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隱藏的內容
玉皇大帝,又稱玉皇上帝、玉皇、玉帝、玉皇大天尊、天公,是道教中的天界的實際領導者,也是地位最高的神之一。
但是民間的神仙世界中,玉皇大帝確實是眾神之王,是與人世相對的天國的主宰。
甚至人間的皇帝以及冥界的閻王等三界十方也都是由玉皇大帝統領。
因此,玉皇大帝是老百姓心目中的世界主宰。
玉皇大帝是民間信仰中神格至尊的天神,他上掌三十三天,統領天地人三界神祇,下握七十二地、四大部洲,主宰億萬生靈。
天原本石無形無像的,自古以來敬天畏天的思想,使人們自然的崇奉天,並具體化為「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簡稱玉帝,俗稱天公。
宇宙中一切的神明,都是在他的統轄下,沒有天地以前,就先有了他,天地萬物由他而創造,他本身永住天上,但委派諸神到世間來觀察人間的善惡,因此,他可以說是統一神,神格至尊,一般人信奉他為至高無上之神。
台灣民眾奉祀「玉皇大帝」是神中的至尊,或稱「玉天大帝」、「玉皇上帝」、「昊天上帝」、「天租公」、「天帝」、「玉皇」,俗稱「上帝」、「天公」等。
「玉皇大帝」居住在天上的玉京,故名之「玉皇」。
不但授命人界的天子管轄民眾、還統攝天、地諸神,諸教仙佛都受其令,可謂神中之神。
統領天、地、人三界
據台灣民間傳說,「玉皇上帝」不但授命于天子,統轄人間,而且也統轄儒、道、釋三教和其他諸神仙,以及自然神和人格神──即古來所謂的天神、地祗、人鬼都歸其管轄,天神就是屬于天上所有自然物的神化者,包涵日、月、星辰、風伯、雨師、司命、三官大帝、五顯大帝等,而玉皇大帝也屬天神之一,地祗就是屬于地面上所有自然物的神化者,包涵土地神、社稷神、山岳、河海、五祀神,以及百物之神,人鬼就是歷史上的人物死后神化的,包涵先生、先公、先租、先師、功臣,以及其他歷文人物。
抑且,玉皇上帝統領天、地、人三界神靈之外,對于天地,宇宙萬物的興衰隆替、吉凶禍福都得管,因此便有像人間那種政治組織,所以通俗又認為玉皇上帝之下,在中央行政方面,有管理學務的文昌帝君,有管理商務的關聖帝君,有管理工務的巧聖先師,有管理農務的神農先帝﹔在地方行政方面,有城隍爺、境主公、土地公、地基主、東岳大帝、青山王,在司法方面,有鄂都大帝和十殿閻王﹔總之,玉皇上帝為神中之神,所以人人都以玉皇上帝為神中的至尊。
正統的道教認為天界共有三十六重天,越多重的天,所居住的神仙越尊貴,其中三十三、三十四、三十五重天合稱為三清境,在三清境之上的還有更高的第三十六重天,叫做大羅天,裡面住的尊神,叫做元始天尊,因此並沒有所謂的玉皇大帝,掌管天下諸神之說。
可能因為明朝流傳極為深遠的通俗小說《西遊記》將玉皇大帝塑造為至高無上的神仙,於是後世信眾,在不明瞭道教教義下,或者是受西遊記的影響,則將玉皇大帝當作掌管天上所有神祇、權位最高的「大天尊」。
由來:
在中國民間信仰中,玉皇上帝俗稱「天」、「天公」、「上天」、「蒼天」、「老天」、「老天爺」等。
《玉皇經》講述玉皇遠古時期「捨身堵北缺,代存萬眾生」的故事。
玉皇大帝是神界皇帝、天庭之元首;在道教神系中是天界地位最高的神之一,地位僅次於三清,為三清所化生出之先天尊神,統轄宇宙眾神,常與四御之神並論。
名稱:
「玉皇大帝」這個名稱比太上老君出現要晚一些,最早出現應該在東漢以後。
據《高上玉皇本行集經》記載:
光明妙樂國王子捨棄王位,在晉明香嚴山中學道修真,輔國救民,渡化眾生,歷億萬劫,終為玉帝,為「諸天之主」,「萬天之尊」。
