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407|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修行法門] ◇ 明末四大高僧-憨山大師念佛法要◇  [複製連結]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數位硬體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2-7-19 09:53:18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1



主講:如本上人

諸位觀眾,諸位菩薩,大家好!現在要演講「明末四大高僧-憨山大師念佛法要」。在過去的演講當中,我曾舉過很多關於明朝末年這四位高僧的公案,也舉出很多他們開悟證果的法語,現在,我們要針對這四位開悟證果的聖僧,是如何教我們念佛?以什麼心情來念佛?念佛法門為何?念佛的動機何在?一一的來為諸位做一個詳細介紹!

今天要為諸位介紹的是憨山大師念佛法要,憨山大師是一位開悟證果的聖僧,他教我們如何念佛得一心不亂,教我們如何往生,有詳細的解釋,有獨到的看法。那麼在還沒進入主題之前,首先我們要對憨山大師有個正確的認識,來!先將憨山大師介紹一番,諸位看好!

憨山大師明朝人,字澄印,名德清,晚年號憨山老人,俗姓蔡,母夢觀音抱送童子而孕及誕,年十九出家,專心念佛,一夕夢中見阿彌陀佛現身立於空中,面目光明,自此聖相炳然。參究向上近十年,乃大悟,後來居廬山,專修淨業,於天啟三年十月,謂人曰:老僧世緣將盡,沐浴焚香,旋於曹溪念佛坐化,有光燭天,年七十八,肉身現存。

這就是明末四大高僧之一憨山老人他的生平大略,憨山大師他的本名並不是叫做憨山,「憨山」是一座山的名稱,是以山來取名。憨山大師是明朝人,字澄印,名德清。在他晚年的時候,人人都稱呼他為「憨山老人」。他俗姓蔡,有一次他的母親,在睡夢中見觀世音菩薩,抱著一個童子送給她,母親便懷了身孕,經過八、九個月之後,就誕生了憨山大師,這是在他出生之前的一種瑞相。他在十九歲的時候出家修行,出了家之後,便全心念阿彌陀佛的聖號,有一天,他夢見阿彌陀佛站在虛空中,面貌相好光明,自此之後,憨山大師二六時中,行住坐臥,都常常看到阿彌陀佛的形象,光明四射。然後他便向上參究,參悟自性,如何明心?如何見性?他研究三藏十二部教典印證自性,到最後恍然大悟,終究證成果位了。

憨山大師開悟證果之後就住在山西省的廬山,專修淨土之業,在明朝天啟三年十月,他向門人如是說:老僧的世緣將盡。當時他的身體仍非常的健康,在沐浴完後,便向西方三聖前焚香膜拜,當他拜完,就在曹溪念佛坐化而逝。那時的天空,佛光燦爛,他往生的時候也出現了很多的瑞相,當時他已七十八歲,離現在已經四百多年了,他的肉體仍然存在。不像現代人的肉體要保存,都是用化學的方式來處理,就連埃及的木乃伊,也是經過人工的處理,才能保存下來。而真正的肉身不壞,就是坐在甕裡,不用人工方式,或用木炭、化學藥品、石膏來塗抹身體,也沒有用任何的東西將其乾燥化,他是自然的坐著,時間一久,頭髮還會長出來,連鬍鬚也長出來了,指甲也長了一些,這不是殭屍,請大家不要誤會,這是肉身不壞的全身舍利,不簡單呀!

自古以來按照如來正法修行,修得肉身不壞的人是不勝枚舉,憨山大師就是其中一尊。諸位再聽好,已經將憨山大師稍微介紹之後,接著再來看看這位開悟證果的聖僧,是如何教我們念佛,他怎麼說呢?來!看好!

憨山大師云:修行第一要生死心切,生死心不切,如何敢云念佛一片。若人果為生死心切,念念如救頭然,只恐一失人身萬劫難復。要將這一聲佛咬定,要敵過妄想。一切處念念現前,不被妄情牽纏遮障,如此下苦工夫,久久成熟,自然相應,如此不求成片,而自然成片矣!

