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812|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風俗民情] 元宵節的由來{1影片} [複製連結]

SOGO榮譽會員

自由之鷹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榮譽會員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軍武十字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2-1-10 00:25:58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2
本帖最後由 ntyang1961 於 2012-1-10 00:28 編輯

元宵節的由來





起源

元 宵 在 早 期 節 慶 形 成 過 程 之 時 , 只 稱 正 月 十 五 日 、 正 月 半 或 正 月 望 , 隋 以 後 稱 元 夕 或 元 夜 。

唐 初 受 了 道 教 的 影 響 , 又 稱 上 元 , 唐 末 才 偶 稱 元 宵 。 但 自 宋 以 後 也 稱 燈 夕 。

到 了 清 朝 , 就 另 稱 燈 節 。 而 在 國 外 , 元 宵 也 以 The Lantern Festival 而 為 人 所 知 。

各 式 各 樣 的 燈 固 然 是 元 宵 的 主 要 特 色 , 但 在 這 一 節 日 的 發 展 史 中 , 燈 到 隋 朝 ( 五 八 一 ─ ~ 六 一 九 ) 才 出 現 , 算 是 晚 出 的 節 目 內 容 之 一 , 而 要 到 唐 以 後 燈 才 成 為 元 宵 的 主 要 標 幟 。

一 般 認 為 元 宵 以 漢 武 帝 在 正 月 上 辛 祠 太 一 而 開 其 端 。 不 過 祭 拜 太 一 不 一 定 在 正 月 而 且 並 非 年 年 舉 行 。

所 以 元 宵 的 起 源 恐 怕 不 能 說 在 漢 武 帝 之 時 。 其 他 以 元 宵 源 自 道 教 的 上 元 節 或 佛 教 的 燃 燈 法 會 的 說 法 也 都 沒 有 充 分 的 證 據 可 以 支 持 。

如 下 文 「 習 俗 」 一 節 所 述 , 元 宵 大 約 是 從 三 世 紀 開 始 , 慢 慢 形 成 的 一 種 節 慶 , 在 南 北 朝 發 展 成 一 固 定 的 節 日 , 但 成 為 後 世 元 宵 主 要 節 日 的 花 燈 和 百 戲 要 到 隋 煬 帝 才 開 其 端 , 煬 帝 也 是 一 個 把 元 宵 慶 典 官 式 化 的 皇 帝 。

元宵節的傳說

關 於 元 宵 節 的 來 歷 , 民 間 有 幾 種 有 趣 的 傳 說 : 傳 說 在 很 久 以 前 , 有 一 隻 神 鳥 困 為 迷 路 而 降 落 人 間 , 卻 意 外 的 被 不 知 情 的 獵 人 給 射 死 了 。

天 帝 知 道 後 十 分 震 怒 , 就 下 令 讓 天 兵 於 正 月 十 五 日 到 人 間 放 火 , 把 人 類 通 通 燒 死 。

天 帝 的 女 兒 心 地 善 良 , 不 忍 心 看 百 姓 無 辜 受 難 , 就 冒 著 生 命 的 危 險 , 把 這 個 消 息 告 訴 了 人 們 。

眾 人 聽 說 了 這 個 消 息 , 有 如 頭 上 響 了 一 個 焦 雷 。 嚇 得 不 知 如 何 是 好 。

過 了 好 久 好 久 , 才 有 個 老 人 家 想 出 個 法 子 , 他 說 : 「 在 正 月 十 四 、 十 五 、 十 六 日 這 三 天 , 每 戶 人 家 都 在 家 裏 掛 起 紅 燈 籠 、 點 爆 竹 、 放 煙 火 。 這 樣 一 來 , 天 帝 就 會 以 為 人 們 都 被 燒 死 了 」 。

大 家 聽 了 都 點 頭 稱 是 , 便 分 頭 準 備 去 了 。 到 了 正 月 十 五 這 天 晚 上 , 天 兵 往 下 一 看 , 發 覺 人 間 一 片 紅 光 , 以 為 是 大 火 燃 燒 的 火 燄 , 就 稟 告 天 帝 不 用 下 凡 放 火 了 。

