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701|回覆: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問題與討論] 南懷瑾講解靜坐呼吸 - "安那般那" 出入息法門 [複製連結]

Rank: 8Rank: 8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3-2-8 22:47:12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本帖最後由 boy650623 於 2013-2-8 23:11 編輯

南禪七日-摘錄
告訴你用安那般若的法門,要想快證涅槃,最好利用出息,就是他講的呼出去,這個階段,最重要,那麼達摩禪經並沒有講,一般人修氣功的,都認為把氣裝進來才能發生功能,那是凡夫境界。要想快證涅槃得道,這是達摩禪經的秘密話,他今天把自身的秘密,這是密宗,在西藏就是大密宗,他沒有保留,他很慈悲,就貢獻給大家。不過他的話對,你們多去實驗。

現在是風平浪靜,白天風很大很冷,假使你現在注意出息,不要注意入息。把它一放出去了以後,你心念一停,停那一下,不呼不吸,那一剎那之間,你試試看。

大家搞錯了,數息,這個一呼一吸,這個停住之間,你開始勉強點,忍一下也可以。你停住一點,這樣一來回停住這一下,把它記住,記住不是呼吸囉,那是思想,這是一次了,這叫數。然後再出入,停住,慢慢要停的階段,這一段不呼不吸越來越長,第二次數,二。所以叫做數息,是數這個。那麼一般跟你講數出息,或者出去的時候記數,或者是入進來的時候記數,你只要記個兩、三次,五、六次,只要心念專一了,你就跟到氣息停住不要轉了,那就是「隨息」,很快。

修智慧福德資糧,智慧資糧,再加行,很快就上路,所以,息者止息。息也就是休息,休息就是念定住了,你看,有好幾位,懂了一點點,慢慢如此修去做,就行了。先有點勉強,慢慢就自然,你懂了這個,明天就告訴你修息,而且要想得戒定慧,要想得神通開智慧,非常的快.
不過在休息以後,修這個安那般那的法門,成就是非常快的,轉變身心氣質也非常快,再配合止觀,配合般若,配合顯教、密宗各種修法是非常快的。

所以你上座以前先用這個調好氣,然後做安那般那,注意「止息」,這個「息」字這一段,一進一出之間多定住一下,效果就很快了,成就也很快。

安那般那。假使你把這個修好了,出入息修好了,八觸的反應的作用馬上出現了,八觸的作用就出現了。身體的變體就很大了,可是你不要給身體拉去,走了,身體上感受都不是,所以叫做數、隨,隨則作兩種解釋,一是跟到出入息,知道在進出,出入之間,第二隨,就是任運讓他去,一呼一吸,可是頭腦清清楚楚的。這個呼吸頭腦清楚了以後,道家所講的,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一步就可以做到了。就是一條路線就可以到達,安那般那有如此的神妙,佛法任何的修持,沒有這個法門的神妙。

所以息的作用,就是一呼一吸,不動了,這是息的作用。它也是無聲、無臭,空的。所以風是風,氣是氣,叫我們修行用的是出入「息」,並沒有叫你出入風哦,更沒有叫你修呼吸哦,所以大家自己不要誤解了,修了半天,在鼻了那裡哼啊哈的,數進來一二三,數了幾千下。


我們修數息的法門,你搞不清楚,你就數一千、一萬息,有什麼用?息者,止息。所以,止息,所以佛告訴你,息長知長,息短知短,息暖知暖,而且要想注意證道,要想成就得快,注意出息那個時候,住叫做息住。住家那個住哦,不要在入息的時候注意「住」,這是問題啊,出息,在這個時候定,那麼你……那變化大啦,慢慢,你智慧也開了,身心都起了變化,今天還是先到這裡為止,這個原理明天再下去。


出息入息,一剎那,要不要注意延長時間,剛才講到邏輯的問題,思想的科學,你這個問題,沒有寫清楚,你寫的是出息入息那一剎那要不要注意延長時間,你問的是出息的時候?入息的時候?或者是不出不入的時候?那個息的境界不是不要延長?

所以要學邏輯,問題沒有交待清楚。如果我們一般對出息入息,不要故意練它,那變成練氣功了那是很粗的,我們人嬰兒在娘胎裡頭沒有呼吸,嬰兒的呼吸不需要,是靠他*的臍帶通過到我們肚臍這兒,自然吸收往來,換句話,這個境界就是息的境界,

等到嬰兒一出娘胎,那個黃醫師拿個剪刀,啪啦,把臍帶一剪斷了,第一個,護士的動作,把嬰兒嘴峇里很髒的那一陀都挖出來,要挖得乾淨哦,那護士的,接生的護士,一點不乾淨啊,這個臍帶一剪斷了以後,嬰兒嘴裡一挖掉,哇,第一聲哭的時候,那點東西就嚥下去,才開始鼻子呼吸了,要懂這個,所以真正叫息,不用鼻子呼吸那個自然凝定,那個階段,恢復到那個境界了,

