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551|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修行法門] 明末四大高僧-蕅益大師念佛法要 [複製連結]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數位硬體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2-7-19 09:54:28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2
諸位觀眾、諸位菩薩,大家好!現在我要演講,「明末四大高僧念佛法要」在前面三天關於紫柏大師、蓮池大師、憨山大師,已經為各位介紹得很清楚了,那麼他們這些開悟聖僧,將他們如何念佛?如何往生?乃至如何以懇切、悲切的心,來念佛往生淨土?以及他們的心得完全無私的公開,來啟示後人,可謂功德無量。那麼今天明末四大高僧,最後這一位就是蕅益大師,今天要把蕅益大師的念佛法要介紹給諸位,看他教我們如何念佛念到開悟,念到見性,念到往生淨土,他有獨特的看法,來!我們先介紹蕅益大師,他的生平就是這樣:

蕅益大師明朝人也,蓮宗九祖,號智旭,字蕅益,姓鍾吳縣人,父持白衣大悲咒,夢觀音送子而生師。少以孔學自任,著書闢佛,後閱竹窗隨筆,乃焚所著論,二十四出家,用心參究,開悟自性。一意專修淨土,臨終之際,趺坐繩?,向西舉手而逝,年五十七,圓寂三年啟龕,髮長覆耳,面如在生,乃建肉塔於靈峰。

我們看到蕅益大師這位開悟聖僧,他一生當中的豐功偉業,實在是每一個佛弟子很好的榜樣,蕅益大師是明朝末年的人,他在明朝即將滅亡,清朝將要誕生的時代出生,是淨土宗第九代的祖師,他的號是智旭。他的法名叫做蕅益。他在俗世尚未出家時姓「鍾」,是吳縣人,他的父親是虔誠的三寶弟子,每天都持白衣大悲神咒─南無喝囉怛那哆囉夜耶 南無阿唎耶 婆盧羯帝爍缽囉囉耶 菩提薩埵婆耶 摩訶薩埵婆耶 摩訶迦盧尼迦耶 唵 薩皤囉罰曳 數怛那怛寫‥‥‥他的爸爸是虔誠的佛弟子,每天都誦念大悲咒,有一次在睡夢中清清楚楚的看到觀世音菩薩抱著一位童子,然後蕅益大師在這個時候,經過了十個月就出生了,這就是一般我們所說的觀音送子,所以蕅益大師是有來歷的!

以前每每看到很多祖師大德、諸佛菩薩、高僧、賢人來人間,都充滿了很多的瑞相,有人看到觀音菩薩送子,有的看到佛陀放光,有的看到蓮花化身,有很多瑞相,我看完之後也想了解我小時候出生時,是不是有所謂的瑞相?在我大約十八、九歲時,我就問我母親:媽媽,我看過去有很多諸佛菩薩,高僧大德、能人來到人世間,要出生的時候有很多的瑞相。那我要出生的時候,你有沒有看到種種的瑞相?譬如說佛菩薩現身在你的面前給你看,或者是看到佛陀放光,或者是看到一朵蓮花,不管大小朵都沒有關係,只要有一朵就好了,妳有看到這些瑞相嗎?我媽媽就回了我一句話,她說:呵呵!你出生的時候,連一隻蒼蠅、蚊子都沒有,還有什麼瑞相呢?