人 們 就 這 樣 保 住 了 生 命 及 財 產 。

為 了 紀 念 這 次 的 成 功 , 從 此 每 到 正 月 十 五 , 家 家 戶 戶 都 懸 掛 燈 籠 , 放 煙 火 來 紀 念 這 個 日 子 。

另 一 則 傳 說 則 和 吃 元 宵 的 習 俗 有 關 : 相 傳 漢 武 帝 有 個 寵 臣 名 叫 東 方 朔 , 他 的 個 性 既 善 良 又 風 趣 。

如 果 宮 裏 有 誰 得 罪 了 漢 武 帝 , 總 要 靠 東 方 朔 來 講 情 。

有 一 天 冬 天 , 下 了 幾 天 大 雪 , 漢 武 帝 覺 得 有 點 無 聊 , 東 方 朔 就 到 御 花 園 去 給 武 帝 折 梅 花 。

剛 進 園 門 , 就 發 現 有 個 宮 女 淚 流 滿 面 的 準 備 投 井 。

東 方 朔 慌 忙 上 前 搭 救 , 並 問 明 她 要 自 殺 的 原 因 。

原 來 , 這 個 宮 女 名 叫 元 宵 , 家 裏 還 有 雙 親 及 一 個 妹 妹 。

自 從 她 進 宮 以 後 , 就 再 沒 和 家 人 見 面 。

每 年 到 了 臘 盡 春 來 的 時 節 , 就 比 平 常 更 加 的 思 念 家 人 。

她 想 , 既 然 不 能 在 雙 親 跟 前 盡 孝 , 還 不 如 一 死 了 之 , 於 是 才 來 投 井 。

東 方 朔 聽 了 她 的 遭 遇 , 非 常 的 同 情 她 , 就 向 她 保 證 , 一 定 設 法 讓 她 和 家 人 團 聚 。

這 一 天 , 東 方 朔 出 宮 後 , 便 在 長 安 街 上 擺 了 一 個 占 卜 攤 。

不 少 人 都 爭 著 向 他 占 卜 求 卦 。 不 料 , 每 個 人 所 占 所 求 , 都 是 「 正 月 十 六 火 焚 身 」 的 籤 語 。

一 時 之 間 , 長 安 裏 起 了 個 大 恐 慌 。

人 們 紛 紛 求 問 解 災 的 辦 法 。 東 方 朔 就 說 : 「 正 月 十 三 日 傍 晚 , 火 神 君 會 派 一 位 「 赤 衣 神 女 」 下 凡 查 訪 。

她 就 是 奉 旨 燒 長 安 的 使 者 , 你 們 若 看 到 一 個 騎 粉 色 銀 驢 的 紅 衣 姑 娘 , 馬 上 跪 地 哀 求 。

那 姑 娘 便 說 : 「 我 是 領 旨 來 燒 長 安 的 。 玉 帝 還 要 站 在 南 天 門 上 觀 看 。

既 承 父 老 求 情 , 我 把 抄 錄 的 偈 語 給 你 們 , 可 讓 當 今 天 子 想 想 辦 法 。 」 說 完 , 便 扔 下 一 張 紅 帖 , 揚 長 而 去 。

老 百 姓 拿 起 紅 帖 , 趕 緊 送 到 皇 宮 去 稟 報 皇 上 。

漢 武 帝 接 過 來 一 看 , 只 見 上 面 寫 著 : 「 長 安 在 劫 , 火 焚 帝 闕 , 十 六 天 火 , 燄 紅 宵 夜 」 。

漢 武 帝 一 看 大 驚 , 連 忙 請 來 了 足 智 多 謀 的 東 方 朔 。

東 方 朔 假 意 的 想 了 一 想 , 就 說 : 「 聽 說 火 神 君 最 愛 吃 湯 圓 , 宮 中 的 元 宵 不 是 經 常 給 你 做 湯 圓 嗎 ? 十 五 晚 上 可 讓 元 宵 做 湯 圓 。

萬 歲 焚 香 上 供 , 傳 令 京 都 家 家 都 做 湯 圓 , 一 齊 敬 奉 火 神 君 。 再 傳 諭 臣 民 一 起 在 十 六 晚 上 掛 燈 , 滿 城 點 鞭 炮 、 放 煙 火 , 好 像 滿 城 大 火 , 這 樣 就 可 以 瞞 過 玉 帝 了 。 此 外 , 通 知 城 外 百 姓 , 十 六 晚 上 進 城 觀 燈 , 雜 在 人 群 中 消 災 解 難 」 。

