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發表人: 匿名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歷史軍事] [閃爍]海魂[全文完]  關閉 [複製連結]

匿名
狀態︰ 離線
1321
匿名  發表於 2013-3-22 14:45:44
第二十三卷前進跳板第六十九節千載難逢

  普魯恩斯在墨西哥灣裡徘徊的那兩天,大西洋艦隊的出了一名神秘的客人。這是一艘帝國海軍的丙級潛艇,而這艘潛艇當時剛好在墨西哥灣北部海域執行了一個多月的作戰巡邏,只擊沉了一艘落單的,排水量不足1000噸的小船,另外在~前往新奧爾良的船隊時,消耗掉了潛艇上幾乎所有的魚雷,而且還遭到了驅逐艦的圍攻。如果不是艇長果斷的命令潛艇下潛到了極限深度,並且以最快的潛航速度機動規避,趕在驅逐艦將其逮住之前就脫離了聲納的探測範圍的話,恐怕這艘編號為332潛艇也不可能繼續在海上活動了。

    到六月十九日的時候,這艘潛艇上還有可以供消耗近一個月的物資與燃料,只是剩下的魚雷只有兩條了,而且其中一條的深度儀還出了問題,在潛艇上無法修復。也就是說,潛艇可以提前返航。按照出擊航線,這條潛艇應該首先前往尤卡坦半島的某個小港口,在那裡補充一些必要的物資後,再返回科隆。也就是在當天晚上,艇長決定最後一次靠近美國本土海岸線,進行最後一次夜間巡邏,然後就返回基地。也正是這次巡邏,讓這艘潛艇碰上了一條大魚,最可惜的是,當時潛艇上只有一條魚雷可以使用,而艇長又一直不捨得將壓箱底的本錢立即就拋出去。怎麼說,也要讓這條魚雷發揮最大地作用吧!

    332潛艇遭遇的正是在墨西哥灣東南部海域徘徊的大西洋艦隊。十九日夜,在第一次遭遇後,艇長就判斷出這是大西洋艦隊,當時他手裡有大西洋艦隊的詳細資料。知道艦隊裡有六艘航母,四艘超級戰列艦。當天晚上,潛艇數次想進入艦隊內層,試圖攻擊航母或者是戰列艦,可結果,折騰了好幾個小時,一直在艦隊週邊巡邏的美軍驅逐艦沒有給332任何一點機會。天亮前三個小時。在大西洋艦隊開始加速地時候,332潛艇不得不放棄了夜間追蹤,準備利用電池裡的最後一點電能,先離開最危險的海域,然後用通氣管為電池充電。

    到此,行動基本上已經結束了。一條魚雷也起不到多大的作用,甚至連擊沉重巡洋艦都顯得有點困難。而且美軍艦隊已經離開。要想再碰上,那就要好得出奇的運氣。一般情況下,已經決定返航的艇長都會在這個時候發出電報,召喚其他的潛艇來圍剿美軍艦隊,自己則返回基地。可問題是,當時在墨西哥灣活動地潛艇就沒有幾艘,有膽子到海灣東部海域活動的就更沒有幾艘了。而這名艇長的脾氣又有點倔強,在沒有用光魚雷前,他還真不想返航呢。結果。二十日白天,潛艇在上午的時候到達了古巴東北海域,在用通氣管為電池充電的同時,艇長髮出了電報,等到電池充滿之後,潛艇就在通氣管狀態下向東北方向,也就是朝著美國本土的方向航行,準備繼續尋找美軍艦隊!

    談仁皓很快就拿到了潛艇發回地電報,也就是說,二十日。談仁皓就知道了美軍大西洋艦隊沒有前往附近的港口,而是在海面上徘徊。當時。他已經與韓紹鋒商量妥當了,正要準備返回艦隊,在收到這條消息後,談仁皓決定再多留一兩天,等有了更準確地情報後,他再回艦隊也不遲。當然,談仁皓並不知道,發回電報的332潛艇當時所採取的行動有點荒唐。另外,科隆港的潛艇大隊司令部也立即設法聯繫上了當時在墨西哥灣活動的其他潛艇,要求這些潛艇全都去海灣東部搜尋美軍大西洋艦隊。可是,離得最近的潛艇也要在20日的晚上才能到達!

    除了沒有足夠的魚雷之外,332潛艇的運氣確實是好到家了。二十日傍晚,就在潛艇剛剛收回了通氣管之後不到一個小時,聽聲員就再次發現了靠近地艦隊,而且很快就辨認出那是美軍的大西洋艦隊,而不是一支大規模的運輸船隊。更重要的是,當時大西洋艦隊就正好是朝著332潛艇潛伏的位置而來的。也就是說,潛艇可以關閉推進器,只要安靜的呆在海裡,美軍艦隊就將從頭頂上駛過,到時候就有機會在距離敵戰列艦,或者是航母非常近的距離上發射魚雷,也許,最後一條魚雷還真能夠創造奇跡呢。

    可好運不會長久,就在332潛艇上的官兵都興奮了起來的時候,美軍艦隊在距離潛艇大概5裡地地方就做了一次反潛轉向。並不是美軍的驅逐艦發現了332潛艇,這只是一次正常地反潛機動轉向,因為很快,美艦隊又回到了原來航向上,只是航線偏差了好幾海裡,也就沒有從332潛艇上方通過!

    感到沮喪的同時,332潛艇艇長判斷美艦隊將在這一海域繼續徘徊,也是說,他們還有機會。有了這個想法,332潛艇就更不會離開這一海域了。為了節約電池,潛艇沒有高速航行,甚至在大部分時候是關閉了推進器的,基本上就是懸浮在海裡,守株待兔,等著美艦隊自己撞上門來。可想而知,這種概率肯定低得出奇,當天晚上,出了數次與大西洋艦隊發生遠距離聲信號接觸,確定了艇長的判斷是正確的之外,332潛艇並沒有其他的收穫

    因為潛艇沒有能夠趕在天亮前離開危險海域,除非肯用掉所有的電能,以潛航的方式向西南方向航行,不然在二十一日白天,潛艇就必須留在海面下。可如果潛艇長距離潛航的話,那麼就不可能在二十一日夜晚再次回到這一海域來。猶豫再三之後,艇長做出了一個極為大膽的決定,那就是繼續留在海面下,等到天黑之後,再看是否能夠撞上美軍大西洋艦隊。

    這個大膽的決定最終讓332潛艇第三次與大西洋艦隊遭遇,可最後也差點害死了潛艇上幾十名官兵。二十一日夜,大西洋艦隊再次返回了這一海域,護航的驅逐艦根本就沒有發現332潛艇。
匿名
狀態︰ 離線
1322
匿名  發表於 2013-3-22 14:46:22
第二十三卷前進跳板第七十節保命

  斯普魯恩斯並不知道,大西洋艦隊已經被332潛艇監視了三個夜晚。他更不知道,大西洋艦隊前往聖地牙哥的行蹤已經暴露了。當時,他還在為沒有與唐帝國的遠端偵察機遭遇而感到慶倖呢。在到達了聖地牙哥港之後不久,斯普魯恩斯就一點都高興不起來了。

    二十二日夜十點之前,也就是大西洋艦隊進入聖地牙哥港之前一個多小時,就已經有六批偵察機先後“光顧”了聖地牙哥港。當時,談仁皓沒有預料到大西洋艦隊不會立即前往聖地牙哥港,而會在中途耽擱時間,所以這些偵察機都撲了個空。不過,在二十三日淩晨一點半到達的第七批偵察機有了收穫。當時,大西洋艦隊剛剛進入聖地牙哥港,為了引導戰艦靠上碼頭,或者是到達準確的錨泊位置,從港口上空的偵察機立即拍下了幾張照片。

    這些照片在二十三日上午七點,也就是在偵察機返回機場後不到半個小時就沖洗了出來,雖然景象很模糊,但是足以分辨出大型戰艦的輪廓了。只有大西洋艦隊擁有大型戰艦,也就是說,大西洋艦隊已經到達了聖地牙哥港。接著,在當天上午八點,第一架飛到了聖地牙哥港上空的偵察機確認了這一點,飛行員用肉眼都能夠分辨出停泊在港口裡的那些航母,戰列艦。巡洋艦。到了當天下午三點左右,偵察機在白天拍攝下來地照片沖洗出來之後,情報得到了證實。

    按照談仁皓的要求,雷少卿在二十三日上午就給談仁皓髮了第一封電報,下午拿到了準確的情報後。他又發了一封電報。因為當時第一艦隊與第三艦隊都已經隱匿了行蹤,雷少卿也不知道這兩支艦隊的準確位置,所以無法派遣飛機將航拍照片送過去,只能夠通過電報包大概的情況告訴談仁皓,而這已經足夠了。

