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發表人: 匿名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它小說] [終南道]回到三國的無敵特種兵[全書終]  關閉 [複製連結]

匿名
狀態︰ 離線
941
匿名  發表於 2012-12-7 01:35:12
第九四四章 鄴城這次要倒霉

趙興一道軍令,把圍困長安的西北軍折騰的不淺,連整個作戰方略都被臨時進行了調整,原因便是要保護好長安城,今後好將大漢的帝都定於長安。而遠在黃河以北的朱儁老巢鄴城,就沒有這麼好的命,這座經由袁紹十多年精心修築,後來又被南軍進一步加固的堅城,卻要迎來神武大將軍炮的怒吼。

由趙雲掛帥的東路大軍,主要是由黃河以南的飛虎軍、東萊軍和黃河以北的雄武軍與黑山軍四支部隊組成,說白了,就是將冀州軍團和青州軍團合在了一起。

目前冀州的形勢已經亂成了一鍋粥。先是黑山軍向南準備渡過黃河截斷夏侯惇軍的後路,結果半路上遭遇了朱儁派出的三萬部隊,如今正在清河國境內進行拉鋸戰。緊接著,隱藏在黑山一帶的遼東軍趙振邦夥同雄武軍一起急速南下,直撲只有三萬大軍防守的鄴城,結果年輕氣盛的「小趙同學」終於在正面戰場上吃到了苦頭。

臥虎統帥部關於五路大軍的將帥任命通令傳到冀州時,趙振邦本該率領三萬遼東軍前往晉國接受北路軍元帥徐晃的指揮,但這位在鄴城吃了虧的少主硬是紅著眼睛守在鄴城之外不肯離去。

鄴城距離臥虎城不過數百里之遙,雖然隔著一道壺關和太行山脈,但大兒子在冀州戰場吃虧的消息還是第一時間被東路軍聯合指揮部報告了趙興。

趙興得知自己的大兒子終於碰到了硬釘子,當時竟然十分開心地笑了。他對身邊的馬謖等人說道:「這個釘子碰的好啊,要是振邦總是在戰場上一帆風順的,倒讓我為他的將來擔心。這次遼東軍在鄴城之下遇到了頑強的抵抗,我倒要看看他用什麼辦法來解決問題!」

趙興這話說完沒有多久,趙振邦卻已經悄然返回了臥虎城,直接找到了趙布,然後獅子大開口,問自己這位好兄弟討要四十門神武大將軍炮!

火龍王當時見到鬼鬼祟祟的趙振邦時,就知道沒什麼好事,但也就意味趙振邦最多開口討要個十門八門的大將軍炮,沒成想「阿邦兄弟」這麼看得其他,一開口就是四十門,那可是整整兩千萬兩白銀的戰略級軍備啊!

趙布翻個白眼,對趙振邦說道:「你在鄴城被朱儁打疼了,就想了這麼個恃強凜弱的主意出來?別說我這裡沒有四十門大將軍炮,就算有,我也不敢給你。義父要是知道你這麼不上進,就想著靠強大的火力來作戰,還不減弱了對你的信任和器重?」

作為趙興唯一的義子,趙布從來沒有過繼承趙興家業的想法,但他卻為趙振邦的未來考慮的很多,說的這番話也是真情實意,足見他對自己這位兄弟也是非常重視。

趙振邦歎一口氣說:「大哥,你說的這些道理我都明白。可是你直看到了局部,卻沒有站在高處看整個局勢。遼東軍原本是在冀州作戰,這次為什麼又劃給了二叔的北路軍團麾下?只因為晉國的防守力量現在看來還不夠充足,父親是在擔心洛陽方向盧植可能發動一場出人意料的逆襲!」

「我在鄴城遇阻事小,而迅速實現東路軍揮師渡河才是當務之急。我之所以向你討要大將軍炮,就是想在率軍撤往壺關以西之前,幫助東路軍迅速拿下鄴城,以此徹底扭轉東路軍在青州和冀州與曹軍膠著拉鋸的局面!」

經過趙振邦這一番解釋,趙布的心裡頓時對這位兄弟又高看了一眼。作為一軍之長,能夠將眼光放在整個冀州就算是很有見識和大局觀念了,沒想到趙振邦竟然從一紙任命公文中還能分析出這麼多的東西來。

兩兄弟經過一番討價還價之後,趙布撥給了東路軍二十門神武大將軍炮,也算給足了兄弟的面子。趙振邦得到了趙布的承諾之後,不敢在臥虎城內多做停留,又趕緊返回冀州前線。要是被臥虎城內的許多「老娘」們知道這個拐走了自家孩子,在外晃蕩了好幾年的傢伙如今返回了臥虎城,只怕會用唾沫星子給他好好洗一把臉。

趙振邦一走,趙布趕緊來向趙興報告此事,他可不敢真的未經義父同意就將價值一千萬兩白銀的戰略武器悄悄撥給東路軍。不過趙布在向趙興報告這件事情的時候,原原本本地轉述了趙振邦向臥虎裝備院申領大將軍炮的理由。

趙興和李進思聽了趙布的報告之後,兩人相視一笑,似乎早已知道了趙振邦偷偷溜回臥虎城的事情。

說起來也是,平西王雖然捨得將大兒子放在作戰第一線鍛煉,但不代表他就對兒子的安危毫不關心。可能趙振邦自己都不知道這些年,不論他走到那裡去,他的身邊總有一批武功高強的影子護衛默默保護著他的安全。趙振邦偷偷摸摸地離開軍營,返回臥虎城這麼重大的事情,負責保護他的影子護衛怎麼敢隱情不報呢?

趙振邦還在趕往臥虎城的路上時,李進思便收到了關於「少主人」的秘密行動情報。李進思並不擔心趙振邦返回臥虎城會惹出什麼風波,只是覺得在戰事正緊要的時候,他偷摸地回來,肯定有什麼事情,所以就當一條好玩的消息告訴了趙興。

趙布匯報完畢之後,李進思說道:「振邦經過這幾年在外面的歷練,真是變得越來越有出息了。我們從洛陽費盡力氣才查到了一些盧植的蛛絲馬跡,結果他竟然憑一份將領任命公文便猜到了這一層,興哥你今後是不用再為他擔心了!」

趙興強壓著心中的喜悅,故作平靜地說道:「這話可千萬不能讓渾小子給聽到了,否則他的尾巴還不翹到天上去!既然鄴城之戰如此重要,今後冀州平原上也不需要這麼一個純軍事的堅固要塞存在,那就將神武大將軍炮如數撥給東路軍!」

隨著趙興這句話的落地,固若金湯的鄴城即將迎來二十門神武大將軍炮外加數百門神威炮的混合攻擊。也不知道朱儁知道了做出炮轟鄴城這個瘋狂決定的竟然是個不到十八歲的少年,他又會作何感想呢?
匿名
狀態︰ 離線
942
匿名  發表於 2012-12-7 01:35:29
第九四五章 檄文可抵百萬兵

趙興在洛陽外圍調兵遣將,集結大軍發起了聲勢浩大的統一大戰,身處洛陽朝堂之中的皇帝和文武大臣如今就算裝作不知也不可能,因為晉國發行的報紙已經正式刊發了平西王趙興的署名文章《告大漢同胞》,堂而皇之地提出了統一華夏,建設新國家的口號,在輿論上徹底佔據了主動。

趙興的聲明中說的很清楚,他這次發動的統一之戰,不為改朝換代,也不會誅滅漢室後裔,只是因為晉國試行多年的全新治國之策已經到了驗證,事實說明晉國的一套制度完全優於大漢現行的僵化體制,可以推廣至大漢的全境。

趙興還說,上古以來,帝王之位從來都是由堯舜禹這樣的聖明人君擔任,並非世襲,只是到了後來才變成了「家天下」,這樣的承襲制度其實是造成朝代更迭的重要罪魁禍首,而且也是退化的一種做法,應該被徹底廢除!

經過了這些年的隔河分治,趙興在晉國以及他所控制的區域內推行的是完全與朝廷不同的政治理念,但毫無疑問的是趙興的一套理論和政策明顯要優於大漢朝廷落後腐朽的制度,得到了天下普通百姓的強烈擁戴。

當然了,也不是所有人都擁護趙興的政策,特別是擁有大量私田的世家大族,因為僅僅是趙興土地統一收歸國有這一條政策,便斷絕了這些人不勞而獲的權力。還有那些想著舉孝廉出仕做官的士人們,也對趙興搞的所謂的義務教育和官員選拔考試十分憎恨,如果讓全天下的老百姓都讀了,今後他們還有什麼優勢可言?

更讓這些士子們難受的是,晉國體系內的官吏不問出身,只重實踐能力和民望,這讓天下士子們以往的家族背景、裙帶關係都沒有了用處。想在趙興手下當官是吧?簡單地很,只要你經過了基層官吏選拔的層層考試,然後與普通百姓同吃同住同勞動一段時間,將身上那股子酸腐之氣徹底磨掉,將與生俱來的所謂優越感忘掉,舉手投足間都把自己當成普通國民時,恭喜你,你可以成為一名合格的基層官吏了!