武 帝 聽 後 , 十 分 高 興 , 就 傳 旨 照 東 方 朔 的 辦 法 去 做。

到 了 正 月 十 六 日 長 安 城 裏 張 燈 結 綵 , 遊 人 熙 來 攘 往 , 熱 鬧 非 常 。

元 宵 的 父 母 也 帶 著 妹 妹 進 城 觀 燈 。

當 他 們 看 到 寫 有 「 元 宵 」 字 樣 的 大 宮 燈 時 , 驚 喜 的 高 喊 : 「 元 宵 ! 元 宵 ! 」 元 宵 聽 到 喊 聲 , 終 於 和 雙 親 、 妹 妹 團 聚 了 。

如 此 熱 鬧 了 一 夜 , 長 安 城 果 然 平 安 無 事 。

漢 武 帝 大 喜 , 便 下 令 以 後 每 到 正 月 十 五 都 做 湯 圓 供 火 神 君 , 正 月 十 六 照 樣 全 城 掛 燈 放 煙 火 。

因 為 元 宵 做 的 湯 圓 最 好 , 人 們 就 把 湯 圓 叫 元 宵 , 這 天 叫 做 元 宵 節 。

元宵節的習俗

有 關 元 宵 習 俗 的 記 載 , 大 致 起 於 魏 晉 南 北 朝 時 期 。

其 中 較 有 系 統 的 記 載 , 首 推 宗 懍 ( 五 ○ 一 ~ 五 六 五 ) 的 《 荊 楚 歲 時 記 》 宗 懍 在 《 荊 楚 歲 時 記 》 中 記 載 當 時 有 在 正 月 十 五 夜 迎 紫 姑 的 習 俗 。

他 並 在 按 語 中 引 了 劉 敬 叔 ( 約 三 九 ○ ~ 四 七 ○ ) 的 《 異 苑 》 來 解 釋 這 項 習 俗 : 「 姑 本 人 家 妾 , 為 大 婦 所 妒 , 正 月 十 五 日 感 激 而 死 , 故 世 人 作 其 形 迎 之 。

咒 云 : 「 子 胥 ( 云 是 其 婿 ) 不 在 , 曹 夫 人 ( 云 是 其 姑 ) 已 行 , 小 姑 可 出 。 」 于 廁 邊 或 豬 欄 邊 迎 之 。

迎 紫 姑 , 是 為 了 「 以 卜 將 來 蠶 桑 、 並 占 眾 事 」 。

紫 姑 為 蠶 神 的 典 故 大 約 來 自 吳 均 ( 四 六 九 ~ 五 二 ○ ) 的 《 續 齊 諧 記 》 :

吳 縣 張 成 夜 起 , 忽 見 一 婦 人 立 於 宅 東 南 角 , 謂 成 曰 : 此 地 是 君 家 蠶 室 , 我 即 此 地 之 神 。

明 年 正 月 半 , 宜 作 白 粥 , 泛 膏 於 上 以 祭 我 , 當 令 君 蠶 桑 百 倍 。 言 絕 而 失 之 。

成 如 言 作 膏 粥 。 自 此 後 大 得 蠶 。

宗 懍 記 載 了 當 時 人 「 正 月 十 五 日 作 豆 糜 , 加 油 膏 其 上 」 的 習 俗 。

但 他 們 所 祭 祀 的 對 象 是 門 戶 而 非 紫 姑 。

祭 祀 的 方 法 是 以 楊 柳 枝 插 在 門 上 , 看 楊 柳 枝 指 向 何 方 , 就 以 酒 肉 及 豆 粥 插 上 筷 子 來 祭 祀 。

除 了 《 荊 楚 歲 時 記 》 的 記 載 外 , 魏 晉 南 北 朝 的 元 宵 習 俗 還 散 見 於 下 列 各 書 。

較 早 的 有 楊 泉 ( 約 三 世 紀 中 人 ) 的 《 物 理 論 》 : 「 正 月 望 夜 占 陰 陽 」 。

晉 ‧ 陸 翽 《 石 虎 鄴 中 記 》 : 「 正 月 十 五 日 , 有 登 高 之 會 」 。 《 魏 書 ‧ 東 魏 孝 靜 帝 紀 》 「 ( 天 平 ) 」 四 年 ( 五 三 七 ) 春 正 月 禁 十 五 日 相 偷 戲 」 。

