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9838|回覆: 378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歷史軍事] [亮晶晶]大秦之小兵傳奇[全書完]  關閉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3-1-1 12:11:25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12
本帖最後由 萬劫 於 2013-1-21 19:09 編輯



簡介:

      悲哀,穿梭時空之後傅戈成了外強中乾的大秦帝國的一個小兵,更要命的是他的部隊授命要去參加鎮壓起義大軍,按照歷史進程,這註定是一場無法勝利的軍事行動,陳勝、吳廣、劉邦、項羽、韓信、張良……這一個個響噹噹的名垂青史的大人物是傅戈能招惹得起的嗎?

  語錄節選:

傅戈:我是一個小兵。

秦二世胡亥:我現在就退位,只要能讓我做一個安樂侯就可以了!

趙高:胡亥荒淫,根本沒有資格成為皇帝,現在,我趙高願奉將軍為新皇。

劉邦:我們倆是異姓兄弟,我的父親就是你的父親,你要殺就殺吧!

項羽:能敗我項籍的,這世上只有傅戈一個人!

羅馬(西秦)執政官尤利烏斯愷撒:東方的大秦,有一位強大無比的帝王!

迦太基統帥漢尼拔:我時刻期待著與東方巨人在戰場上勝利會師的日子!

埃及豔后克里奧佩特拉:我願意把自己的身體和我的國家一起奉獻給你!

(為吸引眼球,一併列舉以上不同時代風雲人物,具體書中會不會寫,這個看看不就知道了!)
已有 1 人評分威望 SOGO幣 收起 理由
火影鳴人 + 2 + 30 您發表的文章內容豐富,無私分享造福眾人,.

總評分: 威望 + 2  SOGO幣 + 30   查看全部評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13-1-1 12:15:29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萬劫 於 2013-1-18 22:48 編輯

作品相關:
小兵人物志(秦篇之一)                                大秦官制               
漢匈百年戰爭                                                小兵人物志(楚漢篇)
秦軍二十級爵位表(參考)                                小兵人物志(秦篇之二)
本書中埃及艷後的原型(重要解釋)  

正文:
第001節 軍人榮耀                第002節 男兒有淚                        第003節 未來身世
第004節 我命由我                第005節 志同道合                        第006節 香消玉隕
第007節 身陷絕境                第008節 大秦柱石                        第009節 小兵尊嚴
第010節 平步青雲                第011節 擒賊擒王                        第012節 伏殺陳勝
第013節 成王敗寇                第014節 論功行賞                        第015節 末路王侯
第016節 楚國侍婢                第017節 虞姬虞姬                        第018節 蒹葭蒼蒼
第019章 一咬之約                第020節 勝敵殺降                        第021節 兵行正道
第022節 降與不降                第023節 沛公劉邦                        第024節 誰是英雄
第025節 擊潰頑敵                第026節 暗箭難防                        第027節 紅顏知己
第028節 苦肉計                第029節 強悍對手                        第030節 如饑似渴
第031節 放虎歸山                第032節 比翼雙飛                        第033節 新婚大喜
第034節 危機四伏                第035節 熱血男兒                        第036節 捨生忘死
第037節 棋局棄子                第038章 忍無可忍                        第039節 高陽酒徒
第040節 酈生妙計                第041節 龍的子孫                        第042節 無悔抉擇
第043節 偷襲雍丘                第044節 知恥後勇                        第045節 忍辱負重
第046節 北方軍團                第047節 歡場盛宴                        第048節 驕兵之計
第049節 決戰來臨                第050節 戰場雙雄                        第051節 危險重重
第052節 你死我活                第053節 名將之魂                        第054節 遙遠夢想
第055節 普通一兵                第056節 睹物思人                        第057節 北地狼煙
第058節 平叛戰略                第059節 將帥失和                        第060節 鐵臂合圍
第061節 鬥智鬥勇                第062節 宜將剩勇                        第063節 生擒彭越
第064節 我非英雄                第065節 如虎添翼                        第066節 遊擊鼻祖
第067節 奇兵破敵                第068節 相同結局                        第069節 英雄無畏
第070節 生死之交                第071節 帝國猛將                        第072節 勢如破竹
第073節 灰飛煙滅                第074節 螳螂捕蟬                        第075節 草莽英豪
第076節 絕處逢生                第077節 錚錚男兒                        第078節 霸王戟下
第079節 戰場巾幗                第080節 大雪飛揚                        第081節 前生往事
第082節 魂魄無依                第083節 新的開始                        第084節 狼子野心
第085節 分道揚鑣                第086節 鐵血雄兵                        第087節 石破天驚
第088節 反擊關中                第089節 函谷之戰                        第090節 前赴後繼
第091節 急中生智                第092節 君與臣                        第093節 耿耿精忠
第094節 奸臣當道                第095節 指鹿為馬                         第096節 固若金湯
第097節 一兵一卒                第098節 阿房宮                        第099節 城下之盟
第100節 和談陰謀                第101節 勾心鬥角                        第102節 風流昏君
第103節 兄弟之情                第104節 新的大秦                        第105節 攻陷咸陽
第106節 天網恢恢                第107節 皇位暗鬥                        第108節 聯合抗敵
第109節 趙高授首                第110節 大秦丞相                        第111節 法儒之爭
第112節 人性善惡                第113節 儒皮法骨                        第114節 打造精騎
第115節 兒女情長                第116節 大秦兵造                        第117節 血色青銅
第118節 煉鐵技術                第119節 任重道遠                        第120節 絲路夢想
第121節 財政大臣                第122節 我是權臣                        第123節 訓練成軍
第124節 戰鼓隆隆                第125節 少年英豪                        第126節 守關惡戰
第127節 騎軍出陣                第128節 箭在弦上                        第129節 張良之策
第130節 橫掃千軍                第131節 所向披靡                        第132節 擊殺樊噲
第133節 大捷在即                第134節 鐵骨柔情                        第135節 白衣天使
第136節 斷尾求生                第137節 論辯張良                        第138節 強國之路
第139節 內生患疾                第140節 踏水而歌                        第141節 公主逼婚
第142節 皇家歡宴                第143節 勾魂奪魄                        第144節 大敵當前
第145節 秦師敗績                第146節 持戟郎中                        第147節 突出重圍
第148節 勁風烈烈                第149節 神兵無名                        第150節 函穀惡戰
第151節 飛騎馳援                第152節 暗渡夏陽                        第153節 背水一戰
第154節 說降韓信                第155節 擊潰聯軍                        第156節 裂土封王
第157節 匈奴來使                第158節 欺人太甚                        第159節 再見張良
第160節 美人計                第161節 瞞天過海                         第162節 少年玩伴
第163節 良宵一刻                第164節 匈奴單于                        第165節 洞房行刺
第166節 生死搏殺                第167節 冒頓受死                        第168節 秦匈激戰
第169節 再添虎將                第170節 未來戰略                        第171節 向南向南
第172節 迎娶雙嬌                第173節 一石二鳥                        第174節 巨大誘惑
第175節 再戰陳倉                第176節 攻伐漢中                        第177節 定軍山前
第178節 纏鬥不休                第179節 來而不往                        第180節 自投羅網
第181節 投石妖法                第182節 無敵秦師                        第183節 蛇蠍呂雉
第184節 夜郎古道                第185節 冤家路窄                         第186節 遠方來客
第187節 出使西域                第188節 經營巴蜀                        第189節 天靈地寶
第190節 如意算盤                第191節 蠻兵入侵                        第192節 殊死一搏
第193節 熱血奔流                第194節 以巴治巴                        第195節 佳人一舞
第196節 知人善任                第197節 運籌帷幄                        第198節 煽動變亂
第199節 優旃出使                第200節 遊說章邯                        第201節 恩怨難消
第202節 亂局求生                第203節 戰馬之爭                        第204節 偏師遠襲
第205節 分而治之                第206節 談判對手                        第207節 血戰沙場
第208節 奇襲王宮                第209節 將士回歸                        第210節 膝下黃金
第211節 猛虎出籠                第212節 名將之後                        第213節 背水一戰
第214節 誘敵深入                第215節 殺戮不休                        第216節 生命之火
第217節 一擊致命                第218節 硝煙散盡                        第219節 婚姻自由
第220節 潛移默化                第221節 張良歸心                        第225節 決戰虎牢
第226節 奇兵敵後                第227節 勾心鬥角                        第228節 討敵罵陣
第229節 各為其主                第230節 無賴戰法                        第231節 混戰一團
第232節 群鬥項羽                第233節 騎軍碰撞                        第234節 勇者無懼
第235節 殘陽如血                第236節 大秦再起                        第237節 小公主
第238節 反客為主                第239節 逼死劉邦                        第240節 張良獻計
第241節 單挑決勝                第242節 騎軍進攻                        第243節 擊潰弱敵
第244節 金蟬脫殼                第245節 只抓了個替死鬼                第246節 痛打落水狗
第247節 乞丐與盜賊                第248節 劉邦,你往哪里逃        第249節 他鄉遇故知
第250節 大丈夫能屈能伸        第251節 霸王,我來投奔你了        第252節 變相之項莊舞劍
第253節 我是女兒的俘虜        第254節 刺客,你如約而來        第255節 刺秦是一場夢
第256節 范增的毒計                第257節 流言止于智者?                第258節 離間計成
第259節 巨鹿之謀                第260節 北方之患                        第261節 安定南方
第262節 決戰前夜                第263節 亂世諸侯                        第264節 按兵不動
第265節 軍令如山                第266節 故人相逢                        第267節 說服鐘離
第268節 又得大將                第269節 項劉聯合                        第270節 指揮若定
第271節 轟天雷雨                第272節 攻城血戰                        第273節 強悍對手
第274節 各鬥心機                第275節 十面埋伏                        第276節 東山再起
第277節 魚死網破                第278節 捅向心臟                        第279節 上中下策
第280節 固守堅城                第281節 新仇舊恨                        第282節 戰火正熾
第283節 舌辯英布                第284節 激戰正酣                        第285節 我是漢王
第286節 流星飛墜                第287節 煙消雲散                        第288節 四面楚歌
第289節 千古傾情                第290節 忠誠將士                        第291節 突圍行動
第292節 悲哉桓楚                第293節 悲壯突圍                        第294節 英雄無敵
第295節 回眸過往                第296節 霸王之路                        第297節 北方惡狼
第298節 草原驚變                第299節 閹人誤國                        第300節 絕地反擊
第301節 守城利器                第302節 長城保衛戰                        第303節 長矛投擲兵
第304節 誰是奸細                第305節 女人的野心                        第306節 作繭自縛
第307節 起用降將                第308節 東方的禮物                        第309節 班師回朝
第310節 其樂融融                第311節 豐功偉績                        第312節 彈指一揮
第313節 大秦水軍                第314節 劍指東方                        第315節 權力顛峰
第316節 殖民計畫                第317節 東北變局                        第318節 風波倏起
第319節 軟香入懷                第320節 軍入王都                        第321節 平定朝鮮
第322節 登陸日本                第323節 巨大誘惑                        第324節 殺戮無行
第325節 大破鬼子兵                第326節 慰安婦事件                        第327節 大和魂滅
第328節 孔雀王朝                 第329節 南洋戰火                        第330節 解放奴隸
第331節 泰米爾人                第332節 劫掠行動                        第333節 自由宣言
第334節 新城孟買                第335節 戰象部隊                        第336節 示敵以弱
第337節 統一分裂                第338節 誰是新皇                        第339節 秦四世
第340節 遠征賽琉西             第341節 大決戰來臨                        第342節 騎軍縱橫
第343節 羅馬使者                第344節 歸師勿遏                        第345節 克拉奧派特拉
第346節 小李廣                第347節 天災人禍                        第348節 陰謀詭計
第349節 計誘勁敵                第350節 大破敵陣                        第351節 勝利屬於大秦
第352節 埃及的誘惑                第353節 妖后無敵                        第354節 漢尼拔的到來
第355節 羅馬的野心                第356節 女王登基                        第357節 大海戰來臨
第358節 滄海霸者                第359節 星辰大海                        第360節 破敵之計
第361節 流血飄櫓                第362節 最強之師                        第363節 血紅之海
第364節 塵埃未定                第365節 經濟攻勢                        第366節 聯合國會議
第367節 不平等條約                第368節 利益瓜分                        第369節 歸航(完滿大結局)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3
發表於 2013-1-1 12:18:45 |只看該作者
作品相關:小兵人物志(秦篇之一)

