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960|回覆: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問題討論] 急)) 鄭成功生平 [複製連結]

Rank: 2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2-4-27 20:06:5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鄭成功的        前期生平

                  少年時期

                  隆武時期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520

SOGO榮譽會員

人情留一線、日後好相見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榮譽會員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懷舊風車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12-4-28 01:01:39 |只看該作者


●鄭成功於 1624年陽曆8月2日(明天啟農曆四年七月十四日,日本寬永元年)出生於日本肥前國平戶島上的川內浦千里濱。

●1638年(明崇禎十一年),鄭成功考中秀才,又經考試成為南安縣二十位「廩膳生」之一。

●1641年,迎娶福建泉州惠安進士禮部侍郎董颺先侄女。

●1644年,進入南京國子監深造,拜入江浙名儒錢謙益門下;錢謙益為了勉勵鄭成功乃替他起「大木」之別字。

●1645年,隆武政權成立後,鄭成功得隆武帝賞識,封忠孝伯、御營中軍都督,賜「國姓」朱、改名「成功」、儀同駙馬;鄭鴻逵之子鄭肇基,亦受隆武帝賜國姓。

●1646年(明隆武二年,清順治三年)起,鄭成功即開始領軍,多次奉命進出閩、贛與清軍作戰,頗受隆武帝的器重。

●1647年1月(隆武二年十二月),鄭成功在烈嶼(小金門),以「忠孝伯招討大將軍罪臣國姓」之名誓師反清。

●1647年農曆七月,鄭成功會同鄭彩部隊攻打海澄,失敗;農曆八月,成功又與鄭鴻逵部合圍泉州城,清漳州副將王進率援軍至,鄭軍不敵敗退。

●1648年(清順治五年),原浙江巡撫盧若騰等人來歸,鄭成功蓄積實力後再次出擊,攻克同安縣。

●1649年(明永曆三年,清順治六年),鄭成功改奉永曆年號為正朔;永曆帝即冊封他為「延平王」,[7]從此亦有人稱成功為「鄭延平」。

●1649年(明永曆三年,清順治六年)農曆十月,鄭成功決定揮兵南下,除了打擊閩南清軍外,也打算沿路收服各地的城寨以為糧源。

●1650年(明永曆四年,清順治七年),時鄭成功族叔(一說族兄[8])鄭彩、鄭聯的軍隊領有廈門。

●1651年(明永曆五年,清順治八年)正月,鄭成功抵南澳。

●同年農曆五月,鄭成功麾下大將施琅處決鄭成功手下曾德,因而得罪了鄭成功,使得鄭成功決定誅殺施琅一家。

●1651年(明永曆五年,清順治八年)下半年,鄭軍在閩南小盈嶺、海澄(今龍海市)等地戰鬥,獲得了磁灶戰役、錢山戰役和小盈嶺戰役的勝利,克復平和、漳浦、詔安、南靖等地。

●翌年(1652年,明永曆六年,清順治九年)農曆正月,清海澄守將赫文興向鄭成功投降。

●1653年(明永曆七年,清順治十年)農曆四月,金礪進犯海澄,與鄭成功展開激烈戰鬥。

●同年(1653年,明永曆七年,清順治十年)農曆五月,清軍兩度大敗後,順治帝敕封鄭成功為海澄公,鄭成功不接受。八月,雙方議和,鄭軍得以休兵籌措糧餉,稍事整頓。十一月,順治帝再度封鄭成功為海澄公,並承諾給予一府(泉州府)地方安置兵將,為鄭成功仍不接受。

●1654年(明永曆八年,清順治十一年),定西侯張名振見清軍已將軍力集中於福建,則浙、蘇地區防務勢必空虛;於是乃向鄭成功請師,率領百艘戰艦北上,圖取江南地區。

●1655年(明永曆九年,清順治十二年),因為永曆帝和鄭成功勢力相隔遙遠,永曆帝特准鄭成功設置六官及察言、承宣、審理等官方便施政,同時允許他委任官職,武官可達一品,文職可達六部主事。


●1656年(明永曆十年,清順治十三年)十二月,鄭成功部隊又在閩東北取得護國嶺戰役的勝利。


●1658年(明永曆十二年,清順治十五年),鄭成功統率水陸軍十七萬與浙東張煌言會師,大舉北伐。大軍進入長江之前,於羊山海域遭遇颶風,損失非常慘重,只得暫且退回廈門。


●翌年(1658年,明永曆十三年,清順治十四年),鄭成功再次率領大軍北伐,會同張煌言部隊順利進入長江,勢如破竹,接連攻克鎮江、瓜洲,接連取得定海關戰役、瓜州戰役、鎮江戰役的勝利,包圍南京。


●1660年(明永曆十四年,清順治十六年),在福建海門港(今龍海東)殲滅清將達素所率水師四萬餘人,取得廈門戰役的勝利,聲威復振。


●自從1647年1月在烈嶼起兵抗清後,鄭軍轉戰浙、閩、粵東南沿海,多次幫助明室宗族與民眾渡海定居台灣及東南亞各地。


●於1656年到1660年期間兩次警告荷蘭人,除非荷蘭人停止劫奪華人的商船,鄭氏將不會與荷蘭貿易。


●1661年(明永曆十五年,清順治十八年),鄭成功親率將士二萬五千、戰船數百艘,自金門料羅灣出發,經澎湖,向台灣進軍。


●農曆十二月,日耳曼裔荷蘭士官Hans Jeuriaen Rade叛逃,鄭成功在其提供之情報的幫助下,砲轟擊毀熱蘭遮城的烏特勒支碉堡,使熱蘭遮城之破終成定局。


●1662年陽曆1月28日(明永曆十五年農曆十二月初八),荷蘭大員長官揆一修書予鄭成功,表示同意「和談」。

●荷蘭大員當局終於1662年陽曆2月9日(明永曆十五年農曆十二月二十日)向鄭成功屈服,退出台灣。

●1662年,鄭成功攻下台灣後,4月通過義大利籍神父李科羅向菲律賓的西班牙總督遞交國書,譴責其殺戮掠奪華僑的罪行,令其「改邪歸正,俯首納貢」,但西班牙人反因此在馬尼拉進行了第三次對華僑的屠殺。

●鄭成功~1662年6月23日病逝。

已有 1 人評分SOGO幣 收起 理由
chen1490 + 5 您的真誠回覆內容精闢,堪為表率,值得鼓勵.