這 條 記 載 說 明 了 南 北 朝 時 民 間 於 元 宵 夜 相 偷 戲 的 盛 行 。

《 北 齊 書 ‧ 尒 朱 文 暢 傳 》 : 「 自 魏 氏 舊 俗 , 以 正 月 十 五 日 夜 為 打 竹 簇 之 戲 。 有 能 中 者 , 即 時 賞 帛 」 。

隋 文 帝 統 一 天 下 後 , 混 亂 的 政 局 暫 時 得 到 安 定 , 社 會 逐 漸 繁 榮 , 元 宵 節 也 成 了 一 年 一 度 狂 歡 慶 祝 的 日 子 。

《 隋 書 ‧ 柳 或 傳 》 記 載 了 柳 或 所 見 的 元 宵 慶 典 :

竊 見 京 邑 , 爰 及 外 州 ,每 以 正 月 望 日 , 充 街 塞 陌 ,聚 戲 朋 遊 , 鳴 鼓 聒 天 ,燎 炬 照 地 , 人 戴 獸 面 ,男 為 女 服 , 倡 優 雜 技 , 詭 狀 異 形 。

以 穢 嫚 為 歡 娛 , 用 鄙 褻 為 笑 樂 ,內 外 共 觀 , 曾 不 相 避 。

高 棚 跨 路 , 廣 幕 陵 雲 ,袨 服 靚 粧 , 車 馬 填 噎 。

肴 醑 肆 陳 , 絲 竹 繁 會 ,竭 貲 破 產 , 競 此 一 時 ,盡 室 並 孥 , 無 問 貴 賤 ,男 女 混 雜 , 緇 素 不 分 ...........

御 史 柳 或 對 這 樣 的 豪 奢 , 當 然 是 抱 持 撻 伐 的 態 度 。

崇 尚 勤 儉 的 隋 文 帝 便 下 令 禁 止 這 些 元 宵 娛 樂 活 動 。

但 是 , 到 了 他 的 兒 子 隋 煬 帝 , 卻 一 意 追 求 浮 華 逸 樂 。

大 業 六 年 ( 六 一 ○ ) 元 宵 , 隋 煬 帝 召 集 民 間 藝 人 至 洛 陽 城 外 舉 行 盛 大 的 百 戲 , 以 招 待 來 朝 的 各 族 首 長 。

據 《 隋 書 》 「 音 樂 志 下 」 記 載 當 時 的 場 面 : 「 於 端 門 外 建 國 門 內 , 綿 亙 八 里 列 為 戲 場 , 百 官 起 棚 夾 路 , 從 昏 達 旦 , . . . . . . . . 大 列 炬 火 , 光 燭 天 地 , 百 戲 之 勝 , 亙 古 無 比 , 自 是 每 年 以 為 常 焉 」 。

唐 朝 的 首 都 長 安 , 實 施 宵 禁 。

但 是 在 元 宵 節 前 後 三 天 , 卻 取 消 宵 禁 的 限 制 , 以 方 便 人 民 賞 燈 , 稱 為 「 放 夜 」 。

在 這 難 得 的 三 夜 內 , 上 至 王 公 貴 族 , 下 至 販 夫 走 卒 , 無 不 出 外 賞 燈 。

以 致 於 長 安 城 裏 車 馬 塞 路 , 人 潮 洶 湧 , 熱 鬧 非 凡 。

就 連 當 時 的 皇 帝 也 抵 擋 不 住 元 宵 夜 的 歡 慶 氣 氛 。

唐 中 宗 就 曾 在 景 龍 四 年 ( 七 一 ○ ) 的 元 宵 夜 偕 皇 后 微 服 出 行 , 巡 幸 諸 大 臣 家 。

官 方 既 無 意 反 對 , 民 間 的 慶 祝 活 動 也 就 日 趨 盛 大 。 到 了 開 元 、 天 寶 盛 世 , 連 皇 帝 都 不 惜 巨 資 搭 建 燈 輪 、 燈 樹 、 燈 樓 等 等 新 花 樣 、 新 花 樣 、 各 種 新 型 花 燈 的 設 計 更 是 巧 奪 天 工 , 精 美 絕 倫 。