傅戈:穿梭時空之後,成為大秦南方軍臨洮部的一名弩兵。

    虞姬:楚人,先為陳王勝侍婢,後為傅戈紅顏知己。執子之手、與子攜老,生生死死,不離不棄。與史實中虞姬不一致。

    蒙平:秦南方軍臨洮部第一任校尉,對傅戈有救命之恩,蒙恬族弟,滎陽一戰時為李由暗算,陣亡於守城戰中。

    司馬亮:秦滎陽都尉。傅戈起兵時結義兄弟,後為章邯軍參謀,隨叔父司馬欣入咸陽。史無記載:其後輩中有孫司馬遷著傳世名作《史記》。

    涉間:傅部大將,秦鎮守長城的北方軍團大將,後隨王離南下平叛,鉅鹿一戰時被傅戈所救,後出任函谷關守將。史載在鉅鹿兵敗時自焚而死。

    彭越:傅部大將,游擊之王,先為盜賊,後降傅戈。史載漢建國後封梁王,後叛死。

    酈食其:傅部重要謀士,說客。高陽酒徒,在傅戈兵駐陳留時歸附,是傅戈早期出謀劃策的智囊。史載為劉邦重要謀臣,後在說降齊王田廣時因劉邦的巰忽被殺。

    酈疥:酈食其子,傅部年輕將校中的後起之秀。

    酈商:酈食其弟,傅部大將,在傅戈兵駐陳留時歸附。雍丘之戰守將,擊敗劉邦西征軍——。史載漢建國後封曲周侯。

    杜中:虛構人物,原為陳勝舊部,周文兵敗後逃散並被俘,傅部早期將領,為營救傅戈陣亡於東阿一役。

    李烈:秦大將李信子,北方軍團都尉,王離部屬,鉅鹿戰役時僥倖逃脫,並為傅戈所救,後出任秦騎軍校尉,鎮守北疆與匈奴騎兵長期惡戰。史無記載:其後輩中有孫李廣人稱'飛將軍'。

    楊翁子:傅部大將,先為秦北方軍團副將,曾隨蒙恬遠征匈奴,北方軍團主力南​​下時,楊翁子率一部獨守長城,後歸附傅戈。

    伏生:秦博士,儒家理想代表人物。

    (以上人物隨時添加中)

    章邯:秦少府,率刑徒征討叛亂,統領秦軍與項羽等諸侯決戰的大將軍,基本事略與史載相同,人物性格屬虛構。

    司馬欣:秦國軍中長史,章邯副將,事略與史相同。

    章平:章邯弟,征討軍中實力最強的一軍首領,素與傅戈不睦,史料中此人出現在韓信暗渡陳倉之時,出場時間稍提前一年。

    董翳:章邯副將,事略與史相同。

    王離:秦北方軍團主將,名將王翦之孫,鉅鹿之戰中為項羽所俘。事略與史相同。

    蘇角:秦北方軍團頭號猛將,鉅鹿之戰中陣亡。事略與史相同。

    尉繚:秦北方軍團校尉,蘇角部屬,南方軍主將尉佗弟。鉅鹿之戰中陣亡。史無記載。

    趙無咎:秦章邯所部校尉,主管後方糧秣輜重補給。史無記載。

    (以上人物隨時添加中)

    白骨軍團:

    王翦:秦徵楚時老將,有史載到二世即位時王翦已亡故,本書採納這種說法,就算王翦未死,一垂垂之老翁也無法再行軍征戰了。

    王賁:秦伐齊之大將,王翦子,有史載因病早亡,本書採納。

    李信:秦伐楚、攻燕之大將,曾取太子丹首級,至二世即位時計十五年有餘,估計年近六、七旬,若能征戰的話,秦必啟用,今史無記載,推斷其已亡故。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4
發表於 2013-1-1 12:21:47 |只看該作者
作品相關:大秦官制

秦國的政制在戰國時期已經基本形成,滅六國之後,秦朝建立了以皇帝為首的高度集中的秦朝官制,這些體係與之前的秦國製度有所不同,也為後世的漢魏等朝延襲,其監察官制度與九卿制度甚至延續到中國的最後一個朝代清朝。

    秦朝政權機構的構成:

    最高權力者為皇帝,皇帝下設三公(即:太尉,丞相,御史大夫)。

    丞相下設中尉,九卿(即:衛尉,郎中令,太僕,廷尉,典客,奉常,宗正,少府,治粟內史)並管理下屬各郡。

    郡設郡尉,郡守,監御史。

    郡守管理下屬各縣,縣設縣尉,縣令。

    縣令管理下屬各鄉,鄉下設遊徼,三老,嗇夫(管理大鄉),有秩(管理小鄉)。

    三老管理下屬各亭,亭設亭長。亭長管理下屬各裡,裡設里長。

    中央官制

    秦朝中央官制的最大特徵是皇權的至高無上。犟大的君權以及對舊公族的特權的不斷削弱,也是秦國最後取代在文化上優越的其他各國而統一中國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秦王嬴政稱始皇帝後,建立了由丞相、御史大夫、國尉、九卿等組成的中央政府,輔佐皇帝管理全國軍政事務。

    丞相

    丞相是最高的行政官,上承皇帝詔命,下統百官,總攬政務。 (《漢書百官公卿表》:「相國、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綬,掌丞天子助理萬機。」)秦國丞相之設始於秦武王二年,是年設左、右丞相,秦昭王三十二年,改相國,秦王嬴政未親政時,以呂不韋為相邦,並置丞相昌平君,期間或左右二相並置、或設獨相、或稱相國。秦始皇統一全國後,定制置丞相一人,以李斯為之,秦二世誅李斯後,以趙高為相,因其為閹人而稱中丞相。秦制,出任丞相的人均受封侯爵。

    御史大夫

    秦創置御史大夫,掌監察百官,為副丞相。 (《漢書百官公卿表上》:「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銀印青綬,掌副丞相。」《通典職官典二》: 「秦無司空,置御史大夫以貳於相。」)與戰國時列國普遍設置的負責記錄與檔案管理的御史不同,秦國的御史專掌糾察百官,是中國古代專門監察官制度的發端。

    御史大夫屬官有兩丞,一為御史丞,為大夫之副;一為御史中丞。其中御史中丞因為統領侍御史和諸郡監御史,可以命令御史按章糾彈百官,權力尤重。

    九卿

    九卿仰丞相政令,分掌國事。九卿之屬有負責皇室事務的如奉常,有負責國家政務的如廷尉。

    奉常

    奉常,掌宗廟祭祀禮儀(《通典職官七》:「奉常,週為春官宗伯,掌邦禮,秦改奉常。」),銀印青綬、秩中二千石(九卿皆同)。屬官有負責宮廷音樂的太樂;負責太廟祭祀事務的太祝;負責皇帝飲食以及祭祀用食物供奉的太宰(與周朝的太宰不同);負責管理巫醫的太醫;負責觀察天時星象、兼皇家史官的太史;負責應皇帝詔命進行卜筮太卜。

    郎中令

    郎中令,掌殿中議論、賓贊、受奏事、宮廷宿衛之事(《秦會要》:及主諸郎之在殿中侍衛,故曰郎中令)。郎中令的屬官有負責議論的大夫;負責賓客迎送、接受群臣奏事的謁者;供奉宮廷、等待受職的諸郎;以及期門、羽林等禁衛軍。