至於趙興在《告大漢同胞》中提到自己不會改換「漢」這個國家稱呼,更是贏得了更為廣泛的支持。因為趙興隨後提出的關於皇帝之位其實應該效仿上古之時禪讓制的做法,在當時的社會中,特別是有識之士心裡,是能夠引起共鳴和贊同的。

雖然董仲舒為了討好漢室,將儒家學說狠狠地閹割了一遍,而且這數百年的漢室統治也讓「家天下」這種腐朽思想得到了推廣和認同,但只要趙興敢於站出來大聲質疑,那麼便會勾起天下人的反思,最終使大家認識到不受限制的君權對於國家和民族的巨大危害。

趙興的一篇《告大漢同胞》,實際上就是一篇投向世家豪門與封建大地主階層的戰鬥檄文,文章中歷數了自桓靈二帝以來大漢朝堂上下幹得那些破事,大聲疾呼普通民眾站起身來追求屬於自己生存的權力,再也不要被統治階級愚弄和剝削。這篇一章一經刊發,立即在大漢各地引起了滔天的巨浪,其威力甚至不亞於晉國已經集結完畢的百萬大軍!

為了配合趙興的這篇文章,太行院的師生們隨即展開了聲勢空前的學術大討論。師生們著重圍繞著「君權到底是神授還是民授」、「帝王之子能否承擔帝王之責」、「社會的階層如何劃分」、「土豪地主階級對於國家發展的巨大危害」、「手工業和商業在國家各行業中的準確定位」、「開啟民智對於國家和民族的深遠影響」等十分深刻的話題展開了激烈的辯論,而晉國的各類報紙則將全程報道了辯論的進程。

隨著太行院的辯論不斷深入,涉及到的相關行業和基層的百姓們也熱情高漲地加入到了這場全民大思考和大辯論中來。為了引導民意和輿論,趙興則不時出面對百姓們討論不出結論的問題進行分析和解答,因為他頭腦中多出來的一千八百年的政治和歷史經驗,所以那些困擾當時百姓和學者的問題,到了趙興這裡便會得到更為深刻的剖析,當然還有可行的解決方案。

雖然趙興不是無所不知的神仙,但立足當時的社會階段和生產力水平,提出一些切實可行的改良方案並非太過困難的事情。只要趙興始終將提高社會生產力和推行文化教育這兩條抓住,身後再有忠誠的部隊維持他的統治,那麼許多看似尖銳的矛盾都不是問題。

試想,只要大家都能吃上飯,今後甚至還可以吃上肉、住上大房子,普通的百姓誰還會冒著殺頭的危險去造反和作亂?只要趙興牢牢控制著軍權,將根基紮在普通的百姓之中,那些利益受損的權貴階層又能掀起多大的風浪?

隨著開啟民智的教育不斷普及和深入,當大漢的子民都知道了真正的律法是由全民制訂出來約束全民的東西,而不是皇帝在寶座上異想天開胡亂做出的決定,誰還會天天喊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這種愚蠢至極的屁話?

趙興的改革,從一開始就走的是循序漸進的路子,他不鼓勵採取過於激烈的手段直接造成社會各階層的對立,而是試圖將社會各階層全部團結到一起,讓大家為了過上幸福生活而共同努力奮鬥,而不是為了實現個人的政治野心而不顧各階層的利益,甚至是通過大規模的屠殺才能走上最終的權力巔峰。

趙興本人始終認為,只要人類社會還存在,那麼階層這種東西就不會消失,如果一味追求大同世界、搞絕對的平均主義,實際上反倒會對人類社會的發展進步造成巨大的障礙。人從出生之後,天性中就是好逸惡勞的,就是貪圖享受的,就是首先要利己的,如果沒有階層這種東西烙印在身上,大家誰還會拚命奮鬥、改變命運?

最最關鍵的是,要建設一種制度,保證人們經過努力和奮鬥,就可以改變命運。這種可以改變命運的機會,就是希望,就是動力,如果權貴階層將這種機會徹底堵死,國家和社會就要出亂子。
匿名
狀態︰ 離線
943
匿名  發表於 2012-12-8 21:19:12
第九四六章 遷都許昌可殘喘

隨著平西王的《告大漢同胞書》日漸深入人心,洛陽周邊的形勢又發生了一些變化。

對長安城採取圍而不攻策略的西北路軍團,終於讓城內的皇甫嵩狠狠地嘗了一次苦頭。眼看著圍城的部隊撤走了大部分,只留下先鋒軍一支部隊圍困長安,城內的皇甫堅壽便有些氣悶,心想先鋒軍也太托大了一些,竟然只憑六萬人便敢圍困長安城。於是皇甫堅壽向父親皇甫嵩請命,要求率領一支部隊出城給先鋒軍點顏色看看。

皇甫嵩到底要比兒子能夠沉得住氣,他認為這是關羽和賈詡故意擺出的誘兵出城之計,所以沒有批准皇甫堅壽的出兵請求,仍然緊緊關閉長安城的十二道城門,不與城外的晉國部隊接戰。

過了一些時日之後,三輔地區各地傳來消息,卻是分散出去的晉國部隊佔據了長安附近的大小各縣,似乎有意將整個關中地區都派兵佔據。皇甫嵩從這些消息中分析出了兩點:一是城外看來只有六萬先鋒軍駐守;二是關羽沒有打算用火炮硬攻長安。

得出這兩點結論之後,皇甫嵩依然穩坐城中,不急於派兵出去收復被晉國部隊佔據的各縣,因為他覺得時間還沒有到。皇甫嵩不著急,可聽到風言風語的城中地主富戶們卻坐不住了,他們當中許多人家的主要田產便在長安城外的各縣之下,這要是被晉國的部隊給收了去,今後可就斷了財富之源。這些富戶們於是聯合起來到皇甫嵩的府邸外面請命,要求皇甫嵩派兵出城作戰。

這些地主豪強不懂什麼軍事,也看不出城外可能埋伏著的巨大陷阱,只知道一味逼迫皇甫嵩出兵為自己看家護院,著實讓皇甫嵩頭痛不已。又拖了幾日之後,皇甫嵩覺得派兵出城作戰的時機已到,於是命令皇甫堅壽率領兩萬部隊從東門而出,對守在長安城東北角宣平門外的五千先鋒軍發動了突襲。

對於這次出兵,皇甫嵩定下的目標是迅速全殲五千先鋒軍,然後果斷撤回城內,避免從洛城門和清明門趕來支援的先鋒軍攔住了出城部隊的退路。

只要這次出兵能夠獲得一場小勝,皇甫嵩就可以趁機堵住城內天天請願的這些富家大戶的嘴,而且還能鼓舞守軍的士氣。然而事與願違,皇甫堅壽率領大軍衝出長安城後,才發現宣平門外的五千先鋒軍並非一枚任人拿捏的軟柿子,早就等候著城內的御林軍前來自投羅網呢。

擁有正廂車這種新式防守武器的五千先鋒軍,面對氣勢洶洶的兩萬御林軍時,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四處逃逸,而是迅速用車陣頂住了皇甫堅壽前進的步伐,然後不多時便等來了一支人數過萬的騎兵部隊前來增援。

城頭觀戰的皇甫嵩眼見著出城的部隊遇阻時,便感到了危險,等他下令出城作戰的部隊趕緊回撤時,三萬御林軍卻被五千先鋒軍死死地貼了上來難以脫身。

更讓皇甫嵩頭痛的事情相繼發生。已經得了消息,正迅速從洛城門和清明門向宣平外趕來的一萬先鋒軍已經出現在宣平門下,不遠處前來支援的一萬騎兵部隊也湊了過來。只要皇甫嵩下令讓處於危險中的城外部隊向長安城內撤回,那就會讓先鋒軍也擠進城內,到時候裡應外合之下,只怕長安城就要陷落。

無可奈何之下,皇甫嵩和城頭的長安守軍眼睜睜看著忽然湧過來的先鋒軍和蒼狼軍相互配合,以十分乾脆利索的動作,將皇甫堅壽和他麾下的兩萬御林軍吃乾抹淨,連一點渣都沒剩。

城頭的防守士兵曾經試圖動用大型的霹靂車、床弩等武器支援背城而戰的皇甫堅壽,可是當他們這邊剛一動作時,遠處一直觀察城頭動靜的神火營士兵們便點燃了神威炮,那巨大的爆炸聲似乎在提醒城頭的皇甫嵩和守軍,大家最好別壞了規矩,不然動起手來吃虧的還是御林軍。。

為了兒子和千萬城外御林軍將士的生命著想,皇甫嵩最終看著先鋒軍和蒼狼軍相互配合著將衝出城外的兩萬部隊或是殲滅、或是俘虜。此戰之後,城內守軍士氣大跌,也無人敢到皇甫嵩府邸門前請願,長安的失陷已是遲早的事情。

相對於皇甫堅壽在長安城外遭遇的「小花樣」,負責防守鄴城的朱儁,命運卻要慘烈許多。

從晉國運往鄴城的神武大將軍炮在交通便利的官道上只用了十天時間,便將黑洞洞的炮口對準了鄴城的城門洞和城門樓子。

為了給好兄弟趙振邦加油鼓勁,「火龍王」趙布再次出現在戰場之上。由他親自指揮的神火營,不僅炮打的精準無比,而且不用擔心會出現炸膛的意外,經過連續三天的猛烈轟炸,讓遼東軍在攻城時吃了苦頭的鄴城城牆終於支撐不住,在眾目睽睽之下轟然倒塌。

一代名將朱儁,在鄴城倒塌的前一天已經不幸身中鋒利的彈片當場身亡。鄴城塌陷之後,早已在城外守候多時的雄武軍和遼東軍,趁著朱儁身死,城內士兵還處於慌亂之中的有利時機,一舉拿下了這座冀州平原上的第一堅城,將城中三萬南軍一網打盡。