盛 唐 詩 人 蘇 味 道 ( 六 四 八 ─ 七 ○ 五 ) 有 首 《 正 月 十 五 夜 》 的 詩 , 被 喻 為 元 宵 節 詩 的 「 絕 唱 」 :

火 樹 銀 花 合 , 星 橋 鐵 鎖 開 。

暗 塵 隨 馬 去 , 明 月 逐 人 來 。

游 騎 皆 穠 李 , 行 歌 盡 落 梅 。

金 吾 不 禁 夜 , 玉 漏 莫 相 催 。

唐 代不 僅 在 花 燈 的 製 作 上 推 陳 出 新 , 燈 下 的 歌 舞 百 戲 更 是 令 人 目 不 暇 給 。

宮 中 所 選 出 的 歌 女 , 頭 戴 花 冠 , 身 穿 霞 帔 。

每 一 名 歌 女 的 服 裝 就 要 花 費 三 百 貫 , 整 個 元 宵 慶 典 的 豪 奢 也 就 不 難 想 像 了 。

同 時 , 民 間 在 元 宵 也 盛 行 「 牽 鉤 」 之 戲 。 牽 鉤 即 拔 河 。

封 演 ( 七 五 六 年 進 士 ) 的 《 封 氏 聞 見 記 》 中 記 述 唐 代 元 宵 拔 河 的 盛 況 : 「 兩 鉤 齊 挽 , 大 中 立 大 旗 為 界 , 震 鼓 叫 噪 , 使 相 牽 引 , 以 卻 者 為 輸 , 名 曰 拔 河 」 。

宋 代 元 宵 張 燈 的 日 子 , 自 太 祖 乾 德 五 年 ( 九 六 七 ) 開 始 , 增 加 為 五 天 。

皇 帝 們 甚 且 標 榜 「 與 民 同 樂 」 , 在 元 宵 節 的 晚 上 登 御 樓 與 近 臣 飲 宴 , 宋 徽 宗 朝 ( 一 一 ○ 一 ~ 一 一 二 五 ) , 還 賜 酒 給 過 往 「 仰 觀 聖 顏 」 的 仕 女 。

因 為 放 燈 時 間 的 延 長 , 商 人 莫 不 絞 盡 腦 汁 推 出 新 型 的 花 燈 。

宋 朝 的 花 燈 製 作 , 比 唐 朝 更 勝 一 籌 。

據 《 東 京 夢 華 錄 》 ( 序 於 一 一 四 七 年 ) 的 記 載 , 宋 朝 皇 宮 內 的 燈 山 , 上 面 有 采 繒 結 成 的 文 殊 菩 薩 跨 獅 , 普 賢 菩 薩 騎 白 象 等 裝 飾 。 菩 薩 的 手 臂 可 以 搖 動 , 手 指 出 水 五 道 。

這 都 是 工 匠 運 用 轆 轤 絞 水 所 設 計 出 來 的 特 殊 效 果 。

皇 帝 既 然 喜 歡 賞 燈 , 各 地 縣 官 也 投 其 所 好 , 紛 紛 進 奉 各 色 特 製 的 燈 飾 。

如 蘇 州 的 五 色 玻 璃 燈 , 福 州 的 白 玉 燈 , 新 安 的 無 骨 燈 , 讓 人 眼 花 瞭 亂 。

此 外 , 百 戲 競 陳 的 現 象 也 極 其 盛 大 , 有 「 擊 丸 蹴 踘 , 踏 索 上 竿 , 趙 野 人 倒 吃 冷 淘 , 張 九 哥 和 鐵 劍 , 李 外 寧 藥 發 傀 儡 , 小 健 兒 吐 五 色 水 , 旋 燒 泥 丸 子 , 大 特 落 灰 藥 榾 兒 雜 劇 , 溫 大 頭 , 小 曹 嵇 琴 , 黨 千 簫 管 , 孫 四 燒 煉 葯 方 , 王 十 二 作 劇 術 , 鄒 遇 、 田 地 廣 雜 扮 , 蘇 十 、 孟 宣 築 毬 , 尹 常 賣 五 代 史 , 劉 百 禽 蟲 蟻 , 楊 文 秀 笛 , 更 有 猴 呈 百 戲 , 魚 跳 刀 門 , 使 喚 蜂 蝶 , 追 呼 螻 蟻 , 其 餘 賣 藥 賣 卦 , 沙 書 地 謎 , 奇 巧 萬 端 , 日 新 耳 目 」 。