抱持著如此觀念、動機和意志力,來念阿彌陀佛,你不想念到成片,也不得不自然成片,修行之人,必須生死心切。一般人念佛都只是念結緣的而已,念爽的、念歡喜心的,看他心情的變化,愛念就念,不愛念就不念,或是初一、十五才念,這些都是生死心不夠切,如何才叫做生死心切?就是要萬緣放下,將直往西方的心提起,縱然念佛念到當下會往生,也要往生極樂世界去,這樣聽懂嗎?

如果阿彌陀佛現在要帶你去西方極樂世界,你還會惶恐驚嚇的說:阿彌陀佛你晚點再來,三十年後再來,我還年輕。像這樣子就是生死心不夠切。念佛會被妄想牽著走,世緣的心不斷生起,這要如何達到往生的條件-一心不亂呢?所以說修行首要就是生死心要切,生死心不切的話,一切都免談,生死心不切的話,如何敢跟別人說要念佛念到成片呢?不用說了啦!所以,如果生死心夠切,認真的念阿彌陀佛的聖號,如救頭然,就像頭頂上有火在燒一般,專心一意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生命就快沒有了,你還有心情打妄想?想那些有的沒的?考慮過去,盼望未來?心想如果我失去人身,那就萬劫難復呀!一暴百千劫,再回頭來是幾時。如果沒有往生淨土,投胎轉世去,不一定還能做人,投胎六道中的哪一道是由業力來決定的,而做人只有六分之一的機會,還有六分之五是不可能做人的,我們不要以為人死之後還是做人,這是邪見,又稱為常見,人死後做人,那誰要當鬼?人死後又做人,那誰要做豬、牛畜牲?如果人死後又做人,那天神、阿修羅誰要做?如果人死後還是做人,那地獄的眾生誰要做?大家都不要呀!佛弟子應如是正思惟。人之所以做人,要有做人的條件,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守五戒來世才有機會再當人,不然的話,難啦!人往往沉溺於邪見中不知回頭,正所謂:「得人身如爪上塵,失人身如大地土。」所以當你有這種想法的時候,你就會將一句「阿彌陀佛」咬住,敵過妄想,敵過七情六欲,戰勝它、打倒它。在一切時、一切處,佛號念念現前,不被世間上的父母、兄弟姊妹、眷屬的感情纏住、障礙住。如此來念阿彌陀佛的聖號,加深功夫,久久成熟,自然就能感應道交了,念到能念所念雙泯,無對立,菩提自性顯露,生即是無生,無生即是生,此時此刻,證成無生法忍,自性彌陀、自性淨土現前。

念佛只要生死心切,生死心不切,念佛就沒意義,如感情要頓斷,不要糾纏不清,藕斷又絲連,心想著男、女朋友,想一些世間塵勞事,這些都是生死心不夠切,雖是念佛也只是結個緣而已。念佛要以什麼心情來念?要將七情六欲頓斷,不要貪戀五欲六塵,把名利、感情、財產一切放下,單單一句「阿彌陀佛」提起,生死心切,阿彌陀佛直念下去,「阿~彌~陀~佛」,這句純、清、光明,祥和的一句阿彌陀佛,勝過打妄想時念一萬句的佛,修行就是生死心要切,當下與法相應。

念佛求生西方淨土的人,念佛心不切,不外乎於有六種因緣,

憨山大師云:念佛者心不切六種因緣:一、少年離死尚遙,心不切。二、對彌陀大願心存疑惑,心不切。三、富貴樂利障礙善根,心不切。四、貧困障礙善根,心不切。五、習氣業障重,心不切。六、出離心軟弱,心不切。