    也就是在二十三日地上午,斯普魯恩斯在吃過早飯,準備到碼頭上放鬆一下的時候。他看到了從頭頂上快速飛過的那架大型飛機。如果不仔細辨認的話,恐怕還真難以辨別出這架在2000米高度上飛行的飛機的型號。而且,當時聖地牙哥附近有好幾個美軍機場,其中有兩個機場上部署了重型轟炸機,或者是遠端偵察機。因此,這架飛機沒有引起其他人的注意。斯普魯恩斯開始也沒有注意到這架飛機地獨特之處。直到五分鐘之後,這架飛機折返回來。再次從港口上空飛過的時候,斯普魯恩斯才覺得問題有點不對勁了。

    如果那是美軍的飛機,那麼,只有可能是在執行訓練任務的時候從港口上方飛過,而且是兩次飛過。可是,重型轟炸機在執行訓練任務的時候,至少也是雙機編隊,很少單獨有轟炸機出來訓練的,更很少有轟炸機會連續另次飛過。而第二次飛過地時候,轟炸機是向西南,也就是外海方向飛去的。在等了十分鐘後,那架飛機並沒有折返回來,這下斯普魯恩斯更是疑惑了,如果這架飛機是附近機場地話,那就應該返回機場,難道一直向西南方向飛行嗎?也許,這是一架前去中美洲地區執行偵察任務的飛機,可問題是。之前這架飛機是從西南方向上進入的,那就是正在返回機場。怎麼又會飛回去呢?

    想到這,斯普魯恩斯立即派了一名參謀去聯繫附近的所有機場,確定當時有沒有飛機在執行訓練任務,以及有沒有偵察機前往中美洲地區,或者是完成了夜間偵察行動,正在返回機場。很快,機場方面就給了斯普魯恩斯答案,當天上午,沒有任何一架重型轟炸機起飛訓練,因為他們的訓練時間是在十點之後,大部分都是安排在下午,而不是上午。另外,也沒有派遣偵察機去中美洲地區,更沒有在夜間執行偵察任務返航的偵察機。

    這下,斯普魯恩斯立即意識到,那是一架唐帝國的偵察機,而且這架偵察機兩次經過港口上空,肯定是要拍下港口的照片。如果這僅僅只是常規偵察的話,斯普魯恩斯還覺得問題不大,可是,大西洋艦隊剛剛到達,敵人地偵察機就來了,這是不是太湊巧了呢?

    很快,斯普魯恩斯親自趕到了港口司令部,詢問後得知,唐帝國偵察機並不經常到聖地牙哥來,基本上三四天來一架而已,只是從昨天開始,唐帝國的偵察機就頻繁出現,而且還有好幾架偵察機是從低空飛越港口的,而且很明顯都是安裝有多台照相機的大型偵察機。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二十三日白天的第二批偵察機到達了聖地牙哥上空。這次,偵察機沒有能夠騙過美軍,很快就遭到了高射炮的攔截。

    沉悶的高射炮聲提醒了斯普魯恩斯,上一架偵察機走了不到兩個小時,新的偵察機又來了,毫無疑問,這些偵察機不是來拍攝聖地牙哥港的風景的,而是來確定停在港口裡地大西洋艦隊的。也就是說,敵人已經知道大西洋艦隊到達了聖地牙哥港,甚至早就知道大西洋艦隊將前往聖地牙哥港,不然,不會從昨天就開始安排偵察機嚴密監視聖地牙哥港地動靜了。

    斯普魯恩斯頓時就緊張了起來,聖地牙哥港的位置太靠前了,唐帝國的主力艦隊甚至不需要過於靠近古巴,只需要在加勒比海中部海域,或者是開曼群島西南部海域就可以出動轟炸機襲擊聖地牙哥港,而部署在這邊的岸基偵察機是不可能搜索周圍所有海域的,而掩護港口的戰鬥機數量也相當有限,更不可能攔截兩支主力艦隊的所有轟炸機。另外,部署在中美洲地區的重型轟炸機也可以直接飛到聖地牙哥港投下炸彈,到時候,甚至不需要出動艦隊,就能夠幹掉大西洋艦隊!

    在意識到艦隊已經進入了死胡同後,斯普魯恩斯不敢有絲毫遲疑。他立即就讓跟他一起到港口司令部的參謀返回艦隊,讓所有戰艦都點燃鍋爐,做好出航的準備。
匿名
狀態︰ 離線
1323
匿名  發表於 2013-3-22 14:46:42
第二十三卷前進跳板第七十一節關門打狗

  得知新奧爾良被炸之外,談仁皓這次返回科隆的最是與韓紹鋒統一了意見。韓紹鋒原本計畫在20日就登陸牙買加,甚至決定拋開艦隊單獨行動。當時,韓紹鋒除了集中了數個師的陸戰隊之外,配備給登陸艦隊的支援艦隊也已經到達,他手裡有幾十艘護航航母與火力支援船,有足夠的能力單獨進攻。也許新奧爾良被炸後,韓紹鋒也看到了殲滅大西洋艦隊的機會吧,所以在談仁皓提出再給艦隊幾天時間的要求後,韓紹鋒並沒有拒絕,表示可以將時間再推遲五天,最遲到25,他就將出動火力支援艦隊首先打擊牙買加島,到時候如果談仁皓他們還無法幹掉大西洋艦隊的話,韓紹鋒肯定不會繼續延遲登陸作戰的時間了。

    五天的時間,已經相當的寶貴了,談仁皓本來想在與韓紹鋒商量好之後就立即返回艦隊的,結果羅雲沖的行動讓他暫時留了下來,直到二十一日才離開了科隆。此時,談仁皓已經意識到,決戰就要到來了,也許到不了25日,他就會與斯普魯恩斯分出個高下來。在知道大西洋艦隊進了聖地牙哥港,談仁皓更是興奮了起來,在離開科隆的時候,他就有了一個大概的想法。

    飛機起飛後不久,談仁皓就讓護航的戰鬥機聯繫了第四特混艦隊,隨即,機群就轉向朝第四特混艦隊飛去。而不是直接返回第一特混艦隊。現在,談仁皓需要與黃曉天面對面地商量一下作戰行動,這樣,在他返回第一特混艦隊的時候就能夠立即展開行動。

    “太湖”號航母上,在談仁皓到達之前。黃曉天也從雷少卿發來的電報中大概掌握了戰場上的情況。對於轟炸新奧爾良的行動,他是沒有什麼話好說地。雖然黃曉天與羅雲沖的接觸並不是很多,但是黃曉天知道羅雲沖是一個敢作敢為的厲害將領。同樣的,在知道美國大西洋艦隊進了聖地牙哥港,黃曉天首先想到的也是決戰即將到來。他們被斯普魯恩斯牽著鼻子在戰場上轉了好幾天,這次,終於把斯普魯恩斯堵住了。

    很快。談仁皓的座機就降落在了“太湖”號航母上,為了不耽擱他與黃曉天的會面,護航地那個小隊的戰鬥機是到另外兩艘航母上降落的。談仁皓下了飛機後,也沒有脫下飛行服,在一名第四特混艦隊參謀的帶領下直接就去了會議室。黃曉天已經在這裡等著談仁皓,同時準備好了他在這段時間內收到的所有電報。還準備向談仁皓彙報一下艦隊的情況。

    “這幾天,艦隊基本上沒有什麼大事……”

    “曉天。這些事我們以後再說。”談仁皓可沒有心情在這個時候跟黃曉天拉家常。“你也收到了電報,知道大西洋艦隊前往聖地牙哥港地事了吧?”

    黃曉天點了點頭,把茶杯放在了談仁皓的面前。“老雷每天會給我發來幾封電報,我一直在關注這件事情。”

    “那就好,我也不用向你多解釋情況了。”談仁皓端起了茶杯,一路飛行,他也渴壞了。“現在,斯普魯恩斯自己走入了死胡同,那就怪不了我們了。我已經與雷少卿商量過了。他會在這兩天出動偵察機,確定大西洋艦隊是否進入了聖地牙哥港,如果最後得到證實地話,那麼這就是擊敗大西洋艦隊的最好辦法。”

    “我也這麼想,只要大西洋艦隊進了聖地牙哥港,那我們就有足夠的把握讓其永遠也出不來。”

    兩人對視了一眼,一起笑了起來,他們想到了同一個辦法。

    “可問題是,大西洋艦隊為什麼要前往聖地牙哥港?”黃曉天一邊說著,一邊翻出了海圖。“從我們的潛艇發現大西洋艦隊的位置來看,斯普魯恩斯在巴哈馬群島與我們分開之後。他肯定準備前往新奧爾良,也許美軍準備讓大西洋艦隊在墨西哥灣活動,或者只是暫時前往新奧爾良補充物資,讓艦隊進行短暫的休整。因為新奧爾良被淹,大西洋艦隊也就得轉移目的地了。按理說,最近的,能夠為艦隊提供的港口是邁阿密,而且邁阿密在後方,很難遭到我們地打擊,斯普魯恩斯為什麼不選擇邁阿密,而要前往聖地牙哥?還有一點,為什麼大西洋艦隊在海上徘徊了好幾天呢?”

