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2-7-12
- 最後登錄
- 2016-2-2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6
- 閱讀權限
- 20
- 文章
- 104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分享聖嚴師父的開示---越慈悲,越智慧,越無憂
聰明的人,不一定智慧。 真智慧一定少煩惱。
但只有深入他人內心世界,關懷對方,才能得到真智慧……。
通常,人有三種生命:一種是肉體的生命,它是由母親懷胎十月所生;第二種是歷史
的生命;第三種是智慧的生命。
短短幾十年的肉體生命之後,還有歷史的生命,但是僅有少數的人能夠留名青史。所
以,站在佛法的立場,我們除了有肉體和歷史的生命,還有永恆的、無限的、超越於
時空的智慧的生命,我們稱它為法身慧命。
當母親生下我們這個身體,就像是一塊未經雕琢的礦石,要不斷地琢磨,才能成為一
塊晶瑩剔透的寶石。
因此,父母生下我們之後,必須經過一再地學習及鍛鍊,然後在成長的過程中,漸漸
產生智慧。有智慧的人,才能為自己及他人解決困難,否則,這個人一定生活得沒有
意義,既為自己帶來痛苦,也為他人製造麻煩。有些人一生下來就特別聰明,這並不
意謂有智慧。事實上,聰明的人也可能是煩惱心很重的人;如果聰明而煩惱很少,乃
至沒有煩惱,那才是清淨的智慧。
智慧是可以培養的,而佛的智慧便是從慈悲心產生的,慈悲心越重,智慧越高,煩惱
也就越少。所謂「慈悲」,就是多為他人設想,常替他人處理問題,相對地,困擾自
己的問題也會越來越少,也就越有「智慧」了。
如何以慈悲心來幫助他人?一定要通過觀念和方法的,如果僅僅用財物,只能解決一
部分問題。必須要從心理的、觀念的、方法的,來幫助他人解決困難,這樣才是根本
而能持久。
所以,慈悲和智慧是一體的兩面,是分不開的,只是它的功能和表現不同而已。有智
慧的人,他的內心世界經常能保持平靜、清楚、明白,不受任何環境的情況所困擾,
同時能關懷他人,做他人的知音、知心,讓自己深入眾生的內心世界,這就是慈悲心
的表現。
曾有一對醫生夫婦來看我,這位醫生太太總是在我面前讚歎她先生、體諒她先生,而
她的先生也非常疼愛她、照顧她。他們彼此諒解、相互讚歎,真是一對知音、知心、
知己的伴侶,他們互相進入彼此的內心世界。
一般人所謂的愛,是佔有、是征服,希望對方諒解自己,要求對方屬於自己。在這個
世界上,許多的人都是這樣子的。不想進入對方的內心世界,而是強迫別人來接受自
己的想法,這不是智慧、不是慈悲。
不同的立場或身分,會有不同的體驗表現,能夠使自己不產生矛盾、衝突、不愉快,
這叫作智慧。
當人人在恭維你時,你是否驕傲自滿、覺得很了不起?倒楣的時候,大家都離開你、
不睬你,把你當瘟神來看,你是否覺得很寂寞、很窩囊,並且懷恨這些人?大丈夫能
屈能伸,得意時不會發狂,倒楣時更無需自卑。有智慧的人,不論在任何時間、任何
立場、任何情況下,心裡都是坦蕩蕩的,都是自在的,無牽、無掛、無礙的。
有智慧就一定有慈悲。譬如說,做父母的如果能進入自己孩子的內心世界,那麼,這
個孩子一定懂得孝順、感恩;否則,只是要他來體諒你、接受你,或強迫他進入你的
內心世界,兩代間的代溝將會越來越寬、越來越深。為人子女的也並不是只要買些衣
物食品給父母,就叫孝順,而是要進入老人家的內心世界,隨時體驗、體諒、體察他
們的心情,才是最重要的。
------摘自《是非要溫柔》 越慈悲,越智慧,越無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