。 平之山人詩讚:國維行善救飢荒 玉曆多傳滿維楊 粘補善書鈔送贈 子孫金榜永流芳 三、狀元連捷 長洲彭一菴先生,過到年歲的收成不好,必定大力救濟;見有益人心的書,必廣為印送,兒子定求先生亦有善行,曾經鈔寫百本的玉曆流傳。後來考中會元(註)與狀元。曾孫殷豐,也考中會元、狀元。到現在,子孫富貴不絕。 註:科舉制度中,鄉試中式為舉人,舉人會試中式第一名為會元。 平之山人詩讚:一菴行善譽長洲 玉曆行百本周 自中狀元曾續維 子孫富貴樂悠悠 四、三子榮貴 崑山徐竹亭先生,是嚴文靖公的幕友(註)。 當時江蘇、浙江水災氾濫,民生饑苦。他建議上級發倉救災,救活無數的人 兒子開濟先生,在明思宗里不禎年間,遇到強盜擄來數百位婦女,關在徐家,命開濟先生看守。他全部贈送路費,偷偷地放走,並且放火燒掉自己的房子,以去除強盜的疑心,免得追殺那些婦女。 放火時,抱出玉曆的書版,帶著全家避盜於太倉。平生印送的玉曆,無法算數。 生三子:長子名乾學,是康熙庚戌年的探花,官至尚書。次子名秉義,是癸丑年的探花,官至侍郎。三子名元文,是狀元宰相。 乾學生了五個兒子,都考上進士:樹穀是康熙乙丑科。徐炯是康熙壬戌科。樹敏是癸未科。樹屏是己丑科。徐駿是癸已科。 註:幕友,是擔任幕職時的同事。幕職是地方長官的屬吏。就如南北朝時候的參軍、主簿;宋代的簽書判官廳公事、司理、司法、司戶、錄事參軍,節度使的推官,觀察使的推官,節度使的判官、觀察使的判官等都是。 幕職的工作是助理郡政。 平之山人詩讚:蘇浙水災民苦飢 開倉濟眾竹亭施 自焚家屋除強盜 三子榮華五貴支 五、壽終登天、孫子狀元 湖州蔡佩蘭先生,平素孝順父母,友愛長上。節儉持家,樂於佈施。凡是遇有貧窮困苦而生病的人,必定佈施醫藥。 孤獨伶仃,家境貧窮的人來向他借錢,絕不收取利息。路上遇見婦女、小孩,遺失金錢財物,不敢回去見長輩的,就代他設法賠償。 一天,發現玉曆的內容真可警惕世人,就是提供金錢給會書法的人,鈔寫流傳,勸化世人。 享壽八十四歲,念佛無疾坐化。鄰居有人見一對仙童、仙女引導他登上天車升天。 曾孫殷撙,是康熙庚戌年的狀元。玄孫升元,是壬戌年的狀元。 平之山人詩讚:佩蘭孝友善心存 玉曆流傳警世言 念佛升天人共仰 曾玄孫繼中狀元 六、子孫入閣貴顯 杭郡徐文敬先生,在朝廷擔任御史的高官。熟習修道的各種義理;喜好研究釋道儒三教聖賢的事迹。平日常輯集、並出版修行敬信錄之類的書,引導世人向善。 太夫人每日虔誦觀世音菩薩的聖號千聲;也喜愛與人談論因果報應的事理。曾經翻刻柬旱地方的玉曆寶鈔與至寶全書,祈望人人改過向善。遇到荒年,五穀欠收,必定捐錢救濟親族的人。 兒子名本,官至內閣大學壬(註一)。一子名杞,官至甘肅巡撫。孫子名以烜(註二),官至侍郎(註三)。一孫名景熹,官至鹽法道(註四)。所有的曾孫,現在又都考上科甲。 註一:內閣大學士:內閣是古代大學士辦事的官署。大學士,是古代的官名,相當於宰相的職位,唐以後,歷代沿用。宋代有昭文館、集賢殿、龍圖閣等大學士。 註二:烜:光明宣著叫烜。 註三:侍郎:官名,是漢武帝才設的郎官,常侍從皇帝的近臣。自東漢以後,凡是尚書的屬官,初任稱郎中,滿一年改稱尚書郎,三年稱侍郎。自唐代起,其職位升高,中書,門下二省及尚書省所屬各部(有六部),都以侍郎為副長官。明、清時,升至正二品官,與尚書同為各部的長官。 註四:鹽法道:是布政司、按察司的屬官,專管鹽的運輸。清代設鹽運使的省,設鹽巡道:不設的設鹽法道。 