    “你知道為什麼?”談仁皓微微皺了下眉毛。

    黃曉天遲疑了一下。“我覺得,也許斯普魯恩斯的目的也是要對付我們。另外,他不一定會進入聖地牙哥港,只是從這邊南下而已。”

    談仁皓立即說道:“你的意思是,美軍已經確定了我們的準確位置,當初就命令大西洋艦隊在海上待命,以避免在進入港口的時候被我們的諜報人員發現,然後再直接南下,準備對付我們?”

    黃曉天點了點頭,他要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談仁皓也沉思了起來,這是他之前沒有考慮到的,可也絕不是沒有可能的。第一艦隊與第三艦隊在加勒比海東部徘徊了好幾天,就如同332潛艇遇上了大西洋艦隊一樣,在加勒比海活動地美國潛艇也有可能早就發現了這兩支艦隊。那樣的話,美軍肯定會設法偷襲,而唯一能夠偷襲第一艦隊與第三艦隊也只有大西洋艦隊。在制訂好偷襲計畫之前,大西洋艦隊肯定要保持隱蔽,也就不能進入港口,而是在外海活動,等待命令。也許,新奧爾良遭到轟炸後,美軍就迅速地做出了決定,讓大西洋艦隊南下對付第一艦隊與第三艦隊。這樣的話,斯普魯恩斯也需要幾天的時間來確定行動計畫,然後就轉為南下,通過向風海峽,牙買加海峽,或者是莫納海峽逼近第一艦隊與第三艦隊。

    想到這,談仁皓也稍微有點緊張了,可是,他很快就發現,這套推論中有幾個問題。首先,大西洋艦隊應該是在新奧爾良挨炸之前就離開了巴哈馬群島的,按理說,如果是直接前往新奧爾良的話,那麼在十八日,也就是在新奧爾良挨炸的那天,艦隊就差不多到了。
匿名
狀態︰ 離線
1324
匿名  發表於 2013-3-22 14:47:15
第二十三卷前進跳板第七十二節倉促出擊

  十一日深夜,雷少卿在收到了黃曉天送來的消息後,自趕往了巴拿馬城,找到了戰區海軍戰略打擊部隊的最高指揮官,提出了在二十三日夜到二十四日淩晨之間重點轟炸聖地牙哥港的要求。

    相對而言,自從對日戰略轟炸結束,羅雲沖離開了戰略打擊部隊之後,戰略打擊部隊在海軍中的地位降低了很多,雖然還是一個**的兵種,但是在很多時候,戰區司令部裡並不設單獨的戰略打擊部隊司令部,而是由一名戰略打擊部隊的少將,或者是準將擔任戰區副參謀長,由戰區司令官統一指揮戰略打擊部隊的行動。很明顯,其地位要比艦隊低很多,在很多時候,甚至可以由艦隊來安排戰略打擊部隊的行動。

    當時,韓紹鋒並沒有在巴拿馬城,而是去了登陸部隊,他這段時間一直在為進攻牙買加的行動做著積極的準備工作,除了羅雲沖來的那幾次外,他很少回巴拿馬城。當韓紹鋒不在的時候,雷少卿就是海軍加勒比海戰區的最高將領,其指揮許可權也是最大的,戰略打擊部隊的指揮官自然要聽從他的指揮。可問題是,就算是服從命令,也得有先決條件吧。而當時,加勒比海地區的基礎條件是相當糟糕的。

    前面已經提到過了,在整個中美洲地區,就沒有多少可以岸基航空兵的機場。而這其中,擁有2500米跑道地大型機場更是屈指可數這個問題,不但對古迅雷的陸軍遠征軍造成了巨大的影響,而且也對海軍航空兵與戰略打擊部隊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在古迅雷到來之前,主導中美洲地區與加勒比海地區作戰行動的是韓紹鋒。當時,韓紹鋒就已經決定要投入更多地工程部隊來擴大機場與港口,甚至規劃新建至少十座大型正規機場,以及數十座野戰機場。而當時,因為不存在著與陸軍分配指揮權,以及爭奪海運力量的問題,這些工程的安排工作也不是很複雜。工程部隊與工程物資都是可以迅速運送過來的,可是,古迅雷的到來,準確的說,是帝國陸軍遠征軍的到來,最終讓情況發生了巨大地變化。

    陸軍遠征軍參戰之後。首先出問題的就是海運。韓紹鋒已經不可能得到足夠的海運能力,當時他發動進攻小安德列斯群島的戰役行動都準備了好長的時間。主要的問題就是所需要地作戰物資,以及作戰部隊遲遲無法到位,哪還有能力運送工程部隊與工程物資呢?其次就是古迅雷與韓紹鋒兩人之間的職權界限並不明確。從戰區規劃上,整個中美洲大陸地區都是屬於陸軍地中美洲戰區,是由古迅雷統一指揮的。可是,韓紹鋒在打下大安德列斯群島之前,其主要基地還是在中美洲地區,特別是在巴拿馬運河附近,也就是說。韓紹鋒還得留在由古迅雷負責的地盤上策劃進攻行動。這樣一來,究竟應該由誰來負責中美洲地區的基礎建設工作的問題就暴露了出來。

    在古迅雷看來,海軍,特別是海軍陸戰隊有著豐富的工程經驗,在太平洋戰場上磨練了那麼多年,帝國海軍陸戰隊擁有超過30人的工程部隊,大量的工程設施,而且對修建機場,擴建港口這類工作是非常的熟悉了,而且陸戰隊現在還在中美洲地區。海軍航空兵也在這邊部署了大量地作戰飛機,那麼修建機場的事情就自然應該由海軍負責。而不是由陸軍負責,也就是由韓紹鋒來負責。

    韓紹鋒可不想承擔這個責任,當時他已經在為沒有足夠的部隊與物資進攻大安德列斯群島發愁了。另外,中美洲大陸已經被劃撥給了陸軍,是陸軍中美洲戰區的一部分,陸戰隊與海航只是暫時借個地方落腳而已,總不能因此要讓海軍支付“借宿”費吧?修建機場的事情自然應該由古迅雷來負責了。

    歸根結底,當時的核心問題是,帝國陸海兩軍在戰場上的消耗與投入速度已經超過了海運補給的速度,也就是入不敷出。不管是古迅雷,還是韓紹鋒,都將主要的力量用在了正面戰場上,同時又都指望對方來負責後勤保障以及基礎建設方面的非戰鬥性任務,而導致地結果就是,雙方的進攻都顯得缺乏持久力,同時基礎設施地匱乏對雙方都造成了巨大的負面影響。

    這個問題也同樣的影響到了海軍的戰略打擊部隊。按照當初韓紹鋒的計畫,在攻佔了尤卡坦半島之後,將在年中之前修建至少10大型機場,以部署至少800重型轟炸機(如果這些機場建成的話,實際部署能力將超過1500架),然後首先對墨西哥.~以及軍事基地,拉開戰略轟炸的序幕。這個計畫是相當有雄心的,當時,戰略打擊部隊甚至拿出了目標打擊清單,將美國南部地區的石油開採業放在了最前面。同時,已經有很長時間在戰場上沒有卓越表現的重型轟炸機部隊更是躍躍欲試,早在3份的時候,戰略打擊部隊就將至少1000架重型轟炸機轉移到了瓦胡島,就然後轉移過去。

    後面發生的事情,讓韓紹鋒的計畫成了泡影,同時戰略打擊部隊的轟炸機也不得不繼續留在夏威夷群島。到六月初,只400左右的重型轟炸機轉移到了中美洲地區,而且都是部署在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等地的機場。從這些機場出發,到達美國本土的單程航線都長達2000公里,這已經超過了“狼鳩”(炸機中,還有好幾十架是偵察型號,實際上也最多只有350架可以執行轟炸任務。

    350架並不少,如果一起出動的話,一次可以投擲1000到2000炸彈,在使用燃燒彈的情況下,足以摧毀一座20萬人口的中等城市。
匿名
狀態︰ 離線
1325
匿名  發表於 2013-3-22 14:47:37
第二十三卷前進跳板第七十三節混亂戰場

  因為準備不充分,這次轟炸行動的效果也就好不到哪裡。機場上分頭起飛的轟炸機群根本就沒有能夠在預定空域會合,甚至連那些從一個機場上起飛的轟炸機都沒有能夠一起行動。另外,這六個機場中,距離聖地牙哥最近的有1200公里,C裡,考慮到航程中可能出現意外情況,攜帶了35噸炸彈的轟炸機也不能太多的燃料。結果,首先到達會合地點的轟炸機沒有等到後面到達的,而後到達的又在這邊耽擱了一點時間。導致的結果是,這330轟炸機最終竟然分成了大大小小十個批次,在前後近兩個小時之內陸續到達了聖地牙哥上空。

