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587|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原住民文化] 祀壺分佈與生態 [複製連結]

SOGO超級版主

終身義工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論壇特頒成就勳章 超級版主勳章 發帖狂人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手工藝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2-1-20 01:01:38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西拉雅族,廣義地說,包括了分佈在台南、高雄、屏東等地區。由於學者們對此分類有不同的意見,有的人認為分為西拉雅、大武壟、馬卡道等三個族系。由於台南地區的平野昔日是西拉雅族中蕭壟、麻豆、灣裡(目加溜灣)與新港等四大社之故地,丘陵與內山則是大武壟社群分佈之故地,因此,目前對台南地區祀壺分佈的分類與歸屬,基本上都是以西拉雅四大社與大武壟社來區分。但是,這樣的歸類事實上存在著許多問題。在這個網頁的祀壺分佈,是以台南地區有關西拉雅族系的分佈為主,並將之區分為北頭洋社系、吉貝耍社系、麻豆社系、頭社社系以及新港社系。

北頭洋社系
北頭洋是現今佳里鎮西北方的一個小聚落。在這裏,有幾戶人家還保有一種特別的祭拜行為,他們以檳榔和米酒祭拜被稱為「阿立祖」的「壺」,一般皆認為北頭洋與西拉雅族中的蕭壟社群有著密切的關係。就在北頭洋不遠的地方,也就是佳里鎮、七股鄉、將軍鄉的交界處,還有兩處也保有祀壺的文化遺留,一處是七股鄉的番仔塭,另一處是將軍鄉的角帶圍。學者認為,佳里鎮、七股鄉與將軍鄉一代都是昔日蕭壟社的故地。不過,現在居住在當地的居民絕大多數都是漢裔。
此外,在東山鄉東河村的吉貝耍阿立母夜祭,每三年左右,要至北頭洋與番仔塭的公廨舉行謁祖的儀式,且每年在夜祭之後的第二天下午要為阿海祖舉行哮海的儀式,因為吉貝耍的村民認為他們的祖先來自這一帶,而吉貝耍在儀式中呼請的神明之一即與蕭壟設有著密切的關係。
雖然,今天我們從「祀壺現相」所看到的差異大於相同,但是我們仍可發現眾多聚集的阿立矸仍是蕭壟社系的特色。

吉貝耍社系
在台南平原另一處重要的祀壺地點在吉貝耍(東山鄉東河村),村中除了大公界之外,尚有北、東、中、南與東南等五個小公界以及無數的私家阿立母。這個地點一般都認為是蕭壟社所遷來的,但是研究者在東山鄉與白河鎮一帶的訪查,發現不全然如此。一則因為哆囉國社的故地即在此(東山鄉),而且也並未遷離;另則在凹仔底(東山村)的蘇家輪祀尪公祖(亦有寫成洪公祖者)與麻豆社有密切的關係,因為現在麻豆鎮的尪公廟祀有三元真君,即為尪公,此在高雄縣境內亦發現多處。因此,吉貝耍的祀壺不是那麼單純地僅與蕭壟社有關。
學者也發現吉貝耍(東山鄉)與六重溪(白河鎮)關係密切,特別是在婚姻關係方面,且昔日都是以白河(店仔口)為交易中心,屬白河生活圈的範圍。由於白河是清朝早期的交通要道之一,學者認為白河以東仍為番社之地,即哆囉國社(今東山鄉),因地處平原北端入內山的孔道,在番屯實施之後,四大社的蕭壟社、麻豆社等被派至吉貝耍屯守,這也是為什麼文獻記載乾隆年間蕭龍壟社遷往吉貝耍之主因。
不過,我們應注意的是,吉貝耍並非僅是蕭壟社的遷徙地,我們認為是哆囉國社、蕭壟社與麻豆社為主所形成的聚落(當然也包括後來的漢人)。另外,蕭壟社群的遷徙也不是指往吉貝耍的方向。學者認為吉貝耍往南沿著柳營鄉的麻埔至大內鄉頭社村的竹湖都是在蕭壟社遷徙的範圍之內。換言之,族群的遷徙是動態的,在過去漫長的四百年間,族群之間的互動早已讓族群意識語族群認同產生質性的變化,我們無法以一一對應的方式將歷史中的某一群人與當代社會中的某一群人拼湊起來。

麻豆社系
麻豆社系的分不與遷徙處要是以麻豆鎮為中心往東,經番子田(官田鄉隆本村),往社子,至烏山頭水庫一帶。麻豆鎮上的尪公廟,所祀奉的三元真君即是「尪」的拆解所組合成的意義。其附近仍住著與麻豆社通婚過的後裔。麻豆社在祀壺現相的表現相當特殊,主要是有兩個特點。其一,相當地受漢文化影響,祀壺信仰多與漢人的廟或民間信仰結合成新的合成文化;其二,麻豆社的祀壺多傾向神像化,也就是說,祀壺人家多喜將「太祖」以和漢人的神明將之神像化。此外,麻豆社相關的人家多以「尪公」、「洪公」稱呼原來的祀壺神明。
番仔田(官田鄉隆田村)的祀壺則是一個完全不同的狀況。由於文獻上記載番仔田是麻豆社所遷來的,因此該地的祀壺常被視為麻豆社的代表。然而,歷史的變遷使得此一事實大有出入。事實上,目前居住在番仔田的舊戶人家沒有幾戶,絕大多數的居民都是在民國五、六十年代官田工業區設立之後所遷來的人口。因此,目前奉祀太祖的居民大都與所謂的西拉雅族或麻豆社後裔無關,近年甚至因為有阿美族人的移入,而將阿美族的歌舞引進每年十月中旬的太祖祭儀。換言之,祀壺的居民並不見得就是西拉雅族的後裔。

