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948|回覆: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殿堂分享] 永和市保福宮3p [複製連結]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數位硬體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2-7-13 09:00:45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永和市保福宮近兩百年歷史


台北縣永和市保福宮,位於永和市仁愛路202巷9弄2號,電話:2922-7524;肇建於日據時代道光二年(西元一八二二年)年間,迄今已有一百八十八年宮史,面積約一千兩百多坪,宮殿內外建築優美,共有五殿,大殿奉祀保生大帝,四殿(左一)奉祀玄天上帝。觀音菩薩、彌勒祖師、孚佑帝君。二殿(左二)奉祀文昌帝君、神農大帝、關聖帝君。三殿(右二)奉祀天上聖母、彰化媽、新港媽、北港媽、溪北媽、關渡媽。五殿(右一)奉祀保儀尊王、飛天大聖(即聖者公)、保儀大夫(尪公)。眾神靈顯赫,香火鼎盛!

  保福宮沿革紀要碑記述如下:
  保生大帝,姓吳名本,宋太平興國四年(西元九七九年)三月十五日誕生於福建同安白礁,博通群籍,曾任御史,尤擅岐黃,救民無數。景祐三年(西元一0三六年)五月二日昇天。官民感其德而塑像建廟奉祀,因神靈顯赫,奉敕「慈濟」廟額,並賜封為「大道真人」等號,後又晉封為保生大帝。
  本宮創建於道光年間,由台北的大龍峒保安宮,分靈而來,主祀保生大帝,配祀眾神眀等。因往台北參拜大帝,路途遙遠,需經新店溪,當時尚未興建中正橋,只靠渡船來往,每逢颱風或大雨,洪水肆虐,行程斷絕,帶來極大困惱。故先民初擇址彼時稱之為「輪寮腳」,即是本宮後面道路,向西方約三百公尺之新生地。當時本庄人口尚稀,不逾百戶,經濟薄弱,無力隆建。只把竹、草,當建材興建草茅之廟宇終告落成。選擇吉日良辰,奉請保生大帝立廟奉祀,供庄民祈福膜拜。光陰似箭,日月如梭,這座廟宇,時常遭受洪水侵蝕,旋被沖毀。爾後,經信民大德曾萬成慨贈土地五百坪,爐下眾等善用這塊土地,就地取材,用泥塑土塊當建材,完成簡陋廟宇,時曰「公厝」於西元一八七三年竣工,此為保福宮第二次改建。西元一九一一年,颱風來襲,本宮又告倒塌,然實值民國初創。百廢待舉,無暇顧及整建事宜,至民國五年,由眾信鳩資倡建三間聯式廟宇,越數儎又增闢三間休息室,是為第三次改建。到西元一九五八年,經長久長久風雨剝蝕,蟲蟻損傷,廟內外都破舊不堪,再發起修繕,整修廟內外及添造康樂台等,使廟容煥然一新。並組職管理委員會,管理本宮一切事項。大帝神靈顯赫,地方日益繁榮信眾日增,每逢祀典,輒擁擠不堪,渲洩無虛,故又議組「重建委員會」從拆除舊廟,重新改建,於民國五十六年八月破土興工,歷經四載辛勞,終於民國六十年告竣,乃是第四次重建。在艱苦過程中,因全庄虔誠一致,然而成為宏偉壯觀之保福宮。奉請保生大帝,福德正神暨列位諸神進廟安座奉祀。崇敬守樹之神,乃是中華文化傳統精神,充分表達飲水思源之意義,使人人藉此眀暸聖蹟,而能人心向善之道。

台北縣中和地區農會獻立
台北縣永和市保福宮管理委員會僎立
中華民國七十八年歲次己巳仲春置。
  保福宮座北朝南,廟脊燕尾有福、祿、壽三星,雕飾光采炫目,兩側有鐘鼓樓,廟前立四根石彫龍柱,龍身盤柱,龍爪抓珠,以青石精雕細刻構成莊嚴雄偉秀麗;廟內正龕保生大帝,左右兩龕眾神依序列座,雙壁則雕置十八神將,共三十六是追隨保生大帝的雕像;宮前置有銅製天公爐,廟貌雕飾精美,承襲中國南方的傳統風格。


20097281449_1_4.jpg (108.4 KB, 下載次數: 13)

20097281449_5_2.jpg (215.17 KB, 下載次數: 12)

