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999|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修行法門] 戀西大師念佛法要(第二集) [複製連結]

Rank: 3Rank: 3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2-7-22 20:24:31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諸位菩薩,大家好!現在要演講─戀西大師念佛法要第二集。戀西大師是禪宗行者,已由明心見性,達到證成果位,最後亦導歸淨土,念佛往生的聖僧。所以雖是修行入門的不同,但其終極目標卻是一致。如大集經云:「若人但念彌陀佛,是名無上深妙禪。」而永明延壽大師更將禪淨融合做出了一首四料簡「有禪無淨土,十人九磋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無禪無淨土,鐵床並銅柱,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依怙。有禪有淨土,猶如戴角虎,現世為人師,來生作佛祖。」而戀西大師鑑於末法眾生修行應導歸淨土為最穩當,故將一生修行念佛法要教導開示眾生,以達往生淨土為宗。

妙叶禪師云:能運身口之念,勿論其散,但不間斷,自能一心,亦即可名一心,唯行之不休為度,故不必憂散亂矣。如果你能運用身口念每一句阿彌陀佛,由心中發出,阿彌陀佛……,一字一字,一句一句,清清楚楚,由你的自性發露出來,再運用口的動作,念出聲音,每一字、每一句,透過每一個聲塵,經由耳根聽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此念阿彌陀佛,不用考慮心是否散亂,只要當下心念相續,佛號不斷,靈靈覺覺,如是就可達一心不亂。依此持念阿彌陀佛,當下就能度脫生死,此時,貪瞋癡消逝無蹤,無明、妄想也已雲散見日了,在這種情形下,就是得度了。所以,你不用煩惱心是不是散亂,當下一心就是了。我常說:功夫是練出來的,境界是修行而來的。一個人無論是打拳、畫圖、運動、身體健康也好,這一切的功夫,都是練出來的;修行境界的層次,也是由修行而得的,你沒有修行,境界如何昇華呢?要念到一心不亂,亦復如是。念佛心到、口到、耳到,三到齊備時,一心不亂現前,往生淨土指日可待。所以,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成功有其條件,而失敗也有原因,都有其前因後果。如本也相信:一位往生淨土的成功者,他必付出許多的代價、青春、光陰,當他努力精進念佛時,念得死去活來,吃了多少的苦,最後,他 才能往生極樂世界。我們雖然沒有看到他過去付出的前因,但是,我們可以肯定一個事實,凡事絕對有它的因果關係。不然,他難道會無緣無故的就能往生淨土嗎?就像如本所說:今天我能站在台上講經說法,演講時舌頭不會打結,段落分明,說得還算流利,讓人聽得懂,聽了之後,受益無窮,愈來愈喜歡聽,聽如本說法就像吃橄欖一樣,一粒接一粒,越嚼越有味;也像吃花生糖,一塊接一塊,越吃越順口。原因何在呢?因為我過去在演講時,也曾經有過多次的失敗,在這些的失敗當中,學到了很多經驗,所謂:不經一事,不長一智,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凡事成功都有其前因後果,所謂:功夫是練出來的,境界是修行來的。