長安的岌岌可危與鄴城的失陷,極大地刺激到了洛陽城內的權貴大老爺們。於是有人順理成章地提出遷都許昌的意見,自然得到了很大的支持。

當初劉備出任大漢丞相、曹操擔任大將軍時,便有意識地將許昌作為陪都來發展建設,這也不是什麼秘密。如今眼看著洛陽將會面臨失陷的危險,朝中的大佬們和洛陽城內的權貴階層自然不會坐以待斃,紛紛上表天子,要求遷都許昌。

經過一番商議,朝廷很快便做出了遷都許昌的決定。於是趁著晉國的大軍尚未渡河和攻陷函谷關之前,幾十萬的逃亡隊伍浩浩蕩蕩地開赴許昌,只留下了太傅盧植和十萬部隊留守洛陽。

原本人口過百萬的帝都洛陽,經歷了這場重大變故之後,變得風雨飄搖起來。而洛陽城中安然居於太傅府中的盧植,卻絲毫不為日益臨近的危險所動。只要將天子和朝廷遷到了許昌,盧植在指揮大軍防守洛陽時便沒有了太多的顧慮,他絕對不會坐等著趙興的部隊打上門來。
匿名
狀態︰ 離線
944
匿名  發表於 2012-12-9 21:58:52
第九四七章 盧太傅破釜沉舟

今年已經六十有四的太傅盧植,比之當年率軍平定黃巾之亂時,看上去蒼老了許多,但用老而彌堅來形容他才最為貼切,這位在朝堂之上威望和地位高過三公的老者,才是支撐著搖搖欲墜的大漢始終沒有傾覆的頂樑柱。

劉備出任丞相、曹操官拜大將軍之職,如果沒有盧植在幕後鼎力支持,幫著說服了皇甫嵩和朱儁兩位掌兵大佬,豈會如此容易。在盧植看來,與其讓曹操和劉備變成第二個、第三個趙興,還不如許以高位,將這兩位確實有本事的雄傑綁在漢室這條船上,共同抵禦來自北方趙興的威脅。

事實證明,盧植的寬宏和放權是對的。若非曹操和劉備執掌朝廷軍政大權之後實行的一系列策略,或許朝廷都支撐不到今年。不是曹操和劉備不用心,實在是他們面對的對手太強大。無論是離間江東、吞併荊州,還是聯合司馬家這些合縱連橫的手段,都沒有問題,可惜到了最後總是不能實現,這才使得形勢一步步惡化到了今天這個地步。

盧植自認為若是全部由自己來謀劃的話,最多也就做到曹操和劉備他們的水平,甚至僅僅是撮合曹操和劉備聯合起來就是個巨大的難題。

如今,當初在洛陽城內名噪一時的「販酒將軍」,已經走到了問鼎天下的地步。盧植想起當初自己在府中接見趙興的情景,還有癭陶城外與趙興會師的情形,只覺得人生真是充滿了無法想像的變數。到了現在,盧植內心深處實際已經看不到多少扭轉大勢的希望,但他仍然堅定不移地恪守著自己的原則,準備破釜沉舟地阻攔趙興南下的腳步。

皇帝和大臣們雖然都撤往了陪都許昌,但防守洛陽的十萬大軍全都留給了太傅大人。在這件事情上,沒有一個人站出來反對。讓盧植留守洛陽本來就做的很不地道了,若是連部隊都要調往許昌,那大夥兒最多是在許昌多蹦躂幾天,一旦洛陽被趙興拿下,許昌又能堅持多久呢?

當然了,給盧太傅留下十萬大軍未必就能阻擋晉國的大軍南渡黃河,但至少可以為大家爭取許多時間。有這些時間,大家就可以做好許多應對的準備。比如暗中與晉國方面取得聯繫,表示出合作的誠意;比如將財富分散藏匿到鄉下老家的地窖之中;比如抓緊時間將子女送往江東或者西涼等等。

所有離開洛陽的人們都堅定地認為盧太傅不會投敵變節,但大家誰也沒有想到盧植在他們抵達許昌不久之後,竟然發起了一次驚天動地的逆襲。若非及時趕到的遼東軍在趙振邦的奮力指揮下,堵住了箕關的缺口,說不定盧植親自指揮的大軍就可以兵臨臥虎城下!

當時,防守晉國安全的臥虎軍,將兵力分散在箕關、壺關、中陽和谷遠等地,而定遠軍則在北方地區防禦著來自丁零和堅昆等漠北民族的南侵,至於剛剛幫助東路軍攻下鄴城的遼東軍,還在鄴城附近進行休整。盧植便是趁著這個空檔,忽然盡起十萬大軍,在一夜之間北渡黃河,向著號稱天下第一險關的箕關發起了決死攻擊。

是役,盧植動用了朝廷兵器研製部隊製造出來的新式武器「轟城車」,利用大量火藥逼近箕關時產生的劇烈衝擊力量,硬是將石砌鐵攔的箕關給炸塌,然後與守關的臥虎軍士兵進行貼身肉搏。

據說這種威力巨大的「轟城車」正是出自諸葛亮之妻黃月英的設計,與當初臥虎裝備院製造的「鐵甲車」在原理上有些相似。「轟城車」比鐵甲車還要巨大一些,有左右各四個輪子,車頂和四面廂壁都由純鋼打造而成,不懼城上的投石車、床弩以及轟天雷的猛烈攻擊。車內則有幾名力氣巨大的士兵推著「轟城車」向前移動,等到了城牆之下後,這些明知自己必死無疑的士兵便點燃了車內放置的火藥,在猛烈的爆炸中灰飛煙滅。

這種類似於後世自殺式的汽車炸彈襲擊,一次兩次對於高大武威的箕關損傷並不大,但若是有上百輛車前赴後繼地撞上來,特別是撞在門洞附近,卻是非常可怕的一種破壞力量。

盧植就這麼面無表情地看著由自己親手挑選出來的,追隨自己多年的忠誠老兵們消失在箕關之下,在付出了三百多輛「轟城車」和五千士兵的徹底犧牲之後,箕關終於承受不了這種瘋狂的攻擊,轟然倒塌了一處數丈寬的缺口。

看著已經出現了缺口的箕關,盧植仍然以近乎冷酷決然的態度下令餘下的「轟城車」繼續向這道缺口中填上去,與攔在大軍之前的臥虎軍重裝步兵同歸於盡。盧植這種近乎於自殺一樣的作戰模式,震驚了鎮守箕關的將領,同樣震驚了距離箕關不遠處的臥虎城內的趙興。

在趙興看來,臥虎軍將士們的防守作戰已經屬於瘋狂了,至少在面對這種跟瘋子一樣的敵人時,沒有出現潰敗的跡象。但瘋狂與瘋子之間還是有著本質的區別,他可不想讓整整一萬臥虎軍士兵在箕關被盧植全部炸成齏粉,所以立即下令殘餘的不到五千箕關守軍迅速向臥虎城內撤回。

實際上,只要趙興願意,他完全可以不下達撤退的命令而是讓剩餘的近五千臥虎重裝步兵繼續死守箕關,等候已經從其他各地緊急回援的臥虎軍以及正在火速從壺關方向趕來支援的遼東軍。事實上,防守箕關的將士們已經做好了以身殉關的準備。

這些可能犧牲的晉國士兵,跟他非親非故,他用不著為之傷心和糾結。他出錢養活了這麼多部隊,不就是要讓大家為他賣命打天下的麼?朝廷出錢養活了那麼的士兵,不就是為了抵擋趙興的攻伐麼?

但是,有些事情不應該簡單粗暴地去考慮。趙興來到這個時空之前,在軍中是從一名普通的士兵一步一步成長為偵察營長的,他最能體會每一名普通士兵的內心感受。

雖然自己麾下有近百萬大軍,這些人當中的絕大部分他這輩子都不可能記住,但這些官兵都是活生生的人,不是手持刀槍的殺戮機器,他們有靈魂、有親人、有子女,每一個都不應該為了所謂的「皇圖霸業」而將生命奉獻給他趙興。士兵的生命,奉獻在保衛家園和親人不受侵害時,才是真正有價值和意義的。

趙興始終無法忘記前生讀過的一個故事:海水退潮後,大量的魚被擱淺在海灘上。一個小男孩見狀,開始拾起魚一條一條地往海裡扔。一個路過的人不理解:「這麼多魚,你救得過來嗎?」小男孩一邊救魚一邊回答說:「這條魚在乎!」隨即又將一條魚扔回了大海。

普天下的人們,有幾個不是退潮後被擱淺在沙灘上的魚兒呢?做過魚兒的趙興,希望自己能夠多救幾條魚兒。就是出於這麼簡單的一個情愫,所以趙興總是見不得士兵過多的死亡。

對於趙興而言,只要他稍微多一些耐心,不急於登上權力的巔峰,那就會避免成千上萬的士兵死去;而對於一名士兵而言,只要沒有犧牲,他便擁有這個世界。

既然防守箕關的剩餘五千臥虎軍將士們撤走了,盧植便毫不遲疑地率領著剩餘的九萬部隊衝進了晉國的南大門,兵鋒所指的正是臥虎城!
匿名
狀態︰ 離線
945
匿名  發表於 2012-12-9 21:59:08
第九四八章 崇文尚武百萬軍

趙興下令防守箕關的臥虎軍讓出箕關,並非一時頭腦發熱或者情緒激動做出的決定,他有把握和信心攔住盧植親自指揮和率領的這九萬大軍。

箕關之內雖然沒有雄兵百萬等候盧植,但卻有四百萬晉國子民在等著盧植和他麾下的九萬大軍。與其讓交戰雙方的十數萬大軍在箕關南北殊死搏鬥,還不如讓晉國這數百萬百姓淹沒了盧植的九萬部隊。

現在的晉國百姓,在趙興十幾年如一日的影響和啟發發,不僅有著強烈的國家歸屬感,更有著濃郁的尚武精神。晉國的百姓是天底下最講究規矩和秩序的百姓,但同時他們也是天底下最不懼怕外敵入侵的百姓。按照平西王所教導的,一旦發現有敵人進入了家園,老百姓們會在預備役官兵們的組織下,將每一座城池、每一片村落、每一寸土地都變成戰場,讓敵人見識到什麼是眾志成城,什麼是人民戰爭!