你要問延長不延長,我莫知羊啦,你們也不知,我那個閩南語也說不好,我不知道。知道,告訴你,如果你在那個不呼不吸的境界裡頭,一定,一念萬年,萬年一念,整個的地球翻了你都還在定中呢,延長不延長你看吧,但是那還不是佛法到家哦,是初步的一點點而已,可是初步一點點大家就做不到了,

所以古代一個禪師講,有一個禪師就問,考驗另外一個禪師,他說,出息不隨萬緣,注意這兩句話,出息,呼出來的氣,不受外物外界環境的影響,不受物理的影響,出息不隨萬緣,萬緣不是外緣哦,萬種,入息不居陰界,氣進來了,呼吸自然進來了,不住陰界,陰陽的陰,什麼是陰界呢,五蘊皆空嘛,這個陰嘛,陰就是蘊,五蘊哪五蘊?身體,色、受、想、行、識,假使人真得了道,了解了修養,出息不隨萬緣,入息不居陰界。

這是個什麼人?這是真空靈而解脫啊,世間一切同他都沒有關係,就在世間也不怕,出息不隨萬緣,入息不居陰界。這位禪師勘驗這個,勘驗就是考驗,另外一個答覆怎麼說,還有人在不出不吸呢,不出不入呢,那就真息的境界,不出不入,既不出息,又不入息,那才是真正的「息」,這是安那般那真正境界了。

所以我經常講,你們看一句話,宋朝有一個小姐,曹彬的孫女,趙匡胤那位大元帥的孫女,他的後代的孫女有些做一皇后的,只有個出家了,叫曹文逸,後來得道成就了,不過她歸到道家裡頭去了,可是她佛家、道家什麼都通的,曹文逸有一篇著作非常了不起,叫《靈源大道歌》,我們如果不分佛教、道教,不分的話,你看她的成就,那真了不起,《靈源大道歌》,


她第一句話,我為諸君說端的,我對大家說真的一句話,我為諸君說端的,這是宋朝的白話,講的國語、土話,端的就是說真的。命蒂原來在真息,人生生命的根本,蒂,一個瓜蒂的「蒂」,原來在真息,真正不呼吸那個時候定了。命蒂原來在真息,照體長生空不空,照體就是剛才講彌勒菩薩,講本地分,從生命根本照到本體上,長生永遠不生不滅,空,你說,空的也好,不空的也好,不空就是有,照體長生空不空。


你們有沒有觀察一個人的睡覺,我告訴你們,找機會,你去仔細去觀察,仔細用儀器去聽,尤其是嬰兒,你看嬰兒睡覺,不用鼻子呼吸的哦,他的呼吸,很健康的嬰兒,很寧靜,這個氣進來,是我們普通修道講丹田呼吸,一直到肚子這裡輕輕動一下,這個鼻子不像我們大了沒有用,靠鼻子兩個煙囪,他一個進來,整個的身體動一下,很規律的,但是你看那個嬰兒,或者我們大人一樣,這樣一呼一吸,差不多了,停了一下,那個時候是息,

真睡著了,生命的功能就在那個裡頭起作用,停一下,又動了,我們假使看自己,當然你們沒有辦法看自己,一個睡覺,你站在旁邊看他很健康的呼吸,呼吸到差不多,忽然一剎那之間他也不呼,不吸了,過不了多久,又來了,在他那個不呼不吸的自然的停留的那個境界,那個叫息,這個息認到了。

所以我們的出氣叫做「安那」,進來叫做「般那」,安那般那在出息入息之間那個息,那麼沒有辦法,古代的人祖師們,帶領我們這些笨腦筋,進入那個息的境界,他只好叫你先把心理配合這個氣,數息,每進一次,出一次,心理頭記住一下,一次了,進來又出去,兩次了,能夠知道一次、兩次那是心的作用哦,當然也是腦的作用了,

呼吸一進一出是生理的作用,與空氣的相應,這個一進一出,這個叫「數」,你不要死死板板的一個豆腐腦筋,豆腐腦筋好聽,有豆腐腦筋已經了不起,你不要水泥的腦筋那麼死嘛,要活一點嘛,數了,第二步是隨息,跟到息,換句話說,

你覺得心寧靜了你數它個屁,你就看住這個息就對了嘛,一呼一吸,隨了嘛,隨了以後,你就不管了,你更聰明一點,一上來就,一止,就定住這裡,來也好,入息不住陰界,出息不隨萬緣。你就止了嘛,止了以後,你觀什麼?就觀心理的狀態,剛才上《瑜伽師地論》就告訴你心理的狀態的觀察清楚了嘛,觀到最後,身心都回轉了,還到淨土境界,既無煩惱也無悲喜,清清淨淨,這不是六妙門完了嘛,

