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409|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民俗技藝] 高甲戲 [複製連結]

SOGO榮譽會員

自由之鷹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榮譽會員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軍武十字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2-4-26 23:00:5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1
高甲戲

高甲戲約於清代中葉傳入臺灣,早期它並非完全以「南管」為後場樂。

高甲戲原是迎神賽會中民間小戲,以裝扮水滸傳梁山英雄武藝為戲,後來加上了十音鼓吹音樂為伴奏,表演內容以梁山故事為主,而稱為「宋江戲」,後來劇目增加了「說岳」、「列國」、「三國」等古典文學故事,由於內容氣勢宏大,所以也稱為「大氣戲」。

到了道光年間發展成為「合興戲」,吸收了崑曲、戈陽腔系統大戲的表演形式和劇目,如「打金枝」、「困東河」等文武戲。

同時又吸收了梨園戲的生旦戲曲牌、唱腔及身段臺步,連劇目也一併移植過來。

如「山伯英台」、「陳杏元和番」、「孟姜女」等以及民間小戲中的小歌調,如「桃花搭渡」、「管甫送」、「唐二別妻」等一些富有生活情趣的丑旦戲劇目。

後來更吸收了一些平劇的劇目、武場樂器及武劇的身段臺步,逐漸形成了高甲戲獨立的格調。

高甲戲隨先傳入臺灣後,繼續發展成長,已與閩南高甲戲的風貌略有變化;原來合興戲成熟以後,唱腔大多採自南曲和民歌小調。

南曲主要用於大氣戲與生旦戲;後者劇目都取自梨園戲,身段、臺步及唱腔、後場音樂等自然而然受到梨園戲的影響,而大氣戲裡,因戲劇內容氣勢宏大,表演風格粗獷有力,所以在用南管牌時,常把節奏、旋律加快,把調門提高,又加上了高亢強烈的鑼介。

吹奏曲牌分大牌和小牌二種;大牌又稱為大吹樂,以大嗩吶吹奏的樂器曲,多與鑼鼓套結合;小牌又稱為小吹樂,是以南管用噯仔(小嗩吶)或品(笛子)簫、洞簫為主奏樂器,適用在人物表演,襯托景物氣氛。

鑼鼓經則學自平劇加以變化,打擊樂器包括鼓、大鑼、小鑼、大鈸、百鼓、碗鑼、小叫、響盞等。絃樂器有二絃、三絃。


高甲戲雖然屬於南管系統 但並非純粹以文戲為主,故而在臺灣有許多別稱,有人說它演的大都是武戲,所以稱為「戈甲戲」或「高甲戲」;也有人認為它受到了梨園戲七子班的影響 在七個腳色之外,又加上了兩個演武戲的,湊起來剛好九個角色,所以才稱為「九角戲」,後來因為語音訛傳變成了「九家戲」、「九甲戲」。另有人認為,它所演的戲,包括了北雜劇及南戲,傳奇的劇目,因而北拍南唱,正是「南北交加」,所以應該稱為「交加戲」。

臺灣光復之前,高甲戲班本就不多,光復之後因歌仔戲興起,戲團多半改演歌仔戲,連碩果僅存的員林「生新樂」高甲戲班,在過去十幾年中,亦採取「日演高甲,夜唱歌仔」,去年老團主周水松過世後,高甲戲恐怕是每下愈況了。










資料來源:搜尋自網路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4-28 06:16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