我聽了之後覺得怎麼差那麼多?諸佛菩薩示現到人世間,有很多瑞相產生,但是我出生的時候,連一隻蒼蠅、蚊子都沒有!通通沒有瑞相!所以說:高僧畢竟是高僧,我們凡夫就是凡夫,差人家太多了。蕅益大師要出生前的十個月,他的父親誦大悲咒,感召觀世音菩薩抱著小孩來送給他,這叫做觀音送子。蕅益大師他年少時學習孔孟思想,學得很深入,學習之後卻貢高我慢,好像自己多行一樣,就寫了一些書,專門毀謗三寶,批評三寶,批評佛法,叫做著書闢佛。經過了一段時日,較年長時,看到蓮池大師《竹窗隨筆》這本書,看了之後,恍然大悟,想到自己以前曾誹謗佛法,因此心生慚愧,他說:我錯了!佛法那麼偉大,能夠轉凡入聖、離苦得樂、出離三界,遠遠勝過儒家思想、孔孟思想百千萬倍,孔孟思想最多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關於治世方面說的很好,但是說到對於開悟證果,幾乎沒有提到。儒家思想只有說一世而已,但是佛法不一樣,從過去無量世說到今世,今世說完又說來世,說到無量世以後。他這才知道佛陀的智慧廣大如虛空,了解修行可以明心見性。因此他將自己所寫的儒家的書全部毀掉,在他二十四歲時就有出世的心,結果就出家修行,用心參悟他的菩提本性,最後明心見性,開悟證果。開悟證果之後,就導歸於淨土法門,全心念阿彌陀佛。在臨命終時坐在繩床;就是兩棵樹綁兩條繩子,由這兩條繩子編織而成的床,叫做繩床。往生之前,他很自在的念了幾句佛號,面向西邊,手舉向西方,很自在的念了一句「阿~彌~陀~佛~」手就慢慢的垂下去了,然後就在繩床上坐化而去。那個時候剛好五十七歲,不簡單!那麼他圓寂之後,本來是要火化,然後和麵粉和在一起丟到大海裡餵魚,和魚群來結緣。但是他的弟子都捨不得呀,師父在世時講經說法度化無量眾生,得到人天很多人的肯定和讚歎,捨不得火化他,結果就把他放在甕裡坐著,三年之後,打開這個甕,髮長覆面,頭髮真的長長了,蓋到臉部,如果沒有注意看,還以為是僵屍,肉身不壞,指甲還有長的很長,整理一番之後,面如生前,然後為他建造一個肉塔,在靈峰塔的地方,他得到肉身不壞!

諸位再聽好!以上就是蕅益大師的生平,我們稍微把他介紹一下,那麼下面我們來講蕅益大師,他是如何教我們念佛求生淨土的。要聽就聽這裡,來看好!

蕅益大師云:念佛法門,別無奇特,只是深信,切願,力行為要耳!只貴信得及,守得穩,直下念去,或晝夜十萬,或三萬五萬,以決定不缺為準,畢此一生,誓無改變,而不得往生者,三世諸佛便成誑語,切忌今日張三明日李四。一得往生,則永無退轉,種種法門,悉得現前,得三身四智五眼六通,究竟一生成佛。

諸位看清楚了吧!這是教我們如何念佛的方法,他的意思總歸一句,你念佛要專。別今天張三,明天李四,常常變換修行的法門,這樣對你來說是很殘忍的,沒有辦法練到爐火純青,所以他說:念佛法門也沒有什麼奇特的,只在你的信心要夠,願力要堅固,念佛的心要切,重點是具足信願行三資糧。這樣知道吧!相信世間就是苦,相信阿彌陀佛極樂世界清淨微妙快樂,相信釋迦牟尼佛的話沒有異語,沒有綺語,相信阿彌陀佛因地四十八願,願願要度眾生,沒有虛言,信心具足,就完成三分之一了。有信心還不夠,還要發願,要發什麼願?就是發:我如本就是要往生西方淨土,到臨命終時,西方三聖無條件來接引我。把願發下去,這叫做發願。行就是念阿彌陀佛,你看看四十八願,阿彌陀佛教我們如何往生,如何來念佛。他說只要你信心夠了,歡喜心夠了,想要往生到西方淨土,你念「阿彌陀佛」就可以。阿彌陀佛‥‥‥虔誠的念阿彌陀佛,這叫做力行,「行」就是要做、要實踐的意思,這樣具足這三種資糧,往生在望。最後的勝利者、往生者非你莫屬。所以說貴在哪裏?貴不是指黃金,而是最重要的,就是你的信念要夠,對聖人的話不要打折扣,若以懷疑的心念佛,要往生就很困難了,何況諸佛菩薩怎麼會打妄語?貴在於信念要足夠,心不要動搖、不要懷疑,要穩得住,阿彌陀佛念得沒有雜念,阿彌陀佛‥‥‥守得穩,信得及,一直念下去就對了,這樣不分日夜,一天如果能念十萬句的阿彌陀佛,這是最好不過了。如果比較沒空的話,念三萬遍也沒關係,五萬也是可以。重點就是你每天的功課,絕對不要欠一萬或欠兩萬句,能多但是不能少,這叫做決定不缺為標準,這樣一生當中一直念下去,都沒有改變你往生的心情和動機,這樣往生才有希望。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絕對不會打妄語、不誑語、不異語,他們不會說謊話。如果他們說謊話的話,為何自古以來有多少高僧,多少在家居士,念到自知時至,在要往生前的十天、一個禮拜、三天前他就知道了,而且是坐著往生,往生之時還說佛要來接引他了?諸佛沒打妄語,阿彌陀佛他沒說虛言,他的願不是發好玩的,不是心情好隨便發願,不是玩弄你、不會欺騙你的。