為什麼念佛心不能切?求往生的心不能堅定?第一個理由,少年離死還很遙遠。如:二十幾歲的青少年要他念佛求生淨土,他會說:不要啦!開玩笑,我才二十歲而已,正值青春年華,還有大好時光等著我去發揮哩!現在叫我念佛求生淨土未免太可惜了,我是父母親的心肝寶貝,還要傳宗接代,現在要我往生未免太早了吧!年輕人都會認為離死還很遠,所以求生淨土的心不切。別說二十歲啦,就算是四十歲、五十歲的人叫他念佛往生淨土,他也會說:不要啦!再多活幾年,家庭、事業正在打拼。離死還很遙遠、沒那麼短命,不想也不願求生淨土,所以心不切,要達一心不亂就很困難。我也常說:不會因為你的心切,想要往生就能馬上往生,沒那麼簡單,要有兩種情形才能辦到。第一是已修到開悟證果,生死能來去自如。第二就是世緣已盡。而念佛達一心不亂是構成往生西方淨土的主因,若能念到一心不亂,佛門稱之為「念佛三昧」。時常在定中,這是何等的光明!何等的清淨!何等的自在解脫!

第二,為什麼念佛心不能切,就是對阿彌陀佛的大願力心存懷疑。心想真的阿彌陀佛有發四十八大願?我往生的時候,阿彌陀佛真的會來帶我去嗎?真的有極樂世界嗎?會不會是以前的人騙後世的人?雖然一邊念佛卻還一邊懷疑,以懷疑心念佛則會往生到疑宮城,即在極樂世界的外圍,還要經過五百年,疑惑頓斷、淨化之後,才有辦法進入極樂世界。何必如此呢?諸佛菩薩會騙我們嗎?不會啦!如果諸佛菩薩會騙我們,那麼自古以來,多少人按照三藏十二部教典,按照佛陀的教法修行,已證成阿羅漢的果位、菩薩的果位,開悟證果的人是何其多呀!很多念阿彌陀佛聖號,然後預知時至,自在往生的人何其多,所以不用懷疑。一旦對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產生懷疑,你的心就不切了,要往生淨土,難啦!

第三,念佛往生心不切的理由是什麼?富貴樂利障礙善根。太過富有,太過如意,太過於一帆風順的人,這種人有很大的福報,但因為他的富貴福報障礙了善根的成熟,所以我看過很多富貴的人要他學佛很困難,但如果突然死了老公,或者是太太,大限來臨,一時間失去依靠,驟然而醒,順境福報崩掉了一角,他才體會世間無常,善根才增長一些。是故在經典曾記載,往昔佛陀為了要度化一個人,此人雖已修到接近開悟證果的邊緣,但是還沒開悟,死了又去投胎轉世,於是佛陀就示現他的父親、母親,等到這個孩子長大之後,差不多十七、八歲了,今年死了父親,小孩子嚎啕大哭,過了三年,又死了母親,親人的別離,使他無依無靠,當下他的心就崩潰了,頓時體會人生的無常,善根再度大展流露,因而出家修行證成初果阿羅漢。所以特別的人要用特別的法藥,而享樂的人要他覺悟,難啦!除非他多生累劫的善根勝過現世的富貴,能願力勝過業力,才有辦法轉境修行。所以生活中有苦有樂的人,比較容易覺悟,道理就在此。所謂:富貴修道難。

第四,貧困障礙善根,心不切。剛才是說富貴,現在反過來說貧窮,窮到連三餐都沒得吃的人,你叫他念阿彌陀佛,他會跟你說:三餐都沒得吃了,還念什麼佛?念佛肚子就能飽嗎?〝先顧肚子,再顧佛祖。〞對他來說,目前急需的是麵包。三餐都沒得吃的人,念佛和麵包的選擇,他一定選麵包,把念阿彌陀佛排在其次,這是眾生的習性,所以說太過於富貴是障道,太過於貧窮也是障道。