總評分: SOGO幣 + 5   查看全部評分

SOGO榮譽會員

人情留一線、日後好相見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榮譽會員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懷舊風車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3
發表於 2012-4-28 01:27:32 |只看該作者
鄭成功,乳名福松,原名森,字名儼,號大木。祖先來自光州固始縣(今河南首潢州縣),而後遷至福建,再至廣東潮州,最後定居於泉州南安縣,其父親鄭芝龍因來往於中日之間經商,成為巨商,而後與平戶侯之家臣田川某之女(為鄭成功之母親)結婚,並於一六二四年(明天啟四年)七月十四日(陽曆八月二十七日)生鄭成功於日本平戶千里濱,一六六二年(明永曆十六年、清康熙元年)五月八日(陽六月二十三日鎮) 死於台灣台南,共活三十九歲。
                                          

鄭成功姓名的由來:
鄭成功於一六三一年與母親及幼弟前往中國。那時的明王朝正是奄奄 一息,崇禎皇帝於一六四四年自盡,明朝宗室迅即在南京擁立福王,即位成為弘光皇帝。可是,鄭芝龍所支持的南京政權,抵擋不住清軍攻勢,僅維持一年而亡,鄭氏又在翌年一六四五年於福州擁立唐王為隆武帝。此時已廿一歲的鄭森去拜謁隆武帝,皇帝授言:「朕以無女可賜妻與你為憾。 應勿忘朕、盡忠義」。並賜給明王朝的國姓「朱」,名字也改為「成功」,這就是「國姓爺、鄭成功」的由來。
                                                                                               

鄭成功的反清復明大業:
清軍乘勢南進包圍福建,於一六四六年八月將隆武帝捕擄,以授官 職為條件促鄭芝龍投降。雖經鄭成功反對,鄭芝龍於同年十一月答應投 降。但是清王朝背信反將鄭芝龍送往北京幽禁,其妻田川氏則受清軍凌辱而自盡。獲知此噩耗,鄭成功在孔子廟前燒卻象徵士大夫的儒巾及儒服,立誓曰:「即日起,決心不做讀書人,要做一個軍人,為君國及父母報仇」。得知隆武帝死亡的訊息,逃亡在廣東肇慶的桂王於一六四七年即位,並改國號為「永 曆」。是明王朝最後一位皇帝的永曆帝,被清軍追迫輾轉各地,一六五三年爵封鄭成功為「延平郡王」,於一六六一年亡故。明王朝壽終正寢之後,鄭成功及其族人仍繼續崇奉明朝的正朔「永曆」而不變,表示不承認異族滿清,立志「反清復明」。鄭成功後來顛覆荷蘭的台灣統治,遷移台灣,是為實現復興明王朝的計 劃,結果給台灣帶來新的命運轉變。
                                                                                             
鄭成功前進台灣:
鄭成功轉戰中國各地,但是徒勞無功,終於一六六一年被迫陷入固守福建的廈門、金門兩島的窘況。此時,台灣的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通事何斌、避債逃到廈門,對鄭成功陳述台灣土地豊饒勸其進攻,並獻上海圖。鄭成功將金門及廈門的守備交託長男鄭經,以何斌為嚮導,親自率領四百餘船隻及兩萬五千名將兵,同年四月首先佔領澎湖島,繼而將目標指向台灣。對荷蘭人抱著憤懣,尤其是郭懷一事件後敵愾心加深的台灣移民 對鄭成功的軍隊表歡迎。鄭成功迴 避面臨海峽的遮蘭奢城,襲擊防備薄弱的「普羅民遮城」,輕易而得手。鄭軍更進一步包圍「熱蘭遮城」,因而荷蘭人籠城固守等待巴達維亞援軍。台灣長官一方面向巴達維亞求援,另一方面要求原住民支援。但是,由巴達維亞派來的援軍錯失時機,而原住民的支援尚未到達以前便被殲滅。結果,荷蘭於一六六二年二月向鄭成功投降,撤退至巴達維亞。由此荷蘭在台灣長達三十八年 的統治終告結束。



鄭成功經營台灣:
鄭成功佔領赤嵌的「普羅民遮城」 之後,立即著手劃分行政區域。首先把台灣全島改稱為「東都」,將遭破壞的遮蘭奢城周圍之地命名安平鎮。赤嵌及其周圍,也即今日之台南市一 帶稱為承天府,北部設天興縣,南部 設萬年縣,並在澎湖島設安撫司,完成由一府二縣一安撫司的行政規劃。 又親自率領軍隊,往探原住民部落示威鎮壓。鄭成功以東都為明王朝的復興基地,並未僭越稱帝,僅停留於「藩主」的地位。荷蘭統治即將結束時,台灣的人口包括原住民與移民共約十萬有餘,其中移民據推測有二萬餘人。鄭成功的大軍及其家屬約三萬,可說是中國來台灣的最初的集体移民。由於人口急增,確保食糧成為焦眉之急。鄭成 功採取的對策,乃是將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所有的「王田」沒收,移作新 政權所有的「官田」。此外,對承天府與安平鎮以及天興縣與萬年縣的文武官員即除了配給官舍及兵舍所需之土地外,並按家屬多寡淮許其取得必要之土地,稱為「私田」或「文武官田」。至於駐在各地的部隊,在不侵犯原住民與移民所有土地的條 件下,淮予開墾土地,稱之為「營盤田」﹝屯田﹞。因而以南部為中心 的農地開拓一舉而擴大起來,尤其是大規模的「營盤田」多達四十幾所,食糧生產也因此而激增。這些農地開發與土地度,因開啟台灣的土地私有制度而引人注目。如此一來,鄭氏一族由從前的海上勢力伸張, 如今陸上也擁有其勢力了。
鄭成功的死亡:
到台灣未滿一年,鄭成功反清復明的壯志未 酬,於一六六二年五月結束了充滿波折的生涯, 享年三十九歲。他死後,因讚許其趕出荷蘭人及 開拓台灣的功績,移民崇奉他為「開山王」,在 台南建立「開山廟」。及至清朝時代,於一八七四年得到敕許建廟為「延平郡王祠」,正殿奉祀 鄭成功,後殿即奉祀其母田川氏。日本統治台灣時,把「延平郡王祠」改為「開山神社」,將鄭成功予以神化。

