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2-2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9744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5817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自卑的神僕(馬可福音)
馬可福音,歷代都認為是馬可所寫,據說他就是跟隨主當主被捉時,赤身逃走的少年人(可十四51、52)。他母親馬利亞的家是使徒們時常聚會的地方。五旬節前的禱告地方也稱為馬可樓,彼得從監裡出來就到他家去(徒一13,十二12)。他是巴拿巴的表弟,曾和保羅、巴拿巴在他們第一次旅行佈道時同工,中途離開(徒十二25,十三5、13),一度保羅和巴拿巴為他分開,但終於成了保羅親密同工(徒十五37~39;西四10;門24;提後四11)。馬可和彼得也非常接近,被稱是他的兒子(彼前五13)。一般都認為本書是他從彼得那裡所領受的記錄,甚至被稱為彼得福音,因本書內提到彼得的幾件事,其他福音未曾提到(可一36,十一21,十三3,十六7)。本書是為外邦人,特別是羅馬人寫的(羅十六23;可十五21),因為有許多解釋外邦人所不明白的話(可三17,五41,七11,十46,十四36;十五34)。本書寫得簡明、生動、坦率、樸素,一般認為本書寫得很早。
本書講到耶穌是神的兒子,卻降世為人,作神的僕人(亞三8;賽四十二1,五十二13),甚至來服事人,為人捨命(腓二5~8;可十28)。所以書中沒有記耶穌的譜系,沒有長篇的講道,多記耶穌所作的事,而且是很快的作,常用「就」、「立刻」、「立時」、「隨即」、「連忙」等字,表示僕人的態度,與其他福音合起來更能看見主的完全。像以西結所見異象中的四活物所代表的,馬太指出祂為君王如獅,馬可指出祂為僕人如牛,路加指出祂為人子如人,約翰指出祂為神子如鷹(結一10;啟四7)。
馬可福音所記載的多為其他福音書所有,但有它的特點和值得注意的地方。
Ⅰ、神僕的出現(一1~20)
主耶穌是神的兒子,到世上為了將福音傳給人,祂不但傳福音,祂自己就是福音的中心、基礎和內容。在祂出來顯明之前,有施洗的約翰,按舊約的先知瑪拉基和以賽亞的預言,為彌賽亞的來臨作先鋒和預備道路,傳悔改的洗禮,使人的心有改變,以迎接神的國度。他的生活、裝束與先知以利亞相似;他的使命是為那即行來到的基督作見證。
耶穌的受洗表明祂接受約翰的見證,公開承認彌賽亞的職任,與祂的百姓凡事相同。祂自己雖然無罪,卻盡諸般的義,遵行神的旨意(申六25)。神從天上加以印證,差聖靈如鴿子降在祂身上,並宣稱祂是神的愛子,神所喜悅的,三而一的神在救贖的工作上一同有分。那位降世為人的神子甘願自己卑微,順服來接受聖靈的引導、充滿、能力,以開始極偉大的救人工作,並成為用聖靈施洗的。
接著基督被聖靈催到曠野,四十天受撒但的試探,證明祂的完全得勝,有資格、有能力拯救人脫離撒但的權下。祂也作新人類的元首,萬物服祂,天使伺候,從此開始傳神國的福音。
祂首先召四個門徒,也是十二個使徒中為首的,作為祂工作的幫助,加以訓練後來繼續祂。
Ⅱ、工作的進行(一21~八26)
耶穌的工作從祂的本鄉加利利開始,先趕逐污鬼,因為神的兒子顯現出來為要除滅魔鬼的作為(約壹三8)。祂靠著神的靈趕鬼,就是神的國臨到他們(太十二28),證明祂是神以聖靈和能力所膏的,周流四方行善事,醫好凡被魔鬼壓制的人(徒十38)。疾病也是魔鬼對人的壓制和捆綁(路十三11~16),所以耶穌也到處醫病,顯明祂的憐憫和愛心(可一31、41,二11)。耶穌更重要的使命是傳道(賽四十二1~4,六十一1、2),所以祂不但醫病、趕鬼,更是傳道,為真理作見證(約十九37)。祂講了新舊難合的比喻,說明祂所講、所作的完全是一個新的開始和內容,與舊約猶太教都不相配、不相容。祂是安息日的主,不是舊約之下的奴僕,受外面字句的束縛(二21~三7)。祂設立十二個使徒,更表示祂有權柄開始一個新時代,如以色列有十二個支派一樣(三13~19)。祂撒種的比喻,表示祂是神國奧秘的解釋者,是生命之道的傳播者,雖然有不同的結果,那是因為聽道的人心地不同。祂講芥菜種的比喻,指示了祂的道要廣傳,祂的國要成長,也有別的東西混進來(可四1~33)。祂平靜風海,趕鬼醫病,叫死人復活,都是彰顯祂的大能,然而並不都為人接受,本鄉人厭棄祂,先鋒約翰被斬,百姓如無牧之羊,法利賽人抵擋。由於猶太人的拒絕,祂往推羅、西頓和外族人那裡去(五~七39)。