按呢講啦(這樣講),聽有沒(閩南話),學了兩句閩南話在這裡吹牛表演,這樣講的,聽懂了吧,聽懂了,聽懂了恭喜,你們明天就證得涅槃成佛了,這個問題答覆了。有心地到無心地,我們研究了思想、感覺,妄念紛飛,那是當然的,怎麼空呢,不是說怕這個思想雜念,把它壓下去,壓下去這個作用不是又是一個思想了嗎?你只要初步,只要知道是雜念、妄想紛飛,你知道自己在妄想,知道了,他那個妄想已經走掉了,這個妄想他自己本身不停留的啊,你想空它,多此一舉,它正來空你呢,每個妄想自己跑掉了,所以不要搞錯了,


把這個心,雜念、妄想,心想壓下去錯了,你知道妄想來妄想去,那個能知的那一個作用,它並沒有受妄想的影響,自己心裡在生氣,也知道在生氣,等一下不生氣,也知道不生氣,心裡想東、想西,也知道自己在想東,那個能知之性,它沒有動過啊本來清淨,所以上座就要懂得這個,那麼你說這樣就是佛法,就是道嗎?這是初步入手啊,

這是修如來禪,不是禪宗最高處,初步入手漸修法門,最好一個路子,那麼你心中要問囉,是不是有一天,真正所有妄想雜念通通自然會清淨,會呀,這是佛法跟科學結合告訴你啦,那就修安那般那,修止息,就止在息住,息住了,也可以說住在息了,不呼不吸不要忍哦,它自然,你看清楚心跟出入息,等於出……這一個呼吸,它自然有生命就有呼吸,這是普通,

你等吸氣他自然進來,出去了以後,這一個就把它切斷,切斷了不是沒有氣哦,你那個生命的真氣就止息了,開始是慢慢的,將來你功夫熟,純熟了,息長知長,不呼不吸,止息這個境界,時間久了,你知道久了。息短知短,佛說的。有時候一剎那做得到,等一下做不到了,息短知……慢慢修去,不是一天兩天啊!

昨天已經告訴你,多少時間轉變什麼,這都是科學的,所以科學呢,有理論、有事實,呆板的、死板地,一步一步,他證驗效果出來了,正如道家所說的,還精補腦,長生不老,同腦有關係了,所以醫學上講思想雜念都是腦神經的關係,現在的科學一講,有道理,講了,普通人生命現象活著的普通道理,進一步的道理,現在醫學還找不到,這個頭腦,這個人來實驗,等到止息,定,自然是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然後雜念也沒有了,
氣脈把腦最難打通,第一步,下面,昨天講密宗所講的,臍輪,也就是說腎上腺以下的,氣脈很難打通,容易漏丹,漏失了,

這個最高的難打通的是腦部,腦部是大樂輪,腦,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真的腦的神經整個的打通了的話,腦神經可以寧靜休息了,不想有跳動的作用了,你的雜念妄想也跟著完全停了,這個時候你的境界身心是,昨天講初步,還沒有講下去哦,離 生 喜樂,到那個時候,這個腦子是不只是健全而清醒了,而清醒沒有雜念,沒有妄想,那就不同了,至於一般的修禪也好,密宗也好,各種各樣的修法,道家也好,多得很,

真的大樂輪,腦部的氣脈,我們拿現代話科學來講,真的完全通了,寥寥無幾,不曉得,充其量只有幾位,當然這幾位我還沒有看見,真到了那一步,才敢說修行有點證驗,證果,所謂證果位,有一點希望,所以佛法講證果位大菩薩境界,的確,同生理,腦的關係,密切的有關,我們衰老了也是腦的作用,這個幾時有空了,請我們有腦科的權威在這裡,請他給你們報告,不過請這些大教授、博士上課困難了,他自己還在用功呢,真到了……所以衰老老化,這個基因,與遺傳工程的關係,都是新的科學名稱哦


至於靜坐真正的用功想得到定的境界,我已經再三強調,從」安那般那「入手,出、入、息。達摩祖師禪宗的祖師到中國來,有四句話,做功夫方面他傳了禪宗實際的四句話,做功夫方面,大家一般不注意它,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心如牆壁,可以入道,也就是達摩祖師給二祖神光講的,

用功修證方法之一,外面放下一切,當你兩腿靜坐,最好是隨時,隨時如此,外息諸緣,內心無喘,為什麼用這個喘,喘氣那個喘呢,喘,我們普通人認為是呼吸,在修道的功夫上講,認為在喘氣啊,哮喘病那個喘,內心靜止了,呼吸也住了,內心無喘。心念,氣一住了,念也住在息的境界上,一切雜念妄想都住了,昨天有一位外國同學提出來講的,這個就是金剛經的狀況護念,你講對了。