獲悉鄭成功死訊後,在廈門的鄭經立即趕往台灣。鄭經在台灣一旦 完成繼承安排後又回到廈門,但遭到清朝和荷蘭的聯合攻擊,於一六六四年一月帶領約七千名將兵及其家屬遷台,這是鄭氏一族所代表的反清復明勢力由中國的總撤退。

鄭成功後代的經營:
鄭經遷台後,首先把東都改為「東寧」,原來的二縣變更為天興州與萬年州, 澎湖島之外,北路和南路也設置安撫司。而且,又把承天府分為四個坊﹝街﹞與二 十四個里等,進行行政區域的重劃分,在「坊里制」之 下,著手戶籍制度的整理, 成為「保甲制度」的重要基礎。然而,鄭經與父親一樣享年三十九歲於一六八一年病死。他十九年間在中國各地,為征戰絞盡心力,無暇關心政務,因此,所有政務幾乎全部委任鄭成功以來的重臣─陳永華。
陳永華對鄭氏政權的台灣經營貢獻最大,隨著農地開發他確立土地制度、戶籍整理、並且籌設行政機構與制度,建立了鄭氏政權的基礎。 他並積極進行住民教育以養成人材、推廣海外貿易以確保財源。做為 「開山王」鄭成功的幕後功臣,陳永華的業績雖然幾被埋沒。然而,他的貢獻雖大,因為反清復明的國策,同時變成苛斂誅求的壓制,使台灣住民痛苦不堪。


鄭成功家族開發台灣所造成的影響:

鄭氏一族遷移台灣以後,清朝政府立刻對台灣實施封鎖,也即所謂「遷界」 「海禁」政策。遷界是把廣東、福建、浙 江、江蘇、山東等東南沿海五省的居民從 沿岸往內陸遷移三十里﹝清代的一里為五七六公尺﹞。中間不但不淮居住或農耕, 連進入也被禁止,海禁則是禁止漁船或商船的出入港規定。但是此封鎖政策,反而使與中國的走私猖獗,促進台灣海上貿易的發展。台灣成為對中國走私貿易的一大據點,貿易的利益因而大增。而且,飽受封鎖政策之苦的中國沿海尤其是福建、廣東的居民紛紛遷台定居,成為台灣人口急遽增加的原因。隨著人口增加,台灣的開發逐步有進展。北部淡水、基隆、今日之台北的一部分、還有桃園、新竹、大甲、苗粟、鹿港、彰化、北港、斗六、嘉義、新營、左營、鳳山、高雄、恒春等中央山脈西側一一被開拓,耕地面積也大幅地擴大起來。食糧生產顯著地增加,不但使台灣住民食糧能自給自足,而且也確保鄭氏政權對清朝作戰必需的兵糧充足有餘。一方面開發,另一方面鄭氏政權為籌措財源,向台灣住民徵稅不遺餘力,其苛酷比較荷蘭統治時代實有過之而無不及。鄭氏政權不但承襲荷蘭的人頭稅,又設相當於固定財產稅的家屋稅,甚至連豬舍雞舍也課了稅。課稅對象遍及當時的各產業,牛力製麵課以製造稅、運搬製糖用甘蔗的台車課以運搬稅、鹽田課徵食鹽製造稅、特產烏魚子的捕烏魚漁船則依船隻大小課以捕獲稅、在港內繫留時課以停泊稅、漁獲時課以漁獲稅等等,課稅名目繁多。徵稅對宗教界也不例外,僧侶道士要繳納 「特定職業稅」。當時不論將兵、移民幾乎都是男性,女性極為短缺, 如果替人由中國介紹女性作配偶得到禮金時,就要課徵結婚介紹稅。居民被課徵的稅負擔,可說是苛斂誅求之極。鄭氏政權由海外貿易賺得巨大利益,加上由居民榨取稅收雖然財政很豊富,但是反清復明的軍事作戰頻繁,因此耗費巨大。居民因苦於重稅,怨嗟之念日增,終於對鄭氏政權產生絕望。
鄭成功家族內部的紛爭:
以反清復明為悲願、經常處於戰時体制的鄭氏政權,本應團結鞏固基本,然而實則其內部紛爭不絕。尤其最高統帥藩主的死亡引起族人及政權內部紛爭,削弱了鄭氏政權的團結。鄭成功猝死當時,在廈門的長男鄭經與在台的鄭成功胞弟、鄭世襲之間發生繼承之爭。鄭經因與弟弟的奶媽私通生子,引起父怒,雖未被處刑,但被認為缺乏藩主素質。因此鄭成功死後,鄭世襲立即被擁立為繼承者,鄭經獲悉立刻率領軍隊渡台, 經過一番戰鬥才將繼承者王座納入手中。


鄭氏家族的滅亡:
後來,於一六八一年二月鄭經死時,鄭氏政權又為爭奪繼承權而內鬥。當時,執意要打倒清的主戰派馮錫範、劉國軒與重視台灣經營的實務派陳永華對立起來。照理,甫及十六歲的鄭經長子鄭克臧﹝陳永華女婿﹞應為繼承者,但是主戰派不承認克臧為鄭經之親生子而將他慘殺,立馮錫範的女婿、年僅十二歲的次子鄭克塽。因 此,曾發揮長才於台灣經營的陳永華被換了下來,由馮錫範掌握實權。 繼承鬥爭雖係鄭氏政權的末期症狀,對於虎視眈眈、伺機要消滅鄭氏政權的清王朝來說,是好機來到。鄭氏政權與清王朝的戰鬥固然激烈,心戰也無不用其極。雙方互相精心策劃向敵方陣營勸降,說它是「獎勵叛變的決戰」也絕不為過。清王朝於一六七九年在福建漳州開設「修來館」,對降伏者,文武官保證其官職,士兵則保證或加入清軍或復員任其自由,一般人如留辮髲則給銀五十兩、不留辮髲也給銀二十兩。清王朝此策果然奏效,因而背叛鄭氏政權者陸續出現。為展示其成果並再誘發更多投降者,「修來館」不僅將投降者,連尚留在鄭氏政權一部分文武官員的姓名與職位也加以公佈。因此,鄭氏政權內部陷入疑心暗鬼的狀況,加速了政權崩潰。
已有 1 人評分SOGO幣 收起 理由
chen1490 + 5 您的真誠回覆內容精闢,堪為表率,值得鼓勵.

