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8-11-24
- 最後登錄
- 2016-6-13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0
- 閱讀權限
- 40
- 文章
- 199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與朴子息息相關的配天宮
大樸森森蔭樸津,開基一樹已歸神﹔
覃恩偉績同天后,長抱婆心護世人。
此首詩作係朴子詩人楊桂山之樸樹,光復後由於地方人士之團結合作及政府建設,更使地方一切欣欣向榮,臻於現代化,居民祥和享受現代化之生活。朴子之能有今日之繁榮及以「朴」標名緣由,經考據及以上之詩均已印證與配天公之天上聖母有關。今日配天宮媽祖廟正殿所奉祀之天上聖母神像中之鎮殿媽,乃係當時長於牛稠溪畔茂盛高大的樸仔樹幹雕刻而成之金身,如今樹根仍生存地下中不爛云。
回溯清康熙年間之朴子地方,遍處荒涼之地,僅數間農舍及數株樸仔樹,點綴於牛稠溪南畔而已,此數株樸仔樹,枝葉茂密,蒼翠成蔭,樹下逐漸成為旅途者或居民所休憩納涼的好場所。清康熙二十一年(西元一六八二年)間,布袋嘴(即今布袋鎮)半月庄,有一個名叫林馬的人,由於平常篤信媽祖,在往來大陸福州、興化、莆田一代販賣福園肉同時,經常轉赴湄洲天后宮膜拜聖母姑婆(媽祖俗姓林,為林姓宗親,故稱媽祖姑婆),林馬有一年依例前往謁拜後,夜宿廟中,當夜媽祖託夢諭示他:「姑婆體念你一心虔誠,為了避免你年邁體衰時,再受渡海奔波之苦,特賜你請奉金身一尊,返回台灣奉祀。」媽祖並指示他,眾金身中鼻頭有一黑痣者,欲隨其東去,林馬夢中驚醒,欣喜若狂,便至殿中尋找,黎明前,見眾金身中,有一尊金身鼻頭恰巧一隻蒼蠅停在上面,林馬心裡想:「這就對了!」於是未向廟公辭行,不待天亮就奉請媽祖金身上路,日夜兼程返鄉。
回到台灣,林馬途經牛稠溪(朴子溪)南岸時,腹飢口渴,於是就在樸仔樹下的茶店休息,休息過後,正欲啟程,林馬頓時覺得聖母金身重如泰山,屹立不動,附近的居民喜出望外,於是擲筊請示,經媽祖明示要在此地顯化濟世,惠施群眾,隨即搭建簡單殿宇供奉聖母金身,早晚虔誠奉香。林馬心中雖頗為失望,但亦不敢違背神示,後來他亦自半月庄皆眷遷居於媽祖鎮座附近。
媽祖在當地落腳之初,那地方正值瘟疫蔓延,病死者不計其數,洽直媽祖聖駕駐此,弘門慈澤,重麻境緣,凡叩求於聖前的善信,都能不藥而癒,從此,媽祖盛名傳揚遐邇,屢徵靈異,香火鼎盛,由各地遷移廟側者日益增多,於是以媽祖廟為中心,逐漸發展出一個頗具規模的市鎮,因為該地係以媽祖駐蹕的樸仔樹下而發跡的,於是取名樸仔腳,指樸仔樹下的意思。日本據台後,鑒於樸仔腳地名太俗,而於民國九年(日大正九年)改為「朴子」,朴與樸同,光復後沿用之。
另有一說,係指林馬因篤信媽祖婆,頓生信念,不辭爬涉,於每年三月必赴鹿港天后宮進香朝拜許願。清康熙二十六年(西元一六八七年),林馬仍未失誤,爬山涉水經一段長遠辛苦之旅程,至鹿港朝拜媽祖。是歲年紀老邁,身體不勝疲困,朝拜後鑒於頗難一年一度至鹿港進香,乃有將媽祖分靈至半月庄奉祀之心願,誠心果然感動神明居然求得聖像一尊,恭敬小心安置篋中,步上行程,曉行夜宿沐雨櫛風,三日後已抵牛稠溪南畔樸仔樹下,是日天色已暮,細雨如絲,暫宿於樸仔樹下之露店,豈料居民聞篋中油媽祖神像,竟然強求林馬暫居數日,並設壇安置聖像於樸仔樹下,供人膜拜,聞訊前來參拜之人,絡繹不絕,故林馬被挽留多日無法返家,最後只得讓聖像永久留此奉祀,起初廟名為樸樹宮,於乾隆五十年(西元一七八九年)奉旨改為配天宮。
詩道:
配天宮闕狀催魏 大耳香爐語帶譏
元夕成群諸士女 花燈影下拜天妃
另有傳說,林馬自鹿港返回至樸仔樹下之店休息時,是夜附近居民聞香氣氤氳,其感靈異,越早三五成群尋香而至者頗眾,於是風聲驟起,紛紛急來朝拜,當時林氏不容久搭露篷,堅欲挑回半月庄,忽覺有如千金之重,絲毫搬移不動,因此求神筊問卜,才之神意願守居於此,為萬年香煙,眾人就建廟於樸仔樹下,以供崇祀,馨香感召四方來歸,不數載遂成一小街坊,村落因奉祀媽祖而繁榮,媽祖亦發源於樸仔樹下,是以標名為「樸仔腳」,「腳」台語也,乃下的意思,,後於日據時代改為朴子。如今實一古舊之街市未改,二那條彎彎曲曲之開元路,就是往昔最熱鬧之區,僅有之大道,似乎一條大神龍橫亙於東西之間。
詩道:
五層崎接暗街幽 大銃接連七崁頭
一甲行行通五甲 看來大道曲如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