    首先到達聖地牙哥的機群有32架轟炸機,這算是一支正規機群了,這些轟炸機都是從距離最近的機場起飛的,其中有12轟炸機攜帶了8500公斤航空穿甲彈,因為沒架轟炸機各攜帶20枚250斤級航空穿甲彈。機群到達聖地牙哥的時間是淩晨四點過十分,此時斯普魯恩斯率領的兩支特混艦隊已經離開聖地牙哥港一個多小時,而且天色還沒有亮,港口內又實施了嚴格的***管制,空中一片漆黑,飛行員幾乎無法看到港口裡的戰艦,甚至很難分辨出海面與陸地的差別。

    如果在以往地情況下。肯定需要由前導轟炸機先投下燃燒彈為後面的轟炸機照明,當時也確實安排了兩架轟炸機攜帶燃燒彈首先進入,可這兩架轟炸機沒有跟上第一批轟炸機,反而落在了後方,也就是說。第一批轟炸機只能夠摸黑投彈了。如果沒有當時已經大規模配備給重型轟炸機的雷達瞄準儀的話,恐怕這32架轟炸機根本就無法將炸裡去。

    雷達瞄準儀的出現即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早在對日戰略轟炸地時候,就暴露出了轟炸機在夜間難以瞄準目標的問題,當時能夠找到的解決辦法並不多。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有人提出用雷達來探測地面目標,然後引導轟炸機投彈。可問題是。當時對雷達的研究還不是很深入,而且地面雜撥的幹擾相當嚴重,又沒有合適的解決辦法,研製雷達瞄準儀的難度可想而知。當時出現地幾套帶有嚴重實驗性質的雷達瞄準儀在戰場上的表現也都不怎麼樣。可正是通過對日戰略轟炸後期使用雷達瞄準儀總結出來的經驗,帝國的電子工程師找到了一些提高性能的竅門。

    地面雜撥幹擾是個讓所有雷達設計人員都頭痛地問題,可以說。任何一部雷達都要遇到這樣的麻煩。比如,在馬利安納群島。以及西南太平洋上地夜間海戰中,正是因為雜撥的幹擾,導致艦載雷達無法及時的發現敵人的戰艦,從而出現了很多不應該出現的損失。隨著研究深入,科研人員很快發現,不同性質的物體所發射的雜撥的信號是不一樣的,同時不同波段地電磁波所受到的幹擾強度也是不一樣的,結合這兩點,能不能製造出可以減少地面(海面)雜撥幹擾。或者是利用幹擾來探測目標的雷達呢?

    研製工作在25年初的時候就取得了進展,隨即南京電子造出了幾台樣機,先由驗證機進行測試,另外還在戰艦上進行了測試。正是通過這幾台樣機,最終,帝國的工程師開發出了一種能夠從空中探測到地面目標,為飛行員指示目標的雷達瞄準儀。

    雷達瞄準儀的出現對戰略轟炸的影響非常巨大,這不但解決了夜間轟炸的難題,而且可以讓轟炸機飛得更高,從而避開地面地小口徑高射炮。甚至可以避開敵人的攔截戰鬥機,從超高空投彈。減少轟炸機地損失。另外,將雷達瞄準儀與自動駕駛儀結合起來,還可以提高轟炸精度,使轟炸的威力更為明顯。到此時,帝國陸海兩軍已經裝備了五種不同型號的雷達瞄準儀,幾乎每一架重型轟炸機上都裝上了一套。當然,飛行員一般還是喜歡目視轟炸,因此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用前導轟炸機投下燃燒彈為後繼轟炸機照明目標這種比較老套的戰術並沒有被淘汰。

    正是因為有了雷達瞄準儀,第一批到達的32架轟炸機才.:照明的情況下進行轟炸。可有一點,是當時設計雷達瞄準儀的工程師沒有考慮到的,那就是,此時聖地牙哥港上空漂浮著成百上千的阻攔氣球,而這些氣球回幹擾雷達,也就將影響到轟炸的結果!

    第一輪進入的時候,正因為受到了氣球的幹擾,領隊長機的投彈手沒有能夠辨認出港口的位置,在第二輪進入的時候,投彈手才發現空中漂浮著不少的氣球,猛的明白了過來,美軍不會把氣球部署在荒地上空吧,那麼阻塞氣球下面肯定有高價值的目標,也就是戰艦。結果,領隊長機直接就在這些氣球上方投下了炸彈,另外31架轟炸機也.]了炸彈。至於這些炸彈有沒有命中目標,恐怕也沒有哪個飛行員願意飛回去確認戰果。

    可以說,這完全是盲目的轟炸。阻塞氣球不但能夠幹擾雷達,擋住飛行員的視線,可同樣的,也擋住了地面與戰艦上人員的視線,擋住了高射炮的射界。也正因為如此,第一批進入的32架轟炸機幾乎沒有受到威脅,全都順利投下了炸彈,然後揚長而去。這輪轟炸最大的好處就是,當時還在港口內的第21特混艦隊的戰艦被迫起錨,不敢lt;=動了。

    五分鐘後,第二批18架轟炸機到達。這批轟炸機是從另外一個機場起飛的,全都攜帶了8500公斤航空穿到了棘手的問題,其中有一半的轟炸機已經找不到港口內的戰艦,把炸彈投到了岸邊的高射炮陣地上,另外9架轟炸機的飛行員壯著膽子超低空進入,準備從氣球下方投彈,可在第一次進入的時候仍然沒有發現目標,還有一架轟炸機被炮彈擊傷,被迫提前投彈返航。
匿名
狀態︰ 離線
1326
匿名  發表於 2013-3-22 14:47:56
第二十三卷前進跳板第七十四節斷敵退路

  第三特混艦隊是在二十一日的深夜與第一艦隊脫離的。談仁皓從“龍感湖”號航母上發來的作戰命令後,常薦新就知道,他這次的任務是要去把美軍大西洋艦隊堵在聖地牙哥港裡面,為其他特混艦隊在天亮時派遣轟炸機幹掉大西洋艦隊創造機會。也許很多人認為第三特混艦隊這次又要當配角了,可是常薦新從來不認為自己是當配角的命,特別是在到了大西洋之後,第三特混艦隊的表現,以及所獲得的戰功,都在其他的特混艦隊之上,又怎麼能說第三特混艦隊是配角呢?

    二十二日上午,也就在第三特混艦隊沿著最近的航線,全速向聖地牙哥港殺去的時候,由第一特混艦隊與第二特混艦隊派來的戰鬥機開始輪番為第三特混艦隊提供防空掩護。此時,艦隊的防空戰術已經有了新的變化。通過在“巴哈馬群島海戰”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偵察機被部署在了敵轟炸機與偵察機最有可能出現的方向上,距離艦隊核心大概100到150裡。如果要對付的是敵偵察機,那麼在每一架偵察機的後面203海裡等距離上部署至少四架戰鬥機。這樣,只要偵察機發現了敵機,戰鬥機就可以迅速前往攔截,不給敵機靠近艦隊的機會,從而也讓敵人無法準確的判斷出艦隊的位置。

    此時,掩護第三特混艦隊地戰鬥機就是採用的這一戰術的。當時主要防範的就是美軍的偵察機。而在這套戰術中有幾個主要地漏洞,一是需要出動大批的偵察機,從而加強了艦載偵察機的出勤強度,同時導致能夠執行偵察任務的飛機數量劇減,如果是在攻勢作戰行動中。這個問題就相當嚴重了,指揮官不得不權衡艦隊防禦,與進攻之間的重要性,並且以此來分配執行不同任務的偵察機的數量。二是需要偵察機具備引導戰鬥機攔截敵機地能力,而“偵察鷹”上只有一名導航員,最多只能引導幾架戰鬥機,或者是幾個編隊的戰鬥機。如果同時出現的敵機數量太多的話,就根本起不到作用。三是受到掩護的艦隊必須要與偵察機進行聯絡,如果艦隊距離敵人太近的話,那麼發出地高頻電波就有可能暴露艦隊的位置。

    因為這套戰術才剛剛開始用,以及當時技術上地局限性,郝東覺還沒有找到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不可否認。新的防空戰術在對付敵人的偵察機方面有著很大的優勢,能夠更有效的確保艦隊的隱蔽性。至於能否對付敵人的大規模轟炸機群。恐怕連郝東覺都沒有多少把握,畢竟偵察機指揮空戰的能力是相當有限地,當時也沒有飛機具備有指揮空戰的能力。

