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1-1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9282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5111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三綱”是指“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要求為臣、為子、為妻的必須絕對服從於君、父、夫,同時也要求君、父、夫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會中君臣、父子、夫婦之間的一種特殊的道德關係。
“五常”即仁、義、禮、智、信,是用以調整、規範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等人倫關係的行為準則。
三綱、五常這兩個詞,最早出現在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書中。孔子曾提出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仁、義、禮、智、信等倫理道德觀念。孟子進而提出“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倫”。董仲舒按照“貴陽而賤陰”的陰陽理論,對五倫觀念作了進一步的發揮,提出了三綱原理和五常之道。
董仲舒認為,在人倫關係中,君臣、父子、夫妻這三種關係是最主要的,其中存在著天定的、永恆不變的主從關係,即君為主,臣為從,父為主,子為從,夫為主,妻為從,也就是所謂的“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這“三綱”都來源於陰陽之道。具體地說,君、父、夫體現了天的“陽”面,而臣、子、妻則體現了“陰”的一面;“陽”永遠處於主宰、尊貴的地位,“陰”永遠處於服從、卑賤的地位。據此,董仲舒確立了君權、父權、夫權的統治地位,把封建的等級制度和政治秩序上升為宇宙的根本法則。
董仲舒又認為,仁、義、禮、智、信這“五常”之道是處理君臣、父子、夫妻之間上下尊卑關係的基本法則,統治者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在他看來,人不同於其他生物的一個重要特點,就在於人具有與生俱來的五常之道。堅持五常之道,就能維持社會的穩定和人際關係的和諧。
來源:清虛道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