第五,習氣太過深重的人,他的心也不切,也沒辦法念佛。陷在感情的漩渦裡鑽不出來,被男朋友甩了、被女朋友拋棄、婚姻起了變化,感情沒有處理好,這種人念佛也念不下去,心不切。或者是貪求名聞利養的心太強,要選立法委員,縣議員、縣市長、選總統啊!他哪有心情來念佛呢?貪求名利勝過修行,心被壓得死死的,念佛即成夢想空幻了。

第六,出離心太過於軟弱的人,他的心也不會切。什麼叫做心太過於軟弱呢?我們念阿彌陀佛的心要很堅定,像鋼筋、鑽石一樣非常的堅硬,非常紮實,這樣念念求生淨土才對。而你呢?出離心不夠堅定,疑神又疑鬼,阿彌陀佛‥‥‥真的有阿彌陀佛嗎?心存懷疑,心軟趴趴的;阿彌陀佛‥‥‥雜念又生起,還沒出家以前,我的女朋友好漂亮,吃飽沒事就回顧一下往事,想想她的倩影,內心太過於軟弱,這要念到何時才能達一心不亂呢?心不夠切啊!阿彌陀佛‥‥‥一個月又到了,又要繳會錢了;阿彌陀佛‥‥‥等一下念完佛,就邀朋友去台南安平吃海產,一邊念佛,一邊還想著吃海產,這要如何念佛念到一心,心太過於軟弱了,動不動五欲六塵的心就生出來了,所以心猿意馬,妄想紛飛,這種要念到一心不亂、往生淨土,難矣!

所以若能摒除這六種因緣,那天底下還有什麼好留戀的?馬上頓斷一切的煩惱,進入清淨的空寂,不生不滅即刻現前。要證涅槃,就勢如破竹,像桌上拿柑一般,所以念佛的時候,一句阿彌陀佛,要破除一切煩惱軍,才有辦法度過生死洪流,直入如來地,一路涅槃門。這樣諸位清楚嗎?

憨山大師云:於二六時中,單將一句阿彌陀佛,橫在胸中,念念不忘,心心不昧。一切世事都不思想,但只將一句阿彌陀佛,作自己命根,咬定牙關,決不放捨。乃至飲食起居,行住坐臥,此一聲佛時時現前。若遇煩惱境界,心不安時,就將這一聲佛提起一拶,即見煩惱當下消滅。念念煩惱是生死苦根,今以念佛消滅煩惱,便是佛度生死苦處,若念佛消得煩惱,便可了得生死,更無別法。

憨山大師這樣教導我們,於二六時中,一天二十四小時,對真心要拼往生的人來說,單單一句阿彌陀佛就足足有餘了,橫在胸中就是放在心裡,阿彌陀佛‥‥‥你要怎麼念都無妨,大聲念、小聲念、心念、金剛念,只要發出你的誠意、獻出你的真心,一心一意就是要往生西方淨土,念念不忘,心心不昧,這樣的話,往生西方淨土絕對勢在必得,世間的一切種種事情,不要牽腸掛肚,單單將一句阿彌陀佛當成自己性命根本。咬定牙關將一句阿彌陀佛咬緊,不讓它閃失,不讓它有所差錯,絕對不將它放捨,不論是在飲食、吃飯、睡覺,或者是在行住坐臥,佛號時時現前,如果遇到任何煩惱境界,心不安的時候,能將這一句阿彌陀佛的聖號提起,日子一久,漸漸你的煩惱就會消滅,這就是所謂佛度生死苦處,六道輪迴就沒有你的份,三界的苦命兒,六道的流浪漢,就和你無緣了,這樣諸位清楚嗎?