諸佛、十方佛、菩薩如何降伏其心,善護念之,這是一個正念存在了,三十七菩提道品的正念,這是正定了,內心無喘,心如牆壁,不是得了心臟狹心症了,什麼心如牆壁,心怎麼當牆壁,就是內外隔絕了,隔開了,外面環境再吵、再亂,沒有關係,自己內心仍然清淨,所以內外,心如牆壁,就隔離了,不要外形去出家,心出家了,那才是真出家,心如牆壁,可以入道。並不是說,這就是道,就是佛法了,這樣嘛,可以進入佛法的那個真正的三昧,中國醫學道家的

你看看外面街上車子響,汽車在按喇叭,零碎的雜音都很多,當你一站,什麼都不管的時候,這個外境同你了不相干,你耳根圓明,非常清淨,不要另外去找一個清淨啦,然後,隨時在行、住、坐、臥,任何一處任何一點上,永遠保持此心的安詳、清明,三年、五年沒有不成功不成道的,就那麼簡單就那麼難
不過你一念回機,一念回機還是在有尋有伺裡頭

什麼叫有尋有伺,叫你們照佛學那個解釋了半天頭大了,有尋……,尋和伺兩個字,唐代玄奘法師的翻譯,古代翻譯就是有覺有觀,「覺」字有覺,就是玄奘翻譯翻的「有尋」,有觀就是玄奘法師翻譯的「有伺」,那麼你們上佛學,這樣教學生就對了,可是教了半天,佛法還是佛法,他還是他,你還是你,屁用都沒有,有尋有伺、有覺有觀是什麼意思呢?

怎麼叫做有尋、有覺呢?譬如我們打坐啊,譬如啦,做功夫想念頭清淨,清淨不了,怎麼才能清淨啊,就在尋找,找這個插頭,插在那個清淨地方,所以有尋,等於我們晚上走夜路,后里拿了個電筒,掉了一毛錢了,在哪裡,在哪裡,拿個電筒來找,這個叫有尋,找到了,這一塊錢在這裡,拿個電筒找到了,在這裡,在這裡,這個手電筒的光圈照到它不要動了,在這裡、在這裡,找到了,不要亂找了,這個就是「伺」的境界

「四禪八定」是共法,但是不管是走小乘的四果羅漢的修持,或者走大乘十地菩薩修持,佛法的中心,根本修證的功夫就在九次第定上面,我這個話負責任的哦,講錯了不只五百年做狐狸精喔,那就嚴重了,所以我不是怕你們給我判決罪行耶,自己的業報是受不了的啊,所以嚴重告訴你,為什麼再三講,現在我們簡單回轉來,由開頭這一天告訴你們,怎麼修安那般那這一條路最快,

因為修安那般那配上白骨觀,很容易轉變這個生理與心理,很容易打通了道家所講的奇經八脈達到成果,很容易做到了密宗所講的,三脈七輪氣脈一通了,心境身心轉變了,初禪、二禪、三禪、四禪,這是因不是果,然後初禪、二禪、三禪、四禪加上四定,容易證得果位


這些教理不是光講理論,要配合自己修持反省觀察清楚,現在我們前兩天大概,非常大概,給你講了,安那般那的修證,打坐的修行,氣脈怎麼轉變身心,也給你們提出來了,一年變化什麼,第二年變化什麼,第十天怎麼變,都是真實的科學證據,我們採用了這些證據,拿來給你看
我們打起坐來坐在這裡入定,縱使你定得很好,身見忘得掉嗎

?總覺得有我這個身體在這裡,對不對,這就是身見。所以說你為什麼用功不能得定呢?身見去不掉,身見怎麼樣去得掉呢,安那般那到達了,所以密宗、道家,講氣脈拚命又偏到……,又是邪見,道家、密宗,偏到這一面去了,但是偏的對不對,邪中有正,正中有邪,也對,只要把氣脈修通,身見坐在這裡,只有得樂的境界,身體的只有舒服,忘記了……,舒服到最高程度,沒有身體的感覺了,才去掉身見,

可是身體還在不在呢,還在,那麼如果坐在這裡氣脈通了,沒有身體的感覺,而且沒有那裡腰酸背痛,氣脈不通,喉嚨哽到,兩腿發麻都沒有了,這個身見去掉了,就在你的座位上,已經到達天人境界了,對不對,是身見。


所以第一個我們上座,不管,為什麼,把身見趕快拿掉,至於坐定起來不能夠,幾個東西習氣把你困住,除了佛法所說的這幾個以外,我現在講科學修行給你聽,我們坐起來為什麼不能得定,為什麼?在科學的世界裡頭,幾個東西很難去掉,你見道也難斷,是修道也難斷,時間觀念,空間觀念。