舉一個公案:彰化有一位菩薩,他初入佛門時,聽法師講經說法,知道平時要念阿彌陀佛,在百歲命終時,便能夠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淨土。於是,他就很虔誠的稱念阿彌陀佛的聖號。他跟我說:師父!淨土很莊嚴,充滿了祥和,不但有佛菩薩教導眾生,更有諸大善人聚會一處,極樂世界正報莊嚴,依報莊嚴,確實是我們要往生的好地方。但是,每當我念佛時,心猿意馬,妄想紛飛,散亂心現前,煩惱叢生,這要如何一心不亂呢?我告訴他:念佛若散亂心,沒關係,這只是過程,只要不間斷,持續念阿彌陀佛,直到最後,妄想、煩惱,總會被阿彌陀佛的功德所淨化,因為佛號有銷塵融滯的作用,有淨化無明煩惱的作用。正如: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明珠投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何況你多生累劫的無明煩惱、習氣會現前,加上今生的業力果報也會浮現,這稱為:一比無量。今生稱為一,無量就如同多生累劫。憑你今生念阿彌陀佛的功力,想要抵過多生累劫的業,的確很困難。多生累劫以來,誰不曾造業呢?所以,沒有付出相當的代價、光陰、青春,吃很多苦,如何換來一心不亂呢?他聽了之後說:師父!您講得有道理。自從他聽我這樣開示之後,念佛就更加的認真,雖然,妄想照常如初一般,但只要不理它,妄想起時,便收攝回來,繼續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心安住於阿彌陀佛的聖號,這樣就沒錯了!旋收旋散,旋散旋收,如此拉鋸,一次又一次,最後的成功者,非你莫屬,只要有耐性、精進、恆心,必能淨化妄想。所以,他很認真的念佛,事隔五年,他念佛不到兩分鐘,馬上就能進入一心不亂的境界,妄想、無明不生,臨命終時非常的自在,還談笑風生向家人說:三天之後,我就要往生西方淨土了。語畢,更精進的念阿彌陀佛聖號,每日念三萬句佛號。自知時至的他,三天一到,便坐在大廳的沙發上,手持一串一百零八顆的念珠,佛號相續不斷,阿彌陀佛……,當時室內並沒有點香,而客廳卻有著一陣又一陣類似檀香的香氣,這就是瑞相。然後,他又繼續念佛,念了半小時之後,突然說:阿彌陀佛放大光明,要來接引我了。此時,他的家人早就準備好了,有十幾人圍繞在他身邊,跟著他稱念佛號,這時我踏進他們的廳堂,這位菩薩似乎有所感應,突然睜開眼睛,還說了一句:師父,您來了呀!感恩,謝謝。然後,我簡單的為他開示信、願、行,即往生淨土的三要訣,然後,又念阿彌陀佛,不到十分鐘,他的氣息就停止了,已隨著大眾念佛,安詳而逝。

依彰化這位菩薩往生淨土的狀況來看,沒什麼秘訣,天底下沒有不勞而獲的,念佛時有妄想沒關係,煩惱叢生也沒關係,只要佛號相續不斷,這句阿彌陀佛聖號,有銷塵融滯的功德,有淨化你無明煩惱的作用,只要你佛號相續不斷,最後的勝利者非你莫屬。所謂:英雄惜英雄,祖師疼祖師。妙叶禪師的開示與戀西大師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接著來看戀西大師如何開示念佛法要:

戀西大師云:專念阿彌陀,不必除妄想,只要聲不絕,決定生安養。

他說:只要你專念阿彌陀佛的聖號,不用除去妄想,但是,有個條件,只要音聲不絕,念阿彌陀佛時,聽得清清楚楚,令聲音不絕。聽什麼聲音呢?不是聽一些人我是非、汽車的喇叭聲,或是別人吵架、唱歌娛樂的聲音、造業的聲音;不是聽這些聲音,是聽﹁阿彌陀佛﹂的聲音,阿彌陀佛……,字字句句分明,自己念,自己聽,那麼,不必除煩惱、妄想,只要你的音聲不絕不斷,如此念去決定往生極樂世界。

專念阿彌陀,不必除妄想,只要聲不絕,決定生安養。如以軍人退休而來出家修行,修到往生時相當自在的律航法師,他是一位軍人,二星中將退休,曾經擔任防空司令,在五十六歲時出家,參與過北伐、剿匪,所見之殺戮戰場無數。他老來出家,對佛門中的唱念,譬如:香讚、三歸依、讚佛偈,學起來有些遲鈍,雖然這方面較闇鈍,但是當他看了經典之後,知道念佛非常殊勝,就很精進的念佛,一天都念五萬句佛號。