北 宋 期 間 , 猜 燈 謎 活 動 的 加 入 , 使 得 元 宵 的 節 日 習 俗 更 加 的 豐 富 。

燈 謎 就 是 將 謎 語 貼 在 花 燈 上 , 讓 人 一 面 賞 燈 , 一 面 猜 謎 。

由 於 謎 底 不 易 猜 中 , 就 像 老 虎 不 易 被 射 中 一 樣 , 所 以 燈 謎 也 稱 「 燈 虎 」 。

燈 謎 雖 然 不 是 什 麼 偉 大 的 文 學 作 品 , 但 在 製 作 上 , 仍 需 運 用 巧 思 。

因 此 、 謎 面 的 設 計 要 符 合 「 八 美 」 , 即 句 練 、 法 淨 、 語 圓 、 意 明 、 字 切 、 雅 馴 、 超 脫 、 體 備 。 而 傳 統 的 燈 謎 更 要 講 求 一 定 的 格 式 。

通 常 所 謂 燈 謎 格 有 廿 四 種 : 秋 千 格 , 卷 帘 格 , 白 頭 格 、 徐 妃 格 、 求 凰 格 、 諧 音 格 、 玉 帶 格 、 粉 底 格 、 燕 尾 格 、 蝦 鬚 格 、 雙 鉤 格 、 加 冠 格 、 脫 帽 格 、 納 履 格 、 解 帶 格 、 脫 靴 格 、 系 鈴 格 、 上 樓 格 、 下 樓 格 、 掉 首 格 、 掉 尾 格 、 中 分 格 、 碎 錦 格 、 轆 轤 格 。 這 些 謎 格 , 如 困 運 用 得 當 的 話 , 往 往 可 以 製 出 十 分 高 妙 的 燈 謎 。

宋 朝 的 元 宵 活 動 如 此 的 豐 富 , 所 以 平 日 深 居 簡 出 的 婦 女 莫 不 趁 此 機 會 外 出 大 飽 眼 福 。

元 宵 夜 婦 女 的 打 扮 還 另 有 一 番 講 究 。 由 於 是 月 下 出 行 , 所 以 服 飾 為 白 色 。

頭 上 插 有 各 種 珠 翠 環 繞 的 飾 物 , 名 目 眾 多 , 有 所 謂 「 鬧 蛾 、 玉 梅 、 雪 柳 、 菩 提 葉 、 燈 毬 、 銷 金 合 、 貂 蟬 袖 、 項 帕 」 等 等 ( 《 武 林 舊 事 》 ) 。

還 有 一 種 白 紙 剪 成 的 大 蟬 , 稱 為 「 宜 男 蟬 」 , 為 宜 子 之 喜 兆 。

據 周 密 ( 一 二 三 二 ─ 一 三 ○ 八 ) 的 《 武 林 舊 事 》 記 載 , 這 些 盛 妝 的 女 子 往 往 會 在 人 潮 擁 擠 的 時 刻 不 慎 遺 失 身 上 的 飾 物 , 於 是 「 至 夜 闌 則 有 持 小 燈 照 路 拾 遺 者 , 謂 之 『 掃 街 』 。 遺 鈿 墮 珥 , 往 往 得 之 」 。

明 朝 張 燈 的 日 數 , 自 明 太 祖 始 又 增 為 十 日 , 自 正 月 初 八 上 燈 至 十 七 日 止 。

到 了 成 祖 永 樂 七 年 ( 一 四 ○ 九 ) , 還 詔 令 自 正 月 十 一 日 起 百 官 賜 假 十 日 。

沈 榜 的 《 宛 署 雜 記 》 ( 一 五 九 三 ) 記 載 北 京 城 內 , 自 正 月 初 十 起 , 東 安 門 外 迤 北 大 街 便 有 燈 市 販 售 各 種 花 燈 。