總評分: SOGO幣 + 5   查看全部評分

Rank: 6Rank: 6

狀態︰ 離線
4
發表於 2014-9-29 15:58:06 |只看該作者
生平經歷[編輯]
前期生平[編輯]
出生[編輯]
平戶島、台南與鄭氏家族
日本長崎平戶市千里濱的鄭成功兒誕石及石碑
日本長崎平戶市千里濱的鄭成功兒誕石及石碑
幼年鄭氏母子雕像(臺南市・鄭成功祖廟)
幼年鄭氏母子雕像(臺南市・鄭成功祖廟)
鄭成功父親鄭芝龍是一個海商兼海上走私集團頭目,一生共有5位妻子,其中第二位妻子田川氏是日本人。當時日本當局很重視鄭芝龍,平戶藩主松浦也送宅邸給他居住。明朝天啟三年(1623年),鄭芝龍到日本做貿易時,與當地女子田川氏結為夫妻。1624年8月27日(明朝天啟四年七月十四,日本寬永元年),鄭成功出生於日本肥前國平戶島上的川內浦千里濱。[5] 傳說中田川氏在平戶一處名為「千里浜」的海灘撿拾海貝、海菜時,忽然感到腹痛難忍,便急忙走到一塊岩石上,生下她的長子鄭成功,現在這塊被叫做「兒誕石」的石頭仍然立於平戶海邊[6] 。

少年時期[編輯]

少年鄭成功曾在安海星塔下讀書
鄭成功六歲之前跟隨母親住在平戶,直到父親鄭芝龍受明廷招安任官,才被接回泉州府安平(原福建省晉江縣安平鎮,現安海鎮)居住讀書,該處現為安海成功小學校址。[7]

1638年(明崇禎十一年),鄭成功考中秀才,又經考試成為南安縣二十位「廩膳生」之一。1641年,迎娶福建泉州惠安進士禮部侍郎董颺先侄女。1644年,進入南京國子監深造,拜入江浙名儒錢謙益門下;錢謙益為勉勵鄭成功,乃替他起「大木」之表字[8] 。

同年(1644年,明崇禎十七年),「流寇」首領「闖王」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帝自縊於煤山;隨後明山海關總兵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擊破李自成,進駐燕京。明遺臣遂於明太祖首都金陵擁立福王朱由崧登基,翌年(1645年)改元「弘光」。1645年(弘光元年)農曆五月,清豫親王多鐸率軍南下,破揚州、金陵,閣部史可法等人殉國,弘光帝被俘,遭到殺害,弘光朝乃亡[9] 。

隆武時期[編輯]
1645年,弘光朝覆滅後,鄭芝龍、鄭鴻逵兄弟於福州擁戴唐王朱聿鑑稱帝,於同年七月改元「隆武」。[10]隆武政權成立後,鄭成功得隆武帝賞識,封忠孝伯、御營中軍都督,賜「國姓」朱、改名「成功」、儀同駙馬;鄭鴻逵之子鄭肇基,亦受賜國姓;[11]這就是世稱鄭成功「國姓爺」的由來。

1646年(明隆武二年,清順治三年)起,鄭成功開始領軍多次奉命進出閩、贛,與清軍作戰,頗受隆武帝器重。然而真正握有軍政大權的鄭芝龍,卻無意全力抗清,甚至在清軍南下福建時,命令仙霞關守將施福(又名施天福,施琅族叔)將軍隊撤回隆武朝廷所在地福州。此舉導致清軍攻入閩北時幾乎沒有遭受抵抗。

清朝大學士洪承疇為泉州武榮人,鄭芝龍同鄉,在其承諾給予三省王爵的利誘下,鄭芝龍不顧鄭成功、鄭鴻逵等人的反對,決意帶著其他幾位兒子北上向清朝投降。鄭成功勸阻父親不成,只好率領約二十餘人到孔廟祭拜先師云:『昔為孺子,今為孤臣,向背去留,各行其是,僅謝儒衣,祈先師昭鑒』[12],出走金門。鄭芝龍本以為降清後得保家業,加官晉爵;不料清軍征閩主帥博洛背約,將鄭芝龍與諸子一同挾往燕京,更出兵攻打鄭家故鄉閩南南安。鄭成功之母田川氏當時已從日本搬至南安定居,碰上此次劫難,於戰亂中自縊身亡;鄭成功得知母親死後,更加堅定抗清決心。

同年農曆八月,清軍攻克浦城、霞浦;隆武帝出奔江西,在汀州遭清軍俘虜,之後絕食不屈而亡。南明帝系旋由桂王朱由榔繼承,改元「永曆 (南明)」。

東南抗清[編輯]
起兵抗清[編輯]
隆武政權滅亡,鄭成功避走金門,然後開始於沿海各地招兵買馬、收編鄭芝龍的舊部,更在南澳募集了數千兵力;[13]1647年1月(隆武二年十二月),鄭成功在小金門(今日金門縣烈嶼鄉),以「忠孝伯招討大將軍罪臣國姓」之名誓師反清。

1647年農曆七月,鄭成功會同鄭彩部隊攻打海澄,失敗;農曆八月,成功又與鄭鴻逵部合圍泉州府城,清漳州副將王進率援軍至,鄭軍不敵敗退。

1648年(清順治五年),原浙江巡撫盧若騰等人來歸,鄭成功蓄積實力後再次出擊,攻克同安縣。農曆五月,鄭軍圍攻泉州;七月,清靖南將軍陳泰、浙閩總督陳錦、福建提督趙國祚等轉而攻擊同安,鄭軍不敵,守將、軍民死傷無數。不久,清援軍抵達泉州,鄭成功乃解泉州之圍,退回海上。