在汐止山上修行的他,閉門掩戶,裡面供奉著佛菩薩,就開始拜佛、念佛。他念佛時,不是像一般人斯文的念,輕鬆的念,小聲的念,因為他曾是軍人,肺活量足夠,念佛的聲音很宏亮,念佛聲震山河,他總是要念到精疲力竭時才會停止。他念佛不但大聲念,還用喊的:阿彌陀佛啊!阿彌陀佛!你若在他身邊聽他念佛,都會起雞皮疙瘩,據說他念到玻璃都會震動,咯咯作響,他是用喊的,喊得非常悲切,如此的喊阿彌陀佛,連阿彌陀佛聽了都不敢再坐著了,趕緊站起來:你在叫我嗎?叫得如此的悽愴!他就是這樣念佛,喊到喉嚨沙啞,喊到沒有力氣,丹田無力了,他才迴向,隨後回到房間靜坐。律航法師念佛是扯開嗓門大喊,用盡所有的力氣來念阿彌陀佛,最後,他勝利了。臨命終時,集合寺裡的僧俗二眾,並從椅子上站起來,甩甩海青的袖子非常慎重的向大家說:你們看!我的因緣很殊勝,老來出家,沒有家庭、妻子的牽累,帶給我很大的方便,身無病苦,心不貪戀,意不顛倒,現在佛及聖眾要接引我往生西方淨土了。在旁邊有出家弟子,以及幾位居士一起助念阿彌陀佛聖號,佛號一響起,就隨著大眾念佛聲往生淨土了。律航法師時常喉嚨沙啞,說話沒什麼聲音,這就是他平常念佛將身心完全投入,如下賭注般所付出的代價。早期畢業於師範學校,是一位知識份子,然後投筆從戎,在軍旅中一直升官到中將,領軍作戰,抗日剿匪,軍隊死傷無數。難道律航法師沒有妄想嗎?也許他在念佛時,會想起以前同袍死傷的狀況。所以我要說:誰沒有妄想呢?有!都有妄想,只是輕重有別。有的人念佛害怕會有妄想現前,實在不用在乎這些,儘管大聲的念,因為只要認真的稱念佛號,妄想一定會漸漸沉寂下來。妄想越重的人,越適合大聲念佛。所以我年老時,也要趕快到山上準備一間茅蓬,吃飽沒事就念阿彌陀佛,等佛來接引我,說得難聽一點,叫做吃飽等死。畢竟,死也要有個善終,同樣是死,人家死了能往生淨土,而我們死了卻是六道輪迴。像這種莽夫、無意義、傻人之死,不知道死後會投胎到何處,渺渺茫茫,只是一股衝動,匹夫之勇而已。我們要死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要往生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在這種狀況之下,不要怕念佛有妄想,妄想沒什麼可怕,可怕的是,念佛時你無法接續而間斷了,這才是可怕。所以,佛號若相續不斷,久而久之,妄想就能淨化。這樣諸位了解嗎?再聽好!戀西大師又說:

戀西大師云:專念阿彌陀,不必參是誰,只要心不亂,決定出輪迴。

只要我們專心念阿彌陀佛的聖號,你不用參究明心見性、法身、涅槃的問題,不用在意這些,只要你心不散亂,決定超出輪迴。所以,戀西大師針對中下根機之人強調:不是上根利器之人,別學他人參禪明心見性,這樣反而妄想紛飛,中下根機之人念阿彌陀佛,只要你心不散亂,念分明,這樣絕對可以出離輪迴。稱為:念佛聲不絕是因,一心不亂是果,那麼往生淨土之人就是你。說得很正確!所以,開悟聖僧亦如是說:不用三祇修福慧,但將六字出乾坤,千經萬論不須標,共指西方路一條。諸位這樣明白嗎?他說:修行的確要依三藏十二部教典了義為導,才能使我們明心見性,徹悟法身,將第六識的分別淨化,第七識的執著破除,使我們的如來藏性徹底的顯露。但是,要你修到徹底悟明如來藏性,明心見性,這不是人人辦得到的,雖然這也大有人在,只是我們要衡量自己的根機,所以,不要依樣畫葫蘆,而耽誤了自己的生死大業。是故聖僧便開示更殊勝的法門,他說:不用三祇修福慧,但將六字出乾坤。不用三大阿僧祇劫修福修慧,明心見性,只要將﹁南無阿彌陀佛﹂六字虔誠、懇切的念,念到心不散亂,佛號相續不間斷,那麼,一心自然現前,就能出離乾坤;﹁乾坤﹂就是三界的意思。這樣諸位了解嗎?也就是往生西方淨土的意思。接著又說:千經萬論不須標,共指西方路一條。如楞嚴經、華嚴經、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以及往生論,都指歸西方極樂世界,稱為:千經萬論不須標,共指西方路一條。