    大夫

    大夫,為專門的諫議官,無定員,有諫議大夫、太中大夫、中大夫、諫大夫等各類官稱(《齊職儀》:秦置諫議大夫,掌議論,無常員,多至數十人,屬郎中令)

    郎

    郎,為待選之官,有評議國事的議郎、有陪侍皇帝車駕的中郎、侍郎等,無定員,除授常達千人之多。案《漢書百官公卿表》,議郎,中郎秩比六百石,侍郎秩比四百石,郎中秩比三百石。中郎分統於五官中郎將、左中郎將、右中郎將,郎中分統於車郎中將、戶郎中將、騎郎中將。郎一般取自公卿等官僚子弟,一方面作為皇帝的扈從,一方面學習政務,是秦漢之際出仕的重要途徑。

    謁者

    謁者,掌殿廷朝會禮儀、接受臣民章奏。置七十人,秩六百石。秦朝的謁者也常常作為朝廷的專使出外處理臨時公事。

    僕射

    僕射,原為戰車上的射手。秦朝則侍中、尚書、謁者、博士等官署皆置,為本署副長官,長官為令。 《太平御覽》卷二百零一:「秦漢之世,委政公卿,尚書之職,掌封奏,令贊文書,僕射主開閉,令不在,則僕射奏下其事。」

    衛尉

    衛尉,掌皇宮諸門屯兵。屬官一巴士司馬令,凡吏民上書、四方貢獻、朝廷徵召等,按法律要使用公家的車馬,巴士司馬令即掌其事;屬官二衛士令,統領諸宮門衛兵。

    太僕

    太僕,本周朝官職,秦朝沿置,掌皇家車馬。趙高出任郎中令之前任此職。

    廷尉

    廷尉,最高司法官。屬官有廷尉丞。廷尉署有獄,稱廷尉獄,大臣有罪則下廷尉獄。

    典客

    典客,掌諸侯與少數民族部族首領朝覲事務、接待諸郡縣上計吏。屬官有行人,備臨時差遣遠方。

    宗正

    宗正,又稱宗令,掌皇族親屬及登記宗室譜牒。皇族宗室有罪,則絕其屬籍。屬官有宗正丞。

    治粟內史

    治粟內史,掌諸穀物、金玉之貯,相當於國庫司庫。屬官有太倉令、太倉丞,掌國庫中糧食的貯存;有平準令、平準丞,掌京師及諸郡物價。 (《通典職官八》)

    少府

    少府,掌皇帝私產,照料皇帝日常生活起居。屬官有:

    禦府令、禦府丞,掌皇帝服飾織造與保管;

    尚冠令、尚冠丞,掌皇帝各種禮服所需的皇冠;

    尚衣令、尚衣丞,掌服侍皇帝更衣;

    尚食令、尚食丞,掌服侍皇帝飲食;

    尚沐令、尚沐丞,掌皇帝洗浴;

    尚席令、尚席丞,掌皇帝就寢用具;

    尚書令、尚書丞、尚書僕射,掌宮中文書發啟、呈送皇帝;

    太官令、太官丞,掌烹調皇帝飲食;主御膳食;

    宦者令,掌宮中諸宦官;

    中書謁者令、中書謁者丞,掌內宮導引、接待、典儀等,以宦官充;

    太醫令、太醫丞,掌皇帝與後宮醫藥;

    都水長、都水丞,掌諸郡縣水利事務,在各重要水係都派駐官署;

    樂府令、樂府丞,掌宮廷音樂的排練、演奏、整理,以及音樂藝人的管理;

    永巷令,掌後宮宦官、宮女的生活,以及宮人犯罪的懲處。

    少府的這些屬官中,尚書、中書謁者兩個官署對後世各個朝代的政制發展有深遠的影響,其馀諸「尚」後轉為女官。

    警衛、侍從與宮官

    中尉

    中尉,掌京師治安、兼管消防,是京城的衛戍長官。中尉署有丞、左右中侯、千牛等官佐。屬官有武庫令、武庫丞,掌軍器製造、貯存;有靜室令,皇帝出巡時負責擔任清道夫。

    將作少府

    將作少府,掌皇宮等公共建築事務,本署有兩丞,左右中侯。屬官有石室令、東園主章令、主章長、左校令、右校令、前校令、後校令、中校令。石室掌建築石料、東園主章令掌木匠、主章長掌伐大木、五校掌營建。五校所屬多為刑徒。

    典屬國

    典屬國,專掌召撫西南諸夷。

    主爵中尉

    主爵中尉,掌諸侯以下諸爵的封贈及賓客祭祀饗食等事務。

    中常侍

    中常侍,侍從皇帝左右,備皇帝顧問,可以經常出入皇宮禁地,漢朝為宦官職務。

    給事中

    給事中,職掌同中常侍,位次之。

    詹事

    詹事,太子卿,掌太子家,統領太子宮臣,秩二千石,詹事丞副之。屬官有:

    太子家令,掌太子家刑罰、飲食、倉儲、奴婢等事;

    太子率更令,掌漏刻、禮樂等;

    衛率,掌太子侍衛;

    中庶子,侍從太子;

    太子舍人,掌太子文書;

    太子洗馬,太子出,則洗馬為前驅;

    少庶子,掌太子諸庶務;

    太子僕,掌太子家車馬。

    秦朝雖然詳細設置了太子宮官,但確未正式冊立過太子。

    皇后諸卿

    將行,掌皇后禮儀。

    皇后衛尉,掌皇后衛隊。

    皇后少府,掌皇后私人事務。

    皇后少僕,掌皇后車馬。

    武將官制

    國尉

    國尉為最高武職,統領諸軍,負責各級軍官的任免與考核。國尉在戰國時期的晉、趙等國也有設置,職掌相類。秦朝的國尉職務與漢朝的太尉相當,但不列於三公,地位較低,與卿相若。

    護軍都尉

    護軍都尉,執掌軍政,統領諸將。屬官有中護軍,領軍史,掌禁軍,參預武將的選補事務,遇將軍率軍出征時,則駐該軍監督軍政。

    將軍

    秦朝仿周朝制度,設置前將軍、後將軍、左將軍、右將軍,位上卿,率軍鎮守邊郡。

    另置上將軍、將軍,為臨時職務,有大征伐時選武將出任,軍還即撤任。

    地方官制

    戰國時期諸侯國普遍施行郡縣制度,秦國設縣始自秦孝公十二年商鞅變法。秦始皇二十六年,正式劃分天下為三十六郡,後來陸續增設至四十餘郡。

    咸陽是國都所在地,不設郡守而由朝廷直轄,其長官為內史(《漢書百官公卿表》:內史,周官,秦因之,掌治京師),位同九卿,得參預朝政。內史屬官有:

    都水長、都水丞,掌水利;

    鐵官長、鐵官丞,掌冶金、製造農器;

    廩犧令、廩犧丞,掌糧食倉庫和牧養祭祀用牲畜。

    郡制

    郡作為一級行政地方,軍民兼治。郡設郡守、監御史、郡尉三個互不隸屬的主要官員。

    郡守

    郡守,郡的長官,邊地多為武將,內地多以郎官出任,銀印青綬、秩二千石。秦朝的郡守權力非常大,除了由朝廷直接任免的縣令縣長、負責監察郡治的監御史、負責統領駐軍與管理治安的郡尉三者外,郡的其他官員均由郡守自行任免。

    監御史

    監御史,隸屬御史中丞,負責監察郡守與其他官員。

    郡尉

    郡尉,掌郡駐軍,主管治安、偵緝盜賊,銀印青綬、秩比二千石。郡尉直轄於朝廷,與郡守相抗禮。郡尉屬官有丞,內地諸郡設丞一人、大郡則設兩人。邊塞諸郡則每百里置都尉一人,都尉轄士史、尉史各二,掌邊塞衛戍;關隘之處置關都尉,均隸屬本郡郡尉。

    郡丞

    郡丞,郡的次官,輔佐郡守綜理郡政,銅印黑綬、秩六百石。郡守缺位或不能理事時,郡丞代行郡守職務。屬官有卒史、主簿、牧師令等。邊塞諸郡另置長史,管理兵馬軍政,與郡丞同秩。

    縣制

    縣為秦朝最低一級行政地方,秦朝的正式官職也僅僅設在縣一級。

    縣令、縣長

    秦朝按縣的人口多寡,萬人以上的縣置縣令、以下的縣置縣長。縣令銅印黑綬、秩千石至六百石,縣長銅印黃綬、秩六百石至五百石。縣令與縣長都是縣的行政長官。

    縣丞

    縣丞為縣的次官,職比郡丞,銅印黃綬、秩四百石。

    縣尉

    縣尉掌治安、捕盜之事,職比郡丞、唯不掌兵,秩同縣丞。

    功曹

    功曹,掌縣吏的考績等第升降。

    令史

    令史,管理文書檔案。

    獄掾

    獄掾,縣獄的典獄長。

    文無害

    文無害,所謂公平吏,掌巡查監獄,複查案卷,以防止冤獄。

    厩騶

    厩騶,掌一縣車馬之政。

    倉吏

    倉吏,縣庫的長官。

    治獄吏

    獄吏,縣獄的獄卒。

    鄉亭

    縣以下置鄉,鄉以下置亭,亭以下置裡。這些都是以宗族為核心的人民自治組織。

    三老

    三老,一鄉德高望重者充任,掌教化,有所謂孝悌仁義之家可以申報郡縣予以表彰,並可以推薦優良子弟出任郡縣吏。

    有秩,嗇夫

    人口達五千人的鄉,由郡指派一人為有秩;不足五千人的鄉,由縣指派一人為嗇夫。兩者職責相同,都是調解鄰里糾紛、幫助政府收取賦稅、安排徭役。

    遊徼

    遊徼,為徭役的一種,掌巡察地方、緝捕盜賊。

    亭長

    亭長,吏職,也是徭役的一種,漢高祖在秦朝曾任此職。掌同嗇夫。亭長之屬為亭父、求盜兩卒,前者負責本亭保洁、後者負責追逐盜賊。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5
發表於 2013-1-1 12:23:45 |只看該作者
作品相關:漢匈百年戰爭_1