還有念佛不可今天張三,明天李四,常常在變換佛菩薩的名號,你念阿彌陀佛就一直念阿彌陀佛就好了。不要說今天你家裡桌上排了一大堆的佛菩薩,結果不知道要念那一尊,自己拿不定主意,心思混亂,時常變換題目,你當然會起煩惱,不能念到一心不亂。蕅益大師這些話,是一語道破的話,怕我們起分別心。那麼在這個時候,你如果能往生到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你的道心永遠不會退轉,一直到成佛為止。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聽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在那邊講經說法,如來道種智、一切種智、一切法門、一切陀羅尼、三藏十二部教典,你很快就修到開悟證果,全部都展現在你的面前。到時候究竟見性時,三身、四智、五眼、六通,你全部具足,最後成佛了。所以往生淨土,非常的莊嚴!

所以我們要信得及,如果你信得及,就發願,念阿彌陀佛,不要改變,你最後會勝利。來!我說個典故給諸位聽,在台南市,有一位居士非常的虔誠,他年青的時候就已經歸依三寶了,且帶動他太太、兒子、女兒學佛,成為一個佛化的家庭。那麼每當他有空的時候,他就會跑到佛寺裡參加早晚課,家庭、事業兩頭都很順利、風光。那麼在他七十五歲的時候,他就知道什麼時候要往生,往生的前三天,就打電話來跟我說他要去了,真的第三天一到,他的太太打電話來,我聽完電話之後,我們十幾個出家師父就趕過去啦,那麼到他家門口的時候,他突然抬起頭來,不是要往生了,怎麼突然抬起頭來?我忽然嚇了一跳,他被抬到大廳,臉部朝外,兩隻腳就擺在外面,突然爬起來,說了一句話而已,他說:所有的家人,如本法師!非常感恩,他說:幻化的軀體不足為惜,那麼往生西方淨土是本份事,一切隨緣,如本法師!感恩啊!說了一句:感恩啊~那個「啊~」都還沒中斷,隨著大眾念佛當中,合掌坐化而去。不簡單!合掌坐化而去,他家的人念不到半分鐘而已,就把他扶躺下來,這樣比較舒服,你看看,平常時這位居士是很虔敬的佛弟子,每天都念三萬五千句的佛號,帶動家人很虔誠的來學佛。很認真的布施、持戒、修行,那麼他的福報很大,我們的法界寶塔剛建好,可以進塔,那麼他就放在我們的法界寶塔裡面,他自己說:師父呀!在你那裡歸依,當然百歲命終時落葉歸根,最後的歸宿也在法界寶塔。我說:你的選擇是很正確的,那麼他在大眾念佛當中徐徐而逝,所以說往生西方淨土,沒有什麼秘訣,信心要信得及,守得穩,念的專精,往生淨土沒有問題啦!就像台南這位居士,念到信願行具足,所以在臨命終時,交出這張那麼莊嚴的成績單,往生就百分之百成功了,我相信他目前也在西方極樂世界,親近西方三聖。我相信他沒多久也會修到開悟證果,到時候他也會倒駕慈航,來這個娑婆世界度化無量有情!所以說一句阿彌陀佛,如果念到一心不亂的時候,三藏十二部經典都在心裡面,一切公案在心,三千威儀,八萬細行,三聚淨戒,通通在他的菩提自性當中,所以好好的念阿彌陀佛,百利無一害,所以蕅益大師他老人家,說了幾句話,聽聽看:

蕅益大師云:豈知念得阿彌陀佛熟,三藏十二部極則教理都在裏許,千七百公案,向上機關,亦在裏許,三千威儀八萬細行,三聚淨戒,亦在裏許。

所以一個人如果念到開悟證果,念到明心見性,那麼這個時候,經律論三藏教典,通通都是自性所流露,萬法不離心,心能生萬法。三藏教理都在心中,所以一個悟明本性的人在講經說法,如行雲流水,滔滔不絕。講經從自性流露,所以三藏教典就如同在他心裡一樣,所有過去祖師度化眾生的一千七百多個公案,都不離他的自性,向上機關,自性的狀況,自性的體相用,那麼通通都在他的心地裡,持戒三千威儀,八萬細行,所有微細戒通通都在他的菩提法身裡。攝善法戒,攝律儀戒,所有三聚淨戒通通都在菩提自性裡面,可見這一句阿彌陀佛太尊嚴了。所以一個開悟證果的人,他如果明心見性,自性能通達一切法,而無所障礙,道理在此。不愧是蕅益大師,說出這些話。所以當今佛學泰斗:印順導師,尊稱蕅益大師為大通家。為什麼稱他為大通家?因為蕅益大師是精通三藏十二部教典,同時是明心見性的聖僧,所以教內人人都尊稱他為大通家。每樣都精通!蕅益大師是一位很難得的人才,是佛門中一位很難得的龍象,不簡單!

我們再舉另外一個例子來說,他將念佛和自性的六度解釋的很有意思,到底念佛和自性六度有什麼關係呢?來看蕅益大師如何說:

蕅益大師云:真能念佛,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真能念佛,不復起貪瞋癡,即大持戒。真能念佛,不計是非人我,即大忍辱。真能念佛,不稍間斷夾雜,即大精進。真能念佛,不妄想馳逐,即大禪定。真能念佛,不為他歧所惑,即大智慧。