同年,清江西總兵金聲桓、王得仁於江西起兵反清,清廣東提督李成棟亦投向明永曆朝廷,使反清復明的聲勢一時大漲;但各方反清勢力在彼此沒有默契、各自為政的情況下,大多淪為地方性的抗爭。不久後,清廷壓制了江西的金聲桓、王得仁勢力;廣東李成棟軍亦於1649年滅亡。

1649年(明永曆三年,清順治六年),鄭成功改奉永曆年號為正朔;永曆帝即冊封他為「延平王」,[14]從此亦有人稱成功為「鄭延平」。

潮州之役[編輯]
是時,閩南地區呈現混亂的局面,除了明、清的官方部隊以外,到處都有土豪、山賊擁據城寨,相互爭併,並且就近向百姓課收稅金,宛如軍閥;相較於這些地方勢力,鄭成功擁有較完善的軍備,但卻也因為軍隊太龐大,而領土太少,面臨籌集糧餉的重大問題。1649年(明永曆三年,清順治六年)農曆十月,鄭成功決定揮兵南下,除打擊閩南清軍外,也打算沿路收服各地的城寨以為糧源。一個多月下來,從清軍手上攻取漳浦、雲霄等地,亦平定了達濠、霞美等寨;十一月,鄭軍攻詔安不克,乃決定轉入粵東,經分水關至潮州一帶征討不合作的零星勢力;至隔年五月之間,又次第收服了潮陽以及周邊許多山寨。

潮州守將郝尚久雖已於1648年隨李成棟反清,但曾襲擊施琅、鄭鴻逵等部,也曾拒絕鄭成功聯軍的要求,並在鄭軍攻打新墟寨時派兵與之為難,與鄭成功素有嫌隙。1650年(永曆四年)農曆六月,鄭成功軍隊行抵潮州,便以郝尚久立場「不清不明」為由,出兵擊之;郝部不敵,退守府城,揭陽、普寧、惠來等縣盡入鄭軍之手。不久,清軍再次攻入廣東;郝尚久背腹受敵下負氣降清,引清軍入潮州城以抗鄭軍。鄭軍圍困潮州城三月不克、士氣低落,又面臨糧餉接濟問題,只得於八月解潮州圍退回閩南。

廈門攻守[編輯]

在廈門市鼓浪嶼的鄭成功雕刻
1650年(明永曆四年,清順治七年),時鄭成功族叔(一說族兄[15])鄭彩、鄭聯的軍隊領有廈門。鄭成功退回閩南之後,為了拓展實力乃藉口鄭聯在廈門橫徵暴斂、使民不聊生;採取施琅的獻策,用計圖取廈門。永曆四年中秋節,鄭成功趁著鄭彩離開廈門的時機,前往廈門拜訪鄭聯,鄭聯大意並未設防,慘遭刺殺身亡。不久,鄭彩得知鄭聯的死訊,更加不敢與鄭成功作對,回到廈門便將兵權都交了出來;鄭成功自此接收了鄭彩、鄭聯大部分的部隊,並且實際取得廈門、金門作為根據地。

同年農曆十一月,清平南、靖南二王率數萬鐵騎攻入廣州;鄭成功奉敕南下勤王,令叔父鄭芝莞留守廈門。十二月,鄭成功抵廣東潮州揭陽,與鄭鴻逵會師;兩人商討後,決定由鄭成功繼續率軍南下勤王,而鄭鴻逵則移師往廈門協防。同年,魯王在閣部曾櫻等人陪同下,來到廈門投靠鄭成功,被安置在金門。

1651年(明永曆五年,清順治八年)正月,鄭成功抵南澳。農曆二月二十五日,鄭軍艦隊於鹽州港附近遭遇風暴,鄭成功的主船險些解體、翻覆,幾乎所有船上器具,包括鼎灶都一併丟失;據記載當時船上甚至連食物都無法準備,鄭成功本人也連餓兩餐。直到隔天下午風雨漸歇,鄭成功的主副座船才得以回到岸邊與艦隊會合。此乃鄭成功本人於海上遭遇最大的一次凶險,事後鄭成功也重賞主副中軍船的兩位駕駛。

同年農曆三月,鄭軍抵達廣東大星所(今廣東惠東)。另一方面,清福建巡撫張學聖得知鄭成功的主力軍隊已經前往廣東,廈門防務鬆散,似有可趁之機;乃命令馬得功、王邦俊等趁虛攻擊廈門。馬得功挾持身在南安的鄭芝豹,命其交出船艦渡載清軍往廈門,並且順利在海面上擊敗鄭軍。面對清軍來襲,負責廈門防務的鄭芝莞未戰先怯,只顧著將財物搬運至私人船上逃亡;使得清軍相當輕鬆就攻破廈門,並將鄭家的積蓄、裝備掠奪一空。由於事出突然,董夫人與鄭成功長子鄭經只來得及攜帶祖宗牌位避於海上逃過一劫。清軍僥倖偷襲得逞之後,卻沒打算留在廈門與鄭軍決戰,於是滿載戰利品即返回內陸。這時趕赴廈門支援的鄭鴻逵,正好於海面遭遇返航之馬得功部隊,將其圍困,卻被馬得功威脅將害其母、兄(鄭芝龍)性命,無奈之下只好放走馬得功。不久,鄭成功於廣東得知了廈門遭襲擊的訊息;原本他仍堅持繼續南下勤王,但終因上下將士思歸,哭聲遍聞,乃不得已班師回廈門。收復廈門後,鄭成功追究起責任,將怯戰以逃的叔父鄭芝莞斬首;而放走馬得功的鄭鴻逵則交出兵權、自請退隱東石鎮白沙,不再過問政事。

同年農曆五月,鄭軍大將施琅擅自處決鄭成功麾下部將曾德,鄭成功以此為由欲誅施琅全家;施琅雖在友人幫助下逃脫,但父親、胞弟均遭處死。經此事件,施琅與鄭成功結下大仇,乃再度降清。