「愛不斷不生淨土,業不重不生娑婆。」業障越重的人,更需要念佛,不然業障會牽著你去投胎轉世,輪轉生死,你被愛吃肉的業牽走了,被愛名愛利的心拖走了,被虛榮心拖走了,被嫉妒的心牽走了,被貢高我慢的心拖走了,花花世界無時無刻迷惑著你我,而單單一句阿彌陀佛就能把你拉回來,如此來回拉鋸,修行就猶如上戰場,苦戰到最後,你想勝利,是要付出很大的代價。所以業障越重,就越需要念阿彌陀佛;越病苦就越要念阿彌陀佛,因為生病之後,就沒心情念佛,煩躁、鬱悶充斥內心,便放棄不念,因此往生不成,又是構成多生累劫的輪迴不休!這輩子別再歷史重演,別再重蹈覆轍,應如喪考妣之心來念佛,要將這輩子當作是最後一世,不要因為病魔的關係而障礙你往生,擾亂了你修行的腳步,進一步是西方蓮池,退一步是地獄火坑,你選擇哪一個呢?感情越重的人,更加要念阿彌陀佛,不然會被感情的業把你困住,愛恨情仇,剪不斷、理還亂,把你沖昏了頭,使你失去理智,無法提起佛號;注重名聞利養的人,貪名重利的人,更加要念阿彌陀佛。佛號要提起!往生淨土最後的勝利者,就非你莫屬。心如果向五欲六塵的人,則步步都是死棋,如同坐上無方向導引之噴射機一般,直奔生死黑洞的六道之中。所以你不念佛,請問是要往生到哪裡?六道輪迴可不輕鬆!所以不念佛求願往生西方淨土實在是不行。唯有佛才有辦法救我們,試問世上有哪個人,包含你爹、娘、兄弟姐妹、眷屬朋友,乃至天下間所有的教授、博士,有辦法救度你嗎?這些人也在生死業海中沉浮不定,尚待別人去救度,焉能度人!唯有佛才能救度我們。所以沒有念佛往生淨土絕對不行,這樣諸位清楚嗎?沒有往生西方淨土便在六道輪迴,受苦冤枉不輕鬆啊!這輩子哭的淚水已經夠多了,而多生累劫所哭的淚水就如同四大海之多,只要生死輪迴未了,再如何的哭泣,淚流屯積如虛空,始終是無法哭畢業的,所以眾生實在是業障太重了。

念佛要念到一心不亂,是往生西方淨土根本的條件,來看憨山大師教我們如何念佛:

憨山大師云:若念至一心不亂,臨命終時,淨土境界現前,自然不被生死拘留,則能感阿彌陀佛放光接引,如此必定往生之效驗也。

如果念阿彌陀佛,念到口不離佛,佛不離口,佛佛由心起,達到一心不亂之境,當臨命終時,淨土的境界就浮現,大地黃金為地,有七寶池、八功德水、七重樓閣,亦有金、銀、琉璃、玻璃、硨磲、赤珠、瑪瑙七寶莊嚴的西方極樂世界,就浮現在你的眼前,自然生死輪迴就無法束縛你,控制不了你了,此刻就可以蒙阿彌陀佛放光來接引你,往生到淨土蓮邦。看到西方極樂世界、看到阿彌陀佛現前、看到朵朵蓮花來接引你,這就是往生西方淨土的一種見證、一種瑞相。念佛的時候,音聲不絕,心心不間斷是因,到最後一心不亂現前就是果,這句佛號念得純而不雜,精而不亂,單單一句阿彌陀佛就足矣!你念得如此虔誠,卻沒有辦法往生淨土就奇怪了!更何況是你身心投入往生的行列來念佛;斯斯文文的念佛就能往生,甚至簡單的念兩句佛號,有心要往生的人都能往生了。說到這裡有人問:如本法師!你的開示很有趣,念阿彌陀佛難道一定要念得那麼認真嗎?所謂:一分虔誠,一分功德。你把身體性命完全投入在一句阿彌陀佛中,心就是佛,佛就是心,心佛不二,打成一片的時候,這樣子念阿彌陀佛,往生指日可待矣。