佛是真語者、實語者、不異語者、不誑語者,只要我們如實的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絕對會實踐他的諾言,兌現他的誓言。當我們娑婆業緣盡時,阿彌陀佛絕對會乘其所願接引我們往生極樂蓮邦。

再舉一個公案:彰化有一位企業家的母親,雖然她出身在富貴的家庭中,但她平日非常的勤儉,雖是一粒米,或是少許的麵,她都不會隨隨便便的丟棄,有著勤儉持家的美德,她也常教導孩子們說:勤儉致富。在她上了年紀,大約六十六歲時,有一次聽我講經,聽到兩句話:一氣不來,便成來世。她就恍然大悟,覺醒過來。意思是說:一口氣若不來,就變成來世了,便墮輪迴千生萬劫受無量的苦惱。這是她過去生中的善根大展流露,加上年歲已高,聽到這些開悟的話,就恍然覺醒。因此她每天必定念一遍阿彌陀經,佛號至少要念一萬聲,心心彌陀,念念極樂。當她七十六歲那年的秋天,向家人說:汝等念佛助我,勿哭。也就是說:你們大家幫我念阿彌陀佛的聖號,千萬不要哭,你們哭泣,會影響我的情緒,會使我懷念今生的種種,會干擾我往生,使我失去正念,這是我這生當中,最後的要求,不要在我旁邊說一些傷心事,為我哭泣。如果我往生之後,經過一、兩個小時,頭頂上還保持溫熱,就代表我已往生西方淨土。這時在她身邊有幾位法師,還有她的家人,加起來總共三十幾位準備為她助念,這時她便自己舉腔念佛,即將往生的人,還能如此,你看這是何等自在,多麼的有正念!即將往生了,竟然還有這樣的功夫,大家看到她有如此境界,都很羨慕,也令人尊敬,都發出了會心的微笑,也有人心想::真的要往生了嗎?她的目光還很銳利,炯炯有神,耳朵也沒重聽,精神也還很好,大眾心想真的會往生嗎?當大家心生懷疑的時候,她睜開眼睛說:佛要來接引我了,大家再見。然後在大眾念佛當中,徐徐而逝,走得非常的安詳。而且這位老菩薩是坐著往生,背後完全沒有用東西撐住,不簡單!可見她念佛的功夫到家,所以在臨命終時能夠自在的坐化。半小時後,家人疼惜母親、阿嬤,因此便慢慢扶她平躺下來。你看!這位夫人就在眾人念佛當中,安詳西歸,我看了之後很感動,這是我們學佛者很好的榜樣與模範。

戀西大師云:專念阿彌陀,不必懺宿業,只要仗佛力,決定能消滅。

專念阿彌陀佛的聖號,不必懺悔多生累劫的宿業,只要仗著佛的願力,絕對能消無量業障。誰沒有業障呢?如果說沒有業障,這是打妄語,佛陀在經典說:幸虧業是無形無相,如果業有形有相,疊起來會比須彌山還高。的確!從小到現在,誰敢保證自己沒有做過惡業?如對人不隨喜,說人是非,起嫉妒心,說一些不三不四的話,對人冷嘲熱諷,不留餘地,這難道不是造業?踩死蚊蟲,吃很多眾生肉,犯殺盜淫妄,這不是造業嗎?所以,今生尚且如此,何況多生累劫以來,你難道都不曾造業嗎?若說沒有造業,這是打妄語。所以,無論眾生是明知故犯,或知法犯法,或是無知造業,即不知道利害關係,因而造業,但無知造業,並不代表沒有造業。再聽好!只要你念阿彌陀佛,念得非常精進,相續不斷,那麼,不用懺你的宿業。為何如此說呢?因為阿彌陀佛有發願,只要你願意往生西方淨土,歡喜心發願往生,阿彌陀佛都會承蒙往昔誓願:若有眾生,至心信樂,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所以,佛的願力,加上自力念佛,如此自他具足,則往生淨土必成。