佛說的十唸法,你們為什麼打坐修行不能得定啊,因為你照佛法辦,兩腿一盤一上座,第一個倒轉來,念死,我現在死掉了,算了,媽媽父母給我生下來這個身體,我就丟在這裡不管了,心念就空了,這一陀幾十斤肉,不過是媽媽屙的一個大便一樣,這一陀大便就擺在這裡不管了,哪裡痛,哪裡……這個受陰,色、受、想、行、識,這個感覺狀態,我就隨時來就拿開了,那不是很好嘛,如此去做,初禪、二禪,禪定的境界不難,容易做到。[/b]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Rank: 8Rank: 8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13-2-8 22:48:09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boy650623 於 2013-2-8 23:04 編輯

一個真有入定功夫的人,老實講,你以為打坐入定什麼都不知道,真的打坐入定了,一顆灰塵掉下來都曉得了,那心如明鏡台,明鏡也非台,明鏡打破了,更大了,所以真正得到正定的時候,得到真正的定,聞,聽到蟻斗如雷鳴,聽到螞蟻打架等於打雷一樣,聲音大,所以鬼神講話,什麼都聽得見,就是這個道理,淨極了,所以《楞嚴經》告訴你,你們記得哦,淨極光通達,寂照含虛空。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很寧靜順著自己出入息念,一口氣念,譬如說大聲念,南無……假使短念的話,有好多種方法,你們慢慢體會,慢慢去體會,一時我講不完,南無阿彌陀佛(師示範)……你沒有計算吧,我剛才只一口氣念了數聲,中間不准呼吸哦,這口氣唸完了,不管念南無,曉得自己氣沒有了,嘴巴一閉不要吸氣哦,心也跟著沒有雜念寧靜下來,它自然會呼吸,就是安那般那出入息了。

自然呼吸,呼吸充滿了,氣充滿了,念頭雜念就來了,跟著就念,把雜念、這個唸法我們叫做肉包子打狗,狗就是我們的雜念,雜念一來,肉包子就阿彌陀佛,碰,一打,那個狗就吃肉包子了,就把狗吃掉了。雜念就沒有了,先要靜下來,四顧無人、旁邊人也忘掉了,南無阿彌陀佛…… 什麼都沒有,念頭自然空了麼,不過大聲念要出聲念,金剛唸誦就是密宗唸咒子的方法了,好像有個人條子寫給我,要我什麼多傳幾個咒子啊,哎呀,不要貪心了,你只要一聲佛號你就成佛了,要咒子幹什麼?咒者,咒也,你唸咒子,格老子、格老子…你唸下去那不是咒麼,咒人嘛,不要咒子了。


金剛念,所謂金剛唸誦,注意啊,你們修密宗的大概,上師給你灌頂、教了沒有,金剛念是嘴唇不動、牙齒不准動,嘴巴微張開,舌頭在彈動,這個方法修好了,就是真正的,你們學什麼氣功、這個比什麼氣功都厲害,就是真正安那般那。這個聲音發的是從丹田,就是上來,一直到頂,中脈的,就把他震開了中脈的方法,金剛唸誦,記住哦,嘴唇牙齒不動,一口氣一口氣念,你看所以假使說,有修行這幾個喇嘛、和尚,我們坐在一起、一念,一個人在外面一聽到就會站住了,給這個音聲會定住了,心裡雜念煩惱會清淨了,業障真會消了,南無阿彌陀佛,……

(示範)嘴唇沒有動哦,牙齒不准動哦,舌頭裡頭,自己兩個耳朵不聽外面,回轉聽自己聲音,觀音哦,兩個耳朵眼睛不看外面,返照自己的心聲哦,心的聲音啦,身體打坐、聽音,南無阿彌陀佛…(師示範)一口氣,我中間臨時換了一口氣,因為太累了,臨時換,這是偷巧,你看我在中間阿、嘴巴馬上,金剛,把嘴巴一閉,鼻子把氣換過來了,南無阿彌陀佛…

(師示範),愈念,你氣愈長,你命愈長,無量壽光佛,不是假的哦,這看到沒有,來,你給我倆來(指在座眾),你不是佛學很好嗎,不好,就好好去修哦,連我都修,你還不修,就這樣,你不要輕視了它,所以大聲念微聲念,自己耳朵修觀音法門,不聽外面聲音,回轉來聽內在自己唸佛的聲音,越聽越定,進入唸佛三昧,眼睛也不外看了,這個聲音只有自己聽到,別人聽不到,微聲念,還是一口氣一口氣,微,這個聲音微的只有自己聽到,慢慢聽到心聲,最後就配合觀音法門,返聞聞自性、性成…


這就是密宗,你們跑西藏學密宗,現在有幾個有修持我也不知道,我都傳給你們了、一點都不秘密,什麼秘密到我手裡就不秘密了,「道」人家常常問呀,南老師,我說,我不是老師,我是誠懇真話,我說道是天下的公道,不屬於我的啊,我不過先知道了,我轉告給你就是了,不能有私心的,私心不叫道,道是天下的公道,這樣懂了吧。