從箕關通往臥虎城的道路上,盧植的心情變得越來越沉重。沿途所至,他看到的只有手持各種武器怒目相向的百姓,這些百姓沒有主動對朝廷的大軍發起攻擊,但看他們擺出的架勢就知道,只要朝廷大軍侵入了他們的田園和村落,那就一定會遭到殊死的反抗。好在從箕關通往臥虎城的道路是足夠寬闊的官道,而盧植帶的這支部隊也有充足的糧秣,所以前往臥虎城的一路上,朝廷大軍並沒有與晉國的百姓發生大規模的流血衝突。

盧植不是土匪頭子,他率領的九萬大軍也不是山賊流寇,如果衝入晉國境內便開始大肆燒殺淫掠,那麼趙興絕對不介意以最為激烈的手段進行還擊。盧植的大軍之所以能夠長驅直入地靠近臥虎城,那是因為趙興命令各地的預備役部隊不需要主動出擊,只要防守好本地百姓的安全和財產即可。

對於盧植這位長者,趙興心底一直保留著足夠的尊重和讚賞。盧植不是野心家,也不是屠夫,他是典型的士大夫和儒將,他心中同樣有著救國救民的抱負,只不過因為時代和環境的限制,看得沒有趙興更為長遠而已。

如果趙興不是一個開了「超級外掛」的穿越者,那麼他根本就沒有機會成為盧植這種大人物的對手。但是話又說回來,若非趙興的橫空出世,盧植這樣的名將按照歷史原本發展的軌跡,也只會被宦官和外戚之流陷害和排擠,沒有機會走上如今的位置。

為了成全一代名將心中不屈不撓的意志,趙興等於是放開了一條大道,讓盧植有機會親眼見到臥虎城的輪廓,但也僅限於此。

臥虎軍有整整四萬人,防守箕關的不過是一萬部隊,在盧植攻打箕關的時候,駐守各地的三萬部隊已經迅速向著臥虎城方向靠攏。接到緊急軍令的遼東軍,扔下一切輜重,以強行軍的速度也趕到了臥虎城下,隨即便接受了城內臥虎裝備院配發的最頂級的裝備,只把這群東北來的小伙們樂得合不攏嘴。原本駐守北方的定遠軍也緊急抽調出兩萬騎兵火速南下,由軍長胡車兒親自率領,如今距離臥虎城不過數百里之遙。

相對於盧植軍進入晉國時遭受到的冷遇,無論是晉國百姓熟悉的臥虎軍,還是有些陌生的遼東軍,以及裹挾著北方草原上尚未融化的冰雪而來的定遠軍騎兵,他們在沿路上都受到了當地百姓的熱烈歡迎和支持。

為了不耽誤保衛臥虎城的部隊行軍速度,沿路的老百姓早早地便準備好了雞蛋、滷肉、白麵饅頭、涼開水和馬匹食用的草料,只要看到大軍來到,便井然有序地排在道路兩旁,任由士兵們取用。有那膽大熱血的年輕後生,竟然手持著一些簡陋的武器,尾隨在幾路急行軍的身後,等到抵達臥虎城下時,竟然匯聚了好幾萬人!

對於這些充滿報國熱血的青年後生,趙興並沒有給他們潑涼水,而是站在正陽門上對大家高聲喊道:「從今天起,你們便是我趙國昌麾下的預備役部隊了,所有人聽命,立即入城接受臥虎訓練團的強化訓練!」

趙興一語傳來,城下的幾萬愣頭青們歡聲雷動,紛紛從平日裡只有趙興才可以進出的正陽門下湧進了臥虎城。

等到盧植帶著大軍趕到臥虎城外二十里處時,便看到了護衛在城外的臥虎軍、遼東軍和定遠軍已經列好了隨時可以發動大兵團作戰的陣型。

趙興站在正陽城上,在他的身後站著徐晃、胡車兒、李進武、李進思、趙振邦、王路和馬謖等人。趙興一臉平靜地說道:「臥虎城自建成以來,此前只有丁原手下的部隊有幸靠近過城下。如今盧太傅率領九萬大軍遠道而來,諸位且莫怠慢了。既然他已經下令了馬革裹屍的決心,我們便成全了他……」

趙興說完話之後,便轉頭走下正陽門,回府中專心著立說去了,至於臥虎城外會打成怎樣一副昏天暗地的景象,他卻提不起一絲的興趣。有徐晃親自坐鎮指揮,盧植的九萬大軍又如何能夠靠近得了臥虎城?就算能夠靠近臥虎城,又如何能夠衝破城頭那無數火器的攻擊?

趙興一走,徐晃隨即下令臥虎城將迎賓門和凱旋門同時打開,然後率領城上的幾位將軍一起施施然走了出去。徐晃出了城,但他身後的城門依然大開,似乎是在無聲地向城內的百姓們保證:就算這兩道城門大開著,朝廷的部隊也休想越過晉國的部隊衝進城裡!

居住在臥虎城內的晉國百姓,也都是些不怕事、不怕死的主,既然平西王沒有下達城禁的命令,那麼他們便大搖大擺地也從城內走了出來,紛紛立於護城大軍的身後,開始為晉國的將士們吶喊助威。

臥虎城外盧植與徐晃的最後一戰,實際上便是新生的晉國與腐朽的大漢進行一場決戰。雙方在兵力相若的情況下,毫無花俏地正面進行對決,輸了的一方不僅會丟掉性命,更是向天下人宣示己方的徹底敗亡。
匿名
狀態︰ 離線
946
匿名  發表於 2012-12-9 21:59:26
第九四九章 上陣還是父子兵

看到從臥虎城內湧出來的十數萬百姓時,盧植終於明白了趙興放開一條大道讓他兵臨臥虎城下的用意。。趙興是在告訴盧植如今誰才是得道多助,誰又是失道寡助!

盧植對於趙興在臥虎城外排出八萬大軍的陣型「迎接」自己,感到非常的滿意。這就像兩個相同級別的高手,雖然明知道是要以命相搏,但必須要給對手以對等的尊重,才顯得出風度來。

既然刀槍早已擦亮,戰馬已在嘶鳴,遠處的晉國「觀眾們」更是熱情高漲,那就來一場堂堂正正的大戰!

身處中軍位置的盧植,對身邊的副帥,也是多年的老搭檔宗員說道:「此次北征,卻是將你也連累進來。片刻後便是兩軍對決之時,這一仗吾親為先鋒,一旦吾兵敗身死,君不必隨之,可令餘下的將士就地投降,趙國昌從不殺俘,這次也會善待君和洛陽子弟。」

宗員聽完盧植這番話,淚水奪目而出,但卻沒有表示反對,因為他知道這是亦師亦父的太傅大人留下的遺言。雖然宗員很想隨著盧植一起戰死沙場,但他還需要對戰敗的兄弟們著想。

遙遙相對的晉國中軍大營內,此時的氛圍卻明顯沒有盧植軍中那麼壓抑沉悶,只見主帥徐晃正跟大侄子趙振邦叨咕著什麼。

趁著其他將領忙著調度之際,徐晃小聲對趙振邦說:「待會大軍衝鋒時,你給我老實地待在後面,不差你一個人!」

趙振邦笑瞇瞇地回答:「二伯,這事你說了可不算!咱現在好歹也是一軍之長,你要是給我下一道命令,我保準堅決執行,可這私下裡說的話麼,可當不得軍令來聽!」

徐晃狠狠地瞪了趙振邦一眼,訓斥說:「哼,就知道你這渾小子會這麼說!你要是不想看著你二伯為了救你而受傷,那就乖乖地呆在我身後,要是敢衝在我前面,到時候可別怪我回去向你娘告狀!」

趙振邦被徐晃一番連唬帶嚇鎮住了,有些憋屈地用手拉下掩面的鋼甲,甕聲甕氣地說:「好,我就待在二伯身後了。不過二伯你可要悠著點哦,別到時候變成我來救你!」說完這話,趙振邦一溜煙地向遼東軍所在的陣位跑了過去。

盧植軍這邊三通鼓聲咚咚地響過,城頭上晉國守軍的一陣炮響過,兩軍士兵便排著整齊的軍陣,邁著堅定的步伐向著戰場中央而來,那場面看起來真是令人熱血沸騰,緊張萬分。

趙振邦率領的這支遼東軍,其中有許多中層將領便是當年他從臥虎城內拐走的少年班的同學,而這些同學的父兄們有許多正是效力於臥虎軍中。如今父子兩代同場上陣殺敵,那真是豪氣干雲,鬥志昂揚。