諸位這樣看清楚了吧!他把念佛套在六度,把六度套在念佛裡面,說的非常微細,他說如果你真的能念佛念到怎樣?你的身體、你的生理、心理,身心世界都能放下的時候,這當下就是大布施了,我們說以身外之物去布施,布施到你內心的世界也要布施,貪瞋癡要布施出去。他說你有辦法念到身體四大空幻的東西,五蘊的軀體是幻化的,乃至起心動念都是幻化虛妄的,念到身心世界都放下的時候,你當下就是大布施了,一百分!法身慧命沒有顯露也要顯露了,放下身心世界即名為大布施,你有辦法念到這樣子嗎?念到能念所念沒有對立,雙亡呀!菩提自性顯露。再來,真能念佛念到所謂不起貪欲、瞋恨心、愚癡心、怨妒心、嫉妒心,心裡的雜草,心裡的無明,三毒全都淨化掉,不復再起,都頓斷了,名大持戒,你做得到嗎?念佛是布施也是持戒,貪瞋癡不起就是持戒啦,不然你一直持戒,持到貪瞋癡一直起,也等於沒有持戒,你的心沒有解脫了,身體持戒很莊嚴、很清淨,不過內心的世界充滿了貪瞋癡,這和俗漢沒什麼兩樣,和沒修行的人沒什麼兩樣,和外道沒什麼兩樣。所以念到一心不亂,貪瞋癡不起的時候,這就是所說的持戒,而且還是大持戒,真的念佛念到不計人我是非,這是大忍辱;我們稍微被批評兩句就暴跳如雷,跟人家爭辯到臉紅脖子粗,人我是非,心中充滿了是非,那你念佛念到怎樣呢?不計人我是非,一切如幻如化,不會去認真、計較、執著,是大忍辱!有辦法嗎?要下功夫,要念佛念到沒有種種的外緣介入和干擾;念沒兩句阿彌陀佛喔,阿彌陀佛‥‥‥有人在叫我了。「如本呀!幾點有人要找你喔。」「這樣子喔!」我又開始念佛了,阿彌陀佛‥‥‥「你下午兩點半的時候,有一個陳居士要向你請法。」這樣叫做什麼?稍有夾雜去了,亂了,太過於雜亂的時候,要如何一心不亂?要如何大精進呢?既然念佛念到別人不會擾亂你,一切妄想不會介入,這個時候就是大精進了。念佛念到怎樣?念到不會心猿意馬,妄想紛飛,心定下來,是大禪定!若要念佛念到不會被外道思想迷惑,不會被邪法影響你的心情、思想觀念,這樣當下就是大智慧了。能堪破外道思想,能堪破邪法,智慧生起了。所以蕅益大師把念佛和自性六度的觀念,分析的非常好,不愧是個大通家。好!諸位聽好,我們多生累劫以來,這意識妄想已經沉淪很久了,要將其頓斷並不簡單。要轉五欲六塵之念來專念阿彌陀佛,得付出好幾百倍,好幾千倍的代價和功力。才有辦法把一句阿彌陀佛念的很好呀!所以念了之後妄想紛飛,念了之後想要靜,卻反而動,這就是功夫不夠。好!來看蕅益大師怎麼說,來!看好。

蕅益大師云:吾人從無始來,直至盡未來際,決無不起念時,縱心慮灰凝,入無想定,仍墮八萬四千枯槁亂想。但念地獄則地獄界人,念餓鬼則餓鬼界人,乃至念佛則佛法界人耳。此理至明,宗鏡錄云: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

諸位這樣看清楚吧!沒有錯!他說,我們自多生累劫以來一直到現在,不知投胎輪迴幾世了,叫做無量世,從現在到盡未來世,叫你不要起心動念是不簡單的,縱然你的心已經灰凝,也就是暫時的伏住,不會再打妄想,甚至入無想定的境界,那麼也會墮落到八萬四千的枯槁亂想裡面,沒有錯,粗的念頭不動,中的念頭不動,但是不代表你微細的念頭沒動呀。叫做墮入八萬四千的枯槁亂想中。我們坐在這心很清淨?有啦!粗的念頭不動,但是,微細的念頭卻密密麻麻,多如牛毛,在那裏起心動念,屬微細的心念。粗的沒有動,但是不代表中的和細的沒有動。縱然在無想定裡面,也一樣微細的念頭很多。所以佛陀說,粗的念頭凡夫有辦法覺察,粗中細,細中粗的,菩薩有辦法發覺,微細再微細的念頭唯有佛才能發覺,所以要發覺越微細的念頭,就要越深的禪定,越解脫的聖者才有辦法發覺,比較粗的我們稍微能夠發覺,我等一下講完經後,要去法界寶塔,有兩個人要進塔,這我發覺得到呀!如果比較微細的念頭,菩薩才發覺得到,凡夫沒辦法,佛的念頭那麼微細,菩薩還發覺不到,凡夫更加不用說,所以說禪定越深,境界越解脫的人,他的念頭就越微細,到最後就頓斷了。他又說:你的心如果念地獄,做地獄事,以後就會墮地獄。你的心如果念餓鬼道,擁有是餓鬼的思想,餓鬼的行為,都是惡法,以後就會墮入餓鬼呀!你如果念阿彌陀佛的聖號,做的是三寶事,佛法的事情,是覺悟的事情,是涅槃的事情,是往生西方淨土的事情,你會往生淨土,最後成佛。這道理很明顯,所以《宗鏡錄》永明壽禪師他說: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這是說出了萬法唯心的道理,一心十法界,十法界不離一心。心就是十法界,十法界就是一心,心和十法界無二無別的道理。這叫做萬法唯心。所以起善,就是善心,起惡就是惡心。善惡之心決定了你未來的果報,所以萬法唯心,你所做的行為、思想、觀念和動作,都是墮落之因,以後就墮入三惡道;你所做的都是上升,斷惡行善,利益他人,以後感召三善道,再行持四聖諦、十二因緣,就能出世解脫,成佛做祖。為什麼這麼說?萬法唯心!一心十法界,十法界不離一心的道理,這樣諸位清楚吧!