靠 近 燈 市 的 房 子 到 了 元 宵 節 之 前 , 租 金 就 大 幅 漲 昇 , 人 人 都 佔 據 一 絕 佳 的 位 置 以 便 賞 燈 。

明 朝 元 宵 還 有 走 橋 摸 釘 , 袪 除 百 病 的 習 俗 : 「 正 月 十 六 夜 , 婦 女 群 遊 祈 免 災 咎 , 前 令 人 持 一 香 辟 人 , 名 曰 : 走 百 病 、 凡 有 橋 之 所 , 三 五 相 率 一 過 , 取 度 厄 之 意 。

或 云 終 歲 令 無 百 病 。 暗 中 舉 手 摸 城 門 釘 一 , 摸 中 者 , 以 為 吉 兆 」 。

此 外 、 兒 童 也 有 「 打 鬼 」 、 「 跳 百 索 」 、 「 摸 瞎 魚 」 等 遊 戲 。

劉 侗 的 《 帝 京 景 物 略 》 ( 一 六 三 五 ) 還 記 載 了 另 兩 種 不 同 型 式 張 燈 : 「 十 一 日 至 十 六 日 , 鄉 村 人 縳 秫 稽 作 棚 , 周 懸 雜 燈 , 地 廣 二 畝 , 門 逕 曲 黠 , 藏 三 四 里 , 入 者 誤 不 得 逕 , 即 久 , 迷 不 出 , 曰 黃 河 九 曲 燈 也 。 十 三 日 , 以 小 琖 一 百 八 枚 , 夜 燈 之 , 偏 散 井 龜 門 戶 砧 石 、 曰 散 燈 也 」 。

清 代 元 宵 張 燈 減 為 五 夜 , 但 熱 鬧 的 氣 氛 並 不 為 之 沖 淡 。

紫 禁 城 內 在 清 宮 設 鰲 山 燈 , 總 要 預 先 在 前 一 年 的 秋 天 就 收 養 蟋 蟀 , 點 燈 後 放 入 燈 中 。

一 面 賞 燈 一 面 聽 蟲 聲 , 頗 具 巧 思 。

而 滿 族 又 從 北 方 引 進 了 冰 燈 , 成 了 元 宵 節 的 另 一 特 色 。 冰 燈 是 北 方 特 有 的 民 間 藝 術 , 分 為 冷 凍 及 冰 雕 兩 種 方 式 。

冷 凍 製 法 是 將 水 倒 入 模 具 , 送 到 室 外 凍 成 一 定 厚 度 即 可 。 冰 雕 則 適 用 於 大 型 的 冰 燈 。

先 將 冰 塊 砌 成 想 要 的 形 狀 , 再 用 斧 、 鋸 、 鏟 等 工 具 精 細 雕 琢 成 各 種 花 鳥 動 物 、 建 築 的 式 樣 , 晶 瑩 剔 透 , 玲 瓏 可 愛 。

動 物 的 燈 戲 則 有 花 炮 、 煙 火 、 龍 燈 。

從 各 種 花 炮 煙 火 的 名 稱 看 來 , 清 朝 的 花 炮 製 作 已 有 繁 複 的 花 樣 , 有 盒 子 花 盆 、 煙 火 杆 子 、 線 穿 牡 丹 、 水 澆 蓮 、 金 盤 落 月 、 葡 萄 架 、 旂 火 、 二 踢 腳 、 飛 天 十 響 、 五 鬼 鬧 判 兒 、 八 角 子 、 炮 打 襄 陽 城 等 眾 多 花 樣 , 把 夜 空 點 綴 得 燦 爛 無 比 。

蜿 蜒 的 龍 燈 也 是 南 北 皆 有 的 元 宵 節 物 。

舞 龍 燈 , 照 例 得 用 兩 條 龍 。

每 條 龍 由 九 個 人 負 責 舞 動 , 再 加 上 一 人 操 縱 龍 珠 , 演 出 雙 龍 搶 珠 。

只 見 兩 條 龍 偃 仰 翻 轉 , 觀 眾 的 情 緒 也 隨 之 翻 騰 不 已 。

元宵節食俗

元 宵 節 的 應 節 食 品 , 在 南 北 朝 時 澆 上 肉 汁 的 米 粥 或 豆 粥 。

但 這 項 食 品 主 要 用 來 祭 祀 , 還 談 不 上 是 節 日 食 品 。

到 了 唐 朝 鄭 望 之 的 《 膳 夫 錄 》 才 記 載 了 : 「 汴 中 節 食 , 上 元 油 鎚 。 」 油 鎚 的 製 法 , 據 《 太 平 廣 記 》 引 《 盧 氏 雜 說 》 中 一 則 「 尚 食 令 」 的 記 載 , 類 似 後 代 的 炸 元 宵 。 也 有人 美 其 名 為「 油 畫 明 珠 」 。