頭社社系
位於曾文溪中游的頭社(隸屬台南縣大內鄉),村內有兩座太祖公界與五戶私家阿立祖,一般咸認為與灣裡社有密切的關係。但是,在太祖公廨(太上龍頭忠義廟)的一面令旗上卻寫著四大社的社群名稱(社子社太上老君、新港社太上老君、灣裡社太上老君與蕭壟社太上老君)。根據誌書文獻、地方族譜與訪談資料,研究者指出令旗上所列的四大社名稱是深具象徵性意義的。頭社在十八世紀以前,在地理位置上是平原與內山交通的唯一的孔道。在人來人往的旺期,隨著河流沿岸的渡口與平坦地帶發展出不少的漢人聚落,如內庄與石仔瀨的楊姓、二溪的陳姓與葉姓、嗚頭的鄭姓等等。而原本沿著曾文溪於流域下游居住的西拉雅族四大社群,其中部份的族人也先後遷入頭社段丘的丘陵地帶,形成許多大小不一的聚落,如頭社、竹湖、紅花園、籠仔內、大山腳、埤仔腳與竹宅等。換言之,頭社村的西拉雅後裔並非由西拉雅族的單一社群(灣裡社)所構成,而是由蕭壟、麻豆、新港與灣裡等四大社群,以及大武壟社群所共同構成的。
頭社社系的特色在於其接收民間法師在儀式演法上的結構組成,結構完整而且具有高度的表演性。在其附近的許多公廨莫不受其影響,其影響力除了附近的嗚頭、燒灰仔、竹圍仔、大匏崙、舊社、新社、隙仔口等地之外,還影響到玉井盆地的楠西一帶,甚至還影響到屏東平原上加吶埔一帶。其最典型的影響就是在民間法師系統影響下的令旗上書寫社名。

新港社系
在山上鄉、左鎮鄉與新化鎮一帶的丘陵地帶是台南地區另一個祀壺密佈的區域,總計近五十處,昔日多被視為新港社群分佈的範圍。在此地區,祀壺的模式在外觀上大同小異,習慣在向竹上掛鹿頭殼(或以木雕代替),所為的太祖有兩種、甚至三種以上的系統,即太祖與老君,而太祖又與三十六港腳太太關係密切,因此在這個地帶的太祖常是有兩個矸子以上,或是太祖慶生有兩種以上的生日。通常新港社群的太祖生日在6月16日(616模式)、大傑巔社群的太祖生日在3月28日(328模式)、而大武壟社群的太祖生日在9月15日(915模式)。其原因主要在於這一帶是大武壟社群、新港社群與大傑巔社群的交會地帶,但是田調資料顯示329模式(大傑巔社群)是在晚近百餘年透過婚姻關係從內門一帶移出來的。換言之,左鎮/新化一帶的祀壺至少歷經了兩個時期的影響:早期(乾隆時期)新港社群與大武壟社群的遷徙與晚期(開山撫番以後)後從內門的遷出(至少是受大傑巔社群之影響)。
概括言之,新港社群的分佈主要是在左鎮/新化段丘上的群山環抱之中,以潭頂溪兩岸為主,生態相當豐茂隱密,且多竹林,是一非常適合狩獵之生態,特別是適合鹿的居住生態。雖然我們不知鹿在何時完全消失,但是我們可以比較理解為何此地的向竹之上是以鹿頭殼或鹿頭圖形取代豬頭殼。從菜寮(左鎮鄉)至隙仔口(山上鄉)一帶主要是卓猴社的範圍,有可能屬於灣裡社群,但需進一步查證。在段丘北邊的芋匏社(玉井)與東邊的木岡社(左鎮鄉睦光)則屬昔日大武壟社群的活動範圍。而段丘南邊的草山一帶是旗山、內門與左鎮三鄉鎮的分界,也是大武壟社群、新港社群與大傑巔社群往來的通道。
另外,在南化的祀壺現相也比我們原先的瞭解來的復雜。在山后林家與番仔厝黃家的訪問,我們透過族譜、墓碑與公媽牌的記載,確認了漳州人於乾隆年間入墾南化(以及左鎮)的事實。更重要的是,在南化的平埔族群因生態、交通分成三個系:一是從菁埔寮至心仔寮一帶,即南化鄉的南邊,因祀壺多受新港模式影響,我們認為是新港社往來主要的通道;二是從蘇貞埔、溪東。姜埔寮一帶,即南化鄉的北邊,因與玉井鄉的沙田和三埔、高雄縣的杉林和十張犁通婚密切,我們認為是大武壟社群的主要通道;三是南化水庫的後窟溪一帶,於日據時期才開拓,多是東大邱園與東阿里關回流移墾,亦應是以大武壟社群為主的地域。簡言之,南化鄉的平埔族群主要是以南邊的新港社群與北邊和東邊的大武壟社群所構成的。儘管南化鄉地脊貧困、窮鄉僻壤,但是在內山平埔族群的遷徙上,卻扮演了重要的折衝位置,北邊和東邊古道或山道接通了玉井盆地大武壟社群遷往高雄縣楠梓仙溪流域的孔道,而南邊銜接左鎮、新化的段丘與惡地形,引導了新港社群遷往內門之路。

來源:平埔文化資訊網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11-27 22:25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