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ntyang1961 於 2012-7-15 17:53 編輯
酆都大帝
本文章隱藏的內容
酆都大帝,是酆都的主宰神,道教認為他主宰十殿閻君,也是幽冥的統治者。可保佑生人吉利,維護死者安寧。
有七十二司為屬神(一說七十五司),探查人間、陰間善惡,評定禍福。在道教的超渡法會上,常會擺設其神像。
其同質性與東嶽大帝極高,東嶽大帝與酆都大帝神職幾乎重疊,民間認為二神雖異名,但為同一神。
或認為酆都與東嶽信仰是兩套信仰,酆都大帝源於酆都,東嶽大帝信仰源於泰山。
道教神名。
酆都大帝是管理十殿閻王,統治陰間冥司酆都的主宰神。
道教會以祂為地府的統治神,絕大部分是受到齊梁高道陶弘景《真靈位業圖》影響,因為其中說到酆都北陰大帝是「天下鬼神之宗,治羅酆山。」,因此道教便奉酆都大帝為地府的「主宰」。
而「酆」,指北方癸地的鬼國,眾生死後無不受其主宰,山高二千六百里,周圍三萬里,上下並有鬼神宮室,山上六宮則是北酆鬼王(即酆都大帝)判決罪人之處,名稱依次為「紂絕陰天宮」、「泰煞驚事宗天宮」、「明晨耐犯武城天宮」、「恬昭罪氣天宮」、「宗靈七非天宮」、「敢司連宛屢天宮」。
傳說一般人死後都要先到第一宮受事,而聖賢是先到第三宮。
故南北朝時,酆都大帝多稱為「北帝君」,簡稱「北帝」。
原北方之癸地羅酆山才是鬼國所在之地,唐宋以後,民間流傳漢代仙人陰長生、王方平曾在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四川豐都山修道成仙,後人卻誤將其姓氏連讀成為「陰王」,並作陰間之王解釋,於是,北方陰王的治地就從羅酆山移至四川酆都縣,福地豐都山就被視作陰曹地府之所在地,自此以後成為中國有名的「鬼都」。
酆都大帝聖誕 (農曆九月初九日)
酆都大帝,道家尊酆都北陰大帝、又稱北陰大帝、北太帝君。
陶宏景「真靈位業圖」中,並將道教真靈分為七級,第七級為酆都北陰大帝、乃炎帝大庭氏,諱慶甲,天下鬼神之宗,治羅酆山,三千年而一替,到期改任。大地所轄曰:「羅酆地獄」(俗稱酆都地獄),分設內外六宮,處理冥事。
山上為外宮,洞中為內宮,第一宮名紂絕陰天宮;以次東行,第二宮名泰煞諒事宗天宮;第三宮名明晨耐犯武城天宮;第四宮為恬照罪氣天宮;第五宮為宗靈七非天宮;第六宮為敢司連宛屢天宮;皆鬼神之宮也。
酆都大帝為酆都鬼域之最高神祇,自宋代以還,歷代都在酆都按陰曹地府設想,修建了一整套建築,除十殿閻羅殿外,尚有供應幽靈之「路引」,普天之下必備此引,方能到酆都地府轉世升天。
並有明朝「蜀獻王」所建之「奈河橋」(又稱通天橋),橋下有血河池;從玉皇殿上行有一座漆黑山門,橫匾上有「鬼門關」;在二仙樓東側,有深不可見之「五雲洞」,傳說是陰曹地府之入口;此外,尚有「登天梯」、「望鄉臺」、「孽鏡臺」等陰森恐怖,皆由「酆都大帝」掌管。
地 獄 主 宰 :
酆 都 大 帝 位 居 冥 司 神 靈 之 最 高 位 , 主 管 冥 司 , 為 天 下 鬼 魂 之 宗。
凡 生 生 之 類 , 死 後 均 入 地 獄 , 其 魂 無 不 隸 屬 於 酆 都 大 帝 管 轄, 以 生 前 所 犯 之 罪 孽 , 生 殺 鬼 魂 , 處 治 鬼 魂 。 舊 時 奉 祀 酆 都 大帝 的 廟 內 , 多 設 有 七 十 五 司 , 各 司 分 別 承 擔 收 捕 、 追 逮 鬼 魂 ,關 告 鬼 魂 出 入 之 職 能 。 陽 司 親 屬 如 有 為 陰 間 鬼 魂 超 度 贖 罪 者 ,亦 由 酆 都 大 帝 決 斷 赦 免 , 發 送 鬼 魂 受 煉 昇 天 。
資料來源:搜尋自網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