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sccot 於 2012-10-23 00:39 編輯
龍山寺大頭曾造訪多次 每每充其量只能使用手機大略拍攝小朋友罷了. 上月大頭決定帶著相機在次造訪故鄉~鹿港 初步已想出要拍龍山寺,金門館,新祖宮,和鹿港天后宮等四處名勝古蹟.
不好意思大頭的照片均無後製過,所以請各位見諒!!
鹿港龍山寺
鹿港龍山寺為國家一級古蹟,寺內各處角落都是早期泉州一代名匠精緻的藝術品。
在早期,龍山寺原是暗仔街(今大有街)的一間舊廟,清乾隆51年(1786),
由當時都閫府--陳邦光發起,以鹿港八郊所得淨利及地方聯合捐募,遷建於現址,
整座寺廟面積約有1600多坪,面寬三間35公尺,進深四間約110公尺,
一共有:四進、三殿、99個門,規模廣大、格局完整,故有「台灣紫禁城」之稱,
以下為龍山寺院內做一簡單的介紹:
山門
寺院風格採中國傳統式建築,講究平衡、上下對稱、左右對齊、
山門前後左右共採用十二根柱子,其中四根柱子直通上簷,其餘八根支撐下簷,
其形狀一圓二方,圓柱代表家法;方柱代表國法,且這十二根柱子代表十二地支,
象徵著周而復始、川流不息,山門的作用在於將內外院做一分界,
經過山門入到寺院內,則有如遠離塵囂,進入清淨修行之地。
石獅
龍山寺左右兩旁各立有一頭石獅,這對石獅乃是用名貴的青斗石雕琢而成,
風和日麗時,石獅的顏色為灰色,每逢下雨,則轉為墨綠色,
這一公一母石獅,有別於傳統公石獅張嘴、母石獅閉嘴之男尊女卑的做法,
據說是在武則天、慈禧太后以後,中國女權思想已逐漸攀昇了。
惜字亭
寺院內有座惜字亭,因為古人對字畫十分珍惜,故將廢棄字畫紙張收集起來,
每月初一、十五之朔望日,集中於惜字亭內燒毀,其紙灰則撒向大海。
壓艙石
壓艙石是一種有著相當重量的建材—唐山石,作用在於壓住船艙,穩定其重心,
從前兩岸的生意往來,皆以船隻運送,經過波濤洶湧的台灣海峽時,
船隻容易翻覆,故置放壓艙石來穩定船身。
御路
御路乃古代帝王出入用的道路,
龍山寺內的御路是以石板塊以傾斜的方式平舖而成,以利轎子行走。
龍柱
龍山寺的龍柱與其他寺廟不同的地方,在於其柱上的龍頭--上為陽龍、下為陰龍,
前殿的潛水龍,是未成年的龍,拜殿的龍為成龍,,後殿的龍為龍王尊。
門簪
門簪的作用用於鞏固光耀門楣,通常都刻上「螭」為代表,
據說「螭」是龍生九子當中,生性最為活潑好動,喜歡到處爬動,
最有特色的地方在於生靈活現的龍睛。
抱鼓石
抱鼓石的作用在於鞏固門板,因為當門由裡往外關閉時,為了避免過份碰撞,
有抵制力量的作用,抱鼓石形狀如同大象鼻子,又名「椒圖」,
「椒圖」是龍生九子中,性情內斂、個性木訥的小龍。
石門枕
石門枕即「石箱」,分別安置在門的兩旁,有著精雕細琢的雕工,
其光滑的表面據說是從前常有乞丐長坐在上頭,長期摩擦的結果,
日子一久,乞丐變成了石門枕的賓上座,
即使寺廟的管理員想在上頭歇坐,就很快會被這些乞丐趕走,
「乞丐趕廟公」的諺語自此而來,後來這四塊石門枕又稱為乞丐椅。
太極八卦窗
整體以八角形呈現,八角窗左右是由古錢幣及葫蘆交錯拼成的,
精緻花窗兩面則採用透光雕琢方式,無論無內而外或是由外而內觀看,
均以立體形象呈現,如果仔細看還能看出48種有趣的圖案。
龍虎堵
中國佛寺的傳統設計為:左青龍、右白虎,且多以降龍、伏虎作為主要體裁。
麒麟堵
麒麟堵位於龍虎堵的下方,其圖案上的麒麟向前奔跑(天行健),
卻不時回頭觀望,有「不忘本」的意思。
八卦藻井
龍山寺內的八卦藻井,是全台灣最大的藻井,跨距約5呎半,
再由16組斗拱5層相疊組成,其形狀如結網,且不用任何一根鐵釘,
完全以木栓接而成,藻井正中位置有一彩繪龍,龍嘴銜有一鐵環,用以吊掛銅鐘,
具有產生回音共鳴的作用,
八卦藻井上有一「井」字,在星相學上稱之「東井」東井屬水,有剋火之意。
龍山曉鐘
這座重達千斤、直徑1.2公尺、高度2公尺,且內面成螺旋紋路的古鐘,
是龍山寺的鎮殿之寶,每當清晨破曉時分,龍山寺清亮的鐘聲或遠、或近,
回盪於耳際,龍山曉鐘---「千斤鐘可以十里聞」遠近馳名。
正殿
正殿供奉觀世音菩薩,左右各立一位護法神,一為韋馱將軍、另一為伽藍將軍,
兩側壁面則供奉十八羅漢,正殿屋頂的小塔是五層塔,
通常奇數塔層的寺廟屬於陽廟,偶數塔層屬陰廟。
龍井
傳說中的龍顏和人類一樣擁有七孔,雙眼、雙耳、兩個鼻孔及一個方口,
龍山寺後院中央的方井稱為龍喉井---龍口;左右兩旁的圓井稱為龍珠井—龍睛,
至於龍耳、龍鼻,如今是閉而未開。
後殿
後殿供奉的是阿彌陀佛,兩旁則供奉地藏王菩薩及藥師佛。
拱形門
為最外圍的第一道門,上面圓表示規,下面方形表示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