    在這些戰機到達之後不久,一架從第一特混艦隊飛來的水上飛機將完整的作戰計畫送了過來。常薦新也立即根據談仁皓測定的作戰計畫進行了安排與部署,並且針對第三特混艦隊自身的情況,對作戰計畫的一些細節做了小範圍的調整。比如,第三特混艦隊沒有配備有雷達的偵察機,而且其搭載的水上飛機地速度都很慢,所以在二十四日淩晨的時候。水上飛機地出發時間肯定要提前,而不能與第一特混艦隊的偵察機同時出動。另外,出動的數量也必須要增加,這樣才能夠搜索聖地牙哥附近的所有海域,不至於讓美軍艦隊溜掉。

    按照談仁皓的計畫,在二十四日天亮的時候,第一特混艦隊與第二特混艦隊的偵察機就將到達聖地牙哥港,確定大西洋艦隊的具體情況。轟炸機只會晚半個小時的時間到達,然後由偵察機為其指引目標。當然,前提條件是。大西洋艦隊沒有離開聖地牙哥港。如果大西洋艦隊已經離開了港口,那麼。就得採用備用計畫了。

    備用計畫更為龐大,而且可變性也非常大。當時雷少卿會在二十三日夜晚之前,以兩個小時為間隔,派遣偵察機持續監視聖地牙哥港的情況。如果在二十三日傍晚之前,大西洋艦隊還沒有離開聖地牙哥港的話,那麼在二十四日天亮的時候,大西洋艦隊就不會跑出多遠。這樣,就要求擴大搜索範圍,儘快找到大西洋艦隊的蹤影。因為第一特混艦隊與第二特混艦隊的偵察機即要掩護第三特混艦隊,同時又要去探查聖地牙哥港的情況,所以在外海搜索大西洋艦隊的任務就交給了第三艦隊的三支特混艦隊。為了及時發現大西洋艦隊,第三艦隊的偵察機也將同時出發,負責在聖地牙哥外海進行搜索,而搜索半徑將以二十三日夜,雷少卿提供的最後一份情報為准。

    也就是說,談仁皓當時針對可能出現的兩種情況做了兩手準備。最好的結果是大西洋艦隊留在聖地牙哥港,同時遭到了重型轟炸機的打擊,無法在天亮前離開港口。這樣,他就可以集中五支航母特混艦隊的轟炸機,以及第三特混艦隊的重炮,將大西洋艦隊摧毀在港口內。最糟糕的情況是,大西洋艦隊在二十三日白天就離開了港口,那就必須要對周圍海域進行全面搜索,而需要搜索的海域也許會超過100平方公里,這已經很難保證偵察機能夠及時的找到大西洋艦隊。談仁皓也只能希望情況要比這個好一點。

    為了彌補航母特混艦隊在偵察力量方面的缺陷,當時前出截擊的第三特混艦隊也要負擔一部分偵察任務,即安排水上飛機,對聖地牙哥附近的海域進行搜索。雖然水上飛機的偵察能力相對較弱,但是第三特混艦隊有數十架水上飛機,而且距離又非常近,這一偵察力量也是不容忽視的。

    常薦新當天下午就給艦隊裡的36架水上飛機安排了偵察下了6水上飛機,這麼做的目的是,利用這些水上飛機引導戰艦炮擊港口內的敵艦!

    按照當時第三特混艦隊的航行速度,肯定能夠在天亮前到達。
匿名
狀態︰ 離線
1327
匿名  發表於 2013-3-22 14:48:21
第二十三卷前進跳板第七十五節黎明炮響

  零晨四點半,負責在港口週邊偵察的水上飛機離開了第隊的戰艦,半個小時後,負責到港口內摸清情況的兩架水上飛機也被送上了“南寧”號的彈射器。在交戰的時候,戰列艦上的水上飛機都得起飛,不能留在戰艦上。因此,當時所有的水上飛機都要在六點前飛走。

    到此時,常薦新仍然相信大西洋艦隊在港口內。最重要的是,當時連雷少卿都不知道,大西洋艦隊裡的兩支特混艦隊實際上已經離開了聖地牙哥港。轟炸的時候,飛行員都集中精力對付港口內的戰艦,規避高射炮火,而且當時的環境也不可能讓飛行員辨認出每一艘戰艦,甚至很難辨認出戰艦的種類。當然,航母與戰列艦肯定是能夠辨認出來的,只是轟炸機群才剛剛完成轟炸,很多飛行員都在激動之中,又沒有人特別重視這個問題,所以在常薦新他們到達港口外的時候,雷少卿並不知道留在聖地牙哥的僅僅只是第21特混艦隊,常薦新也就不可能去探明港口內的情況之前知道得更多!

    六點過十五分,也就是最後一批轟炸機剛剛飛走,最先起飛的兩架偵察機就飛到了港口上空。此時,天色已經微亮,雖然能見度仍然不高,但是已經基本上可以看到港口內的情況了。可問題是,當時港口上空仍然漂浮著不少的阻塞氣球。另外,那幾艘挨了炸彈地戰艦,以及港口被炸毀的物資燃燒後產生的濃煙也籠罩在港口上空,飛行員沒有能夠立即判斷出港口內的真實情況,而是在發現有幾艘體積龐大的戰艦在向港灣南面地出口航行之後。就發回了報告!

    同時,常薦新已經下達了戰鬥命令。按照他部署的作戰行動,首先將由巡洋艦與驅逐艦編隊負責壓制港口附近的美軍岸防炮兵陣地,掩護戰列艦沖到港口外面去,然後由戰列艦重點炮擊港口內的戰艦。在收到了水上飛機發回的報告之後,常薦新沒有任何遲疑,立即命令驅逐艦編隊首先加速。去對付美軍的炮兵陣地,同時還補充了一條命令,那就是,美軍戰艦要向強行離開港口的話,就用魚雷封鎖港口,將美軍戰艦堵回去!這時候。常薦新坐鎮指揮地戰列艦編隊距離港口還有8裡,雖然已經進入了炮擊的範圍。但是為了提高炮擊的準確性,以及確保摧毀威脅最大的敵戰列艦,常薦新決定把距離再拉近一點,至少要逼近到海裡範圍之內才開火。也就是說,他大概還需要幾分鐘的時間才能到達炮擊位置。

    當時正在離開港口的正是四艘“蒙大拿”級戰列艦,以及還能夠航行地五艘“邁阿密”級重巡洋艦。在天色開始轉亮的時候,第21特混艦隊地司令官害怕在天亮後再次遭到轟炸,決定首先讓戰列艦與巡洋艦出港,而驅逐艦則留在了最後面。這與正常的出港順序是完全相反的。另外,港口上空的阻塞氣球與煙霧既擋住了飛行員的視線,同時也擋住了戰艦上瞭望員的視線,因此美軍並不知道有兩架水上飛機在附近盤旋。

    在第一批兩架水上飛機到達之後不到兩分鐘,第二批兩架水上飛機也趕到了。這兩架水上飛機的任務是去尋找美軍的岸防炮兵陣地,確定有哪些炮兵陣地需要重點打擊,其中一架的任務就是到港口地西北面,也就是聖地牙哥市區的附近去尋找炮兵陣地。這架水上飛機是直接從港口上方飛過的,熱當時吹的是東北風,港口上空的煙霧朝西南方向運動。當飛行員透過阻塞氣球的縫隙看到了港口的水面時,立即驚訝的發現。港口裡根本就沒有航母,也沒有幾艘大型戰艦。除了開始已經被發現正在準備離開港口的那幾艘大型戰艦之外,港口內只有幾艘驅逐艦而已!

    這一情況也立即被回饋給了常薦新,這下常薦新不但驚訝,而且後背上都冒出了冷汗。美國人的航母沒有在港口內,也就是說,大西洋艦隊地主力已經離開了聖地牙哥港,肯定是在二十三日夜間,或者是二十四日淩晨,重型轟炸機群到達之前就離開的。難道,斯普魯恩斯準確地判斷出了轟炸時間,還是說去執行別的任務,或者是,斯普魯恩斯是故意引誘帝國艦隊過來,然後連夜把航母艦隊轉移出去,等到第三特混艦隊到達之後,首先幹掉第三特混艦隊?