唸佛、微聲念、還有一個念,瑜伽念,就是《瑜伽師弟論》瑜伽念,既不出聲也不微聲,心裡頭念頭在念,耳朵回轉來聽心裡頭那個念頭,眼睛回轉來、六根都回轉來,所以《楞嚴經》你翻開,《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唸佛圓通章,把唸佛到修成開悟成佛之路,三、四個步驟都告訴你了。

第一步,大勢至菩薩告訴你,「都攝六根」一句話,都攝六根,「都」就是攏總,把你眼睛回轉來、耳朵回轉來,心裡不要亂想,通通在唸佛的身心上面,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什麼叫淨念?你唸唸念,唸到後來雜念沒有了,唸佛這一念也沒有了,沒有了就沒有念,空靈的,這個空靈這一念就是唯心淨土。

心就靜了,你如果這個上面就定下去,就是唸佛三昧了,如果有一點念頭,一動你心就又唸佛,南無阿彌陀佛……我現在念出聲音給你聽哦,這個心念是不念出聲音的,心裡頭念出聲音,阿彌陀佛…唸到了,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就對了。

淨念相繼,這個淨,不是清靜的靜,乾乾淨淨那個淨,就是淨土的淨,大勢至菩薩唸佛圓通章把所有的密法都傳給你了,唸佛,好,咱們燈光關了,看佛光接引全堂一起唸佛,念一堂很短時間試試看,收攝身心,現在我們不照規矩,也沒有打引磬,也沒有維那,我一開始,隨便你們什麼時間跟上來,也許中間我就停了,你們就唸下去,可憐可憐我的喉嚨,慈悲一點啊,收攝身心坐好,不一定合掌,唸佛,南無阿彌陀佛……

(師領)……這不是禪嗎?這不是淨土嗎?淨土、禪,一切三昧皆無差別,不二法門,好好修去,而且這還告訴你,你們有沒有自己的感應,自己都知道,不要以為有個特別感應,內心清淨是最大的感應,唸佛,你看密宗,你們有人寫條子給我,希望傳,曉得我是什麼密宗的、所有都是大阿?黎,受過這個灌頂戒,我從來不談密宗,顯教懂了就是密宗,你要傳咒子,我告訴你呀,所有的咒子,所有……不管日本的東密,西藏的密宗


所有的咒子集中起來,最大的咒子就是普賢金剛薩多的根本咒,他早就成佛了,這是密宗所講的金剛薩多,他的咒語就是一切咒的根本,只有三個字,三個音,嗡、啊、吽,(老師示範)、這是普賢如來根本咒,「嗡」是頭部音,假使你今天傷風感冒頭痛了,一個人修行沒有藥,感冒,嗡啊吽,用頭部的音念,譬如念六字大明咒,ong, ma, ni, ba, mi, hong,你們光聽哦,這個時候只能用耳朵了,不要再看我,沒有用哦,不專一就學不懂了,頭部「嗡」部的音,ong, ma, ni, ba, mi, hong,這是頭部音,「嗡」這一部的音,「啊」胸部的音,ong, ma, ni, ba, mi, hong,這個時候眼睛看虛空藏,前面人也好,牆壁也好,不曉得,都空了,ong, ma, ni, ba, mi, hong,念阿彌陀佛也是這樣,這是「阿」部的音,(吽)丹田音,ong, ma, ni, ba, mi, hong,這個時候的安那般那呼吸氣,等於丹田直到喉這裡,例如ong, ma, ni, ba, mi, hong,如果唸佛,南無阿彌陀佛,這是(吽)部的音。

你懂了這個,一切修持都有了,也就是觀音法門。好好念去,諸位小兄弟們、小妹妹們,好好修持去吧。
。你給我查查,根據我這個講法,全世界兩千年前到現在,有人給你這樣指出來說明沒有,就給你講明了。所以《愣嚴經》不但是佛經,把心物不只是一元,當然心能……,《愣嚴經》重要兩句話,「心能轉物,即同如來」,心能夠轉了物,即同如來。

但是我可以給它加兩句,把《愣嚴經》的內幕秘密再告訴你,物能轉心,差不多一樣的功力,所以佛說諸佛菩薩有無邊的神通,無量的智慧,一切眾生業力,佛菩薩的智慧功德有多大,一切眾生的業力也有多大,兩個平等,換句話說對這個宇宙間,白天的光明有多亮,夜裡黑暗同樣的,各佔一半。
(洪文亮醫師)

關於這個安那般那這個法門,以前我有一個道教的朋友,他是教主,坐得很好,打坐很好,他生病就是找我來看,我那個時候已經……不曉得安那般那法門,很早的時候,我玩一下,他要按我的脈,要看我,當他把我的脈按了的時候,我就把出入息,吸進來慢慢吐出去,吐出去的時候觀想我本來沒有,誤會以為有我,帶這個念頭帶進去,他在外面替我亂宣傳,他說洪先生現在有一點什麼道力了,其實我玩的,我是騙他的。