漳州、海澄之役[編輯]

«鄭成功像»(中國歷史博物館藏)。
1651年(明永曆五年,清順治八年)下半年,鄭軍在閩南小盈嶺、海澄(今龍海市)等地戰鬥,獲得了磁灶戰役、錢山戰役和小盈嶺戰役的勝利,克復平和、漳浦、詔安、南靖等地。年底,包括定西侯張名振等人皆來投靠,使鄭軍的聲勢愈形高漲。

翌年(1652年,明永曆六年,清順治九年)農曆正月,清海澄守將赫文興向鄭成功投降。二月,鄭軍攻長泰,清朝派遣陳錦率大軍前往救援;兩軍於江東橋展開大戰。鄭成功仗著對閩南地形較為熟識,在江東橋附近安排了許多伏兵,大敗陳錦,殲滅多數清軍,取得江東橋戰役的勝利。不久即攻下長泰。

攻克長泰之後,鄭成功集結大軍進攻漳州府府城,將之層層包圍。四月,清軍為解漳州之圍,於是募集百艘船艦進犯廈門,攻鄭成功所必救。鄭成功遂派陳輝、周瑞等率領百餘艘戰艦迎擊,於崇武大敗清軍,取得崇武戰役的勝利。鄭軍在海上大捷,因而對漳州城的施壓沒有稍減;然而漳州守軍亦相當頑強,使得圍城的勢態持續超過半年。

幾個月下來,漳州城內的水糧已竭,一碗稀粥索價白銀四兩,居民以老鼠、麻雀、樹根、樹葉、浮萍、紙張和皮革等物為食,士卒、百姓餓死者不計其數。據說當時,城中軍民互相爭奪食物[16],即使家中有食物者也不敢烹調,因為一旦被發現燃起炊煙的人家就會被搶,更傳說有人吃人肉的慘況發生,史載「城中人自相食,百姓十死其八,兵馬盡皆枵腹」[17]。1652年(永曆六年,清順治九年)農曆九月,清軍將領固山額真(都統)金礪率領了萬人大軍開抵福建,進入泉州府[18];鄭成功才下令解除漳州之圍以待敵軍。鄭成功將部隊佈置於江東,欲用擊敗陳錦的同樣方式,來伏擊金礪軍,但卻遭金礪識破,兩軍展開混戰,鄭軍提督黃山、禮武鎮陳俸、右先鋒鎮廖敬、親丁鎮郭廷、護衛右鎮洪承寵都在激戰中陣亡。鄭軍於交戰失利後,只能撤退以確保海澄、廈門的安全[19]。清軍趁勝收復南靖、漳浦、平和、詔安四縣。

1653年(明永曆七年,清順治十年)農曆四月,金礪進犯海澄,與鄭成功展開激烈戰鬥,雙方都是以銃炮作為主戰武器。在清軍的猛烈砲火之下,鄭成功部隊損失慘重,許多部將戰死;鄭成功見軍隊士氣低落,親臨陣前喊話,也險遭砲擊。五月初七日五更,金礪下令以空炮掩護,派綠營打頭陣,旗兵後續,填河攀柵蜂擁而來,企圖一舉登城,被鄭營所拒。天亮以後,鄭成功偵知清軍火藥錢糧不繼,於是誘敵決戰,趁清軍大舉渡河之際,以火攻大破金礪,取得海澄戰役的勝利,海澄得保安全。海澄戰役以後,金礪被清廷召回京師,雙方再度處於相持局面。

與清議和[編輯]
同年(1653年,明永曆七年,清順治十年)農曆五月,清軍兩度大敗後,順治帝敕封鄭成功為「海澄公」,鄭成功不接受。八月,雙方於泉安報恩寺內議和,鄭軍得以休兵籌措糧餉,稍事整頓。十一月,順治帝再度敕封[20],並承諾給予一府(泉州)之地安置兵將,鄭成功仍不接受[21]。

1654年(明永曆八年,清順治十一年),定西侯張名振見清軍已將軍力集中於福建,則江、浙等地防務勢必空虛;於是乃向鄭成功請師,率領百艘戰艦北上,圖取江南地區。張名振的北伐之師沿長江進攻,直達金山寺,威脅江寧府城;但因後援接濟不及,只得回師。農曆二月,清廷再遣使與鄭成功,承諾給予興、泉、漳、潮四郡為封地;鄭成功以「兵馬繁多,非數省不足安插」為由,再拒絕之。八月,清又遣使往議;鄭成功的親弟鄭渡、鄭蔭也在使節之中。鄭成功稱「清朝沒有誠意」,並謂「我一日未受詔,父一日在朝榮耀」,又一次拒絕清朝提出的條件。

同年,南明西寧王李定國與鄭成功聯繫,希望從東、西合力進攻廣東,則明朝勢力得以合流;若再沿長江北伐,攻贛、皖、蘇各省,則復興大業有望矣。鄭成功派林察、周瑞督軍西進,卻因故延誤了與李定國的約期;致使李定國孤軍奮戰,雖克復肇慶,卻於廣州城外大敗而回。李定國本來對與鄭成功會師北伐,抱有很大期待,甚至促成李、鄭連姻來鞏固盟誼[22];但卻因鄭成功屢愆軍期而誤了大事,李定國對此相當失望。

同年農曆十一月,清漳州協守劉國軒向鄭成功投降,引鄭軍進入漳州府城;漳州總鎮張世耀見大勢已去,與以下官員盡皆向鄭軍投降。十二月,鄭軍分兵進擊,拿下同安、南安、惠安、安溪、永春、德化諸縣,軍隊進入興化地方。

設官改制[編輯]
1655年(明永曆九年,清順治十二年),因為明昭宗和鄭成功勢力相隔遙遠,特准鄭成功設置六官及察言、承宣、審理等官方便施政,同時允許他委任官職,武官可達一品,文職可達六部主事。鄭成功每次拜封官員,都請寧靖王朱術桂等明宗室在旁觀禮,以示尊重體制[23]。鄭成功同時將廈門(當時稱中左所)改名為思明州,並建造演武亭,以便鄭成功親自督察官兵操練。

