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滿」是阿勒泰語系的女真語,其涵義就是「知道」、「智慧」、「曉徹」之意。薩滿是在古代氏族中承擔著祭禮、祈禱吉祥的神職人員,起著人與神相互溝通的仲介作用;也是氏族中最有文化的人,是氏族的聖者。他們承擔著氏族的「史官」、神話的傳述以及氏族音樂與舞蹈的創作與傳播。除此,他們為維護氏族成員的體魄健康,還擔負著研磨和採集中草藥,為氏族的繁衍和醫治疾病的神聖職責。故而,薩滿享有特殊的社會地位,受到族眾的尊敬和擁戴。薩滿也是氏族中的普通成員,平時參加生產勞動,神職事務是他們的神聖天職,不計報酬。而且由於他們有著聰明的智慧和熱心為族人服務的品德,他們中間的出類拔萃者常常被氏族推選為穆昆,即首領,或稱族長,集神權與族權與一身,在全族中尤有崇高威望。在漫長的原始社會歷史中,因繁榮于母系社會中期階段,所以最早的薩滿多為女性。薩滿的力量是粗獷的歌舞,是神秘的,令人難以抗拒的。「薩滿文化」是以氏族為本位的原始文化,發展並繁榮于母系氏族社會。它將自然萬物予以神格化和人格化,集中表現為對自然神、動植物神、祖先英雄神的崇拜,歷經千百年至今,仍保持其大部分文化內涵的原始遺跡。因此,薩滿文化堪稱反映遠古社會歷史文化的珍貴的「活化石」。
在古代,北方先民,常有「主家祭祀,旅人遇之,旅人助祭,一著擊碗,做聲應之,禮畢,聚族食之,路人亦可入餐,此間,老少皆席地而坐,薩滿頭戴神帽,身系腰鈴,手抓腰鼓,腰與手足盤旋舞動,鼓動鈴聲,一時並作,又誦祝歌,以祈禱之意。」在石氏家族祭祀活動表演中,細碎腰鈴仿佛在向我們娓娓訴說,呐喊的神鼓用它強烈的節拍震顫我們的神經,曠野的舞蹈,再現了遠古的神秘。在置身表演現場中,一個狂野而又鮮活的形象出現了。我們看到了他勤勞而又質樸的身影,我們感受到了他虔誠的品格,他就是薩滿,帶著生生不息的神韻,載著千年的文化精髓,姍姍而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