兩漢與匈奴民族對峙了兩百年,其間進行了大小戰爭數百起,使匈奴王庭從稱霸一時到逐漸分裂、衰落直至全部併入中華民族之內,可以說是兩漢王朝一系列重大的正確的方針戰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雖然,現在我國已從農業社會走向了工業社會,從冷兵器時代走向了高尖端武器時代,但兩漢對付域外強國的戰略直到今天也有重大的指導意義。

    我們不妨來為當時的戰爭劃分出如下幾個階段,然後逐次來分析:

    第一,和親、綏靖時代

    秦末,冒頓單于統領匈奴,兼併漠北各部,東滅東胡,西逐大月氏,南並樓煩,北服丁零,建立了一個國土廣袤的游牧王國,有騎射部隊30餘萬人,遂開始不斷侵入自然環境優越的漢王朝。

    當時的漢王朝久經戰亂,民疲國窮,再加上連年對異姓藩王用兵​​,中央兵團的實力並不高。但這時,劉邦打算先給匈奴一個打擊,以嚇阻北人的進攻。因此,在高帝七年,趁匈奴南下之際,他親率大軍進行反擊,結果被圍困在白登山。為了脫險它採用了婁敬之計,開始了與匈奴進行和親的時代。這一時代一直延續到了文帝和景帝的執政期間。

    (這絕對是一個高明的計策,一方面避免了中國與匈奴之間進行大規模的軍事對抗,給中國平息內亂,​​積蓄力量贏得了時間;另一方面,與兩宋,晚清不同的是,我們是以平等甚至高於對方的姿態與匈奴和親的——要知道嫁出去的可都是公主呀,那麼單于名義上就是中國的女婿——因此也為開展政治外交提供了方便,為後來的開戰奠定了基礎,不會再像“叛盟大王”南宋那樣灰溜溜的。)

    這一時期,的中國與匈奴的實力對比,正像當今中國與其他世界大國的對峙一樣,打,沒有足夠的實力,而且中國的經濟走上正軌不過二十年的時間,這正是韜光養晦的時候,需要的就是一個和平的外部環境,試想連文景那樣的繁榮時期,中國都謹慎的處理外交關係沒有向任何一個國家(匈奴,南越等尚屬中國化外的國家)用兵,因此現今的中國依然是處於這第一階段,對外應以和為主,對內以安定和發展為主。這些決定了日後的整個局面,是最終取勝的基礎。

    第二,戰略反擊階段

    漢武帝時,國富民強,終於放棄了和親政治開始了與匈奴曠日持久的相持戰。其中著名的有“馬邑之謀”、漠南之戰、定襄之戰等,這幾次戰役一方面向匈奴展示了漢王朝的強大,坐上了匈奴的銳氣;一方面也不同程度的打擊了匈奴的主力部隊,當然漢王朝方面也是損失慘重,但它畢竟邁出了中匈正面軍事對抗的第一步,拉開了戰爭的序幕。

    第三,爭奪戰略空間階段

    1.公元前127年,衛青,李息出雲中,取得了河南之戰的勝利,奪取了河套地區的大片土地,漢朝在這裡設置朔方郡,開荒移民,後來在此建立了著名的軍事要塞受降城。

    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出隴西,殲滅渾邪王的部隊,取得了河西之戰的勝利,獲得了隴西的大片土地,設置涼州四郡,從此這里永久的化入了中國的版圖。

    在中國奪取涼州之後,匈奴人哀嘆:“亡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其實後果要遠比這嚴重的多。

    首先,河套地區與隴西地區是匈奴境內水草最豐美,自然環境最優越的地區,這裡的喪失大大削弱了匈奴的國力。

    其次,這兩地的丟失,使匈奴在也構不成對漢都長安的威脅,失去了對中國發起攻擊的最佳路徑和戰略要地,使得他們後來的每一次進攻都不能為中國造成更大的損失,相反中國的每一次出擊就都有威脅王庭的危險了。

    再次,涼州的喪失,打亂了匈奴聯合羌部落對中國採取軍事包圍的部署,切斷了匈奴與西域的交通,一下子使中國從被動的地位轉向了主動。

    可見,大國的對抗關鍵在於切斷對方的發展空間,佔領敵人的有利位置轉化成自己的,這樣就已經一腳踏入了勝利的大門。

    2.張騫出使西域,在西域建立中國的軍事基地(西域都護府)。通過他的遊說和軍事打擊,使敵對中國的國家臣服,中立的國家與中國親近,與匈奴交好的國家或與匈奴斷絕來往或受到孤立。這一系列措施等於斬斷了匈奴的右手而增添了中國的力量,使匈奴向西的發展受到了嚴重的遏阻,並且在西部也受到了嚴重的軍事打擊,為它後來的分裂設下了隱患。

    由此可見,小國不可辱!往往在關鍵時刻是會起到決定整個戰局的作用的。我們同樣可以想像,如果這些國家全都支持匈奴我們將如何作戰,是必要陷入兩線作戰的痛苦境地之中了。因此,這也正是當今世界強國爭霸的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即爭取廣泛的國際支持和盟國支持。只有這樣才能充分並且有效的壯大自己,削弱敵人。

    第四,瓦解敵人階段

    匈奴在中國連續不斷的打擊下,再加上國力衰微,天災人禍終於走向了分裂。公元前53年,匈奴分裂為南北二部,北強南弱,這時漢王朝又根據形勢採取了一個明智的決定,與南匈奴和親共同打擊北匈奴,並努力加深匈奴兩部之間的矛盾。一方面將南匈奴置於自己的保護和監視之下;一方面又連續不斷的打擊北匈奴,前36年,陳湯私自調軍出征,萬里遠征,陣斬郅支單于,滅亡了北匈奴。這次是沉重地打擊了匈奴民族無論是在軍事上還是在心理上,使匈奴再也沒有實力和中國抗衡,解除了北方的邊患,因此在新、漢交際,全國又陷混戰的時期,匈奴已無實力趁虛而入了。

    “公元一世紀四十年代中期,匈奴汗國一連幾年大旱,赤地千里,寸草不生。東方新興的強敵烏桓部落又不斷侵襲,匈奴勢力範圍萎縮至蒙古哈爾和林及以南地區,大批人畜死亡,國力大衰。更糟的是,到公元四八年,南部八個大部落另行推舉一位親王當​​單于,也稱呼韓邪二世單于。這位呼韓邪二世單於同樣地歸降中國,請求保護。於是匈奴汗國再度分裂為二,南匈奴汗國臣服中國,北匈奴汗國繼續與中國對抗。

    到了五十年代,北匈奴汗國進攻南匈奴汗國,南匈奴不能抵抗,向中國求救。中國政府採取三項措施:

    一、把呼韓邪二世單于所屬的八部人口牲畜,全部遷入長城,使他們在西河美稷(內蒙古準格爾旗)一帶屯墾;

    二、中國特設匈奴協防司令(護匈奴中郎將),與單于共同處理匈奴內政外交事務;

    三、另設北疆邊防司令(度遼將軍),屯兵曼柏(內蒙古達拉特旗東南),一則防止南北兩匈奴複合,一則防止北匈奴向南匈奴攻擊。 “

    (摘自柏楊譯《現代語文版資治通鑑》)

    因此,這時候也就是東漢時期,南匈奴實際上已經成為了中國監視和抵禦北匈奴的工具了,在這一時期,南匈奴多次主動請求討伐北匈奴,儼然成為了內鬥的活躍分子。兩方的自相殘殺,更削弱了他們的力量。

    在這裡,使人不僅感到,現今的蘇聯就像是當時的匈奴,在對峙的過程中自己瓦解了,可見在當今時代的大國爭霸抗衡中,瓦解對方或促使對方瓦解是一個戰胜對方的必要途徑,也是讓對方自顧不暇難以翻身的良策。

    但反過來,由此也可以看出統一的可貴與重要,因為分裂實際上等於放棄了自身的生存與發展。

    第五,消滅敵對勢力,收編歸降勢力階段

    敵人分裂了並不代表徹底沒有威脅了,要想徹底沒有威脅就要將它徹底摧垮!

    “一世紀六十年代之後,中國國力恢復,開始對北匈奴反攻。七三年,大將竇固出酒泉(甘肅酒泉)西進,直到天山,佔領北匈奴汗國最肥沃的耕地之一伊吾盧(新疆哈密),留兵屯墾。另一位大將耿秉出張掖(甘肅張掖)北進,深入三百公里,直到三木樓山(蒙古工則克山),北匈奴堅壁清野,向後撤退,沒有受到重大創傷。八五年,北匈奴汗國的七十三個小部落投奔南匈奴汗國。八七年,位於烏桓部落北方新茁壯起來的鮮卑部落(內蒙古西遼河上游),也向北匈奴侵略,北匈奴在迎戰中大敗,優留單于被殺,內部混亂,又有五十八個部落共二十八萬人,進入長城,歸順南匈奴汗國。

    中國乘北匈奴內外交困,及時的與南匈奴組織中甸聯軍,給予最沉重的一擊。八九年,中國大將竇憲出朔方(內蒙古磴口),北疆邊防司令(度遼將軍)鄧鴻出五原(內蒙古包頭),南匈奴休蘭屍逐侯囗單于出滿夷谷(內蒙古固陽北),在涿邪山(蒙古戈壁阿爾泰山)會師,向北挺進,深入瀚海沙漠群一千五百公里,到稽落山(蒙古古爾班察汗山),終於捕捉到北匈奴主力。北匈奴主力在中國強大攻擊下崩潰,北匈奴單于(歷史上未記下他的名字)向西逃走,親王以下一萬三千人被殺,八十一個部落共二十餘萬人投降。竇憲就在燕然山(蒙古杭愛山)上,豎立石碑,紀念這次空前的勝利。