平之山人詩讚:玉曆寶鈔翻刻功 捐錢濟眾友親同 太夫人念觀音號 世代兒孫官位隆 七、三子進士及第 張孟珙先生,擔任河南省的臬司(註),居官廉潔,恩威並行 最喜歡做的事是:刊印玉曆寶鈔、陰 文廣義、及蓮池大師戒殺放生文之類的書。最厭惡的是:黃色圖畫、書籍、賭具,以及墮胎、絕孕的資料。凡是有造作這些東西的,必處重刑。捕獲這些嫌犯或東西的人,就厚厚地給予重賞。 遇有饑寒交迫的貧苦人家,無論多遠的異地他鄉,必定多方給予救濟。 夫人一聽到他鈔印勸善的書或文章,即使典賣衣服、首飾,也必定給予幫助。 生有五子:長子名學庠,是己丑科進士;次子應造,己未料進士;三子紹賢,也是己丑科進士;四子企齡,是戊子科舉人;五子景昕,雍正癸卯科的秀才。 註: 司:宋代提點刑獄司簡稱 司。明清時,是按察使之別稱。為清朝各省掌管司法、行政的長官,隸屬於各省總督、巡撫。 平之山人詩讚:善書助印典衣裳 救濟流亡返故鄉 孟珙先生廉潔著 全家福祿子孫昌 八、 常熟蔣春圃先生,家境雖然富裕,然而一生勤儉,如同清寒之士。 見到勸善的書或文章,必定命子孫們鈔錄、或印刊,毫不吝惜金錢。實在是一住品德純粹的人。他的子孫也是繼承他的祖德,敦厚地砥礪行善,毫不懈怠。如玉曆寶鈔,太上感應篇,戒殺放生等書,連年鈔錄刊印,傳播贈送,無法算數。 孫子名棻,有功名;曾孫名伊,康熙癸丑年考上進士,曾孫陳錫,乙丑年考上進士;廷鍚,癸未年考上進士,官至大學士。漣洄己丑科同科考上進士。溥雍,雍正庚戌年考上進士,也位至中堂(註)。欄 , 丙午年考上科甲; ,乾隆辛未年考上進士。 由於遵信善書,印贈善書,其子孫科甲、顯貴,如此興盛。 註:中堂:唐代設政事堂於中書省,以宰相領其事,後代因此稱宰相為中堂。明代的大學壬多加師、保,兼領尚書,為實際上的宰相。其辦公處在內閣之中,而中書居東西兩房,因此,明清時的中堂,則用以沿稱大學士。 平之山人詩讚:善書刊印費金錢 自奉清廉富敬天 玉曆寶鈔連歲印 功名富貴世相傳 九、施藥救人、榮任城隍 嘉靖年間,江西南昌府熊兆鼎先生,幼年即研習內科與外科醫術。 十九歲那年,曾捧讀玉曆,見到在第二殿的章句內有說: 「指下不明(按脈不知病症),醫藥取利,應在本殿發入活大地獄受苦;再另發小地獄受苦。」 又有施藥救濟多人以及傳鈔玉曆,說與世人知曉,俾今警惕,痛改前非等話。 從此之後,發大信心:不計較財利;不避寒暑,不分貧富。只要遇到危症,必須使用人參,但是病家貧窮、買不起的,就暗中將人參切成細末,混在其他的藥中,以賤價賣給病家治病。而將富家所酬謝的金錢,救濟急難的病患。 如果遇到荒年,就步行出診,絕不坐轎子。他的夫人也十分賢能,無不順從丈夫行善的意願。冬天即使穿著粗製的葛布衣裙,也毫無怨言。 八十歲那年生日當天,忽然見到廳堂上高懸著一幅紅綾的報單,上寫金字說: 「奉 天帝命,熊兆鼎赴福建省城隍司任。」 三天後,異香繞室,於是沐浴更衣,端坐而逝。 他的子孫到現在愈來愈昌旺,科甲連綿,在當地十分榮耀。 平之山人詩讚:施約救人熊兆鼎 傳鈔玉曆世人知 荒年救濟貧窮者 天賜城隍八十時 十、點燈濟難、子八中堂 陳先生,是海寧縣的望族。 時常一到晚上,就在街巷中懸掛油燈,以方便夜歸的人行走。同時佈施藥物、棺木,以濟助蒙受瘟疫之災的難民;又設置義塚,以便掩埋死者,免得屍體曝露荒野。 尤其時常流傳玉曆等勸善的書籍,文章。 上天對陳家的報應也十分天;子孫顯貴,有好多位進入中堂擔大學士的。到現在,科甲不斷,在浙江一帶,十分有名。 平之山人詩讚:懸燈濟難路人明 施藥施棺義有情 王曆流傳天保佑 子孫顯貴闔家榮 十一、關汪孫趙四族、善德興家 在浙江杭州一帶,以富豪稱雄的,在清朝有關、汪、孫、趙四個大家族。