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2-8-10
- 最後登錄
- 2018-9-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24
- 閱讀權限
- 40
- 文章
- 206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身為父母,把孩子生下,不僅需負擔起小孩的食衣住行部份,也同時必須承擔教育、培養的責任。近年來隨著台灣經濟的成長,人民也隨之富裕,父母對於小孩教育的問題也就隨之重視。
雖然時下的父母教養子女的風氣盛行,知道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不可缺席,但是大多數的情況還是受到社會環境、固有習俗影響,並沒有讓子女的教養問題得到改善,有的更反其道而行,造成惡化的情形。最常見的情況就是家庭教育的棄守,認為只要把子女交到學校的手上,就能有良好的教育品質以及教養態度,卻完全忽視小孩在家接觸父母時的家庭教育,對於己身的身教語言教完全忽視,在這種況下,縱使學校盡全力灌輸正確態度與教養,當學生回到家後,成效直接歸零,讓教育的原意完全喪失。更甚者,有些家長不求家庭教育的建立,卻妄想干涉學校教育的模式,利用各種關係直接干預學校老師的教育方向、方法,而這種情況,不僅讓自己的小孩蒙受教育失效之害,還影響同班、甚至全校學生,讓整體的教育效能降低。
或許有的家長會說,知道教育重要,知道身教、言教很重要,對於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等方面環節,處處重視,也藉由閱讀各種教育、教養的書籍來充實自己管教的能力與方式,問題是在實際執行的時候,面臨面子壓力、親情壓力、社會壓力,卻往往無法堅持應該堅持的教育理念與手法,妥協於時下的趨勢,接受社會上所謂的主流模式,卻無法思索何者才是真正的教養、何者才是真正的教育。而這些最後仍然隨波逐流的父母,用了"知易行難"來作為自己無法堅持的藉口,既然知卻無法行,那跟無知、不知,又有何分別?那這種的知,對於孩子實際的教育仍然是毫無幫助。
面對社會名詞不斷出新,從草莓族,到最新的"媽寶",一再顯示台灣的父母對於孩子的教養、教育上有很大的障礙,或許溺愛、或許缺乏身教言教、或許過於著重智育,忽略均衡發展,不論哪種情況,都讓台灣的下一代面臨發展上的缺陷;在目前少子化的台灣,每個孩子在未來都將負擔更沉重的台灣未來,這是不是更意味著這些孩子必須有更好的教育、教養品質,才能應付未來台灣更沉重的情況?在這前提下,各位父母豈能依然悠閒坐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