當他要把我的脈的時候,現在想起來那個就是安那般那,你出氣,把呼吸吐出去的時候,不要等到吐完了再止在那個息上,就是慢慢……吐的時候,吐出去的時候同時觀本來無我,這是用意識觀,但是非常有效,光隨便讓它吐出去,然後有一個時間你可以不用呼吸,等到再需要呼吸再吸進來,我把這時間利用,我就停在這裡,沒有什麼效果。

以我的經驗,我比較苯,所以我利用吐出去的時候,這是我的一個秘訣,現在公開了,沒有辦法,帶一點本來不是我,本來不是我,你根本不需要動個念頭,這個不是我,因為你本來不是你,還動個念頭幹什麼?好像帶這種味道去做這個吐息,然後你的脈自然就沉下去,幾乎就脈停了,我可以停了三四秒


所以洪醫師講的這兩點,白骨觀配合安那般那,對,第二點,他說的,我也沒有跟他講,他講的就對了。達摩禪經告訴你用安那般若的法門,要想快證涅槃,最好利用出息,就是他講的呼出去,這個階段,最重要,那麼達摩禪經並沒有講,一般人修氣功的,都認為把氣裝進來才能發生功能,那是凡夫境界。要想快證涅槃得道,這是達摩禪經的秘密話。
五蘊解脫幫你集中在一起了。但是只講原則,你看懂了沒有用,要做功夫,修證了義,最後告訴你生因識有滅從色除,也不是頓悟,也不是漸修,漸修非頓悟不可,不算成就。
耳根圓通法門)

他又來了,下雨,幫助你,你聽聽這個雨聲,聽到是音聲,一滴一滴的雨聲都告訴你空的,聽過了就沒有,而且越聽越寧靜,不要故意去聽,你自然,就很寧靜了。

峨嵋山,尤其峨嵋山上,尤其到了冬天,那個時候不要說人看不到,鬼也沒有一個,空山寂靜。那個雨滴滴答答,那個境界,世界上,寂滅現前。不要用心,不要用耳朵意識,不要去注意它,這個意就把它拿掉了,自己意不注意,這個聲音,聲聲入耳。

入耳,完全不住,剛才觀世音菩薩第一,報告的第一句話,入流亡所。聽這個雨聲,進入那個法性之流,慢慢慢慢忘記了這個所聽的是什麼了,心中特別寧靜起來,入流亡所。 真到達了反聞聞自性,能聞之性,不要用心,本來在這裡,這個時候你體會一下,前天所講,安那般那一呼一吸,根本不管,也在不呼不吸上一念清淨了。真的一念清淨了,自然是不呼不吸了,所以叫「住息」。因此告訴你們,出入息,出入是兩個現象生滅法,重點是不出不入,那一念清淨,呼吸,彷彿一息停止了,自然的,這個才是息的境界。這個「息」的境界到達了,也就是念休息。

佛法,《楞嚴經》也講心跟目,眼睛的作用。我們腦神經也好、心也好,一動念,第一個最厲害的,拿軍隊來講,尖兵,前鋒的部隊,尖兵最厲害就是眼睛動了。不動,像你們的眼睛打坐起來,開眼也好、閉眼也好,都很低視向下面看的,眼珠子,不對。下沉一片無明中,而且心思更亂。換句話說這個姿態,閉到眼睛,眼睛好像向下面看的那樣,就是後腦的視覺神經跟著向下拉,影響了大腦,反是不得安詳、不得清淨。

所以你開眼也好、閉眼也好,眼睛眼珠子平視,閉著眼皮沒有關係,你眼珠子也是平視。平平的不向上的,也不低下來,然後眼皮閉到,眼珠子擺正,不低下來,不向下,你自己體會一下,不向上,平正的。然後也忘記了眼睛,不看了,眼皮也關起來了。這個,腦子也好了,心也清淨了。如果眼珠子擺不好,低沉,向下看,不對,向上看也不對。擺正了,也不斜,左右不看,然後擺正眼皮子一關,閉攏來,眼珠子還是向前面看,然後不看了。嘿嘿,你們說不看了,都看了,看什麼,眼皮子看了。

眼皮子蓋到是看不到外面的現象,但是看到眼皮裡面模模糊糊的光影。你以為眼皮閉著,自己清醒的時候沒有看,看啊,看前面一片模模糊糊的光影。這個就不是眼球的作用囉,這是後腦視覺神經的反映。好,你就利用前面,所以大家眼鏡,戴眼鏡的最好是拿掉,拿掉了以後,你懂得這個法門,慢慢眼睛將來會好起來。我再講一道,眼皮閉著,眼珠子擺正,不低視,也不上望,就平平的,眼珠子擺正眼皮閉著了,定住。這個「定」不是打坐的定,就是把眼球眼珠子定住,正的,然後不看了,當然沒有看,眼皮一直關起來。