唐 朝 的 元 宵 節 食 是 麵 蠶 。

王 仁 裕 ( 八 八 ○ ─ 九 五 六 ) 的 《 開 元 天 寶 遺 事 》 記 載 : 「 每 歲 上 元 , 都 人 造 麵 蠶 的 習 俗 到 宋 代 仍 有 遺 留 , 但 不 同 的 應 節 食 品 則 較 唐 朝 更 為 豐 。 呂 原 明 的 《 歲 時 雜 記 》 就 提 到: 「 京 人 以 綠 豆 粉 為 科 斗 羹 , 煮 糯 為 丸 , 糖 為 臛 , 謂 之 圓 子 鹽 豉 。

捻 頭 雜 肉 煮 湯 , 謂 之 鹽 豉 湯 , 又 如 人 日 造 蠶 , 皆 上 元 節 食 也 」 。

到 南 宋 時 , 就 有 所 謂 「 乳 糖 圓 子 」 的 出 現 , 這 應 該 就 是 湯 圓 的 前 身 了 。

至 少 到 了 明 朝 , 人 們 就 以 「 元 宵 」 來 稱 呼 這 種 糯 米 糰 子 。 劉 若 愚 ( 生 於 一 五 四 一 ) 的 《 酌 中 志 》 記 載 了 元 宵 的 作 法 : 「 其 製 法 , 用 糯 米 細 麵 , 內 用 核 桃 仁 、 白 糖 、 玫 瑰 為 餡 , 灑 水 滾 成 , 如 核 桃 大 , 即 江 南 所 稱 湯 圓 也 」 。

清 朝 康 熙 年 間 , 御 膳 房 特 製 的 「 八 寶 元 宵 」 , 是 名 聞 朝 野 的 美 味 。 馬 思 遠 則 是 當 時 北 京 城 內 製 元 宵 的 高 手 。 他 製 作 的 滴 粉 元 宵 遠 近 馳 名 。

符 曾 ( 生 於 一 六 八 八 ) 的 《 上 元 竹 枝 詞 》 云 : 「 桂 花 香 餡 裹 胡 桃 , 江 米 如 珠 井 水 淘 。 見 說 馬 家 滴 粉 好 , 試 燈 風 裏 賣 元 宵 」 。

詩 中 所 詠 的 , 就 是 鼎 鼎 大 名 的 馬 家 元 宵 。

近 千 年 來 , 元 宵 的 製 作 日 見 精 緻 。

光 就 麵 皮 而 言 , 就 有 江 米 麵 、 粘 高 梁 麵 、 黃 米 麵 和 苞 榖 麵 。

餡 料 的 內 容 更 是 甜 鹹 葷 素 、 應 有 盡 有 。 甜 的 有 所 謂 桂 花 白 糖 、 山 楂 白 糖 、 什 錦 、 豆 沙 、 芝 麻 、 花 生 等 。

鹹 的 有 豬 油 肉 餡 , 可 以 作 油 炸 炒 元 宵 。 素 的 有 芥 、 蒜 、 韭 、 薑 組 成 的 五 辛 元 宵 , 有 表 示 勤 勞 、 長 久 、 向 上 的 意 思 。

製 作 的 方 法 也 南 北 各 異 。

北 方 的 元 宵 多 用 籮 滾 手 搖 的 方 法 , 南 方 的 湯 圓 則 多 用 手 心 揉 團 。

元 宵 可 以 大 似 核 桃 、 也 有 小 似 黃 豆 , 煮 食 的 方 法 有 帶 湯 、 炒 吃 、 油 汆 、 蒸 食 等 。 不 論 有 無 餡 料 , 都 同 樣 的 美 味 可 口 。

目 前 , 元 宵 已 成 了 一 種 四 時 皆 備 的 點 心 小 吃 , 隨 時 都 可 以 來 一 碗 以 解 饞 。










資料來源:搜尋自網路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14 21:36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