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8-12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50204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7867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大寮包公廟
包公廟(開封宮)始創於民國58年,這間廟當初的規模並沒有現今這麼大,只有一鐵屋,是林姓村民家中的祠堂(名為忍善堂)所供奉的主神,直至今之本廟名(歷經覺善堂、忍善堂、至善堂)。於民國56年,神蹟顯靈,出現一首詩賜給林姓村民並給予神示,這種令人難以置信的奇蹟使在場的眾人嘆服,於是忍善堂便在眾人的努力下,擴建成今日雄偉壯觀的「包公廟」。所以包公廟今日之規模可說是結合當地居民之心志,遂有今日巍峨之貌,一磚一瓦可說是辛苦而來。而其目的則在於入善門之愚迷是要先知覺醒悟修身之本,進而容忍一切修善之途徑而達成極為完善之處境,而後大眾一心齊發宏揚包公一秉公正廉明之典範,以達社會安和樂利、國運昌隆之旨。

包公名文正,字希仁,號拯,江南盧洲合肥人,生於生於宋真宗咸平2年(西元998年),16歲進鄉士,後來晉升龍圖閣大學士,任職開封府,公正廉明,受百性尊崇,得到天子賜恩,登接丞相之位。傳說他上體天心,公忠恤民、明斷冤屈並理陰陽之訴,仁宗慶曆年9月15日死後更得道升天,神格化成為馬國公。

全省奉祀包公廟宇並不普遍,但追思包公精神的信徒,組團虔誠朝拜也不遜於其他廟宇,位於大寮村的開封宮包公廟是全台灣奉祀馬國公為主神的最大廟宇。其面積有1200坪之廣,開封宮包公廟建築最具特色,在廟前有一對巨形金獅,氣勢磅礡,廟內立著刻有龍形雕塑的銅柱,牆面上則有別具特色的二十四孝圖案。廟分三殿式建造,前殿為包公主殿,中殿為五佛殿,第三為玉皇殿,上層安奉玉皇大帝、三官大帝、四大天王;下層安奉太上老君、孔夫子、關聖帝君、孚佑帝君、太白金星;現今的開封宮包公廟,香火鼎盛、氣勢宏偉。
寺廟地址:高雄縣大寮鄉大寮村開封街120號
寺廟電話:07-7880919
資料來源 高雄縣文化觀光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