好,再聽好,聽經聞法能開智慧,能破我們的三惑,證三德就對啦!但是一心念佛當中如果沒有變化,最後往生淨土也是非你莫屬,優曇大師這麼說,來!看好:

優曇大師云:欲往生淨土者,從今日起發大勇猛精進心,不管見性不見性,但只執持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如靠著一座須彌山相似,搖撼不動。又如雞孵蛋,常教暖氣相繼, 相接,即是淨業相繼念佛三昧,往生淨土成矣!

諸位看得懂吧!他說一個要往生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的行者,聽到淨土法門之後就別猶豫不決。聖人是慈悲的,聖人是不打妄語的,你要深信,從今天開始發起勇猛精進念佛的心,不管你修到有沒有開悟,修到有沒有證果,修到有沒有見性,這是其次,最重要的就是將一句阿彌陀佛咬住、念住,咬緊你的牙關就對了,就像你靠著須彌山一樣;須彌山,我們說一個比較台灣化的,就如靠在玉山、靠在阿里山,靠在喜瑪拉雅山,還是靠在須彌山,靠緊它,靠得非常穩固,佛號一直念下去,阿彌陀佛‥‥‥念到攝心,搖撼不動,什麼都動搖不了你念佛往生淨土的志氣和動機,就像靠在須彌山一樣那麼穩固,就像是雞在孵雞蛋,譬如雞母;我是鄉下人我很清楚,雞如果生雞蛋五個十個、十二、三個,生完之後他就孵雞蛋,趴在雞蛋上面,母雞在孵雞蛋的過程,要一個多月,母雞為了照顧那些雞蛋,要讓他孵出來,那麼她不怎麼吃東西,吃東西都差不多選一個時間而已,吃完後馬上就又跑回去孵那些雞蛋,雞蛋不能讓它冷掉,雞蛋冷掉就不能成形,孵不出小雞來,所以這就表示孵雞蛋要保持溫度、有暖氣,雞蛋才有辦法孵出小雞,念佛也是同樣的意思,一句接一句,一句接一句,不能間斷,不能斷絕,要相續不斷,才能淨念相繼,念佛一心不亂,三昧才會現前,往生才有希望,同樣的道理,所以念佛就像靠在須彌山般那麼穩固,一直念,很忠厚念下去、老實的念下去,那麼當時就像母雞在孵雞蛋一樣,讓蛋的暖氣不會冷掉不會散失去,到最後雞蛋孵出來了。我們念佛念到從中不間斷,雜事不會影響到我們念佛,淨念相繼,往生在望呀,這樣諸位清楚吧!

好!那麼諸位聽好!我們多生累劫生死以來,到如今還在輪迴,你不要誤會,我們現在還輪迴。這輩子生死沒有辦好,來世又要繼續輪迴,所以在今生不論如何,我們要把多生累劫的業障、業因、業緣,全部在今生當中,把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念穩固,要付出幾百倍、幾千倍代價和功力,才有辦法成就我們的淨土大業。別以為念兩三句就會往生,那有那麼好的事,「一個洞躲好幾隻」,沒有那麼好的事情,所以你要付出代價,修行哪有那麼簡單。但是說不簡單也是很簡單,簡單或不簡單,是問你到底是有心或無心,心有悲切還是沒有悲切,有心要辦你的生死否?這樣來決定的,你如果有心要辦生死,再怎麼不簡單的事也變成簡單,你如果沒有心要念佛求生淨土,了辦生死,縱然簡單的事也變成困難,這樣知道吧!