    就在常薦新感到驚訝,同時擔心遭到美軍航空兵的突然打擊的時候,一封電報發了過來。這是由雷少卿發來的電報。當時,返航的轟炸機群剛剛向基地彙報了情況。雷少卿是在第一時間拿到這些報告的,而他很快就發現了其中的問題,飛行員只能確定港口內有重巡洋艦與戰列艦,而沒有任何一個機群確認發現了美軍的航母。雷少卿也不敢有絲毫遲疑,立即通過多部電臺,將這一情報發給了當時在前方作戰的六支特混艦隊。

    雷少卿這封電報在證實港口內沒有航母的同時,也證實了另外一點,那就是,美軍的戰列艦確實是在港口內。水上飛機發回的第一份報告沒有錯,準備逃跑的正是美軍的戰列艦。此時常薦新的大腦運轉得非常快,而正是這些戰列艦還在聖地牙哥港,讓常薦新最終確定,這絕不是斯普魯恩斯設下的陷阱,因為斯普魯恩斯不可能拿四艘戰列艦,還有二十艘巡洋艦與驅逐艦來做誘餌,如果這是個誘餌的話,那斯普魯恩斯就太捨得花本錢了。

    常薦新做出這個判斷的時間是六點二十三分,前後僅八分鐘的時間,局面就發生了巨大的轉變。這時候,戰列艦編隊距離港灣南部的出口僅僅只4裡了,而且為戰列艦提供炮擊參數的三架水上飛機全部到位,並且已經發回了兩組參數,只是因為常薦新還沒有下達開火的命令,所以六艘戰列艦的艦長都只能耐心的等著。

    “將軍,美艦隊出現在港灣出口處,我們的驅逐艦已經上去了。”常薦新猛的回過了神來,現在還在戰鬥中,他必支援他們。
匿名
狀態︰ 離線
1328
匿名  發表於 2013-3-22 14:48:40
第二十三卷前進跳板第七十六節巨艦的反擊

  前三分鐘之內,“俄亥俄”號根本就沒有進行“抵抗。在這三分鐘之內,南面的六艘戰列艦分別打出了五到六輪齊射,也就是說,僅僅三分鐘,六艘“新省會”級戰列艦就在“俄亥俄”號上用掉了近300炮彈。從後來統計的結果看,這三分鐘內的炮擊命中率超過了五成,可問題是,真正爆炸的炮彈卻遠沒有那麼多。

    戰後,第三特混艦隊六艘戰列艦統計的結果是,至少命中了敵艦16枚炮彈,誤差大概有一成左右,可瞭望員觀察到的爆炸次數卻僅僅只有30多次,加上在艦體內部發射的爆炸,也不會超過50。如果真有170左右的炮彈命中了“俄俄”號,那麼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炮彈爆炸,其他的全是啞彈!毫無疑問,這個啞彈比例確實是太高了,高得有點離譜!後來,在“俄亥俄”號被打撈起來之後,這一統計結果得到了證實,當時承擔打撈工作的部隊在這艘戰艦上一共找到了86沒有爆炸的炮彈,另外,還有很多炮彈在命中戰艦後被彈了出去,也沒有發生爆炸。

    造成啞彈率與跳彈率高達七成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當時的炮擊角度,二是26式穿甲彈在設計上的一些缺陷。

    前三分鐘的炮戰中,六艘“新省會”級打擊的都是“俄亥俄”號地正面。而“蒙大拿”級戰列艦在設計的時候吸取了很多的實戰教訓與經驗,其艦橋的體積相對較小,而且主炮炮塔的正面裝甲,以及大部分主裝甲都有很大地傾斜角。這樣一來,不但能夠變相的提高裝甲的垂直厚度。還能夠提高跳彈的比例,從而提高抗打擊能力。也正是如此,當時擊中了“俄亥俄”號的炮彈中,大概有兩成成了“跳彈”,沒有威脅到戰艦。另外,在這個距離上,26式穿甲彈應該有足夠的把握穿透“俄俄”號的主裝甲板。因為設置了很大地傾斜角,結果有很大一批炮彈沒有能夠打穿裝甲,進入艦體內部。

    26式穿甲彈的設計也有一定的問題。26式穿甲彈是帝國海軍的第種400米口徑的重型穿甲彈。與帝國海軍以往使用的輕型穿甲彈地區別是,重型穿甲彈的初速較低,存速能力好,而且彈道彎曲度大。更加適合遠距離交戰。通過帝國海軍地測試,26式穿甲彈的最佳打擊距離應該是15000到20000之間。在這個距離上,穿甲彈幾乎是垂直落下的,而且有很大的存速,能夠保證擊穿敵艦的水準裝甲。相反,在20000以上,炮彈的速度降低了很多,穿甲能力也就減弱了不好,而在15000碼以內,因為炮彈落下的角度不大。而且打擊的多為戰艦的側面主裝甲,其效果反而不好。這可以說是當時所有重型穿甲彈地一個共同特點,而根據這一特點,26式穿甲彈的引信在設計的時候也更為重視垂+可靠性,而沒有考慮到,在近距離交戰中對付敵人的傾斜裝甲板的時候,炮彈的著點角度並不是垂直的,其撞擊速度與角度肯定有所差別。結果,26式穿甲彈不但難以在7000的距離上擊穿“俄俄”號主裝甲帶上最厚的部位,比如炮塔地正面裝甲。而且就算是穿透了裝甲,也因為引信設計不合理。大部分炮彈都沒有爆炸!

    如果當時雙方勢均力敵,四艘“蒙大拿”與六艘“新省會”擺開架勢打的話,這兩個問題就足夠讓常薦新吃大苦頭了。萬幸地是,六艘“新省會”對付的是一艘,準確的說是半艘“蒙大拿”,因為“俄亥俄”號只有正面的兩座炮塔可以還擊。而且在前三分鐘內,“俄亥俄”號根本就沒有反應過來,鋪天蓋地般的打擊很快就讓這艘戰列艦陷入了癱瘓狀態,也就難以威脅到“新省會”了。

    美軍的反擊並沒有多少威脅,當時“俄亥俄”號首部二號炮塔的三門主炮已經全部損壞,雖然沒有一發穿甲彈打穿了主炮炮塔的正面裝甲,但是在被四發26式穿甲彈連續命中後,就算主炮炮塔的厚實,穿甲彈撞擊時的巨大衝擊力也足以震壞炮塔內的所有設備,並且震死,震傷炮手。另外,該炮塔後面的司令艦橋也是重點打擊對象。與“依阿華”一樣,“蒙大拿”級司令艦橋的裝甲厚度比主炮炮塔的正面裝甲要薄一點,大概少了50毫米的厚度,而這50米的厚度就足夠讓美國人感到後悔了。三分鐘之內,至少有八發穿甲彈打中了司令艦橋,其中有四發跳開,只有兩發穿透了裝甲,這已經足夠了,只要有一發穿甲彈擊穿,就算不爆炸,司令艦橋裡的官兵也將無法倖免,更別說是兩發,而且還都發生了爆炸。

    在第一輪炮擊中,“俄亥俄”號的司令艦橋就被打掉了,這就如同一個人的大腦已經被打殘,身體就無法得到控制,空有強健的四肢,也沒有多少威脅。前面兩座炮塔裡的官兵是在兩分鐘後才知道司令艦橋已經被炸毀,艦長等戰艦上的高級軍官幾乎全部陣亡。在這兩分鐘內,B炮塔也失去了戰鬥力,最終只有相對低矮,難以被直接瞄準的A炮塔還可以使用。因此,在戰鬥開始後三分鐘,A炮塔的炮手利用輔助瞄準儀打出了第一輪還擊。

    三發炮彈全都從位於六艘“新省會”級戰列艦編隊中間的三號艦,也就是“貴陽”號的頭頂上飛過的,然後落在了戰艦南面數百米外的海面上。這個偏差距離也確實有點嚇人。當初,設計師為了提高“蒙大拿”級的防禦能力,減少被彈面積,A炮塔被設計得相對低矮,可也因此而影響到了A炮塔的視界,結果,炮手根本就無法精確瞄準,打出的炮彈就更不可能威脅到對面的戰艦。

    “俄亥俄”號的還擊把“貴陽”號的艦長嚇了一跳,可是很快他就發現,敵艦的還擊根本就沒準頭。
匿名
狀態︰ 離線
1329
匿名  發表於 2013-3-22 14:49:00
第二十三卷前進跳板第七十七節正面戰鬥

  “俄亥俄”號發生一系列的爆炸之前,常薦新就已經達了新的交戰命令,當時另外三艘美軍戰列艦已經沖了出來,形成了六打三的局面,也不可能繼續由六艘戰列艦對付一艘敵艦了。因此,常薦新命令戰列艦編隊轉為二打一的交戰秩序。由“南寧”號與“廣州”號對付2敵艦,也就是“蒙大拿”號,“貴陽”號與“武漢”號對付3敵艦,也就是“緬因”號,“南昌”號與“南京”號對4敵艦,也就是“新罕布夏”號。六點三十六分,在確定了1號敵艦已經徹底完蛋之後,六艘“新省會”級都轉移了炮口。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常薦新收到了一封電報。

    “第一特混艦隊發來的。”通信參謀把電報交給了常薦新,“因為天氣情況發生突然轉變,轟炸機到達的時間將延遲至少半個小時,也許會超過兩個小時。談仁皓將軍讓我們儘量纏住敵人,如果打不過,可以選擇撤退。”

    “撤退?”常薦新笑了起來,“現在我們六打三,需要我們撤退嗎?別說什麼天氣變化,他們不來最好,讓我們單獨收拾掉那幾艘新式戰列艦,看今後還有誰敢說我們第三特混艦隊只是配角!”

