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6-5-26
- 最後登錄
- 2013-5-22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999
- 閱讀權限
- 100
- 文章
- 112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歐巴馬連任成功,為了安定人心(是安美國國民的心,也安其他國家對美元的信心),
所以和國會聯手演戲,表示美國除了印鈔之外,其實也關心 債務問題,
但實質上任何經濟或財政方法都不能化解美國的經濟困境。
記得在2007年金融海嘯發生後,小布希提出7200億舒困預算請國會通過時,
以及2008年美國要國會通過提高舉債上限時,都曾演過同樣的鬧劇。
目的只是告訴別人美國是負責任的國家不光會印鈔票,
當時已經通過了要縮減赤字的承諾,不過這四年內都沒有兌現,
美聯儲改用量化寬鬆的方式印了更多的鈔票出來。
醫療保險和社會福利是歐巴馬競選的承諾,這兩項是沒法減少的,
同時這兩項支出是潛在債務(即是要在未來兌現,沒有算在已發行的債務中),
而美國已發行國債接近15兆,美國的GDP也差不多15兆,
但若計入地方政府債務與私人(企業)貨務,則接近50兆,
無論是中央或地方和私人債務,還債的基本就是GDP的15兆,
美國政府目前的目標是縮減赤字而非消滅赤字,
換言之最近數年還是支出大於收入,填補這差額還是得舉債,
所以未來數年的總債務還是會增加,每年的利息支出亦會增加。
當GDP中的相當部份用於償還利息與本金後,剩下的部份就會越來越少,
留在國內能用於消費部份的也會減少,而政府又主動削減支出,
所以GDP的數目也會下降,這意味著稅收也會減少,
就政府提高稅率和稅源,最後微得的總稅額也不會增加,
所以計劃來可行但實際上卻沒有成效。
如果把眼光放大到全球化的規模,
全球的人口是緩慢增加,產出與消費也是緩慢增加,
當美國要的緊縮政策推動後,消費會減少,別的國家對美國的出口亦會減少,
所以其住國家的GDP也會下降,對美國貨品的需求也會下降,
沒有道理是美國節衣縮食反而助長對別的國家經濟成長反過來大量購買美國產品。
在經濟景氣時加稅大眾可以接受(柯林頓政府時期就是如此),
但在不景氣時的高稅率會做成企業為生存而外移至生產成本較低的地區,
地球村的效應已經做成企業逐利的習慣,當資金撤離而造成美元走弱,
美國經濟馬上崩潰。
美國的工資讓美國產品沒有競爭力,美國國民亦難以改變消費習慣,
無論是縮減開支或是加稅,我認為都沒可能成為事實,
無論是歐巴馬或是美國國會,只是聯手演一場戲。
既然經濟和財政政策都無法解決現時的困境,
唯一可行的就是非經濟手段,美國策動一場戰爭,
讓別人破壞而停止生產,同時對美國的軍事和工業產品大量需求,
甚至要借債來購買,資金亦大量流向美國投入生產,
美國得以高價出售大量消耗品,成為最大的出超國,
就根本上解決了問題。
其實美國在1930經濟大恐慌後能翻身,
並不是靠羅斯福政,而是從第二次大戰中起死回生,
現時美國而對比1930更嚴酷的危機,
美國還會有其他選擇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