事在人為,要付出相當的代價,付出相當的功力,所以念佛也是一樣,往生淨土在如本來看並不是困難事,問我們的心有沒有悲切,肯不肯?願不願意,你的心到底有沒有要往生西方淨土,要頓斷六道,脫離三界否?如果有!沒問題,就像桌上拿柑,來!我們來看元朝優曇大師怎樣啟示我們,要以這種心情念佛,決定不會錯。看好:
優曇大師云:用生命投入念佛往生淨土之神聖使命,縱遇苦樂順逆境現前,順逆境界現前,只是念阿彌陀佛,無一念變異心,無一念退墮心,無一念雜想心,直至盡生,永無別念,決定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果能如是用功,則歷劫無明生死業障,自然消殞,塵勞習漏,自然淨盡無餘,親見彌陀,不離本念,功成行滿,願力相資,臨命終時,定生上品。

這些話是很懇切的話,他說我們念佛修行往生淨土的人,要以什麼心情來念佛呢?用你的生命,將你的生命全部投入念阿彌陀佛的聖號,來求生淨土,有這種的使命和動機,哪裡不會往生呢?我們人最珍貴的就是性命,連性命都投注下去了,哪裡還會不往生呢?我們縱然遇到痛苦、遇到快樂、遇到順境、逆境浮現在眼前的時候,只有一句「阿彌陀佛」而已,四兩撥千斤,輕輕鬆鬆,沒有一念變異心,沒有一念退墮心,連一個雜念都沒有,我的目的就是往生西方淨土,哪裡順逆苦樂之境稍微擾亂我一下,考驗我,我怎麼能被他考倒了呢?一直到我百歲命終的時候,永遠沒有其他的雜念,決定要往生到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去,如果這樣來用功修行,那麼你多生累劫以來的業障,多生累劫來的無明,多生累劫以來的生死的業,在一句阿彌陀佛的稱念當中,決定消殞無餘。你的塵勞習氣,完全在一句佛號中頓斷、淨化掉。最後親近阿彌陀佛,往生淨土。這就是執念阿彌陀佛的功德,執念阿彌陀佛的殊勝,來完成你往生淨土的心願。你如果功德圓滿的時候,你該做的事都成就的時候,願力同時在這個時候都成就了。你如果往生西方淨土,決定都是上品生的喔。這樣諸位了解吧!所以我如本常常說,我常常這樣發願:我如本終其一生講經說法,如果是弘法度眾生所做的三寶事,如果有功德的話,一切都回向西方淨土。度眾生隨緣,那麼我如果往生到阿彌陀佛極樂世界,我第一個心願就是請阿彌陀佛大慈大悲,伸出他金色柔軟的手,摸一摸我的頭,安慰我一、兩句話:「阿本,你在娑婆世界度化無量的眾生,實在非常的用心和辛苦,我阿彌陀佛在這裡預祝你,早證無生、成就佛道,廣度無量的眾生。」我會請阿彌陀佛跟我說這幾句祝福的話,意思是說,阿彌陀佛這麼說:「如本呀!你在娑婆世界廣度無量有情,確實真的很辛苦,不過辛苦有辛苦的代價,那麼我預祝你早證無生法忍,開悟證果的時候,你要回娑婆世界度化無量有情。」我第一個心願就是這樣,第二,我在極樂世界,如果證得三身、四智、五眼、六通的時候,我即時離開極樂世界,回來這個娑婆世界度化無量有情,和我們一樣開悟證果成佛,這就是第二個願望。那麼我相信我們國家、我們國人,有很多人同樣都有這種心情。這也是所有佛弟子不論僧俗兩眾,人人都想要往生淨土,但是要記住,我們去極樂世界以後,如果開悟證果了,要回來娑婆世界,化娑婆為淨土,化娑婆為極樂。

來源法王講堂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5-31 03:40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