    當時,常薦新並不認為美國人的新式戰列艦有多麼的厲害,而且他還擁有數量上的優勢,1號敵艦的結局足以證明。“新省會”地主炮可以幹掉敵人的新式戰列艦,那麼還有必要擔心打不過對手嗎?可是,常薦新很快就會發現,他低估了美國人花了數年心血建造出來的超級戰列艦。

    雖然“蒙大拿”級與“大和”級從來沒有在同一個戰場上出現過,但是從兩種戰艦的性能對比上來看。“大和”除了主炮的口徑更大一點,其最大射程稍微要遠一點之外,其他各方面,“蒙大拿”都有著巨大地優勢。帝國海軍在設計“新省會”的時候,最初確定的對手是美國海軍的“南達科他”級戰列艦,隨後進行修改,也只確定以擊敗“依阿華”級為目標。到戰爭爆發後。發現日本海軍的“大和”要比之前獲得的情報更為厲害之後,帝國海軍還提出了建造“超級省會”級(這只是作者用的代名,當時新式戰列艦僅停留在設計上,沒有正式命名,按照帝國海軍地命名原則,如果新式戰列艦建成的話。大概會以帝國海軍歷史上的元帥的名字來命名)的計畫,可是後來海軍必須要首先確保擁有足夠多的航母。所以新式戰列艦地建造工作就被迫終止了。而隨著航母成為海戰主力,戰列艦難有表現的機會,就再也沒有人提出過建造新式戰列艦地事情。

    也正因為帝國海軍的戰列艦沒有與日本的“大和”遭遇,而美國建造“蒙大拿”的工作也延遲了好幾年,所以帝國海軍一直堅信“新省會”可以應付戰場上的任何一個對手。後來,為了提高“新省會”的性能,也算是對放棄建造新式戰列艦的一種補充,“新省會”級戰列艦前後一共進行了兩次大規模的改進。而這兩次改進也是相當徹底的,戰艦地性能有了巨大的提高。甚至可以說,除了一些基本的尺寸資料沒有變化之外,其他各方面都與新一級戰列艦沒有什麼區別了。比如說,在經過了第二次改進後,“新省會”級的排水量提高了一萬多噸,而且幾乎全是用來增強裝甲的。戰艦的吃水也多了兩米,剛好在巴拿馬運河與蘇伊士運河的通航限制範圍之內。而為了讓戰艦能夠保持31節的最快速度,動力系統也全部更換,用了當時輸出功率最大的超高壓鍋爐,以及效率更高的蒸汽輪機。可結果其最大速度還是降低了一節,只能達到3節。

    經過了全面改進。“新省會”地性能有了巨大的提高,並且在實戰中證明,其性能已經超過了美國地“依阿華”,這要比設計之初的指標高出了很多。另外,隨著雷達的應用,炮戰距離迅速拉開,再繼續提高戰列艦的防護與火力的意義並不重大,反而是炮擊的準確率,以及穿甲彈在遠距離上的穿甲能力更為重要,而這些,都可以通過改進雷達,以及使用更好的重型穿甲彈來實現,而不需要對戰列艦進行更多的改進,更不需要建造更大的戰列艦。在此情況下,帝國海軍就更沒有想過要去建造一種可以與“蒙大拿”正面抗衡的新式戰列艦了。

    在“聖地牙哥海戰”之前,帝國海軍一直認為,“新省會”是當時世界上最優秀的戰列艦,而且有那麼多的實戰戰例佐證,有很強的說服力,同時也讓常薦新,以及第三特混艦隊的官兵對自己的戰艦充滿了信心。可是,在戰後,“新省會”只被公認為大戰期間性能最為平衡的戰列艦,而這個“平衡”本身就有另外一層意義,而且更多的時候,指的是該戰艦在火力,防護,速度,以及一些在戰爭期間才出現的重要性能,比如雷達探測能力,炮擊的精度,遠距離炮擊能力等方面的性能結合得最為完美,而不是指在各個方面都是最好的。“聖地牙哥海戰”就最終證明瞭這一點,“蒙大拿”級在某些性能方面,確實是超過了“新省會”,而且超過得還不是那麼一點點。

    “南寧”號與“廣州”號是最先轉移目標的,這兩艘戰列艦之間的合作相當默契,在大西洋對岸的那場海戰中,兩艘戰艦就有過很好的配合。六點三十八分,“廣州”號又第一個向才沖出港灣,正在向左轉向的美軍2艦開火,接著,“南寧”號上的主炮也轟鳴了起來。當時,這兩艘戰艦的艦長,以及常薦新都認為,他們可以在五分鐘之內打垮第二艘美軍戰列艦。沒有人感到緊張,甚至有參謀私下裡開玩笑,認為戰鬥會在六點五十分之前就結束,從而成為海戰史上交戰時間最短的戰列艦之間的決鬥!
匿名
狀態︰ 離線
1330
匿名  發表於 2013-3-22 14:49:25
第二十三卷前進跳板第七十八節恐怖的對手

  南寧”號與“廣州”號夾擊“蒙大拿”號的戰鬥最為壯麗,這是雙方旗艦之間的較量,也就是說,失敗的一方將失去統一的指揮,從而陷入被動局面,因此,這三艘戰列艦之間的對決關係到了這場戰鬥的最後勝負。

    在六點四十四分之前,“南寧”號與“廣州”號擁有絕對的優勢,因為在這幾分鐘裡,“蒙大拿”號只有艦首方向上的主炮能夠投入戰鬥,而兩艘“新省會”級上卻有18門主炮,雙方的火力對比一,自然是讓常薦新占夠了上風。也正是這幾分鐘,決定了這場戰鬥的最後結果。

    在此期間,“南寧”號一共打出了75枚炮彈,命中了“34枚,其中真正構成威脅的只有8,這與之前對付“俄亥俄”號的情況相差不大。也正是這幾分鐘的炮擊,讓常薦新發現了美艦的強大防護能力,以及26式穿甲彈的性能缺陷,可問題是,當時是沒有辦問題的,就算問題多多,戰鬥還是得打下去。而在這8穿甲彈中,有枚打中了要害部位。

    第一次命中要害部位是在六點三十九分,在第三輪齊射中,一枚穿甲彈打中了“蒙大拿”號A炮塔與B炮塔之間,雖然這發穿甲彈沒有能夠擊穿B炮塔基座處的.::變形,也讓B炮塔的gt;:.=|角度上。根本無法自由轉動。換句話說。這發炮彈使B炮塔失去了作戰能力,除非通過戰艦轉向,不然B炮塔就沒有任何威脅了。這算得上是一發非常“神奇”地炮彈,從其“打”掉了“蒙大拿”好四分之一地主炮火力來看,這發炮彈就算是一枚啞彈,可是其功勞肯定不小。

    第二次命中要害部位是在六點四十分。在第五輪齊射中,一枚穿甲彈命中了艦橋下方的機電室的位置。這是戰艦上的輔助機電室,主要就是為電臺,雷達等電子設備供電,有一台功率200千瓦的柴油發電機。而這發穿甲彈不但發生了爆炸,還引燃了儲備在這裡的柴油。雖然柴油地產生的大火是比較容易控制的,但是戰艦上有很多易燃物品,比如水密門上的橡膠。而橡膠在燃燒後會產生大量劇毒的濃煙,司令艙就在上面不遠處。很快,濃煙就灌滿了周圍的幾個艙室,最終導致戰艦上的艦隊司令部官兵不得不暫時撤出司令艙,從而使艦隊暫時失去了統一指揮。雖然,這僅僅就十多分鐘的事情,可是這也造成了不可挽回地損失。

    四點四十三分,也就在“蒙大拿”號即將完成轉向。尾部的主炮投入戰鬥之前,一發穿甲彈打中了戰列艦右舷後部兩座副炮炮塔之間,並且成功的穿透了主裝甲帶,進入艦體內部。而中彈部位的下面就是戰艦上的6鍋爐艙。大拿”級的八台鍋爐,以及八台蒸汽輪機都設置在單獨的艙室內,以提高動力系統的生存能力,但是這發炮彈也至少解決掉了戰艦上八分之一地動力,同時導致高溫蒸汽洩露。鍋爐艙裡的官兵全部完蛋,附近的一支損管隊也出現了巨大的傷亡。如果不是另外一支損管隊及時到達,而且蒸汽很快就從彈孔裡散去的話,恐怕還會出現更大的損失。

