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838|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國畫書法] 認識書法家 趙之謙 [複製連結]

Rank: 5Rank: 5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2-4-4 09:45:18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本帖最後由 vincent716 於 2012-4-4 09:49 編輯

趙之謙
    趙之謙( 1859 ~ 1884 ),字益甫,又字撝叔,號有:鐵三、冷君、子欠、次寮、憨寮、梅庵、悲庵、思悲翁、無悶、笑道人以及婆娑世界凡夫等。祖籍浙江嵊縣,明弘治間遷居會稽(今浙江紹興)大坊口。

    道光九年,趙之謙出生在一個商人家庭,十五歲時因兄為仇誣,以訟破產。此後繼遭父親去世,生活日益為苦。十九歲時便設館授徒,終歲奔走,賣衣繼食,直到三十歲那年仍未擺脫甚為苦貧的窘境。1859年,三十一歲的趙氏中舉,但直太平天國運動高潮之際,兩年間,太平軍佔杭州、克紹興,趙之謙先後避軍於溫州、瑞安、黃岩、福州等地,過著「眾人乞巧年復年,我乞人在巧借錢」的生活。

    同治元年,其妻范敬玉病歿紹興母家,女兒蕙榛亦夭折,祖傳李公麟畫頁及隨身簡編文物等俱為戰火吞噬,給趙之謙精神上很大的打擊。以刻「我欲不傷悲不得已」、「三十四歲家破人亡乃號悲庵」等印,表達他當時的萬分悲哀的情感。

    翌年,太平軍撤離杭州,趙之謙遂由溫州杭海抵京候選。此後十年間,曾幾次參加會試,但屢試皆黜,主要靠任家庭教師維持生活。在京期間,因日事筆硯,以文會友,詩書畫印諸藝大進,由是名動京師,為祁雋(ㄐㄩㄢ)藻、毛昶熙、潘伯寅等京朝顯官所賞識,四十四歲那年,得遷江西為官。先是主編《江西省志》,後相繼任皤陽、奉新、南城知縣,於1884年卒南城官舍,終年五十六歲。
趙之謙石刻像
     趙之謙自幼聰明好學、天資聰慧,雖一生坎坷,但奮力求進。自兄訴敗,以訟破產後,家道衰落無資購書,便常往來於書肆或向人借閱。十七歲時,有幸拜識紹興名儒沈復粲,始習金石之學。沈氏博覽廣蒐,藏書甚富,趙之謙自與其交往後,始留意於古書真本的收集整理工作。二十五歲時所云:「搜訪編校諸家藏本者至是五年,以得百三十餘種」,反映出趙氏對金石典籍所產生的濃厚興趣。

    這種興趣至老未艾,五十二歲時,己知來日無多,便將多年蒐集的秘書珍本自費刻成了《仰視千七百二十九鶴齋叢書》,凡三十八種七十四卷。序中有云:「山陽沈霞西布衣復粲第一導師也」,足見沈氏對其一生治學的影響。趙之謙的藝術活動,始自二十歲前後,詩作始見於十九歲,繪畫始見於二十一歲,篆刻始見於二十五歲。就現存作品來看,其書、畫、篆刻三者是互有影響,互為引發的。

    趙之謙曾說過:「獨立者貴,天地極大,多人說總盡,獨立難索難求」。趙氏書法早年受帖學影響,主要得法於二王、顏真卿,他在《章安雜說》中記道:「二十歲前,學《家廟碑》,日五百字。」可見其於顏體,用功極勤,觀其書筆力雄渾,結字寬博,顯見脫胎於顏字,但是時尚未形成獨自面目。1863年入都,得見大量北魏造像等,眼界大寬,當此之時,正值包世臣理論宏揚之際,學鄧石如之風京地尤為熾烈,趙氏受到這一潮流的影響,進而轉師北碑,創造出了被稱作趙之謙北魏書法的獨特新體。三十六歲為祁雋藻書寫楷書自作詩十二開冊,可以說是他學北魏書初期經典。

    三十七歲前後以北碑法試作行書,多牽強之處,其自評之「起訖不干淨」,此時期轉折不自然,筆力亦靡弱。至四十歲前後之款書已經自然老到全然無生硬之處,雖筆力還不夠渾厚,而行筆已無不暢。四十歲以後,心手雙暢,已能隨心所欲,故而一任自然,從筆驅毫,揮灑自如。趙之謙曾自謙:「行書亦未學過,僅能稿書而已」。其實趙氏晚年作品中行書佔八九成,是其作品之重心。五十歲之後的趙之謙,尤其是他最晚年的作品,各種書體均已達到了「人書俱老」已臻嫺熟的境界。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5-11 00:59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