同年農曆九月,清定遠大將軍鄭親王世子濟度率三萬大軍入閩,會同駐閩清軍,準備進攻廈門。鄭成功決定放棄已佔領的漳州、泉州兩府屬邑,並拆毀城牆讓清軍無所屯紮,藉此鞏固金門、廈門的防禦。與此同時,還派遣部將率領舟師兩路進擊,一北上浙江,一南下廣東,令清軍腹背受敵、難以兼顧頭尾。北上鄭軍連戰皆捷,攻入舟山;南下鄭軍雖一度攻取揭陽,卻遭到清援軍擊潰,死傷慘重。隔年四月,濟度調集各路水師進攻廈門,於圍頭海域遭鄭軍痛擊,清軍大敗而歸。鄭軍取得泉州戰役的勝利。1656年(明永曆十年,清順治十三年)農曆十二月,鄭成功部隊又在閩東北取得護國嶺戰役的勝利。

南征舟師返回廈門,鄭成功議處敗戰之罪,原本要處死蘇茂、黃梧、杜輝,但是在眾將跪地求情之下,鄭成功決定將蘇茂一人斬首,黃、杜則戴罪圖贖。後鄭成功命黃梧鎮守海澄,還特別囑咐黃梧以戴罪之身應力圖建功;但是黃梧知道鄭成功一向治軍嚴苛,害怕自己一旦再犯錯就會送命,於是便與副將蘇明商議,決定向清朝投降,獻出海澄縣城。海澄是鄭成功多年來投注了相當多人力、物力建造起來的堅固堡壘,黃梧的投降無疑給了鄭成功一大打擊。

起兵後的十多年,鄭成功的據地仍然只以金門、廈門等閩南沿海島嶼為主。但鄭成功完全控制了海權,一方面深入內陸廣設商業據點〈山五商〉,開闢貨源以和外國人貿易、走私來累積資金;一方面以此募兵(包含日本人、白人、黑人等外籍傭兵)及進口盔甲、銃砲、刀劍等武器來籌備軍力、軍備;又以內陸的商業據點為基,發展反清復明的情報組織洪門。

長江、南京之役[編輯]
主條目:鄭成功長江之役

鄭成功勢力範圍圖
1658年(明永曆十二年,清順治十五年),鄭成功統率水陸軍十七萬與浙東張煌言會師,大舉北伐。大軍進入長江之前,於羊山海域遭遇颶風,損失非常慘重,只得暫且退回廈門。

翌年(1659年,明永曆十三年,清順治十六年),鄭成功再次率領大軍北伐,會同張煌言部隊順利進入長江,勢如破竹,接連攻克鎮江、瓜洲,接連取得定海關戰役、瓜州戰役、鎮江戰役的勝利,包圍江寧府城(原明南京)。張煌言部亦收復蕪湖一帶十數府縣,江南一時震動,百姓紛紛剪去髮辮脫去旗袍並哭聲言道:「時久不見大明衣冠矣!」後因鄭成功中清軍緩兵之計,遭到清軍突襲,使明軍大敗,損兵折將,包括潘庚鍾、甘輝、萬禮、林勝、陳魁、張英等大將皆死於此役。鄭成功兵敗後,試圖攻取崇明縣,做為再次進攻長江的陣地,卻久攻不克,只好全軍退回廈門。南京之戰可說是鄭成功生涯當中最輝煌及重要一役,卻是先盛後衰,大敗收場,使鄭成功反清大業受到重大挫折。

1660年(明永曆十四年,清順治十七年),在福建海門港(今龍海東)殲滅清將達素所率水師四萬餘人,取得廈門戰役勝利,聲威復振。[24]

海外發展[編輯]
攻取臺灣[編輯]
主條目:鄭成功攻台之役

揆一《被遺誤的福爾摩沙》(1675年出版)書中插圖,描繪台江內海海戰。
自從1647年1月在小金門(今金門縣烈嶼鄉)起兵抗清後,鄭軍轉戰浙、閩、粵等行省東南沿海,多次幫助明朝宗室與民眾渡海定居台灣及東南亞各地。此外,鄭成功讓華商領取鄭府令牌和「國姓爺」旗號,以幫助保護華人在海外經商時的安全;當時確有很多海外華商採取此法,而得以安全出海經商。然而,統領數萬人的大軍抗清,卻始終無法取得較大的根據地,鄭成功被迫必須通過海外貿易籌備糧餉。當時荷蘭人常劫奪鄭氏和海外華人至東南亞商船,鄭成功多次派出水軍打擊荷蘭艦隊,並於1656年到1660年期間兩次警告荷蘭人,除非荷蘭人停止劫奪華人的商船,鄭氏將不會與荷蘭貿易[25]。

北伐南京失敗後,鄭成功所部元氣大傷,並且面臨軍糧不足的問題;為了解決大軍的後勤給養問題,鄭成功決定聽從何斌之建議奪取時由荷蘭東印度公司支配的台灣島。1661年(明永曆十五年,清順治十八年),鄭成功親率將士二萬五千、戰船數百艘,自金門料羅灣出發,經澎湖向台灣進軍。荷蘭當局於台島西南建有兩大防禦要塞,一為位於大員(今台南市安平區)的熱蘭遮城(Fort Zeelandia),二為位於台江內陸赤崁地方(今台南市中西區)的普羅民遮城(Provintia)。同年陽曆四月十二日和二十二日,鄭成功兩次寫信給揆一,令其投降。使者說:「此地非爾所有,乃前太師練兵之所。今藩主前來,是復其故土。」[26]後來《臺灣通史》收錄〈與荷蘭守將書〉則與當時荷蘭所記書信不同[27],因此〈與荷蘭守將書〉被學者認為可疑[28][29]。陽曆4月30日(農曆四月初一),鄭軍經由鹿耳門水道進入台江內海並於禾寮港(今台南市北區開元寺附近)登陸,意圖先求取防禦薄弱的普羅民遮城。隨後鄭軍在台江海域與荷蘭軍艦展開海戰,擊沉荷軍艦赫克特(Hector)號,取得台江內海控制權,並同時在北線尾地區擊敗荷蘭陸軍,以優勢兵力包圍普羅民遮城。不久,於陽曆5月4日(農曆四月初五)即迫使普羅民遮城守軍出降。農曆五月初五,鄭成功改赤崁為「東都明京」,設承天府及天興、萬年二縣。


