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463|回覆: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教傳經咒] 佛經是怎樣譯成漢文的(漢譯經典的原則) [複製連結]

SOGO榮譽會員

傾力打造最唯美動人的寫真美女為您精挑細選高視覺美女體驗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榮譽會員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SOGO綜合圖區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SOGO搞笑之星勳章 綜圖精英分享家勳章 原創寫手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優質套圖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正妹貼圖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性感誘惑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激情性愛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絲襪美腿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西洋辣妹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唯美清純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2-8-10 02:21:3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1
隨著譯經事業的演進,道安、彥琮、玄奘、贊甯等祖師,為適應佛教發展時代的需要,各提出不同的譯經原則,廣為歷代譯經師所遵循。

一、五失本,三不易

" 五失本,三不易",這是道安大師首先提出,在譯經時應予避免誤蹈的五種情形,及佛典翻譯本質上的三種困難,詳載于《摩訶般若波羅蜜經抄序》文中。

所謂"五失本",就是將原典翻譯為漢語時,有五種情況易於失去本意:

在語法上,原典和漢文結構不同,所以在漢譯時有語序變更的問題。

原典的文字本是質樸無華,而中國人一向喜好文飾,所以漢譯時會因修飾而失去本意。

原典常有同類語詞幾次反覆重述的情形,翻譯時容易被隨意刪削,所以會失去本意。

原典經文中,常附有說明的文字,漢譯時若被任意刪除,會失去本意。

原典在說完一事再接敘他事之時,常有重覆前述文詞的情形,漢譯時多省略重覆的部分,所以會失去本意。

所謂"三不易",是三種不易翻譯的情況:

佛經是依當時的風俗、語言等等而說的,但物換星移,時俗全然不同,要使經文變為適合現代人可讀可懂的文章,不容易。

聖賢所說深義,歷經千年百世,要使末世凡夫理解,不容易。

佛經是由大迦葉、阿難等具足神通的大阿羅漢結集而成,距佛世不久,現在要由千年後的凡夫來傳譯,不容易。

生在亂世中的道安大師不止學養具足,尤其能夠高瞻遠矚,見地超凡,他對佛經翻譯的主要立場是,不失原典的本旨,一心要使譯文的文字契合經典的內涵。

二、八備十條

跨越北朝、隋朝兩代的彥琮大師,是第一位將譯經理論寫成專文的人。他精通梵文,因此主張直接研習梵文佛典,但為了普及佛教,梵文佛典仍有翻譯的必要,故提出翻譯人才應具備"八備"的條件。道安大師在"五失本,三不易"之中,已大略說明了梵文的體制,但彥琮大師認為仍然不夠完備,所以在《辯正論》中又重新擬定"十條"要例。

《辯正論》述說八備的內容:

一備:誠心愛法,志願益人,不憚久時。是說譯經者首先必須心誠意正,具足恒心毅力。

二備:將踐覺場,先牢戒足,不染譏惡。是說從事翻譯工作之前,必須先持守良好的戒行。

三備:筌曉三藏,義貫兩乘,不苦闇滯。譯經的人才,理所當然要博通大小乘的經律論三藏。

四備:旁涉墳史,工綴典詞,不過魯直。是說除了佛學素養之外,還要旁及各種文史領域。

五備:襟抱平恕,器量虛融,不好專執。在人品器識方面,要有寬宏的胸襟,才能不偏不執。

六備:沈于道術,澹于名利,不欲高衒。樂好佛法而澹泊名利,也是先決條件之一。

七備:要識梵言,乃閑正譯,不墜彼學。對於原典的梵文或其他的胡語,必須精通嫺熟。

八備:薄閱蒼雅,粗安篆隸,不昧此文。是說譯經者對於傳統的文字學,乃至書法等,也應略知一、二。

由上可知,八備所談,偏重于譯場工作人員的選拔標準。綜結八備的內容,可歸納為三項:

一備、二備、五備、六備等,是譯者必備的操守。

三備,是專指譯者必需精通佛學。

四備、七備、八備,是要求譯者必需精通梵漢諸學。

《辯正論》述說十條的內容:字聲;句韻;問答;名義;經論;歌頌;咒功;品題;專業;異本。

三、五種不翻

譯經生涯長達十九年,譯經卷數多達一千三百余卷的玄奘大師,因鑒於舊譯時代注重文采而不忠於原典的缺失,立下嚴謹的譯經理論。綜結他的看法,可歸納為下列三點:

尋求完整版本。

絕對忠於原本。

強調五種不翻。

其中的"五種不翻",就是他主張譯經時,有下列五種情形不予意譯,仍保留原音(音譯):

秘密故不翻:如諸經中的陀羅尼,本是諸佛秘密語,微妙深隱,不可思議,因此不予翻譯。

含多義故不翻:如薄伽梵一詞,兼具自在、吉祥、熾盛等多種含義,如果任意擇譯,必然有所偏失。

此方無故不翻:如閻浮樹,產于印度等地,為我國所無,因此保留它的原音。

有古譯故不翻: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意思是無上正等正覺,但自古以來已習慣譯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且也廣為周知,因此保留前人的譯法。

令生善故不翻:如般若一詞,可以讓人心生信念,如果譯為"智慧",恐生輕薄,因此以尊重故不予意譯。

四、新意六例

正值譯場組織巔峰時代的北宋佛學史家贊甯,雖未直接參與譯經工作,但他檢討前代幾位譯經大師的譯經理論,就梵語、胡語、漢語等問題深入研究,自創譯經"新意",一共六例,載于《宋高僧傳》卷三。說明如下:

譯字譯音:分為譯字不譯音、譯音不譯字、音字俱譯、音字俱不譯等類。

胡語梵言:說明原典有西域胡語與印度梵語的區別,梵語又有五天竺地域之別,而各地胡語也不盡相同。

重譯直譯:直接從印度梵夾譯成漢語的,稱為直譯;而由梵語先譯成胡語,再翻為漢語的,稱為重譯。又譯者來華途中,經歷諸胡國時所譯的經典,譯語之中常夾帶胡語,這種情形,既屬直譯,亦屬重譯。

粗言細語:印度的語言,有平常使用的口語,與典正書寫的文言,佛陀說法時大多採用口語。佛陀的語音又可分為兩類:分明典正的全聲,即細語;不分明訛僻的半聲,即粗語。

華言雅語:譯成的漢語也有雅俗之別。

直語密語:梵語之中,涉俗者為直語,涉真者為密語。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SOGO戰鬥勇士狼友團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12-8-12 12:46:17 |只看該作者
現代科技這麼發達,古早的經文是否也有專門的機構在翻譯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13 17:15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