不遠處自發出城為晉國大軍吶喊助威的城內百姓,有許多便是場上士卒的父母兄弟或者是子侄,他們大聲喊著自己的孩子或者父親名字,似乎想要將自己的力量都傳導給場上的將士們。

俗話說: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有了這種無形的力量支撐和鼓舞,本來就戰力驚人的臥虎軍爆發出了從未有過的殺氣,而遠道而來的遼東軍和定遠軍也似乎被場上濃烈的氣氛所感染,勃發出無限的鬥志和精神。

晉國這一方的將士們未戰之前便鼓足了勁頭,而朝廷一方的將士卻被一種沉悶和淡淡的哀傷所籠罩。此消彼長的情況下,兩軍終於狠狠地撞擊在一起,於是廣闊的戰場在下一個瞬間成了吞噬生命和鮮血的修羅場。

「兒郎們,隨我衝啊!將朝廷的軍隊趕到黃河裡面餵魚!」這是晉國的將領在大聲鼓勵著手下士兵奮勇殺敵。下一刻,這位不知名姓的將領便被飛來的一根利矛刺穿了身體,然後緩緩地倒下。

「將士們,跟我殺啊!趙國昌便在不遠處那座城內,打敗了面前的叛軍,我們便可以活捉趙國昌,立下不世的功勳!」一位朝廷軍中的將軍在鼓舞士兵向前衝鋒。下一刻,這位將軍便被一位手持雙斧的威猛將軍砍下了頭顱。

「東北來的兄弟們,今日看到了臥虎城,是不是像我當初告訴大家的那般雄壯啊?!今日只要殺光了這群朝廷的狗腿子,我便帶著大家去城裡的醉仙樓上喝最烈的長河大曲!」一位頭戴掩面虎頭盔,手持霸王槍的將軍騎在馬上高聲喊道。

「來自莽莽大草原上的兄弟們,報答平西王的機會來了,我們還等什麼!且隨吾鑿穿敵陣,活捉敵軍中軍將領!」胡車兒的聲音在戰場上響起,激起了兩萬由黃軒、炎晟和堯興青壯組成的士兵們的熱情。

在這個巨大的戰場上,交戰的雙方似乎都已經忘記了使用大規模的殺傷性火器,全憑著手中的冷兵器進行搏鬥和廝殺,直到體內的鮮血流盡,雙方的士兵才會不甘心地閉上眼睛。

臥虎軍的重裝步兵,在這一戰中再次發揮出遠超常人想像的作用。他們就像一道鋼鐵澆鑄的洪流,始終頂在雙方交戰的鋒線之上,牢牢克制著朝廷大軍發起的衝擊。

兩萬定遠軍的騎兵,終於在朝廷大軍的側翼撕開了一道深深的傷痕,然後便狠狠地穿插了進來,將朝廷大軍的陣型攪亂。

身形高大的遼東軍士兵,不願意讓臥虎軍獨佔鰲頭,他們不知疲倦地拉弓射箭,投擲短矛和飛斧,不停地殺傷著被臥虎軍頂在前面的朝廷士兵。

在兩軍僵持了不到半個時辰之後,朝廷大軍終於出現潰敗的跡象。就像一條飽經洪水沖刷的大堤,在出現了第一道潰壩之後,隨後而來的便是全線的崩坍和潰散。

朝廷的士兵被逼著不斷向後退卻,晉國的大軍則是大踏步地向前繼續攻擊,當副帥宗員看到盧植身邊的那桿帥旗終於被晉國的大軍從戰場上拔除之後,於是流著眼淚下達了命令:「鳴金收兵,派出使者向晉國大軍請降!」

一代名將盧植,終於實現了他終生堅持的信條,倒在了征討趙興的戰場上。從洛陽北上的十萬朝廷大軍,在箕關之下傷亡一萬有餘,在臥虎城外傷亡三萬多,終於以失敗而告終。
匿名
狀態︰ 離線
947
匿名  發表於 2012-12-10 00:47:38
第九五零章 平西王揮師南下

隨著潰散的朝廷部隊後方傳出收兵的鑼聲,步步緊逼的晉國大軍在主帥徐晃的一聲命令之下,齊刷刷地停在了原地,默不作聲地看著剛才還在進行著殊死搏鬥的對手從面前撤了回去。

不多時,盧植隕落的消息像一陣微風般刮過了朝廷這方的軍隊,將士們聞之無不嚎啕大哭,如父長逝。宗員將盧植的遺言曉諭三軍,然後派出使者來到陣前向徐晃請降。

徐晃在陣前說道:「傳我帥令,今日戰事已畢,晉國獲勝。朝廷一方剩餘將士卸甲去裝之後,向北轉移十里,等候收編。派人立即清理戰場,救治雙方受傷士兵,清理戰死士兵遺體,按照陣營分置兩處,等候平西王前來弔唁之後入土為安!」

不多時,徐晃的帥令便傳遍戰場各處,同樣也傳到了朝廷投降的士兵這一方。宗員於是讓士兵抬著盧植的遺體,緩緩向北而去,離開了這片讓他們魂斷欲絕的土地。

戰後經過清點,此役晉國這方參戰的七萬五千士兵,犧牲九千餘人,重傷一萬二千餘人,輕傷一萬五千人。如果將雙方的傷亡對比一下,就會發現晉國的這場勝利來得也不輕鬆,只能說是小勝而已。但是不可否認的是,趙興麾下的軍隊,一如既往地保持了很低的死亡率。就算一些士兵重傷退出現役,但他們畢竟留下了生命,今後還有晉國優厚的撫恤待遇,並不用為生計發愁。

不多時,平西王被城內的百姓們簇擁著來到了沙場之上,看著眼前血肉模糊的景象,就算兩世為人見慣了戰場之上支離破碎場景的趙興,還是於心不忍,差點落下淚來。

趙興沉聲對身後的官吏們說道:「將吾方殉國將士登記造冊之後,清理遺容,三日後送入太行忠烈園集體安葬,屆時由吾主祭。將朝廷一方的將士清理遺容之後,送往羊頭山進行安葬。至於盧太傅的遺體,先暫存於羊頭山上,待詢問其家人之後,再選擇具體安葬的墓穴。」

三日後,兩場盛大的葬禮在太行山餘脈和羊頭山兩處地方同時舉行。平西王在太行忠烈園這邊主祭,晉王劉鎔、國相王允、大學士蔡邕則是在羊頭山主持為朝廷一方死亡的將士下葬。人死如燈滅,當黃土掩蓋了一切之後,留給後人的只剩下許多的嗟歎和哀傷。

被俘的五萬多名朝廷士兵,暫時被送往幽州訓練團的軍營中進行看押,等到中原大戰結束之後,便按照籍貫進行遣返,並不會被驅趕進入礦山和山林之中進行辛苦的勞作。都是漢人子弟,當大戰結束後,都有父母妻兒需要他們撫養,趙興又怎麼會虐待這些士兵給人落下口舌呢。

處理了這些戰後之事不久,從洛陽太傅府中傳來盧植幼子盧毓向平西王提出的請求。盧毓求趙興將其父埋葬在與太行山遙遙相對的王屋山顛,允許盧家後人前去結廬掃墓。趙興聽了此事之後,不由得苦笑不已,然後慨然應允,而且還從內庫之中專門撥出白銀五十萬兩,專門為盧植修建一座規模宏大的陵墓,以紀念這位剛毅有節的當世大儒。

《列子˙湯問》裡有一篇文章,講述的是愚公不畏艱難,堅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終感動天帝而將太行和王屋二山挪走的故事。太行山上有忠烈園,所以盧植便給自己選了王屋山作為墳墓,這是死後都要跟趙興較勁呢!

又過了些時日,太傅盧植率軍突襲箕關,在臥虎城下兵敗身亡的消息傳遍各州,於是又掀起了天下輿情的轟動。先是朱儁在鄴城隕落,接著是盧植在臥虎城下殉道,這對於朝廷和曹劉聯軍的打擊自然是十分沉重。被圍困在長安的皇甫嵩因為長期抑鬱成疾,在聽聞盧植身死後不久,便在某個夜裡闔然長辭,追隨著兩位老夥計的腳步一同而去。

皇甫嵩去世,皇甫堅壽被俘,長安城內便只剩下了皇甫酈。按照皇甫嵩臨終前的交待,皇甫酈命令城內四萬御林軍打開城門,向城外的先鋒軍投降,於是長安城得以完整的保存,長安城內的百姓也沒有遭受任何兵禍,倒是符合了「長安」這座城名本身的涵義。

長安既然被克,則關中地區已經盡在西北路的掌握之中。關羽於是下令大軍兵分兩路,由蒼狼軍和西涼軍向東而行,連續穿越潼關和函谷關後,迅速進入洛陽地區,控制如今已經無兵駐守的洛陽;由先鋒軍、崑崙軍和平西軍轉向東南方向的藍天青泥隘口,奪下袁術軍佔據的武關之後,兵進南陽,直搗袁術的老巢宛城。

北路軍如今不再為晉國的安危擔憂,於是整頓兵馬,從箕關南下,十分輕易地拿下了河東郡和河內二郡,然後渡過黃河,將大軍開進了早已人去城空的洛陽。

如今的洛陽城內,變成了小偷、乞丐和地痞混混的天下。有錢有勢的人們,早已追隨著皇帝和大臣們去了重兵駐守的陪都許昌。那些原本生活在角落之中的城狐社鼠們,此時便跳出來欺負城中無處可去的窮苦百姓,直到馬超和臧霸帶著大軍進入洛陽之後,城中的秩序和治安才徹底地清明起來。

馬超和臧霸入城之後,按照平西王的密令,立即將洛陽城內的藏館、太學院等許多涉及到歷史和文化科技的重要場所給控制起來,又緊急出動部隊對城裡面的各種下三濫的團團伙伙進行清剿,把這些壞分子搜刮和搶掠而來的各種財富以及文物古董全部收繳一空。

緊接著,北路軍團中的臥虎軍和遼東軍五萬步兵浩浩蕩蕩地開赴洛陽城,緊隨在這支大軍身後的是一支人數多達五萬的運輸車隊。這支車隊不僅負責向北路軍團提供給養,他們還給洛陽城內的百姓帶來了大批的糧食和御寒的過冬被服與衣物。

跟在運輸隊伍後面的,還有許多從晉國選拔出來今後負責治理洛陽地區的各級官吏,以及從太行院選拔出來出任洛陽太學的師生。

在這些隊伍後面,還有平西王的車隊!