    兩年後(九一年),竇憲再派遣大將耿夔、任尚,出居延塞(內蒙額濟納旗),企圖一舉把北匈奴汗國消滅。耿夔統軍急進,在金微山(蒙古阿爾泰山)下,把北匈奴單于包圍,北匈奴再度崩潰。皇太后親王以下五千餘人,全部被俘。只北單于在混戰中突圍,向西逃走。 ”

    (摘自柏楊譯《現代語文版資治通鑑》)

    金微山大戰後,北匈奴再也不能在東方立足,因此開始西遷,從此在中國的歷史中消失了。 (他的西遷間接導致了西羅馬帝國的滅亡)對這樣一個苟延殘喘的勢力用兵的意義在於:首先是根除隱患,因為任何一個衰微的勢力都可能複興,反撲,強大,例如拓拔魏帝國。其次是震懾中間派、動搖派,提醒投降派,因此在北匈奴滅亡後,南匈奴只是名義上還存在,但許多主權已經被剝奪了,但它沒有反抗的原因正是不想步北匈奴的後塵。

    “――匈奴汗國(也就是南匈奴汗國),在形式上仍繼續存在一百餘年,不過在中國歷史上不再重要。二一六​​年時,它最後一位元首呼廚泉單於從當時的王庭平陽(山西臨汾)去鄴城(河北臨漳)拜會當時中國的宰相曹操,曹操把他留下。下令將匈奴汗國分為五部,每部各設立一個都督,直屬中國中央政府,單于名位撤銷。這個煊赫一時,立國約四百三十年的龐大國度,終告滅亡。”

    (摘自柏楊譯《現代語文版資治通鑑》)

    可見,即使是以形式存在的南匈奴國漢王朝也是不能容忍的,這真應了除惡務盡那句話,雖然現在的社會是不可能建一個國家或民族滅亡的如此幹乾淨淨的,但思路仍是如此,一定是會給他的敵人已不能翻身的機會,當然這個敵人必須是在不能給他帶來任何利益的前提下才會如此倒霉。

    西漢王朝建立以後,從公元前200年到公元前71年,西漢王朝同當時居住在中國北方的匈奴族前後進行了130餘年的長期戰爭。本文把這一時期發生在東方的這一戰爭稱之為“漢匈百年戰爭”,並以西漢王朝的作戰為主線,分戰略防禦、戰略進攻和戰爭勝利三個階段進行了較詳細的敘述。文章認為“漢匈百年戰爭”給我們提供了以下歷史的借鑒

    1、必鬚髮展經濟,不斷改善軍隊的武器裝備,才能取得戰爭的勝利;

    2、必須從實際出發製定和執行正確的軍事戰略方針;

    3、必須注重兵書戰策的研究;

    4、必須從根本上提高軍隊的素質和作戰能力。

    西漢時期,從公元前200年漢匈平城白登之戰開始,至公元前71年,漢援烏孫擊匈奴之戰基本結束,漢王朝與匈奴前後進行了130餘年的長期戰爭。在此期間,雙方大的交戰20餘次,其中包括有多次大規模的騎兵集團的機動作戰,兵力數量常在十餘萬乃至幾十萬。本文即就這一戰爭的概況及其歷史經驗談些看法。

    漢匈百年戰爭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1.一階段從公元前200年(漢高帝7年)至公元前134年(漢武帝元年)。這一階段,漢王朝對匈主要實行戰略防禦,採取了妥協的和親政策。

    公元前202年6月,劉邦建立了西漢王朝。公元前200年冬,日益強盛起來的匈奴冒頓單于,聯合背叛朝廷的韓王信軍,南攻太原郡,兵鋒直指晉陽(山西信原西南晉源鎮)。為保衛新生政權,劉邦率32萬大軍實施反擊,在平城白登山(山西大同市東北35裡採掠山南麓),被匈奴的40万精騎包圍,用陳平計,厚賄冒頓閼氏(皇后),才得以突圍。

    這是漢王朝與匈奴之間進行的第一次戰爭。這次戰爭,雙方主力雖然沒有進行激烈交戰,但由於匈奴騎兵的強大,迫使劉邦派婁敬送長公主(實為家人之女)予冒頓單于為妻,結親而和。文帝時,匈奴數次大規模寇邊。公元前177年(漢文帝前元3年)5月,匈奴右賢王率軍寇擾河(河套以南鄂爾多斯地區),殺掠人民。文帝派丞相灌嬰率車騎8萬5千人,到高奴(延安北)集中,並調材官(地方兵)及北軍進屯長安為後援,對匈奴實施抗禦,右賢王得知漢軍北進,率部退去。

    公元前6年(漢文帝前元14年),匈奴老上單于(冒頓單于子)率14萬騎兵侵擾朝那(甘肅固原東南)、肖關(固原南),殺掠吏民。文帝派軍抗禦,匈奴退去,漢軍追至塞外,無所獲而歸。景帝時,吳楚等七國於公元前154年(漢景帝前元3年)舉行叛亂,漢王朝無暇顧及北部邊境,匈奴乘機入寇,殺掠人民,公元前142年(漢景帝后元2年)入雁門(山西右玉南),太守馮敬戰死,邊境人民遭受很大的損失。

    2.第二階段從公元前133年(漢武帝元光2年)馬邑之戰開始,至公元前199年(漢武帝元狩4年)的漠北之戰結束。這一階段漢王朝對匈奴實行戰略反擊和戰略進攻,取得了決定性勝利。

    公元前133年,漢武帝派韓安國、李廣、公孫賀等率車騎、材官30多萬隱蔽在馬邑(山西朔縣)附近山谷中,派王恢、李息在代(山西代縣西北)埋伏,準備截擊匈奴輜重。又派聶壹引誘匈奴來攻馬邑,企圖一舉伏殲匈奴主力,匈奴軍臣單于(冒頓之孫)率10萬騎兵被誘攻馬邑,後發現漢軍主力,大驚退走。馬邑之戰,漢王朝雖然未能實現預定計劃,但卻揭開了對匈奴的戰略反擊的序幕。

    馬邑之戰後的11年間,漢匈奴之間大規模的交戰共8次,其中5次屬漢朝的反擊作戰,3次屬漢朝主動進攻匈奴的作戰。在這8次交戰中,漢軍一次戰敗(龍城之戰),兩次戰平(漁陽、雁門之戰,定襄之戰),5次取得了勝利。公元前127年,漢王朝派衛青、李

    息出雲中,沿黃河西進,在河南殲滅匈奴數千人,乘勝直至高闕(內蒙杭錦後旗東北)後,沿黃河折而南下,直到隴西(甘肅臨境內),收復河南,設置朔方郡和五原郡,招募內地居民10萬遷居朔方,修整秦時蒙恬所築邊塞,解除了匈奴對長安的直接威脅。

    從公元前121年開始,漢王朝對匈奴實行戰略進攻。為徹底肅清盤踞河西的匈奴,漢軍於是年兵分東西兩路實施出擊:一路由霍去病、公孫敖率領數万騎兵出北地(甘肅環縣東南)向河西進攻;一路由張騫、李廣率領1萬4千餘騎兵出右北平(遼寧凌原西南),進行策應。西路霍去病軍深入敵境2000餘里,過居延海(內蒙額濟納旗東南),在祁連山擊敗休屠王、渾邪王等部,迫降單桓、酋塗王、相國、都尉及其眾2500餘人,獲得了決定性勝利。東路李廣率4000騎兵在深入敵境數百里後,被匈奴左賢王部4萬餘騎兵包圍,激戰2日,傷亡大半,張騫率萬餘騎兵趕到,始得解圍。是年秋,渾邪王以連遭失敗,怕單于降罪,乃殺休屠王,率4萬餘人降漢。

    漢武帝為徹底打敗匈奴,於公元前119年(元狩4年)春,發騎兵10萬,從軍戰馬14萬匹。由衛青、霍去病各率騎兵5萬,步兵、輜重人員數十萬跟進,再次主動出擊,深入漠北(蒙古大沙漠以北地區),尋求與匈奴主力決戰。衛青率軍出定襄後,命李文、趙食其

    率部由東道進擊,自率主力直趨單于主國,漢軍越過沙漠後與單于軍接戰,殺敵1萬9千餘眾,追擊200餘里,獲大批輜重,補充軍食,盡燒餘糧而還。霍去病軍以李敢(李廣子)為大校,率軍出代郡和右北平千餘里,越過大漠,擊破匈奴左賢王軍,斬殺7萬餘人,俘屯頭王、韓王以及將軍、相國、當戶,都尉等83人,追擊左賢王殘部至狼居胥山(蒙古肯特山)。這次作戰,史稱漠北之戰,是一次帶決定意義的戰略性決戰,漢軍取得徹底勝利,從此,“漠南無龍庭”,年北境無戰事。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6
發表於 2013-1-1 12:24:12 |只看該作者
作品相關:漢匈百年戰爭_2

    3.第三階段從公元前103年(漢武帝太初2年)的浚稽山之戰開始,至公元前71年(漢宣帝本始3年)的漢援烏孫擊匈奴之戰而結束。

    這一階段,漢匈之間較大規模的交戰共7次,漢軍雖屢遭失敗,但最終還是取得了勝利。公元前103年(漢武帝太初2年),匈奴左大都尉企圖謀殺單于降漢,武帝派趙破奴率騎兵2萬出朔方西北2000里至浚稽山接應,單于發覺後殺左大都尉,派兵迎擊漢軍。趙破奴

    軍與其激戰後,退至受降城(內蒙東陰山北400里處),被匈奴8萬騎兵包圍,全軍覆沒,趙破奴兵敗被俘(後逃歸)。

    公元前99年(漢武帝天漢2年),武帝派李廣利率騎兵3萬出酒泉,與匈奴右賢王軍戰於天山,俘斬匈奴萬餘。還軍時,遭匈奴大軍圍困,士卒死傷大半,李廣利率殘部隨部將趙充國突圍而還。李廣利的輜重護軍李陵,自請率步兵5000進擊匈奴,孤軍出居延北至浚稽山,被匈奴3萬騎兵包圍。李陵以大車為營,列陣迎戰,射殺匈奴數千人。單于增派騎兵8萬繼續進攻,李陵終因寡不敵眾,兵敗被俘。其部分散突圍,入塞者僅400餘人。