立於普羅民遮城址的赤崁樓
在取得普羅民遮城做為據點之後,鄭軍隨即由海、陸兩面圍困熱蘭遮城。由於考慮到兩萬大軍的糧餉調度不易,鄭成功並沒有做持久戰的打算,一開始即對熱蘭遮城施壓,試圖脅迫荷蘭軍隊投降。遭荷蘭大員長官揆一(Frederik Coyett)拒絕其投降要求之後,鄭成功一度下令強攻熱蘭遮城,卻遭遇荷軍極頑強抵抗,鄭軍損失慘重。由於強攻不下,加之大軍糧食短缺,使得鄭成功被迫改變策略,派出大部分的軍隊至南北各地屯田、徵收錢糧,以解大軍乏糧的燃眉之急,對熱蘭遮城改採長期包圍的戰略。

同年(1661年,明永曆十五年)農曆七月,荷蘭東印度公司從巴達維亞調遣的援軍抵達大員,除了六百多名士兵、十一艘軍艦以外,增援部隊亦為熱蘭遮城帶來大量補給品與火藥。時鄭成功的軍力仍分散台灣各地實行任務,駐守於大員以及普羅民遮城市鎮的軍力預估不到三千,遂使荷蘭軍重新燃起反撲的希望。七月中旬,停泊於外海的荷蘭援軍遭遇強風侵襲,被迫離開大員海岸,前往澎湖躲避風雨;其中荷蘭軍艦Urck號擱淺,船上人員皆遭鄭軍俘虜。此一變故,使鄭軍獲得整備的戰機,待荷蘭軍艦於八月回到大員海域時,鄭軍雖未能調回多數兵力,卻已然完成作戰的準備。八月中旬,荷、鄭兩軍於台江內海展開激烈海戰,鄭軍大獲全勝,擊沉一艘荷蘭軍艦,並奪取船隻數艘,自此荷軍喪失主動出擊的能力。


熱蘭遮城復原模型
農曆十二月,日耳曼裔荷蘭士官Hans Jeuriaen Rade叛逃,鄭成功在其提供之情報的幫助下,砲轟擊毀熱蘭遮城的烏特勒支碉堡,使熱蘭遮城之破終成定局。1662年陽曆1月28日(明永曆十五年農曆十二月初八),荷蘭大員長官揆一修書予鄭成功,表示同意「和談」。幾經談判,荷蘭大員當局終於1662年陽曆2月9日(明永曆十五年農曆十二月二十日)向鄭成功屈服,退出台灣。

鄭成功下令屯墾台灣的範圍,北達噶瑪蘭(今宜蘭縣),南至瑯嶠(今屏東縣恆春),後因大肚平埔族拍布拉(Papora)族大肚王與瑯嶠「番人」的反抗而減緩擴張;鄭成功實際的統治區域大約是從二林(今彰化縣二林鎮)到茄藤(今屏東縣佳冬鄉)的範圍之間。

圖攻呂宋[編輯]
1565年,西班牙開始殖民統治菲律賓群島;1603年和1639年,西班牙殖民當局兩次屠殺在最大島呂宋的華僑華商,死亡人數高達五萬餘人。在得知菲律賓華僑的處境後,1657年,鄭成功曾經致函給爪哇島巴達維亞的一位華僑甲必丹,要求他停止與菲律賓的西班牙殖民者進行貿易往來。鄭成功曾多次對菲律賓華僑表示關切,並提出要率兵攻取菲律賓,以懲罰西班牙人。

1662年,鄭成功攻下台灣後,4月通過義大利籍神父李科羅向菲律賓的西班牙總督遞交國書,譴責其殺戮掠奪華僑的罪行,令其「改邪歸正,俯首納貢」,但西班牙人反因此在馬尼拉進行了第三次對華僑的屠殺。鄭成功聞訊大怒,決定揮師征討,為華僑報仇。他一面撫恤安置從菲律賓逃到台灣的華僑,一方面組織籌備軍隊,派人暗中與在菲律賓的華僑聯絡,以便到時可裡應外合,但尚未出兵,他得知兒子鄭經在廈門跟乳母陳氏通姦,鄭成功勃然大怒,命自己的堂兄鄭泰斬殺鄭經,鄭泰因不忍而抗命。鄭成功盛怒之下,又患瘧疾,不久於1662年6月23日病逝。

後來,其子鄭經也於1670年和1671年兩次準備派艦隊征討馬尼拉,但因為三藩之亂,鄭經率軍西渡中國大陸,支援福建的耿精忠而未能實現。

逝世[編輯]
1661年(清順治十八年)清順治帝崩,皇三子玄燁繼位;鄭氏降將黃梧向清廷建議「平賊五策」,內容包括長達20年的遷界令,自山東至廣東沿海廿里,斷絕鄭成功的經貿財源;毀沿海船隻,寸板不許下水;同時斬成功之父鄭芝龍於寧古塔(今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流徙處,(一說斬於北京菜市口,即今府學胡同西口,元代以來的刑場);挖鄭氏祖墳;移駐投誠官兵,分墾荒地。鄭成功接連聽聞噩耗,加上在台將士水土不服人心惶惶,其子鄭經又與乳母私通,使鄭成功內外交逼,於1662年陽曆6月23日(永曆十六年農曆五月初八)急病而亡,死前大喊:「我無面目見先帝於地下」,抓破臉面而死,年僅39歲。然而根據夏琳《閩海紀要》和江日昇《台灣外志》的記載,鄭成功病情一開始並不嚴重,還能看書、觀台、飲酒,有人認為可能是被下毒害死。

據《台灣縣志》記載:「當國姓公臥病的當初,五月初二早,忽天昏地暗,黃蜂大作,初三更風雨交加,台江及安平外海波浪沖天,繼而雷震電閃,如山崩地裂,……初五日,天平雨晴了,初八日,國姓爺歸天。」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4-27 17:21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