    在此期間,“廣州”號也沒有閑著,其表現比“南寧”號還要出色不少。在打出的81枚炮彈中,44枚命中,其中成功穿透了裝甲,還生了爆炸的炮彈有10枚,造成巨大破壞地有5。這5枚炮彈的命中點別在戰艦A炮塔的右前方。幾個水兵艙。B炮塔右側,在主彈藥艙外爆炸。導致B炮塔主彈藥艙的自動通海閥..;艙。右側3號副炮炮塔;+炸,殺傷了周圍的數十名美軍官兵。艦橋後方煙的中部,炸斷了煙,使連接在這根煙上的1到4號鍋爐的輸出功率減半。後部桅杆的根部,炸斷了桅杆,而倒下的桅杆砸在了C炮塔上面,砸壞了C炮塔地副瞄準儀,導致C炮塔不得不借助D炮塔提供的炮擊參數開火。

    “蒙大拿”號在這幾分鐘裡地還擊也算得上是猛烈,其首部的六門主炮先後打出了20多發炮彈,可是因為當時戰列艦正在全速gt;:影響到了炮擊的精度,而且對方打來的炮彈連續不斷的命中,就算大半都沒有爆炸,可是這些炮彈砸來,也必然影響到炮擊的精度。結果,“蒙大拿”號在這幾分鐘之內的還擊實際上沒有起到任何的作用,甚至連對面的兩艘戰列艦上的官兵都沒有感受到威脅呢。

    按理說,通過這幾分鐘的猛烈炮擊,連續有數十發炮彈命中了敵艦,就算打出去的不是可以爆炸的炮彈,全部是實心彈,也足以將敵艦給砸沉了吧。可是,當常薦新驚訝的發現,敵艦的速度沒有降低,而且還在繼續加速,轉向也沒有受到多大的影響,更主要的是,敵艦上的主炮根本就沒有被徹底的打掉,還在不斷開火,隨著轉向完成,艦尾方向上的主炮也投入戰鬥的時候,常薦新都不得不感慨,美國人到底造出的是戰艦,還是浮動的鋼鐵怪物?

    “蒙大拿”號達到了70000噸的滿載排水量,超過30000噸的裝甲鋼板絕不是白白浪費掉的。可以說,“蒙大拿”級是戰列艦,甚至是整個戰艦歷史上裝甲防護能力最強悍的戰艦之一。如果以尺寸資料來衡量的話,“蒙大拿”級的裝甲厚度遠超過了“新省會”級。當然,再考慮到裝甲鋼板的品質的話,也許會有所改變。可是,“蒙大拿”級畢竟是美國海軍在結合了眾多實戰經驗與教訓之後設計的一種戰列艦,而“新省會”級是在戰前就設計完成的,而在大戰期間的改進是不可能讓戰艦的性能有本質上的提升。比

    時“蒙大拿”級大量採用的大角度傾斜裝甲設計就變了戰列艦的防禦能力。相反,“新省會”級在改進中也只是部分採用了這種方式,而且傾斜的角度都相當有限,畢竟戰艦的基本性能已經確定了,任何大範圍的改動都將對戰艦的其他性能產生嚴重的影響,工程師也要綜合衡量改進對各項性能的影響,才能確定一個最好的改進方案,而這都不可能單方面的提高戰列艦的防禦能力。

    當時,“蒙大拿”號強悍的防護能力給了常薦新巨大的震撼,甚至讓常薦新懷疑,400米口徑的穿甲彈能否對付那種“變態”級別的戰列艦了。實際上,55徑400米主炮的威力並不比美國海軍50倍徑的16英寸主炮差,甚至還要好一點,只是,“蒙大拿”在設計+求能夠承受住自身火力的打擊,甚至要求能夠應付“大和”主炮的打擊。另外,26式穿甲彈在近距離的威力反而不怎麼樣,其強項是在遠距離上打擊水準裝甲的能力,而當時的交戰距離又太近了一點,打不穿敵艦裝甲也不算什麼希奇的事。

    戰鬥還在激烈進行之中,也沒有機會讓常薦新東想西想,特別是當“蒙大拿”號轉過了笨重的身軀,尾部的主炮也投入到了戰鬥中之後,戰鬥就更為激烈了。而且,常薦新的擔心也有點多餘,此時“蒙大拿”號只剩下了九門主炮,而且其威力不見得比“新省會”的好。加上“蒙大拿”號之前的損傷。局勢對常薦新他們是非常有利地,只需要多堅持一陣,戰鬥自然就會分出高下來。

    當時,“蒙大拿”號尾部主炮只能共用D炮塔地副瞄準儀,通過戰艦內部電話,由D炮塔的炮長將炮擊參數報告給C炮塔的炮長。然後兩座主炮同時開火。這樣一來,炮擊速度自然降低了不少,而且C炮的炮擊參數不是最精確的,也會在一定的程度上影響到炮擊地準確性。另外,戰艦的指揮官此時並不在司令艦橋與航海艦橋裡,因此三座主炮炮塔沒有一起開火,A炮塔基本上是在單獨作戰。

    六點四十四分,“蒙大拿”號尾部的六門主炮打出了第一輪齊射。這次的效果明顯好於之前首部主炮的炮擊,雖然也沒有命中目標,但是有一發炮彈落在了“廣州”號後面大概200處,算得上是一枚近失彈了。

    見到敵艦尾部主炮投入戰鬥,“南寧”號與“廣州”號上的炮手幾乎同時轉移了瞄準點,都準備先幹掉敵艦屁股上的主炮,然後再慢慢收拾掉這艘結實的戰列艦。也正是如此,兩艘戰列艦上地炮手都忘記了。敵艦首部的A炮塔並沒有失去戰鬥力!

    六點四十六分,也就在“廣州”號與“南寧”號集中火力對付“蒙大拿”號屁股上的兩座主炮塔的時候,A炮塔打出的一輪齊射終於有了結果,一發重達一噸多的穿甲彈直接打中了“廣州”號乙炮塔的正面。炮彈的撞擊角度幾乎是垂直地,而且穿透了炮塔的正面裝甲,在炮塔內部爆炸。這是“蒙大拿”號還擊時打中的第一發炮彈,而且也是威力最大的一發炮彈!“廣州”號的乙炮塔差點就被炸到了半空中,如果不是採用了封閉式彈艙的話。下方的彈藥艙都將被引爆。而且,爆炸產生的衝擊波還導致後方艦橋裡地官兵傷亡大半,幸運的是,艦長等幾名重要軍官沒有陣亡,而且在帶傷繼續指揮戰鬥。

    當時,打中了“廣州”號的不是一枚重型穿甲彈,而是一枚輕型高速穿甲彈。美國海軍是最早使用重型穿甲彈的,而且也最早認識到,重型穿甲彈在近距離交戰中的威力嚴重不足,反而不如輕型穿甲彈。因此。在“蒙大拿”級戰列艦上,每門主炮都配備了30發輕型穿甲彈。以應付近距離戰鬥。雖然這將增加後勤保障的難度,還會因為兩種穿甲彈的彈道不一樣,所以瞄準計算方式也不一樣,如果炮手搞混淆了的話,必然會導致炮彈無法命中目標。但是,毫無疑問的,在近距離戰鬥中,初速更高的輕型穿甲彈對付垂直側甲地效果要比重型穿甲彈好得多。

    另外,這也暴露出了“新省會”級的一個問題,即該戰艦地裝甲不足以擋住自身主炮的打擊。“蒙大拿”級使用的主炮威力與“新省會”級的相差不大,也就能夠打穿“新省會”的裝甲,這無疑是設計上的一個重大缺陷。

    “廣州”號沒有因此而退出戰鬥,常薦新在收到了“廣州”號艦長發來的報告之後,也沒有讓其退出戰鬥,到此,常薦新已經認識到,僅憑“南寧”號,是打不過對面的那艘敵艦的,必須要讓“廣州”號堅持下去。

    這個堅持很快就收到了效果,六點四十七分,“廣州”號丙炮塔打出的一發穿甲彈乾淨俐落的還了對手點顏色。這發炮彈正好打中了“蒙大拿”號C炮塔與基座之間的位置:gt;塔被直接炸毀。幾乎同時,“南寧”號的炮擊也收到了顯著效果,一枚穿甲彈打中了D炮gt;::而是被彈了起來,沿著炮塔頂部飛過,結果把炮塔頂部後方的副瞄準儀給直接拋掉了。也就是說,D炮塔已經失去了瞄準降低了很多。

    到此,“廣州”號重新鎖定了敵艦的A炮塔,而“南寧”號則在繼續猛擊敵艦尾部的D炮塔,瞭望員並沒有看清楚敵艦D炮塔上的瞄準儀是否已經被打掉,搞得炮手仍然將其列為了首要打擊目標。而“蒙大拿”號以三門主炮迎戰對手的十五門主炮,這種火力上的差距是無法通過防護能力彌補的,這場戰鬥也基本上沒有什麼懸念了。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9-28 04:06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