20097281449_7_1.jpg (84.29 KB, 下載次數: 12)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Rank: 4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12-7-16 21:07:06 |只看該作者
保生大帝,乃民間所通稱之「大道公」也,是位道德崇高、醫術高超之上神,世人將其人格轉化為神格,除受萬民愛戴敬奉之外,凡中醫執業與販售藥材商家者祀奉更為虔誠。
保生大帝,另號吳真人、吳真君、大道公、真人仙師、花轎公、英惠侯、吳公真仙等,所稱雖為不一,但均為歷代帝王所敕封之尊號,順而被奉祀為神仙。
保生大帝,原是周代泰伯皇帝后裔,於列國時,分土金陵,建國吳縣,傳到三十一世之時,遂以吳為姓。而後吳姓子孫繁衍,另分支,遷居福建泉州府同安縣白礁鄉,此即為日後保生大帝生長之故鄉。
保生大帝姓吳,名本(音為ㄊㄠ),字華基,別號雪東,宋朝太平興國四年三月十五日生,父名吳通,母為黃氏,先祖世代均屬勤修功德,樂善好施之人。乃父平素也以勤儉治家,廣修善事,以勸人學好聞名。其母性情幽雅貞淑,圓修前世功果,積德早已上達蒼穹。
民間相傳帝之出世非常靈異。一夜,其母正酣睡之時,於夢中吞食一只白龜入腹,醒時覺想起吞白龜是為吉祥之兆,心中暗喜,隨後即懷有聖胎,此實為保生大帝投胎轉世。
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黃氏將分娩時,忽見太白金星和南陵使者,偕同北斗星君來到,護送一名仙童至房門口,言道:「此乃上界紫微星,前來投胎降世。」言畢,眾神退駕之時,帝隨即降生。爾時,異香滿室、毫光燦爛,又見五老及三台魁星現身前來祝賀。宅外只見上空五彩祥雲朵朵覆室,紫氣滿庭,民眾嘖嘖稱奇。時值農歷三月十五日辰時。
帝自幼年時期天資聰穎,譽為神童。孰不知帝本乃紫微星來轉世,生來即具道性,爾當品行性格較常人不同,少時博覽群書,任何經書,過目不忘,倒背如流,上通天文下知地理,禮樂行政之冊籍亦無所不通﹔另以對岐黃醫術之潛心研究,具獨特專長。於製藥方面,特精制成方,已至玄奇奧妙之境,此乃大帝之志願為救世濟人之故。。
保生大帝年十七時,便赴鄉試,中舉即出仕,由朝廷授派任職御史官銜。為官時,除為國效勞幾多歲月外,亦遊覽天下名山勝水,因而識得眾多能人異士,學成道家修煉秘訣,由是歸隱於大雁東山之深幽處,以勤予學習太上玄機為要務,為救世濟民,專心地煉就丹藥之術。而後回歸鄉里,潛心鑽研醫術,懸壺濟世,為人仁慈,專行善事。
《台灣縣志》載述:「保生大帝年長后,受室業醫,以活人為心,按病投藥,遠近皆以為神。」為此,民間流傳許多事蹟。如:「帝十七歲時,海邊賞月,突有一異人,從天空飄然降下,將祂領至瑤池,謁見西王母。西王母則授以神方濟世和驅魔逐邪之術,並獲贈一部珍貴醫書,回家之後便覺悟修真。」又有一說:「帝成年後,學道雲遊各大名峻江川,學習三五飛走之術,用以醫治疾病,多有速療奇效。」
相關大帝生平,有許多傳說。如,帝四十五歲時,漳州發生飢荒,祂預告鄉民言:「十日之內,必有米到。」果然不出十天,漳州各澳,有大船載米入澳以安民心。復次,漳州一帶傳染瘟疫,全縣民眾,死亡相繼,帝聞之便速往漳州,為民施以醫藥,以符法驅除瘟神厲瘴。
依上述所言,保生大帝非但以醫道濟世,且有許多陰騭。玉皇上帝即下旨,召祂升天。大帝於宋仁宗景祜三年五月初二午時,由於修練得道,身著素衣,駕鶴升天奉召列入仙班去了。是年,大帝時值五十八歲。
已有 1 人評分SOGO幣 收起 理由
mm117777 + 2 您發表的文章內容豐富,無私分享造福眾人,.

總評分: SOGO幣 + 2   查看全部評分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12 17:24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