他們都是存心動念,莫不在於利益萬物,濟助急難之人,孜孜不倦,毫不厭煩。 以關家而言,如關槐的祖父,當提報為官時,還不斷地執筆增註丹桂籍一書。 汪家則佈施、贈送紫霞丹等救急的藥丸,好幾代都未停止。 孫家則時常印送各類的善書。近年又印送玉曆來警醒世人。 趙家則遵信玉曆中的指示,印贈玉曆,並佈施棺木,救濟貧窮不幸死亡的人。並佈施棉衣,幫助受凍的人。 以上四大家族,就是如此存心的。因此,不只是現在家境富裕豐厚,而而且子孫貴顯的很多。累積善行,可以承天之幸,降下吉祥,這些事例,可以做為確實的證據。我十分恭謹地將所看到的,聽得到的舉例出來,勸導相信的人,多行善德。 以上都是李氏求已堂集中所記載的。 平之山人詩讚:關父為官丹桂註 汪家贈送紫霞丹 孫鈔玉曆人人善 趙氏施棺衣凍寒 第二節 柯潤堂記載的三則善報 平之山人詩讚:三則見聞柯潤堂 勸人為善壽安康 榮華富貴求諸己 天賜登科心地良 一、刻印玉曆、會試連捷 我的同鄉陳伸長先生,很久以來,即仰慕玉曆的善理。但是想到此書附近無法購買到,十分難過。 有一天,到蘇城的一座古廟作客,很幸運地獲贈冊。讀後心中十分警策,毛髮都為之棟立。因此,告訴熟識的出家師父說: 「世問的善書,沒有如此好的!此書不但有智慧的人閱後可以有完全不同的省悟;即使一般人聽聞其中的道理,也莫不可以產生更加敬慎的德行,而後悔於以往的過錯。」 於是發大願心,照原書的式樣,交給出版商刻版,以流傳久遠,誠心地希望天下的人都能歸於善道。 刻印三年,他的兒子名實儉,參加北方闡場癸西年的鄉試,考取舉人。甲戌年參加會試,又是連傳捷報,並得到第一名。其榮耀直達一省。天理總是降福給善人,這可說是最大最明顯的事例。 平之山人詩讚:發願助人陳仲長 推行玉曆本天長 三年子試連連中 正是天公賜吉祥 二、賣寶救命,官至尚書 台州應尚書,當他還在山中讀書時,有一天,正點著燈鈔錄玉曆,突然聽到鬼在交談說: 「某某的太太,因為丈夫長久客居在外,未回家,公婆逼她改嫁。但是這位婦人家十分貞節,執意不肯,明天晚上被逼不過,會上吊自殺,我可以找到替身了。」 應尚書第二天早上去打聽,果然是真有其事。 於是回到讀書處,暗中將祖先遺留下來的名琴、古硯賣掉,得銀四兩。又好心地偽託是這婦人的丈夫,寫了一封書安慰太太,並寄四兩銀子回家。 她的公婆接到信,相信兒子平安,也就不再逼媳婦改嫁;自不用上吊自殺了。 不久,她的先生竟然真的回家團聚。 應尚書過了沒多久,又聽到鬼說:「按照常例,我應該可以找到 替死鬼的,奈何這個秀才破壞了我的好事!」 旁邊另一鬼說: 「怎麼不報復,降禍給他呢?」 此鬼說: 「他常鈔玉曆寶鈔,鈔勸世,又存著救人的慈悲之心,上帝已救命他作陰德尚書了。我敢加禍於他?」 後來應先生果然官至尚書。 平之山人詩讚:夜鈔玉曆善心腸 賣寶救人山鬼藏 夫婦團圓貞節保 天公特賜尚書郎 三、戒食牛犬肉,即登科甲 蘆州周質夫先生,學養深厚,但是功名不成,悠悠忽忽地,年已四十。 有一天,偶然感悟到殺牛的悽慘,又讀到玉曆中記載第六殿地獄,其中有意不戒食牛肉,狗肉一條,因此全家發誓,不吃牛、狗肉。並傳鈔五曆以警醒世心。 就在這一年入太學,不久考上科甲。到現在,子孫仍然貴顯不已。 文集內附註說:以上三件事,都是親自見聞而得,並非杜撰的。可以證知:人的富貴榮華,都是善念所感召。暗中植下福份的根基所致。特別舉列出來,勸導世人,虔誠地奉持玉曆的規誡。 平之山人詩讚:不食犬牛周質夫 全家發誓敬封屠 並鈔玉曆傳醒世 太學登科成大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