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11-28
- 最後登錄
- 2024-4-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70384
- 閱讀權限
- 140
- 文章
- 7491
- 相冊
- 5
- 日誌
- 30
狀態︰
離線
|
一、粄條:
(一)以在來米做原料,以水浸泡後,和水混合磨成米漿,再加入少許太白粉,以人工攪成粘粥狀,然後放進蒸盤,入蒸鍋中蒸
熟,待冷卻後即成一條條白毛巾般的粄條,吃起來不僅有韌性且味道可口。台灣南部客家將粄條,稱做面帕粄,因其樣式
如毛巾一般。
(二)現今吃粄條是以「燙」的特殊吃法,不用煮的。先把粄條切成條細長,然後拿一小竹簍將韭菜、綠豆芽與粄條放入煮沸的
開水中,水燙約四、五分鐘後取出,倒入碗內,再加進些香料、肉料、肉絲 、肉片,舀些豬骨熬成的高湯,就成為一碗
香噴噴的粄條,又可以用煮或炒的,也很可口好吃。
(三)新年是一年中粄作最多的時節,有甜粄、鹹粄、發粄、菜頭粄、假柿子。遇喜事要打紅粄(龜印);發粄加酵母、發酵再
蒸,一般婚喪喜慶要打粑,元宵節打菜包(豬籠粄),清明節打發粄、蟻粄(艾草粄),端午包粽子,七月中元節亦包
粽子,八月中秋作平安戲,冬至打粄圓,另外又有芋粄、南瓜粄、米篩目、九層粄、水粄(碗粿)等不同季節搭配做成不
同美味的米食。客家視紅粄為最尊貴,富喜氣 象徵,重大慶典用來拜天公,或做為酬謝神明的祭品,拜完神明後,分贈
親友分享喜氣。
(四)粄食的加工作成各類不同的粄品,最主要的不是在「食巧」,而是糯米食品比較容易吃飽,且容易儲存久放,故「不吃巧
而吃飽」,這六個字是傳統客家飲食中最重要精神所在。
二、米齊粑:
以糯米或小米蒸成熟糯米飯,放進石臼中用杵搥打而成,每塊分小塊再加芝麻、花生、紅豆內餡或直接沾芝麻、花生糖粉,亦可用鹹餡以蘿蔔乾、肉絲炒後包成,其風味更佳。因粑的作法簡單,食用方便,因此客家地區每逢婚喪喜慶或農忙期間,習俗上必須作粑,供客人當點心吃,近年來每逢政見發表會或歌唱比賽、中秋晚會等人潮洶湧場合,都會免費提供粑作點心,供參加人員自由取食。現在人做粑則先把米磨成漿,壓出多餘水分,將粄脆蒸熟,然後放在桶中用搥棒攪拌而成,但口味已不及傳統古法所製軟韌可口。
三、醃酸菜:
客家另一種傳統食品,則是冬令鹹菜的醃製,是用芥菜製作的醃漬品。芥菜是一種葉子大,顏色翠綠的蔬菜,煮後略帶苦味,營養豐富,有驅除體內毒素和清血的功效。春節期間需吃「長年菜」,為長工們長年的菜餚,春節為討吉利而稱之,有富貴年年、吉祥如意、長命百歲之意。醃酸菜的方法:先將長成的芥菜取下,放在田間曝曬一至二天,曬軟後將它運回,一棵棵平舖地上,一層粗鹽一層芥菜,排上好幾層,再站到上面踩踏,將莖葉踩軟,並使鹽份溶入菜中,再將它一棵棵放入陶缸、水泥缸或大木桶中,並以石頭壓其上,幾天後缸中充滿汁液,翠綠的芥菜已變成黃色,即可出桶食用或售賣了。酸菜的營養,因保存蛋白質、糖、礦物質等成分,維生素在酸菜中,不易被破壞,保存率達98%以上,而醃製時所產生的乳酸菌和乳酸,可以抑止其他細菌繁殖,使酸菜不會腐壞,人體吸收有機酸,刺激胃液分泌,具有健胃整腸,幫忙消化之功能。酸菜通常和肉類同煮,可以消除油膩感。另酸菜有許多纖維,可以降低膽固醇及中性脂肪,促進血液循環,防止血管硬化,可增進食慾。客家人通常用以製湯,如酸菜肚片湯、酸菜鴨及酸菜五花肉湯,故醃酸菜是為客家每年必做的家鄉菜。蔣經國總統在品嚐後將梅乾菜取名福菜,即有福氣之意。近年在其他地區,如雲林大埤、嘉義溪口等地,也有酸菜專業區。
四、柿餅:
為新竹北埔客家的特產,以新鮮柿子加工壓縮曝曬而成扁平的柿餅,風味獨特,可以治療慢性鼻炎、輕微感冒,亦可潤心清肺、止瀉,其外表自然生成的白色結晶粉末叫柿霜,含有豐富的維他命A、C及葡萄糖及果糖,可止咳化痰、潤肺,藥用價值極高。
五、桔餅、桔醬:
為新竹新埔客家鄉的名產,以桔子作為加工製造主要原料,有止咳、下氣、化痰、解酒、清醉、增進食慾,幫助消化及健胃等功效,其製作過程繁瑣,均不放防腐劑,為天然安全可靠的食品,在當地食物沾吃桔醬甚為流行。桔餅因含糖量極高,銷售量越來越少。
六、客家茶:
(一)椪風茶:
主要生產於新竹北埔與峨眉一帶,因天然環境山川水氣充足,茶葉品質特殊,每年農曆「芒種」前後一週,將經茶小綠葉
蟬(即浮塵子)吸食後長成的茶葉嫩芽,製成高級白毫烏龍茶,以「東 方美人茶」名定之,因曾賣出好價格,大家不相
信,故又稱椪風茶,即有吹牛之意。
(二)客家擂茶:
係客家特殊飲茶之方式,為三國時代張飛帶兵的除瘟祕方,客語中之「擂」即「以木棍研磨」,也是將青茶與佐料一同放
在陶盆中研磨成細粉,再沖開水飲之。主要材料:茶葉、玄米、花生米、爆米花,以及香菜、香料、鹽等,風味特殊,久難忘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