洛陽作為東漢帝都,那是天子所居之地。如今舊皇帝被趕到了許昌,平西王要是不入洛陽,誰又能鎮住洛陽這座帝都?

不多時,平西王揮師南下的消息傳遍天下……
匿名
狀態︰ 離線
948
匿名  發表於 2012-12-10 00:47:57
第九五一章 深藏心底的道路

當一支浩蕩的車隊從洛陽城正西的雍門駛入時,新近才負責把守西門的臥虎軍將領和官兵們,齊刷刷地向著正中那輛馬車行了軍禮,然後目送著平西王的車隊緩緩駛向南宮。

坐在馬車之中的趙興,透著半透明的紗窗玻璃,向外看著當初曾經走過的雍門,此時心中並不平靜。

十八年前,那時的趙興還是一個十六歲的青年,帶著小跟班李進思、李鐵柱、二夫人胡杏兒、表妹許婉琳、師妹趙雨,從箕關南下渡過黃河,來到帝都洛陽,販賣許氏酒坊新釀的長河大曲。

在洛陽城內短短不到半年的光陰,趙興便連續兩次完成了華麗的轉身,不僅用重金從漢靈帝的手中買來從三品的平北將軍封號,還在御筆亭中憑借幾首驚世傑作名動洛陽,最後在張溫和袁隗等朝中大佬的算計之下,拐帶著郭嘉和田豐二人順利逃出洛陽,從此一飛沖天,再不曾有失魂落魄的遭遇。

當年白白喝了長河大曲的皇帝宦官和朝中大臣,如今只剩下一個何進逃到洛陽苟延殘喘,其他人則都化作塵土隨風而逝;當年算計過趙興的蠅營狗苟們,要麼已經被趙興連根拔起,要麼現在正瑟瑟發抖地躲在南陽,不知道下一步又該逃向何處;當年被趙興拐帶的人,如今位高權重、受人敬仰,與趙興一同走向了人生和事業的高峰,而且未來的道路更加寬廣。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尚未進入洛陽之前,趙興已經開始召集人手,準備為新生的大漢帝國搭建頂層的國家機構和體制。

在過去的幾年之中,趙興反覆在心中思考著如何能讓帝國避免陷入無休止的皇權爭奪和朝代更迭的歷史宿命,希望尋找到一條可以讓國家政體長久存在下去的辦法,從而盡可能地保證華夏神州始終屹立於世界東方,處於人類社會的最頂端。

從早期的封建社會形態一步邁入社會主義或者資本主義?純粹是癡人說夢。在民眾的整體認知沒有達到這個程度的時候,推行社會主義或者資本主義,只怕搞不了幾天就會把大漢整得分崩離析。

借鑒後世唐宋發展成熟的三省六部制?這豈不是又走回到原來的老路上去了!需知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便是分別形成於東漢和三國時期,其中尚書省形成於東漢(當時稱尚書臺),中書省和門下省形成於三國時期,目的在於分割和限制尚書省的權力。三省六部制到了唐代便日臻完善,但還是沒有避免大唐帝國不到三百年便走上覆滅的命運,之後更是出現了五代十國的大亂之世。

借鑒後世西方國家的「三權分立」之法?西方國家玩了好幾百年,直到資本主義社會形態完全穩固下來,才真正實現了名義上的「三權分立」,以如今大漢國民的受教育程度以及社會生產力狀況,搞「三權分立」根本就沒有條件!

借鑒後世一些國家從封建制度過渡到「君主立憲制」的做法?這倒是趙興想到的唯一有可能實現的辦法。雖然兩世為人的趙興對於倭奴國非常不感冒,甚至已經開始著手平定倭奴四島的部署,但這不影響他對後世倭奴國搞的那套君主立憲制進行深入的思考。

直到明治維新之前,倭奴國都是跟在我中華天朝的屁股後面亦步亦趨,可謂是典型的東方封建國家。雖然倭奴國的疆域不過大漢數州之地大小,有些地方不具備可比性,但倭奴國最終走上強盛,直至後來以螞蟻啃大象的架勢給我泱泱華夏造成了巨大傷害,卻是拜明治維新所賜。

那麼明治維新最大的成果是什麼呢?別的不說,首先就是倭奴國進行了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了君主立憲政體!正因為倭奴國不是採取極端的政權更迭形式,而是採用了折中的或者說妥協的國家政體改革,所以才迎來了一個高速發展的黃金時期。而當時的華夏國卻處於辮子政權的統治之下,受到根深蒂固的封建制度束縛,數次救亡圖存皆以失敗告終。

說的白一些,為什麼倭奴國搞明治維新能夠成功,而華夏國搞「戊戌變法」和「五權憲政」卻以失敗告終?那是因為華夏國搞了近兩千年的東方封建統治制度實在是太完善了,到了最後卻成為國家和民族改變的巨大障礙!

所謂的君主立憲制,又稱為立憲君主制,或稱「虛君共和」,是相對於君主獨裁製的一種國家體制。君主立憲是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過立憲,樹立人民主權、限制君主權力、實現事實上的共和政體。

君主立憲可分為二元制君主立憲制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趙興穿越而來時,他所見到的君主立憲制國家,絕大多數都演變為議會君主立憲制。

二元制君主立憲制從政府結構來講,是指君主交出了立法權但保留部分行政權,首相只是輔助君主治理國家,憲法和其它法律由議會制訂,從體制上看就是議會制訂憲法和法律限制君主,君主在制訂的憲法和法律的範圍內治理國家。

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則是君主交出所有的權力(有些國家的紀年還可以由君主來指定),首相是國家的主要行政人,立法和實君一樣,從體制上來看憲法和法律不是限制君主而是用來限制首相,首相只能在憲法和法律內治理國家。

君主立憲制,說白了就是資本主義國家君主權力受憲法限制的政權組織形式,是資產階級同封建勢力妥協的產物。其最大的缺點在於國家內仍存在著特權階級,而最大的優點就是不用戰爭就可實現憲政。

趙興最傾向於搞的便是「改良版」二元制君主立憲制,因為這樣一來,既可以限制君權,但又給皇帝留下了足夠維持帝國統一的權力和權利,最有可能實現趙興長時間不讓華夏內部發生政權更迭內戰的願望。

兩世為人的趙興,實在是太瞭解統一穩定對於華夏神州的重要性了。翻開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華夏神州有三分之二的時間都是處於分崩離析的狀態,而但凡是國家處於統一的時候,便是大治之世,人民安居樂業、百姓富足安康、人口蓬勃興盛,就算內部有這樣那樣的一些問題,但國家始終處於世界強國的頂峰。

在很長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在國民對於民主和民權尚沒有那麼迫切需要的歲月裡,華夏神州最需要的是統一和穩定,只要華夏不陷入無休止的政權更迭和民族戰爭之中,那麼確保大漢帝國從此長盛不衰一千多年並非沒有可能。

在趙興看來,如今的局面便是他嘗試推行二元君主立憲制度的最佳時機。

趙興現在所處的時代,正是華夏封建制度形成的初期,很多方面實際上還是處於農奴社會的末期,這與就意味著東方封建制度尚不完善,就像尚處於成長期的孩子。只要趙興這位「導師」施展移花接木之手,將君主立憲制的種子播種下來,並且精心澆灌一段時間,那就很有可能使得後世的華夏國避免一場從封建社會形態擺脫出來時給國家造成的巨大危害。

因為後世的事實已經證明,從妥協的君主立憲制度走向新生的社會制度很容易,簡直是水到渠成或者順其自然就可以辦到。大不列顛國和倭奴國到現在還在實行君主立憲制度,可人家的國家卻從未發生過朝代更迭這種內耗的破事。

趙興的設想便是讓大漢帝國從他開始,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處於早期君主立憲制,也就是二元君主立憲制。一旦時機成熟,則會和平順利地向著議會君主立憲的制度發展,而這個過程不過是漸漸削弱了皇帝的權力,並不需要讓皇室付出許多生命,也就沒有太多的流血衝突。而趙興在《告大漢同胞書》中已經明確宣告天下,他不會改朝換代,更不會屠戮劉姓皇族,其實就是在為下一步自己的設想在做鋪墊。

當然,趙興這麼做確實有著養虎為患的隱憂,萬一以後他的子孫不爭氣,讓劉姓皇室復興起來再次奪了天下,搞起復辟制度來,那豈不是悲了個催的?