    公元前97年(漢武帝天漢4年),匈奴寇擾雁門,武帝命李廣利、路博德、韓說、公孫敖等率21萬大軍分路迎擊,李廣利軍與匈奴交戰十餘日而無功,公孫敖又被右賢王擊敗,漢軍各路被迫退歸。

    公元前90年(漢武帝徵和3年),匈奴進攻五原、酒泉。武帝命李廣利率軍7萬出五原;商丘成率軍3萬出西河;莽通率騎兵4萬出酒泉,實施反擊。李廣利軍進至夫羊句山(蒙古聶郭爾山),擊敗匈奴右大都尉與衛律所率5千騎兵,乘勝深入,追擊至郅居水,派

    2萬騎兵渡水與匈奴左賢王、左大將部2萬騎兵激戰,殺左大將。後李廣利軍退至燕然山(蒙古杭愛山),人馬勞倦,被匈奴5萬騎兵追及,雙方激戰,死傷甚多,漢軍大敗。

    公元前79年(漢昭帝元鳳2年),匈奴派左右二部騎兵2萬餘,分4隊攻掠漢邊境地區。漢軍反擊大勝,追殺俘斬共9千餘人,俘甌脫王,匈奴向西北遠遁。

    公元前78年(漢昭帝元鳳3年),匈奴右賢王、利污王率騎兵4千分三路攻擾日勒(甘肅永昌西)、屋蘭(甘肅山丹北)等地。由於漢王朝預知其謀,下令張掖太守、屬國都尉加強防禦,發兵進擊,大敗匈奴,射殺利污王、匈奴僅有數百人逃歸。

    公元前71年,匈奴屢次攻擾西漢邊境,烏孫(當時的一個部族,分佈在新疆溫宿以北)亦遭匈奴攻擾,向漢求救。宣帝派田廣明、范明友、韓增、趙充國、田順等五將率萬騎兵,由河西、張掖、雲中、酒泉、五原等地分道出塞,並派常惠聯合烏孫共同出兵擊匈奴。匈奴探悉漢軍大舉出動,人畜遠遁,漢軍斬獲甚少。是年冬,單于自率萬騎擊烏孫,虜其老弱欲還,時天降大雪,匈奴人畜凍死者十有八九。丁零、烏桓、烏孫三部族從北、東、西三面乘機進攻匈奴,斬首數万級,馬數万匹,獲牛羊甚多,加之凍餓,匈奴人死者十之有三,畜死十之有五,遂徹底衰耗。

    至此,東方的漢匈“百年戰爭”亦告結束。

    “百年戰爭”是西漢反擊民族侵掠的正義戰爭,其時間之長久,規模之浩大,鬥爭之複雜,在古代戰爭史上是罕見的,也給我們提供了一些寶貴的歷史借鑒。

    1.戰爭是綜合國力的較量,必鬚髮展經濟,不斷改善軍隊的武器裝備,才能取得戰爭的勝利。

    西漢王朝在建國之初,由於楚漢相爭的國力消耗,人口銳減,土地荒蕪(史書記載,西漢初年連皇帝都找不到四匹一色的馬駕車,將相大臣有的甚至坐牛車上朝),無力抗禦擁有30餘萬強勁騎兵的匈奴人的寇犯,因而採取了妥協的親政策,實行戰略防禦,努力爭取恢復和發展生產的相對和平環境。

    經過六七十年的與民休息,發展農業生產,綜合國力得到了增強,社會的生產力得到提高,人民生活也有了改善。景帝時,在西北邊境大興馬宛36所,養馬30萬匹,為大規模

    組建騎兵兵團奠定了基礎。到漢武帝時,由於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口的大量增加,為軍隊準備了大批兵員;冶鐵業、車船製造業、兵器製造業的發展,軍隊的武器裝備得到了改善,從而為對匈奴實施大規模反擊作戰並取得決定性勝利創造了條件。

    但是,到漢武帝晚年,漢軍與匈奴作戰卻連遭失敗,原因固然很多,根本的問題則在於對匈奴進行了大規模反擊作戰後,西漢的綜合國力已大大削弱,而匈奴經過年養息士馬,力量又發展到可以與漢王朝相抗衡的程度。此後,昭帝即位,霍光秉政,“輕徭薄賦,與民休息”。漢宣帝即位後,又慎擇刺史守相,平理刑獄,把都城各郡國的苑囿、公田假給貧民耕種,減免田賦,降低鹽價,緩和了階級茅盾,發展了農業生產。由於連年豐收,穀價降到西漢以來的最低價格,紡織業和鐵器製造業也發展到很大規模,從而使綜合國力得到增強,這是宣帝時,最後戰勝匈奴的根本原因。

    2.戰爭決策往往決定國家命運,必須從實際出發製定和執行正確的軍事戰略。戰爭乃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不可不慎。高祖至惠帝、高後時,國力孱弱,採納婁敬等人的建議,對匈奴採取了防禦的軍事戰略,遷內地10餘萬口居關中,北備匈奴,在政治、外交上採取和親的妥協政策,以公主嫁單于,每年給匈奴進奉

    大量絲綢、糧食、美酒、寶馬等。

    惠帝時,匈奴屢次侵擾北部邊境,漢王朝均按高祖既定戰略,採取勝了忍讓政策。當冒頓單于來信辱呂后,呂后大怒,欲發兵擊匈奴,樊噲自請率兵出擊,曰:“臣願得十萬眾,橫行匈奴中”。季布言樊噲當斬,並嚴厲抨擊了樊噲在戰爭問題上的魯莽態度。呂后採納了季布等人的建議,沒有因怒而致戰,仍奉行和親政策。

    文帝、景帝時期,雖然國力大增,但要從根本上解除北部邊患,戰勝匈奴還有困難。因此,漢王朝仍繼續執行防禦戰略,每遇匈奴大舉侵掠邊境,只是集結兵力,陳兵邊塞,匈奴退去也不窮追。公元前6年(漢文帝前元14年),老上單于率14萬騎兵大舉入侵,文帝難忍欺辱,執意御駕親征反擊匈奴,群臣勸諫不聽,薄太后親自出面才被制止。

    武帝即位後,國家殷富,兵馬強壯,但對戰爭問題仍是非常慎重。武帝曾兩次發動文武大臣討論對匈奴戰爭問題,第一次是在公元前135年(建元6年),御史大夫韓安國與大行王恢進行了激烈爭論,最後仍決定繼續執行前輩所製定的防禦戰略與和親政策。公元前133年春,再次召集群臣就對匈奴的和、戰問題進行了廷議,才決定改變四代先帝奉行的防禦戰略與和親政策,對匈奴實行戰略反擊。隨後,漢武帝便出動了30餘萬大軍,進行了旨在伏殲匈奴主力的馬邑之戰,揭開了戰略反擊的序幕。經過15年反复較量,終於取得了決定性勝利。

    武帝晚年,由於連年戰爭,國力大耗,人民疲苦不堪;而匈奴在漠北決戰之後經過年養息士馬,戰力已有復蘇。那時,漢王朝本應持重待機,武帝卻仍然採取有侵必反的方針,在作戰力量的動用上也幾有失當,加之缺乏名將和戰馬,以致屢遭失敗。例如,公元前99年(漢武帝天漢2年),武帝遣李陵率步兵5000,孤軍出塞數千里至浚稽山(阿爾泰山中段)趨戰,被匈奴3萬騎兵包圍。漢軍步兵與6倍於已的匈奴騎兵作戰,當然只有失敗之一途。作為最高決策者的漢武帝,對於這次戰爭沒有慎重地算計於廟堂,這不能不說是重大的失策。當時老將路博德曾提出:“方秋匈奴馬肥,未可與戰爭”,但武

    帝卻怒而不納,結果損失4500餘名荊楚勇士,本來可以擔當重任的戰將李陵也做了匈奴的俘虜。

    兵久而國不利,窮兵黷武者亡,這是歷史所反复證明了一的一條規律。在戰略決策上要持重慎密的問題,是我們在任何時候都應該認真加以對待的。

    3.戰爭充滿謀略的較量,必須注重兵書戰策的研究,才能在斗智場上高敵一籌。戰爭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謀略的較量。縱觀漢匈戰爭的全過程,漢王朝的謀略水平明顯高於匈奴,這是漢勝匈奴的一個重要原因。

    漢王朝著力於伐謀伐交,力圖實現“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公元前200年漢高祖平城被圍,用陳平秘計,重賄冒頓單于閼氏(皇后),說漢高祖正派人選絕色美女送單于,閼氏怕單于得美人而失寵,遂力勸單于解圍,高祖得脫,保存了實力。文帝、景帝時,漢王朝雖然採取和親政策,但仍以重兵駐屯北部邊境,以威懾匈奴。武帝時,以軍事打擊與戰略威懾交替運用,取得了巨大的戰略效益。公元前110年,武帝為震懾匈奴,親率12將軍18萬騎兵,經上郡、西河、五原、出長城,北登單于台,直至朔方、北河,並遣使告單于說:能戰即來戰,不能戰就速來稱臣降服。單于受到巨大震懾,失氣而不敢出戰。此後7年間,北部邊境無戰事。