在嘉義有一位居士,他小時候就受過三歸、五戒,甚至受過在家菩薩戒。他清楚在五濁惡世末法時代,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是唯一的不二法門。他平時最喜愛的三部經典,也是每日必誦的功課,第一部是金剛經,這是般若品,再來是誦普門品,最後是誦阿彌陀經,很虔誠的課誦。其他的時間,他就專念阿彌陀佛的聖號,一天念一萬句佛號,工作雖是照常做,但是,他就是有辦法在百忙當中找機會、創造機會,用兩小時或一個半小時來念佛、誦經。所以,常常有很多企業家會為自己找藉口說:我忙得焦頭爛額、昏頭轉向,分身乏術,如果有一百個身體是再好不過了,可以分身到很多地方做很多工作,不然,事情做不完。我說:不見得!當你的肝臟、肺部、腸子,或是身體內的五臟六腑長了一顆惡性腫瘤,我不相信你還會說沒時間念佛,只是尚未被環境所迫,若還不能覺悟,這種人就仍要在六道中輪迴不息了。所以佛經說:若能覺悟無常,此人則能入道。就是因為不能覺悟無常,甚至雖然知道無常,善根卻還不能成熟,非要等到潦倒不堪,很淒慘了,走投無路時,他的善根才多多少少會萌芽,甚為可憐!同樣是人,善根就輸人家那麼多嗎?我說過了,他在忙什麼呢?非要等到腹部長了一顆惡性腫瘤,才要將事業交代下去。所以說:我們只是尚未被環境所迫,正處風光時,不會想到要修行;生龍活虎的人,不會想到生死的問題;但怕死焉能不死。若突然身體走下坡,倒下去,奄奄一息時,他就再也快樂不起來了,所看的天空變成灰色,不再是彩色的了。所以當生命住世不久,此時沒有機會也要找機會,創造機會,來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因此,嘉義這位菩薩,他平日最喜歡聽如本法師的電視弘法,並自定功課每天念一萬句阿彌陀佛聖號。有人問:你如何念佛呢?他便回答對方兩句話:「提起正念,相續不斷」,八個字而已,他就是這樣精進念阿彌陀佛。所以,他說:最怕的是念佛時沒有正念。何謂正念呢?正就是端正,沒有歪曲偏差,安住於佛號當中心不動搖,稱為正念,不是念一些五花八門,雜七雜八的事,應念阿彌陀佛,稱之:「提起正念,相續不斷」,這樣一直念下去,就沒錯了!臨命終時,他向家人說:清淨大海眾菩薩已經來了,觀世音菩薩也由西邊徐徐而來。說得清清楚楚!此時,他開始念阿彌陀佛。有些人要往生時會翻滾掙扎,叫他不要翻滾掙扎,他卻不由自主,沒辦法,很痛苦,死得很不自在,很沒有尊嚴。嘉義這位居士要往生時,隨著大眾念阿彌陀佛,很自在的往生西方淨土。更可貴的是什麼呢?他往生之後,臉上還有笑容。聽他的家人說,他往生後的相貌,比生前更莊嚴、更好看。因為此人生前事業做得很大,為人很公正,很有威嚴,兒女看到他都敬畏三分,不是他長得醜陋,是因為面容嚴肅。平日的他少有笑容,往生之後,臉上卻面露微笑,同時,經過十幾個小時後,為他更衣化粧,發現他的四肢非常柔軟,很輕易的便為他更衣,火化之後還燒出舍利花。「提起正念,相續不斷」,這就是念佛的秘訣。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12 21:36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