玉皇大帝又稱昊天上帝,全稱「昊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上帝」;在中華文化中,又稱「天皇大帝」、「太一」。
中華文化中單說「上帝」,即指天上的玉皇上帝、昊天上帝,而一般不指「五方上帝」,如:
《詩經》:「赫赫姜嫄,其德不回,上帝是依,無災無害」。
《尚書·周書》:「惟時上帝,集厥命於文王」。
《禮記·王制》:「天子將出,類乎上帝」。
《禮記·禮運》:「事鬼神上帝,皆從其朔」。
《孟子》:「雖有惡人,齋戒沐浴,則可以祀上帝」。
《三國演義》:「上帝以臣二人平生不失信義,皆敕命為神」。
《三遂平妖傳》:「常聞說上帝無私,卻不信有個秘字」;
《閱微草堂筆記》:「上帝且以真人一符增置一神」,「上帝好生汝」,「苟其無罪,天地未嘗不並育,上帝所不誅」;
《桃花扇》:「今奉上帝之命,封為飛天使者,走馬到任去也」。
《西遊記》:中的玉皇大帝全稱作「高天上聖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
身世:
據《高上玉皇本行集經》記載,玉皇大帝的父親是淨德國王,母親是寶月光。
玉皇的出身和來歷如下:
很久以前,有個光嚴妙樂國,國王淨德和王后寶月光老年無子,於是令道士舉行祈禱,後夢太上道君抱一嬰兒賜予王后,夢醒後而有孕。
懷胎一年,於丙午歲正月九日午時誕生於王宮。
太子長大後繼承位,不久舍國去普明香嚴山中修道,功成超度。
經過三千劫始證金仙。又超過億劫,始證玉帝。
誕辰
正月初九,三星草湖玉尊宮的拜天公
傳說其誕辰為夏曆正月初九。
明代王逵《蠡海集》記載:「神明降誕,以義起者也。
玉帝生於正月初九日者,陽數始於一,而極於九,原始要終也。」意思是「一」是陽數之首,九是陽數之極,故被認為是玉皇上帝之生日。
明黃道周的《月令明義》:「正月初一日,天神地祇朝三清玉帝;初九日,玉皇大帝聖誕。」,清黃奭的《月令註解》也有類似記載。
閩南人、客家人等會在正月初九子時(即夜間十一點)即展開祭祀活動。
近年提倡環保以及佛教影響下,有主張玉皇上帝乃上天高真,素食不葷,一般僅準備鮮花素果,可用新年應景之糖果、水果、桂圓茶等敬奉,以香、蠟燭、燒天公金、壽金等請保闔家平安,也有人到廟堂以鮮花、水果祭拜。
水果忌釋迦(此水果貌似釋迦佛頭,對佛不敬)、番茄、番石榴(古說番茄、番石榴兩者因常隨人類如廁後而遍生,視為不潔)。
關帝與玉帝:
現代民間流傳「玉皇退隱說」。
表示原本的玉皇大帝退隱,「現任玉皇大帝」是關公,也就是第十八任玉皇大帝。
這種說法源自清朝末年四川、雲南地區的羅教系統的鸞堂,在龍華三會的末世觀下,認為原本的玉皇大帝任務已經完結,在諸天神佛選舉下,由關聖帝君接任新一屆的玉皇大帝,以拯救世人。
其中最重要的文獻,是四川龍女寺在清道光庚子年(1840年)扶鸞產生的鸞書《洞冥寶記》。
到了民國初年,「關帝當玉皇」的說法,已經隨著鸞堂和先天道派的傳播,流行於中國大陸各地。
二次大戰後,山東的同善社系統鸞堂也傳播到台灣,1946年在南投魚池啟化堂和基隆代天宮都分別扶鸞產生《玄靈玉帝真經》,說是玉帝已經換人,為了避免百姓依然祭拜卸任的玉皇大帝徒勞無功,因此要擴大宣揚此一新說。
到了1980年代,透過台中聖賢堂的大力宣傳,「關帝當玉皇」的說法已經廣為人知,而反對此新說的宗教人士也開始著作鸞書,展開反擊。
一般民眾仍在正月初九祭祀玉皇大帝,而非在新說所言的六月二十四日或五月十三日等關帝君祭典日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