但是,這世上哪有只賺不賠的生意?哪有一本萬利的買賣?如果連這點小風險都不敢冒,那趙興何不趁早洗洗睡了!而讓趙興敢於冒這種風險的最大依憑,恰恰就在於推行君主立憲制度後所帶來的好處。

從目前的形勢來看,毫無疑問趙興會在一兩年內登上大漢皇帝的寶座,在沒有意外情況出現之下,比如趙興離奇的第二次穿越,那麼憑他至高無上的威望,至少可以守護大漢帝國三十到四十年,甚至是五十年。同樣,可以不用懷疑的是趙興精心培養的接班人趙振邦,在父親的引導和示範下,未來一定會堅定不移地按照父親劃好的道路向前邁進,這又是三十年左右的時間。

兩個三十年相加,便是六十年。如果大漢帝國能夠在君主立憲制的框架下穩定運行六十年,那時候的國民整體素質豈是今時今日可比?有兩位開明賢能的皇帝親身垂范在前,主動讓出一部分君權,維護立憲政體,趙興的子子孫孫今後都要受到人民的監督和制約,那時候君權已經不是神授,已經被有效地加以限制,哪裡還有機會搞獨裁和專政?

這個道理十分簡單,老百姓經過六十年的教育啟發,已經深深地認可了君主立憲制,而且實實在在地從中享受到了作為國民的待遇和好處,如果趙興的後代之中有那不長眼的混帳想搞獨裁,億萬大漢子民豈會答應?

同樣的,如果有那野心勃勃之輩,企圖推翻由趙興後人出任帝國皇帝的大漢王朝,那就得拿出比君主立憲制更加先進和優越的制度來吸引天下百姓追隨,甚至是為他拋頭顱、灑熱血。問題是,除非再來一位來自三十世紀甚至是四十世紀的穿越者,帶來了連趙興都沒有經歷過的更加厲害的「金手指」,否則老百姓憑什麼要聽他的呢?

難道說,你可以忽悠已經享受著君主立憲制的大漢子民再次接受「君權神授」、「皇帝乃是受命於天的天帝之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這些狗屁倒灶的混帳思想?小心所有被開啟了民智的大漢國民人人啐你一臉!
匿名
狀態︰ 離線
949
匿名  發表於 2012-12-10 00:48:15
第九五二章 已露雛形的內閣

懷著複雜的心情,趙興終於再次踏入昔日曾經有幸光臨過一次的洛陽皇宮,此時整座皇宮除了警戒的臥虎軍士兵之外,便再也看不到其他的閒雜人等。

宮內的太監宮女們已經簇擁著皇帝劉辯轉往許昌,雖然時隔數月晉國的軍隊才開進洛陽,但這座皇宮依然保持著足夠的整潔,看來皇帝遷往許昌之後,太尉府還是經常安排人員前來打掃一番。

在南下的時候,趙興一直在琢磨盧植為何明知北上可能會一去不返,卻還是固執地堅持帶著洛陽地區的全部兵力北渡黃河攻打箕關和臥虎城。等他看到一座保存完整的洛陽城時,終於明白了盧植心中的想法。盧植肯定聽說了趙興要求西北路軍不准用炮火轟擊西都長安的命令,這位當世大儒不願意放棄心中的堅持,又不想洛陽城和城內的百姓遭殃,所以便帶走了洛陽地區的全部兵力,以一種最為壯烈的方式向世人和趙興做了臨終的告白。

隨著盧植在北方身亡,太傅府中的盧植幼子已經帶著家人前往王屋山為盧植守墓,所以現在太傅府也成了門可羅雀的一座空宅。盧植本有三個兒子,其中盧毓最小,另外兩個兒子早年隨盧植南征北戰,皆亡於沙場之上。如今盧毓一心為父守墓,隱居於王屋山中,卻也是為盧植留下了一脈。趙興敬重盧植的品德和操守,撥出重金為盧植修建陵墓,在他的如此照拂之下,盧氏後人終有再次興旺的時日。

趙興闊步邁入往日皇帝和朝中大臣們議事的廳堂,舉目環顧四周,並沒有多少豪氣干雲的情愫在胸中升騰,反倒是有一種淡淡的哀傷和感歎縈繞在心頭。

趙興轉頭對身後的李進思說道:「安排人將這朝堂上的階梯全部拆掉,按照平西王府內最大的那間作戰指揮室的風格重新佈置此間議事大廳,從今往後,君臣議事時皆圍坐於條形會議桌之前,不再將皇帝的座位擺於高高在上的位置。」

李進思跟隨趙興多年,當然能夠聽明白趙興這話的意思。平西王府內那間最大的作戰會議室,便是採取環形條桌的佈局,平時議事時,趙興坐於條桌的頂端位置,左邊一排全是高級軍事將領,右邊一排則是高級內政官員,需要臨時列席會議的特邀人員則圍坐在條形大會議桌的外圍。在趙興所坐的正對面的牆壁上,則是懸掛著一副巨幅的大漢疆域圖,所有參加會議的文武官員在說明情況時,皆可以起身來到地圖之前進行現場解釋說明。

這些年下來,晉國一系的高層文武官員包括有幸能夠臨時列席會議的官員,都發自內心地喜歡上了這種議事的風格,大家在心底甚至擔心一朝趙興登上帝位後,會不會廢除了這種讓人心情愉悅而且高效的議事方式。如今有了趙興這句話,李進思便知道趙興還是一如既往地不喜歡搞那些虛裡冒套的玩意,仍然時刻在考慮著將皇帝「去神化」,追求一種可以平等民主的議事的方式。

在徐晃、李進武、李進思和趙振邦等重要將領的陪同之下,趙興巡視了南宮和北宮之後,並沒有選擇在宮中居住,而是令所有人都意想不到地住進了當年他來洛陽販酒時購置的那處院落。

十八年前的趙興,只不過是上黨郡長子縣內的一名小小的縣長(比縣令小一級),來到帝都洛陽,能夠夠得一處院落,也算是一件十分豪奢的事情。但以如今趙興即將君臨天下的身份,卻帶著身邊幾位十分重要的將領住進這處有些破敗的小院落中,就過於寒酸和簡陋了一些。

隨趙興一起南下的劉繼禮有些感慨地說:「當年黃巾禍亂洛陽時,我便將這處院落棄之不顧而北上臥虎城,沒想到多年之後竟然還能陪著國昌一起再住進來,也算是人生一段佳話呢!」

趙興渾不在意地說:「洛陽的皇宮太大,我住進去心裡頭實在是不踏實。住進這處院落有助於我保持清醒的頭腦,理清今後的思路,也可以引導大家戒除成王敗寇的狹隘思想。今後將北宮和南宮全部進行改造之後,北宮便作為大漢的歷史博物館,南宮便作為大漢的政務院辦公地點。」

隨著平西王進入帝都洛陽的消息傳遍司隸地區乃至北方的各州,原本慌亂蕭條的司隸地區迅速迎來了上百萬人的投奔。那些一直爭取入籍臥虎城而不得的各地百姓,第一時間便調整了思路和方向,將落戶洛陽當成了替代方案。

大家心裡的小算盤打的叮噹直響,只要趙興在洛陽住了下來,今後洛陽必將迎來一輪重新建設的浪潮,到時候洛陽的地位只怕比臥虎城還要高些,而若是能夠第一時間住進帝都洛陽,那今後就相當於搭上了平西王的大船,幹什麼事情還不是一帆風順!

實際上,這正是趙興親赴洛陽的一條重要原因。趙興坐鎮洛陽,首先是便於居中指揮各路大軍完成對曹操和劉備的最後圍剿,其次就是要向天下百姓證明沒有了皇帝劉辯和朝廷大臣居住的洛陽會更好,最後則是要指導手下內政官員將洛陽建設成為大漢帝國未來的經濟和金融中心。

在趙興的設想中,今後大漢帝國的文化和科技中心保留在臥虎城內,因為那裡有深受趙興思想影響的太行書院和許多研究院以及新型的工廠和作坊;大漢帝國的軍事政治中心則要設在長安,因為長安特殊的位置可以很好地控制西域和北方大漠,可謂華夏氣運之中樞,必須牢牢地佔據;大漢帝國的經濟和金融中心之所以設在洛陽,卻是因為洛陽便利的陸路和水路交通以及完整寬大的城市基礎。

從長遠建設和發展的角度考慮,如果把政治、軍事、文化、經濟和金融一股腦地放在一個超級大都市中,就會造成這座城市越來越擁堵不堪,而且也會造成嚴重的地域不均衡。

黃河以北有臥虎城,黃河以南有洛陽,關中平原上有長安,在地圖上將這三座城市用直線連在一起,就是一個廣泛的三角區域,可以有效地向四面八方輻射出很遠很遠,這對於加強中央對於帝國的控制將是非常有利的。

趙興抵達洛陽之後不久,身處各地的內政官員紛紛收到了趙興關於改革政體的設想,雖然趙興在信之中是以探討的口氣進行解釋說明,但大家都能夠感覺到趙興準備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的決心。

身處西域的劉虞,收到趙興的來信之後,心中的感受十分複雜。趙興在信中明確說明新生的大漢帝國將委任劉虞為第一任政務院院長之職,總領農業、工業、商業、文教、衛生、水利、財政等十二個大部門的日常工作,現在主要是向劉虞徵求這十二個部門負責人的人選。