Ⅲ、預言將受苦(八27~十45)
耶穌在往該撒利亞腓立比的路上,才讓門徒承認祂是基督,這樣才告訴他們祂要受苦,並且被殺,第三天復活,號召門徒要捨已背十字架來跟從祂。以後領三個門徒登山變像,顯現在國度裡,這將基督第一次來和第二次顯現,以及其間門徒跟隨主的道路都講清楚了。祂是從苦難進入榮耀裡,門徒也是如此(路二十四26;彼前一11,五1)。以後耶穌再一次教訓門徒祂將受苦、被殺與復活,門徒卻仍不明白,甚至爭論誰為大(可九30~37)。從那裡耶穌起來到猶太的境界,並約但河外,路上講到財主難進神的國,和跟隨主的人必得賞賜(可十1~31),然而當時的門徒和所跟隨的主很不相稱。
在往耶路撒冷的路上,耶穌走在前頭,第三次告訴門徒祂在耶路撒冷的遭遇,要被人戲弄、鞭打、殺害,以及復活,但門徒仍不在意,甚至兩個門徒想要爭在國度裡榮耀的地位,卻不曉得耶穌當時來是為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要想將來在祂國裡坐祂左右,同享榮耀,現在必須撇下所有,受到逼迫,肯喝主的杯,受主的洗才行(可十32~45),這是那位神的義僕所留下的腳蹤(賽五十三3~11;彼前二21)。
Ⅳ、最後的一周(十一1~十三39)
耶穌一生的工作和事跡,最重要的都集中在末後一周內。祂騎驢進耶路撒冷,受到如王的歡迎。祂咒詛無花果樹,代表猶太人。祂潔淨聖殿,代表猶太教。祂講到禱告的能力,和從上頭來的權柄(可十一1~32)。祂講到葡萄園的比喻,指明以色列人的來歷、罪惡和被棄,而神的國要臨到外邦人。祂辯駁納稅,復活與最大的誡命,都說明祂雖然是大衛的子孫,卻又是大衛的主(十二1~40)。
最後祂預言聖殿要被毀滅,世界的末了,和祂再來的預兆,這一切都清楚的表明耶穌是那位要來的彌賽亞。祂第一次到第二次降臨的經過,祂的話已經應驗,還要繼續應驗,直到完全應驗。我們現在就處在末了的時候,祂再來的前夕,應當謹慎、儆醒、祈禱、預備,等候主的到來(可十三1~37)。
Ⅴ、受難與復活(十四1~十六)
耶穌受難之前,有馬利亞來用香膏膏主,乃是為祂安葬的事,預先澆在祂的身上,這是受難的預兆、象徵和記念。主自己就是打破了玉瓶,倒出了香膏,捨身流血來救人,接受福音的人也當如此對待祂。但猶大賣主,是門徒中所發生的事,何等使祂傷心受苦。而吃逾越節的筵席更是舊約中對基督受難最清楚的預表,祂是那被殺的羔羊,流血救贖,主在同時設立了晚餐,擘餅喝杯,更完全顯明了祂受死的意義和新約的成立,叫我們一直記念祂,直到在神的國裡喝新的那日(可十四1~26)。
耶穌在客西馬尼,預嚐苦杯,但求神旨成就,這是神永遠的計劃,不能免去,只能獨喝,門徒不能有分。以後祂被捉拿、受辱,祂承認是神的兒子基督,彼得卻在使女面前否認祂,是多麼可悲的事。若不是主的憐憫,最大的使徒也會如此軟弱。在彼拉多面前,猶太人要求釋放一個強盜,而將無罪的耶穌,釘死代替他,很能說明十字架的意義。神使那無罪的替我們成為罪,就是義的代替不義的,為要引我們到神面前(林後五21;彼前三18)。有兩個強盜同釘,正是我們與祂同釘的表樣,最後祂因擔承人的罪而被神離棄,幔子裂開,藉著祂的死,開了一條新活路(來十22),最終埋葬了,結束一切舊造、舊人(可十五1~47)。
然而七日的第一日祂復活了,婦女到墳墓那裡找不到祂。那位拿撒勒人耶穌從死裡復活,以大能顯明是神的兒子(羅一4)。祂向門徒顯現,並吩咐他們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聽,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以後祂被接到天上坐在神寶座的右邊,門徒到處傳福音,主和他們同工,用神跡隨著證實,這就是直到今日教會的歷史。
來源:聖經真理與信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