    在漢匈戰爭中,漢王朝採取了許多積極措施,聯絡西域各國牽製或夾擊匈奴。公元前138年(漢武帝建元3年),武帝派張騫率100餘人出使西域,加強了同西域各國的聯繫。公元前105年(漢武帝元封6年),漢王朝以宗室女細君遠嫁烏孫王,以“分匈奴西方之援國”,“斷匈奴右臂”。細君死後,漢又以宗室女解憂和親,使烏孫成為箝制匈奴的重要力量。公元前71年(漢宣帝本始3年),漢遣五將軍率萬騎兵,烏孫也發5萬騎兵,共擊匈奴,取得了對匈戰爭的最後勝利。漢軍在戰爭中巧用智謀,出其不意,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匈奴貪於虜掠,入侵以搶奪財物、男女人口為目的,常以肥饒地區和城邑為攻擊目標,漢軍則採取利而誘之的計謀打擊對方。在公元前127年的河南之戰中,漢軍針對匈奴後方補給困難的弱點,以迂為直,沿黃河西進,從側後攻擊匈奴,一舉收復了黃河河套以南的大片土地。在公元前124年的朔方、高闕之戰中,衛青針對匈奴右賢王自恃兵強,囿於晝間常規戰法的弱點,於夜間乘其疏於戒備,神速出擊,一舉殲滅其主力。在漠北大戰中,漢軍利用匈奴“漢軍不敢越大漠作戰”的心理定勢,果斷越漠出擊,大獲全勝。

    漢軍在謀略上高敵一籌,不是偶然的。早在漢王朝建國之初,張良、韓信就奉命序次兵法。張良深諳《六韜》,韓信深得孫吳兵法精耕細作髓,張、韓序次兵法,使上述權謀思想的精華在西漢得以代代相傳。漢王朝還兩次發動大規模的求書運動,廣蒐天下散佚兵書;文景、武帝也都非常重視用兵方略的研究,​​武帝還專門設置官吏校訂、管理兵書,他不但自己熟讀兵書戰策,還親自教授霍去病以孫吳兵法。在漢王朝中不但眾多武將熟諳韜略,不少文臣也深知用兵之道。如陳平、欒布、晃錯、爰盎、嚴助、劉安、朱買臣、主父偃、嚴安、徐樂、魏相,等等。他們輔佐帝王,運籌謀劃,對取勝得戰爭的勝利起了重要作用。

    4.精兵強將是製勝之本,必須選練士卒,培養將才,從根本上提高軍隊的素質和作戰能力。

    漢匈戰爭的主要戰場在西漢北部邊境至大漠南北地區。這裡,地形遼闊無垠,適於騎兵集團作戰。戰爭第一階段,匈奴咄咄逼人,漢王朝妥協退讓,主要原因之一是漢軍以步兵為主,機動作戰不及對方。

    文帝、景帝時,經濟逐步發展,官府大興養馬業,組建騎兵部隊,習練騎射,至武帝即位時,軍隊的遠距離機動作戰能力已大大提高。為適應對匈戰爭的需要,漢王朝很注意選拔將才。

    武帝時,湧現了很多謀深韜遠、能征慣戰的名將,如衛青、霍去病、李廣、趙充國等。李廣從公元前6年(漢文帝前元14年)以良家子從軍擊匈奴,歷經文、景、武三代皇帝,作戰70餘次,威震匈奴,被稱為“飛將軍”。趙充國始為騎士,公元前99年,以假司馬從將軍李廣利擊匈奴。漢軍為敵所圍,缺食斷水,死傷甚多,趙充國率百餘壯士拼死衝殺,使李廣利得以率軍突出重圍。充國受傷20餘處,武帝親自慰問,後封他為後將軍,成為昭帝,宣帝時戰勝克敵的名將。

    孫子說:“知兵之將,生民之司命,國家安危之主也”(《孫子•作戰》)。漢王朝重視選拔將才,對取得這場漢匈戰爭的勝利,起到了重要作用。武帝對匈奴作戰40餘年,前15年漢軍越戰越強,至漠北之戰取得決定性勝利。在職此期間,衛青、霍去病發揮了重要作用。漠北之戰後20餘年,漢字武帝繼續對匈奴作戰,所戰皆敗,固然與國力削弱、決策失誤、兵弱馬少等因素有關,但缺乏智名將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宣帝時,西漢取得對匈奴作戰的最後勝利,除國力軍力增強,匈奴人心厭戰等原因外,擁有一批比較傑出的將領也是重要原因。名將趙充國“沈勇大略,少好將帥之節,而學兵法,通知四夷事”

    (《漢書》九傳2971頁)。度遼將將范明友,前將軍韓增和右將軍常惠等,也都善於用謀、用兵,他們在對匈奴的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戰爭的勝利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7
發表於 2013-1-1 12:25:57 |只看該作者
作品相關:小兵人物志(楚漢篇)

    項羽:名籍,下相人氏。楚國大將項燕的後代,秦末動盪風雲中的赫赫英雄,憑籍鉅鹿一戰中殲滅秦國北方軍團主力的戰功威震各路諸侯。

    項梁:楚國名將項燕之子,項羽叔父,秦末陳勝、吳廣起兵之後,項梁在會稽殺郡守殷通起兵北上,一路所向披靡,後立熊心(即義帝)為楚懷王,自號武信君,一度為諸侯軍之領袖,定陶一戰中為秦將章邯所敗,被殺!

    范增:居巢人,年七旬,好奇計,深得項梁信任,梁死後為項羽軍中首席智囊,被項羽尊稱為亞父。

    英布:又名黥布,六縣人氏,壯年時受刑額上被刺字,為酈山刑徒時與一眾江洋大盜竄奔江中,後為秦末諸多起義隊伍首領之一,項梁北渡江之時英布與另一義軍首領蒲將軍相繼歸附項梁麾下,布作戰驍勇,屢建功勳,鉅鹿之戰時英佈為楚軍前部先鋒,與秦國頭號猛將蘇角圍繞著甬道連番惡戰,結果成功將蘇角部拖垮,之後休整中的英布遭到傅戈增援秦軍的痛擊,英布不支潰退,棘原之戰時,英布率領楚軍一部攻函谷,三日未下遂引兵回。

    桓楚:項羽騎軍將領,舊為吳中大盜,後入項梁軍中為郎中,項梁死後為項羽親衛部屬,其勇猛善戰,常人不可敵。

    周蘭:項羽騎軍將領,為桓楚同僚,鉅鹿一戰追殺秦將涉間部時與傅戈所部遭遇,兵潰。

    鍾離昧:楚軍大將,伊蘆人氏,與韓信有私交,夏陽一戰時與韓信率軍遁渡西河試圖閃擊秦軍背後,結果被傅戈識破其計,敗逃。

    蒲將軍:楚軍大將。

    蔡姬:項羽寵妾,與虞姬曾同為陳王侍婢。

    (人物隨時添加中)

    漢篇:

    劉邦:名季,沛縣人氏。斬白蛇義起,初獨立領兵作戰被傅戈擊潰,後投奔武信君項梁,與項羽合兵攻下雍丘,殺秦將李由,獨領西征楚軍再攻雍丘卻為傅戈部屬酈商所敗,之後率軍入韓地,由武關攻入漢中,藍田關一戰時再為傅戈所敗,遂退守漢中,項羽裂土分封時為漢王。

    蕭何:曾為秦泗水郡主史,劉邦故交,知曉律法、知人善任,為劉邦手下得力干將,劉邦為漢王時,蕭何為相。

    曹參:曾為沛縣獄椽,劉邦故交,以中涓身份跟隨劉邦起兵,早先帶兵作戰連破秦國郡監的軍隊,率軍破雍丘殺李由,劉邦封漢王,曹參為建成侯 。

    樊噲:劉邦連襟,原為沛縣一屠夫,隨劉邦起兵後為其手下頭號勇將,與傅戈所部在碭縣、東阿皆為交手,互為勝負,藍田關一戰時樊噲被秦騎包圍,一戰被殺!

    夏侯嬰:劉邦少年好友,曾受刑替傷人的劉邦開脫罪責,善駕兵車快速進擊,為劉邦最倚重的親信大將。

    盧綰:劉邦幼小時好友,親信大將。

    周勃:劉邦麾下大將,起兵前以替人編蠶箔謀生,後為劉邦侍從官,其智勇雙全屢率軍隊擊敗秦軍,藍田關一戰時為西征楚軍前部主將,擊殺秦卒無數。

    灌嬰:劉邦大將,先為一買賣絲繒的小販,劉邦起兵時前來投奔,藍田關一戰中重創秦軍大將酈商。

    呂雉:劉邦妻子,其人心機深沉,曾毒殺與劉邦有染的舞婢曹女。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8
發表於 2013-1-1 12:27:24 |只看該作者
作品相關:秦軍二十級爵位表(參考)

    公士

    爵位名。 秦、漢二十等爵的第一級。商鞅規定:秦國的士兵只要斬獲敵人'甲士'[軍官]一個首級,就可以獲得一級爵位[公士]、田一頃。宅一處和僕人一個。斬殺的首級越多,獲得的爵位就越高。證據是敵人的人頭[首級]。就是說在戰後,把敵人的人頭砍下來,帶回軍營。作用證據。

    上造

    爵位名。秦、漢二十等爵的第二級,只高於公士。 《漢書 百官公卿表》顏師古注:“造,成也,言有成命於上也。”此爵僅高於無爵,仍須服役。

    簪裊

    爵位名。秦、漢二十等爵的第三級,高於上造,仍須服役。公元前186年漢代的《田律》和《戶律》規定受田數額為簪裊3頃(300畝),簪裊3宅(宅地的標準是以30步見方的土地為一“宅”) 。出土秦代竹簡表明:在軍中,每頓吃的飯菜因爵位不同而不同。簪裊可以有精米一斗,醬半升,菜羹一盤,乾草半石。

    不更

    爵位名。秦、漢二十等爵的第四級,不更者,即可免充更卒(輪流服役的兵卒)之意,其他之役,仍須照服。

    大夫

    1、大(da)夫:古代諸侯國中,在國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級,因此為一般官員的通稱。秦漢以後,中央要職有御史大夫,備顧問者有諫大夫、中大夫、光祿大夫等。至唐宋尚有御史大夫及諫議大夫之官,至明清廢。又隋唐以後以大夫為高級官階之稱號。清朝高級文職官階稱大夫,武職則稱將軍。宋徽宗政和年間重訂官階時,在醫官中別置“大夫”以下官階,故今仍沿稱醫生為大夫。