能夠擔任第一任政務院院長的職務,不僅僅是一項非常崇高的榮譽,而且實際掌握的權力只怕比皇帝也少不了多少。趙興說的非常明白,今後皇帝只是對國家的發展定個大政方針,具體的規劃和實施全部由政務院帶領十二大部門來完成,皇帝並不會對具體事務進行插手。

作為舊漢室劉姓後裔,劉虞能夠在趙興一手創立的新帝國中擔任政務院長的職務,他的心情自然既有激動又有感慨,甚至還有一些別的道不清說不明的東西。但是劉虞並沒有在這種複雜心情中沉浸過久,他從心底裡期待這種全新的政體能夠給大漢帶來全新的氣象,所以毫不猶豫地接受了趙興的任命,並且列出了一個長長的名單,將自己認為今後適合在政務院中擔當職務的官員來了個一網打盡。

身在長安的賈詡也收到了趙興的信,他所看到的內容與劉虞的既有相似之處,也有一些具體的區別。趙興同樣將自己改革大漢頂層的設想和決心向賈詡做了詳細的解釋和說明,同時邀請賈詡擔任大漢第一任立法及修憲院院長職務。

在趙興所有的謀士當中,賈詡的資格最老,如果只是用智謀超絕來形容賈詡,那還不夠全面深刻。在趙興看來,賈詡對人心看得最為透徹,由他帶著一群同樣智謀高絕的人來負責制訂和修改維持大漢帝國長久興盛的律法,一定可以預先堵住許多漏洞,讓那些一心想要鑽律法空子的傢伙們碰個頭破血流。趙興準備讓郭嘉和龐統兩個作為賈詡的副手,只要有這三個牛人合起伙來「算計」天下人,一定可以制定出一部光耀千秋的法典!

佔據了鄴城的田豐,也收到了趙興的信。他因為剛正不阿的性格和廉潔清正的品德,一直受到趙興的敬重和賞識,在趙興的眾多謀士中地位與賈詡相若。這一次,趙興將一項可能會得罪很多人的職務毫不猶豫地丟給了田豐。。趙興準備讓田豐接替自己擔任大漢監察院院長。

在政務院和立法修憲院尚未組建之前,為了防止各地官吏的貪腐,趙興便親自掛帥成立了監察院,而且狠狠地辦了幾個蛀蟲,對於整頓吏治、肅清官風起到了非常有益的作用。今後,趙興決定將這項重擔交給田豐,同時還準備讓陳宮和徐庶二人給田豐擔當副手,有這三位同樣智謀高絕的牛人負責監察皇帝和天下官吏,趙興心裡還是十分放心的。

從趙興這一系列的構想中,不難看出,除了官吏的任命和軍隊仍然被皇帝抓在手中之外,君權中至少一半是被趙興主動地交了出去,已經與他設想的二元君主憲政相去不遠了。
匿名
狀態︰ 離線
950
匿名  發表於 2012-12-10 00:48:29
第九五三章 炫富裝逼遭雷劈

趙興關於改制的思考和設想還有很多具體的細節,尚且需要等幾位最為值得信賴的謀士和內政官員聚齊之後,經過反覆的商議和論證之後才能推行,不過他也不急於這一時,畢竟現在中原地區潛在的兩個最大敵人曹操和劉備,還佔據著兗州、豫州和揚州等地,需要費一番氣力才能完全平定。

自從趙興住進昔日的院落以後,這裡變成了臨時的統帥部,各級官員整日裡進進出出,向趙興匯報著天下各地的形勢,許多事情都需要由他親自拍板之後才算解決和完成。這樣一來,可把當慣了「甩手掌櫃」的趙興累得夠嗆,心裡愈發的盼望著自己的內閣班子早日組成,也好將他從繁瑣的國家事務中解放出來。

局面穩定之後的洛陽,比之以往的暮氣沉沉,明顯增添了活力和生機。從各地湧來的商販、工匠、手藝人、生意人、學子、旅客……迅速搶佔了倉惶逃往許昌的達官貴人們騰出來的大片空間,以最快的速度在洛陽城內落地生根,很是自在地過上了他們在北方已經過慣了的生活。

洛陽城內原本被摘了牌子,許多年不許經營的五家醉仙樓全都修繕一新,如今重新開張之後,生意比之當年更加火爆。以前,洛陽城內有頭有臉的大人物實在太多,他們宴請賓朋大多是在自家的府邸之中,頂多是讓醉仙樓送一些酒食過來。如今,達官貴人們全跑光了;依附著達官貴人們生存的許多「牆頭草」,也跟著跑光了;唯一沒有跑的就剩下一群生於斯、長於斯的底層百姓。

醉仙樓重新開張之後,在北方喝慣了長河大曲、吃慣了銅鍋羊肉的洛陽新居民們,一掃往日城內含蓄內斂的風氣,用豪放和熱情的氣質迅速改變著洛陽的習俗和風貌。五家醉仙樓遠遠地不夠熱情的北方客人們前來買醉,他們可都是衝著「平西王」的名號特意前來捧場的,趙興自然不能虧待了首批趕來洛陽淘金的百姓,所以立即招呼劉繼禮這位經驗豐富的大總管,在洛陽城內連續新開了二十家適合普通民眾餐飲聚會的「醉仙樓」,這樣一來,總算緩解了城中百姓的口腹之慾。

沒辦法,這大冬天的,從北方苦寒地區趕來的鄉黨們,有點錢就好喝口小酒,吃頓熱氣騰騰的涮羊肉。若非如此,似乎就不像是在過日子。要怪,那也只能怪趙興。誰要他讓原本窮苦的北方如今比南方還要富裕,誰讓他搞出了長河大曲這種極對北方人性格的烈酒,誰讓他改良了許多美食的烹飪和製作方法呢?

用平西王的原話來說,老百姓的吃喝便是最為緊要和關鍵的事情,「吃了喝了,才是實實在在地得了!」如果大家都捂緊了錢袋子,捨不得花錢消費,就會造成內需不旺盛,內需不旺盛又會導致帝國的經濟停滯不前,最終苦的還是尚未改變生存環境的底層老百姓。

所以呢,一向崇尚節儉和簡約的趙興,從不反對從上到下的正當消費。在趙興看來,旗幟鮮明的反對鋪張浪費與同樣旗幟鮮明地鼓勵正當消費並沒有什麼矛盾。浪費產生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為了「炫富」和「裝逼」,而消費的基礎卻是量力而行地改善生活質量和標準。

趙興從一開始便制定了極為嚴厲的家規,要求府中的開支用度必須遵照適度、簡約、實惠的標準來執行,他不要求家人像劉虞那麼節儉,一頓只吃一個帶肉的腥葷,但卻要求家人做多少就要吃多少,否則就是浪費。他也同樣不假惺惺地要求家人們刻意地過清貧苦寒的日子,因為這大大違背了人性追求安逸舒適的本能,但他卻要求子女們從小便樹立起「自食其力」的習慣和思維,堅決不可做於家庭和社會毫無用處的「米蟲」!

趙興這麼要求自己的家人和子女,追隨於他的文武將領自然是有樣學樣,以同樣的要求在管束著自己的親朋好友。大家都是苦過和窮過的人,最能理解趙興勤儉節約過日子的初衷,也非常支持趙興這種不奢不欲的做法。

正因為如此,從趙興往下,整個晉國和實際上由晉國控制的區域,很少出現炫富裝逼的「官二代」和「富二代」。偶爾有那不長眼的、不開竅的,要麼被監察院的官吏們請去喝茶,要麼被看到的百姓們唾沫洗臉,從此羞愧的再也不敢做那鋪張浪費、窮奢極欲的傻逼之事。

平西王有句婦孺皆知的口頭禪,是這麼說的:「你有權力消費,但沒有權力浪費!大漢生產製造的物質財富,屬於整個大漢的百姓,既然暫時因為你有錢而寄存在你家裡,那你就有義務為大家保管好!」

如今,全天下最為富有的人便是平西王,這一點所有擁護趙興的老百姓都非常清楚,而且他們發自內心地期盼平西王能夠更加富有。原因很簡單,平西王越富有,他每到年底免費發放給百姓們的福利就會越豐厚,他義務投入到各種公益基金中的資金就會越龐大,這對於處於社會中下層的老百姓而言,那就是最大的福音。與其財富被少數貪得無厭的世家大族們控制,還不如掌握在平西王一家人手中!

趙興搞得這一套,說白了就是國家壟斷主義的雛形。因為未來的帝國由他掌舵,趙興私人掌握的巨量財富,實際便是國家的財富。在以往的這麼多年之中,趙興一直是在將自己手中的財富最終變成老百姓手中的財富,今後他還會這樣去做。只要帝國維持長久的運行,只要社會生產力水平沒有達到飽和,那麼每天都有新增的財富,在很長很長的一段時期內,趙興都不用擔心出現生產過剩和經濟危機這種情況。

而且,如今帝國的版圖基本上還是傳統的疆域,整個世界還有十倍乃至二十倍的廣闊土地等待著趙興和他帝國今後持續地去開拓和進取。在對外擴張這方面,趙興可從來都不會含糊,更加不會手軟。來自於後世的他,最為清楚徹底的一個認識就是對待各方列強,一定要做到「趁你病,要你命」,否則便是對自己國家和百姓最大的殘忍!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11-14 14:34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