好!諸位再聽好,我們如果一心一意,專持一句阿彌陀佛的聖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能究竟一生成佛,所以《阿彌陀經》說:阿鞞跋致。就是道心不退,分為念不退、位不退、行不退三不退,達到壽命無量,一生就成佛。所以助人往生淨土,就是助人成佛一般。有很多人希望在要往生的時候,能請我去助念,我非常的樂意,不但為他開示佛法,還助念阿彌陀佛的聖號,使他歡喜心現前,助他一臂之力往生蓮池,助他成就佛道。而他也以感恩的心說:如本法師,法界寶塔已經建築圓滿,正可作為我往生淨土的跳板,所以在我火化後要進駐法界寶塔,因靈骸安厝於佛寺寶塔,也好讓後代子子孫孫有機緣能親近三寶,聽聞佛法,共趨涅槃。這是多麼溫馨感恩之回應。再引用開悟聖僧─元朝優曇大師法語,亦讚歎阿彌陀佛的偉大弘願,他從多角度來解釋這句阿彌陀佛:

元朝優曇大師云:真信修行之事,念佛往生極樂世界,專意一念,持一句阿彌陀佛,只此一念是我本師,只此一念即是化佛,只此一念是破地獄之猛將,只此一念是斬群邪之寶劍,只此一念是開黑暗之明燈,只此一念是渡苦海之大船,只此一念是醫生死之良方,只此一念是出三界之徑路,只此一念是本性彌陀,只此一念達唯心淨土。

看了之後讓人心涼脾透開,論莊嚴嘛!優曇大師所說的這些話最莊嚴。這些話句句精華,字字珠璣,你不信念佛就沒話說,若相信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理應專心一意,執持一句阿彌陀佛就不會錯了。他說:只此一念是我本師,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你我大家如果往生到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我們的本師就是阿彌陀佛。只此一念即是化佛,阿~彌~陀~佛~自性彌陀顯露,念一句佛,佛是被我所念,我是能念,能念所念打成一片,這句阿彌陀佛是外在佛,還是自性所現之佛,去參悟這個道理,只此一念即是化佛。只此一念是破地獄之猛將,你本來多生累劫的業障很重,包含你這輩子所做的罪惡,照道理是墮地獄等三惡道,但因為你的善根大展流露,念了一句阿彌陀佛,這是破地獄之猛將,地獄粉碎,那麼西方聖境就現前了,像斬瓜切菜,勢如破竹般的粉碎無明妄想。只此一念是斬群邪之寶劍,何謂群邪?就是指我們自性中的貪瞋癡、無明、嫉妒、扯人後腿、抹黑他人、無隨喜心、誹謗別人、兩舌、綺語、殺盜淫妄、三毒、十惡等等,結果在念了這一句阿彌陀佛,將這些群邪大刀闊斧的砍過去。佛是萬德洪名,是經過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福慧圓滿,見性的出世聖者。念一句阿彌陀佛是斬群邪之寶劍。只此一念是開黑暗之明燈,我們念阿彌陀佛,三惑頓斷、三毒淨化,如同在黑暗中之明燈,可見到如來真理,見到涅槃自性。只此一念是渡苦海之大船;我們從生死的此岸,要渡到開悟證果的彼岸,就須假借念阿彌陀佛來出離娑婆,移民到西方極樂世界,花開見佛,頓開佛慧,親證無生忍,圓成佛道為宗。只此一句阿彌陀佛是醫生死之良方,生死要用什麼醫治?善用如來法藥,用念阿彌陀佛來醫三毒之病,能往生淨土一切生死病皆可了辦。念一句阿彌陀佛是出三界之徑路,雖然我們的肉體如同臭皮囊會死亡、腐爛,終究是有漏的,而神識卻是不生不滅,若能往生到極樂世界,就此頓斷三界,出離六道。只此一句阿彌陀佛是本性彌陀,念佛念到自性現前,念到明心見性。所以說只此一念達唯心淨土,自性彌陀,自性淨土就現前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6-9 01:09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