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高梁58℃ 於 2012-1-10 00:15 編輯
府城有俗稱七寺八廟。開元、法華、竹溪、彌陀、龍山、重慶、黃孽七寺及大媽祖廟、祀典武廟(大武廟)、府學文廟、府城隍廟、風神廟、藥王廟、大上帝廟(北極殿)、水仙宮等(八廟說法不一,也有列龍王廟、馬公廟等者)是規模極大者。如果把大小合算,同治年間府城寺廟遠超一百座。
-------------------------------------------------------------------
七寺:開元寺,法華寺,竹溪寺,彌陀寺,龍山寺,重慶寺,黃蘗寺
八廟:府城隍廟,武廟,大天后宮,水仙宮,藥王廟,東嶽廟,風神廟,龍王廟,而龍王廟目前已不在,四海龍王移到大天后宮.
府城的七寺八廟,說法有很多種,高梁會盡量收集,分集讓各位會員朋友可細細品嚐文化古都之美。
以下【開元寺】轉貼"梅子波羅蜜部落格"
=====================================
開元禪寺位於台南市北區北園街89號 (06)237-5635,是目前台南市內規模最大的佛寺,更是台灣最早創第的官方寺院,可見其歷史意義的地位;開元禪寺原名為『北園別館』,建於明朝永曆34年間(西元1680年),至今也已有將近三百年的歷史,雖然歷經幾次修建,但在建築風格上仍保有『伽藍格局』,為典型佛寺的形制,為國家二級古蹟。
開元禪寺創建於明永曆年間,原是鄭經在台灣的行館以及安養母親董氏之所,志清朝康熙29年(西元1690年),才改建為全島最大的佛教寺院;完工後由於該寺位於在海、溪會流處而取名『海會寺』,至乾隆42年(西元1777年)台灣知府蔣元樞加以大規模修建,冠稱『開元寺』並留有碑圖、文說明,嘉慶元年(西元1796年)為慶祝皇帝登基,意取『聖天子緩靖海疆至意』而更名『海靖寺』;日據時代到光復時期雖經歷過幾次劫難但開元禪寺依舊保存了下來,並創辦佛學院、幼稚園、慈愛醫院等等,成為台南市重要的歷史文物資產。
開元禪寺的殿堂配置屬四合院式,接近禪寺建築所謂的『伽藍七堂』規制,山門(三川門)、前殿(彌勒殿)、主殿(大雄寶殿)、南北配殿(左右廂房)、鐘鼓樓和法堂(以主殿兼用);開元禪寺的三川門、彌勒殿和大雄寶殿三棟建築都是三川脊式:
1.『彌勒殿』又稱『天王殿』,入三川門後的第一座大殿,正殿供奉彌勒佛和四大天王,左右偏殿分別是開山堂和淨業堂。
2.『大雄寶殿』為開元禪寺的主殿,正殿主祀釋迦牟尼並另祀菩薩、尊者和十八羅漢。
3.『大士殿』主祀觀音菩薩,兩層的中西合璧建築為特色,一樓正殿牆上嵌有十餘個龍、鳳、鯉魚等造型的崔替,二樓中央主祀千手觀音,並附設慧光圖書館。
(註:文字敘述摘自網路,詳細歷史背景請善用搜尋資源)
踩石鼓之石象(指文殊菩薩)、踩石鐘之石獅(指普賢菩薩)
開元寺碑
四大天王:持國天王
廣目天王
廟門雕塑
廟門雕塑
增長天王
多聞天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