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2-12-6
- 最後登錄
- 2021-1-1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5
- 閱讀權限
- 20
- 文章
- 172
- 相冊
- 0
- 日誌
- 1
狀態︰
離線
|
國家統計局昨(9)日公布11月經濟數據,其中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歷經兩個月下跌,再度反彈回到2%。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則為-2.2%,雖然連續9個月負成長,但已逐步回升,顯示景氣已趨穩。
統計局資料顯示,各類商品中以食品漲幅最高,達到3%,成為CPI上揚的主因。尤其今年受到嚴寒氣候影響,11月鮮菜價格上漲11.3%、水產品價格上漲4.9%、糧食價格上漲3.8%等,使CPI出現反彈。
除食品價格外,居住價格年增率也達到2.6%。其中,水、電、燃料價格上漲3.9%、住房租金價格上漲2.9%,同樣拉抬CPI走升。統計今年前11個月,CPI年增率達到2.7%,仍在調控目標內。
統計局資料顯示,11月PPI較去年同期下降2.2%,已是連續第2個月回升;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則較去年同期下降2.8%。今年前11月,PPI平均年增率相較去年下降1.7%。
新浪財經報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李佐軍指出,這次CPI的反彈雖在市場預料中,但值得關注的是,這次反彈極可能是新一輪反彈週期的開始。
李佐軍分析,造成CPI持續反彈的根本原因主要有6項:1是在穩增長措施的刺激下,經濟回暖,需求上升;2是繼續實行穩健貨幣政策,貨幣將繼續穩步投放;3是美國推出第三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歐洲和日本等跟進,輸入性通膨壓力因此增強。
4是高成本時代到來,會持續造成成本推動型通貨通膨壓力;5是農產品價格受制於自然條件,難以大規模生產,加之土地愈來愈少,未來還有繼續上升的壓力。6是市場投機因素,也將對物價上升帶來不利影響。
不過李佐軍認為,這輪CPI反彈幅度不會像前幾年那麼高,中間還會出現高低起伏。他表示,首先是目前經濟回暖的基礎並不穩固,明年經濟還有下行壓力。
加上剛剛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指出,未來的經濟增長必須是沒有水分的增長,意味著貨幣投放的空間有限。這些因素都會壓抑通膨攀升的速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