    官大夫

    爵位名。秦、漢二十等爵的第六級。 《漢書 百官公卿表》顏師古注:“加官、公者(接第七級為公大夫),示稍尊也。”漢時,第八級公乘以下仍須服役。漢代《田律》和《戶律》規定官大夫受田數額為7頃(700畝),宅地的標準是7宅(30步見方的土地為一“宅”)

    公大夫

    爵位名。秦、漢二十等爵的第七級,又名七大夫。高於大夫、官大夫。秦時,民爵公大夫以上者,見縣令、丞揖而不拜。漢高祖令七大夫以上均有食邑,文帝后,第九級五大夫始為高爵,僅得免役,公大夫仍須服役。

    公乘

    爵位名。秦、漢二十等爵的第八級。以得乘公家之車,故稱公乘。秦與漢初,從第七級的公大夫(七大夫)起,即為高爵,漢高祖規定:七大夫以上均有食邑,文帝后,第九級五大夫以上始為高爵,五大夫的侍遇不過免役,公乘以下仍須服役,東漢明帝規定:賜民爵不得超過公乘。

    五大夫

    爵位名。秦漢二十等爵的第九等。漢初以第七級公大夫以上為高爵,都有食邑。漢文帝以後,改五大夫以上為高爵,僅得免役。

    左庶長

    爵位名。秦,漢二十等爵的第十級商鞅變法之前,秦國有四種庶長:大庶長、右庶長、左庶長、駟車庶長。四種庶長都是職爵一體,既是爵位,又是官職。大庶長贊襄國君,大體相當於早期丞相;右庶長為王族大臣領政,左庶長為非王族大臣領政,駟車庶長則是專門執掌王族事務;四種庶長之中,除了左庶長可由非王族大臣擔任,其餘全部是王族專職。商鞅變法之後,秦國官制仿效中原變革,行開府丞相總攝政務,各庶長便虛化為軍功爵位,不再有實職權力。

    大庶長

    爵位名。秦、漢二十等爵的第十八級,僅次於列侯、關內侯。據《史記 秦本紀》,寧公(前7-704年在位)時已有此官。商鞅變法之前是職爵一體,既是爵位,又是官職。大庶長贊襄國君,大體相當於早期丞相。

    關內侯

    關內侯,爵位名。秦漢時置,為二十等級之第十九級,位於徹(列)侯之次。有其號,無國邑。一般係對立有軍功之將的獎勵,封有食邑多少戶,有按規定戶數徵收租稅之權,可世襲。南北朝時沿用,僅成為爵位的一種品級。

    徹侯

    爵位名。秦、漢二十等爵的最高級。漢武帝時,以避帝名諱(武帝名徹),改名通侯,亦稱列侯。漢初列侯封邑,大者萬戶,小者五六百戶。封邑一般為縣,東漢初有封四縣者,小者為鄉或亭。漢初戶口稀少,歷年既久,人口增加,蕭何、曹參、周勃、灌嬰等的封地,戶數最多者達四萬戶。列侯得徵收封地租稅,地方行政由中央政府所派官吏治理,列侯不得預聞。後又有僅賜名號不給封邑者,加霍去病封冠軍侯,另行指定地方為封邑。列侯多居京師,與所封之地關係淡薄,奉命“就國”(回到封邑居住)者,反似貶逐。

    列侯

    爵位名。秦漢以二十等爵賞有功者,其最高級叫徹侯。後因避漢武帝諱,改為通侯。後又改列侯。金印紫綬,有封邑,得食租稅。魏初如漢制。咸熙元年改行五等爵制。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9
發表於 2013-1-1 12:28:48 |只看該作者
作品相關:小兵人物志(秦篇之二)

    嬴真:傅戈之二夫人,秦皇子嬰所生安陽公主,美貌潑辣,性情大膽,和親匈奴之時與傅戈產生感情,後生一女名:傅璃。

    奴兒:巴族婢女,年十二時被傅戈收留帶回府中,之後……

    韓信:傅系大將,淮陰跨下少年,初為項羽軍中持戟郎中,夏陽之戰中為傅戈所敗,後降,慕其名被拜為秦大將軍,曾獨立率領軍隊連續取得函谷、陳倉、定軍山、井陘等數戰勝利。

    司馬昌:傅系文職官員,司馬亮之族兄,原為秦官員,後為傅戈重用,擔當大秦兵造相邦,督領兵械鐵器製作。

    張桓:大秦出使西域月氏的副使,後期重要人物!

    欒布:梁地人,先為燕將臧荼部將,函谷一戰後脫離諸侯軍投奔好友彭越,其後授命為征討夜郎的大將,月亮河一役中立下赫赫戰功!

    張良:傅系軍師,在藍田關一役後被俘,其後二年囚於楚營內不肯屈從,後感觸於秦國的變化態度發生改變,秦統一漢中、漢中、巴蜀之時受任大軍師之職。

    李左車:傅系副軍師,趙名將李牧之後,原為趙將陳餘麾下重要謀士,井陘一戰中為韓信所俘,後降!

    陳參:趙人,原為流民,後為秦軍暗間,在井陘一戰中立下大功!

    ……

    (人物不斷增加中!)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10
發表於 2013-1-1 12:29:20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萬劫 於 2013-1-21 19:11 編輯

作品相關:本書中埃及艷后的原型(重要解釋)



1、克里奧佩特拉一世Κλεoπατραa(約前215年—前176年),埃及托勒密王朝王后,敘利亞國王安條克三世(大帝)之女,埃及國王托勒密五世之妻。在托勒密五世於公元前180年去世後,她為未成年的兒子托勒密六世攝政,直到她自己去世。

    克里奧佩特拉一世還有一女克里奧佩特拉二世和一子托勒密八世。

    2、克里奧帕特拉七世(約前70年12月或前69年1月-約前30年8月12日)是古埃及克羅狄斯•托勒密王朝的最後一任女法老。最後,她讓一條毒蛇咬死自己來同時結束自己和埃及的生命。從此以後,埃及成為了羅馬帝國的一部份,直到5世紀西羅馬帝國的崩亡。

    文藝或電影上,她被認爲是為保持國家免受羅馬帝國吞併,曾色誘蓋厄斯•儒略•凱撒大帝及他的手下安東尼,因此又通譯稱為埃及豔后。

    克里奧帕特拉出生於公元前69年,是當時統治埃及的馬其頓王朝的後裔。當年亞歷山大大帝在建立了一個領土空前廣闊的帝國時,將埃及給了自己的一個將軍——克羅狄斯•托勒密,克羅狄斯•托勒密隨即建立起了埃及歷史上的克羅狄斯•托勒密王朝。而克里奧帕特拉是克羅狄斯•托勒密•奧雷特國王的次女。

    在其父親安排下,克里奧帕特拉按照習俗於她的異母弟弟(後來的克羅狄斯•托勒密十三世)結為夫婦,並由他們二人共同掌權。野心極大的克里奧帕特拉想進一步獲得更大的權利,但是當時兩位大臣波希紐斯和奧克奇維安聯合起來對付她,將她趕到敘利亞,她在那裡籌集軍隊,準備以武力爭奪埃及王位。

    此時,蓋厄斯•儒略•凱撒追擊龐培到了埃及,克羅狄斯•托勒密十三世的手下伯狄諾斯將龐培殺害,把他的頭顱獻給了蓋厄斯•儒略•凱撒,以此來討他的歡心,想利用蓋厄斯•儒略•凱撒來除去他的姐姐克里奧帕特拉。但是這一舉動並沒有讓他獲得蓋厄斯•儒略•凱撒的好感。而克里奧帕特拉也想藉此機會利用蓋厄斯•儒略•凱撒助她奪得王位,就命自己的屬下裝扮成一個商人,將自己包裹在一床大毯子中,商人到蓋厄斯•儒略•凱撒住處求見蓋厄斯•儒略•凱撒時,她就從毯子裡面出來,與蓋厄斯•儒略•凱撒見了面。那時克里奧帕特拉正處妙齡,美艷惊人,她利用自己的美貌和智慧,把蓋厄斯•儒略•凱撒給迷住了,蓋厄斯•儒略•凱撒就下令執行克里奧帕特拉的父親的遺囑,由克里奧帕特拉和克羅狄斯•托勒密十三世一起執政。

    隨後,波希紐斯發動叛亂,叛亂失敗後被殺,克羅狄斯•托勒密十三世在逃亡的時候也命喪黃泉。蓋厄斯•儒略•凱撒征服了埃及,但卻沒有把埃及化入羅馬的領土。從此,克里奧帕特拉與蓋厄斯•儒略•凱撒生活在一起,並有了一個兒子,名叫蓋厄斯•儒略•凱撒利恩,意思是“小蓋厄斯•儒略•凱撒”。同時,蓋厄斯•儒略•凱撒恢復了克里奧帕特拉的王位。

    公元前44年,蓋厄斯•儒略•凱撒遇刺身亡。克里奧帕特拉淒涼地從羅馬逃回了埃及。此時在羅馬,蓋厄斯•儒略•凱撒的養子屋大維及屬下馬克•安東尼平定了羅馬的動亂,兩人劃分了勢力範圍。屋大維統治西部,安東尼則統治東部。安東尼在攻打安息時傳訊克里奧帕特拉到塔爾蘇斯,希望獲得埃及的財富以解決軍隊的給養問題。

    克里奧帕特拉則乘坐金色的大船,穿著艷麗來到了塔爾蘇斯面見安東尼。她的美貌也把安東尼給征服了,兩人在塔爾蘇斯同居達12年之久,而克里奧帕特拉也給安東尼生育了3個子女。女王成功地保住了她的王位和埃及王國。

    好了,爭論到此結束。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4-28 13:23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