但是你不看嘛,真的看到前面白茫茫的,或者夜裡是黑洞洞的,你在看啊,不過大家不曉得看這個,這個你們學佛的注意,就是…尤其你佛學院的這些,教務長啊,了法、誠信,信不信,了不了,都不知道的名字好聽,這個就是十六殊勝裡頭,內觀色。反轉來看自己,內視。

不是眼球反過來,意識看到了,前面白茫茫一片,還不是在看。(十六特勝在小止觀以及袁了凡的《靜坐要訣》中有,大家可以參考,不知我說的對不對。錄者注)所以《楞嚴經》上佛問阿難,瞎子有沒有看啊,阿難說,瞎子當然不會看了,怎麼知道,佛說,你錯了怎麼不會看,瞎子看不到外面的色相,但是能看之性,是看到裡面黑洞洞的模糊的一片,這個就是生理內在的有相的光明,你定在這個光明上,就是內觀色。在道家呢,這樣修,就是煉神,神光就定住了。所以有位溫州居士叫薛國堯寫信問我,他大概學過密宗,密宗有個法門「看光」,兩個名稱,一個是托噶,看外色光。一個是徹切,看內色的光。

在密宗是不得了,無上大法。我們當年不曉得磕了多少頭,拿了多少紅包,供養哈達一大堆,認為還…東選西選,了不起才傳一個法,等傳給我了以後,我覺得…哎!不過如此我早知道了。什麼密宗密法都在顯教上,顯密是不分的,都是理。理到了,事情就到,功夫就到。因為你智慧低,越弄得神秘,越稀奇,你越信仰,越信爺越可以帶領進入,智慧高的人,什麼是秘密?

最秘密就是自己不了解自己,這個才是大秘密呢。父母沒有生我以前,我在哪裡,死了究竟有沒有東西,我的心究竟是什麼東西?是腦嗎,是心臟嗎,是腎臟嗎,搞不清楚,這個才是秘密。所以托噶、徹切、看光,以中文翻譯來講,不是眼睛去看。剛才我告訴你,眼睛一閉,你看你們看到了沒有?沒有看到,看到了,裡面模糊一片光中,然後你眼珠子不動,就在自己內在的迷迷糊糊一片光中上,安然入定不是很舒服嗎,這就是內觀。佛法沒有來,密宗還沒有來,中國古代有沒有呢?

我們自己固有文化,幾千年以前就有了,大家忘了本不知道,中國文化叫什麼,內視,內在的內,看東西視線的視,內視。所以道家「內視」之術這個法門,可以長生不老,煉神。但是,懂了這些還是方法,用這個方法,著手入門好極了。拿佛法來講呢,在我們的大菩薩這位如來家裡講話,我要負責的,不然他要打耳光,我還吃不住。觀世音菩薩,昨天晚上用音聲下雨幫幫忙,現在我講的也是他的本事。

他還有個名字,叫觀自在菩薩,就是他。你用眼睛這樣看光,一定住了還是觀,自己的,自己就在這裡。這個眼識神光一回轉來,一返照一內視,看得很清楚,什麼都沒有空空洞洞,你就在這個上面定下去。這就是觀自在的入門的方法。當然不是究竟。究竟的觀自在,觀什麼呢?由這個道理再看,找到那個能觀的,原始的明心見性,最初那一點功能找到了,就是他的法門了,觀自在菩薩。慢慢你這個眼睛定住,回來內視返照,「照見五蘊皆空」,身心內外一切是空的,「度一切苦厄」,你們不是會念嗎,心經。

所以觀自在菩薩「行深」,行,就是做功夫。你這樣深行去做,深了,功夫深了,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智慧開發了,自己內觀返照,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就得度了。那麼他怕舍利子不相信,又講了,舍利子,我告訴你,是諸法空相。你這樣一返照了以後,你就曉得了,一切法,你內觀以後一切皆空,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就在這個本位上,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為什麼講,是故,古文。現在講所以,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你看,他告訴舍利子你這樣一空,一定了以後,下面,無… 無… 都是空,一路空到底,你們所學的佛法,十二、六根的六根六塵十八界,苦集滅道,一掃把統統掃得乾乾淨淨,無智亦無得,什麼叫智慧?空的,亦無得,得道得個什麼道,空,無智。你看他都告訴你了,這是他老人家自己說的,無智亦無得。不過他又來了,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你達到了以無所得,空這個境界,才是菩薩境界,菩提薩埵。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他說舍利子,你不要輕視了這個東西,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昨天有個女同學上來,還問心裡有恐怖,你這樣一了,有個什麼恐怖,恐怖是你自己,自己搗鬼嘛。依般若波羅密多故,智慧的觀察清楚了,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把妄想都丟掉,就究竟涅槃了,他就告訴說,三世諸佛,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依般若波羅密多故,都要*這個觀自在這個法門,智慧成就,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才能成佛,故知般若波羅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

你們學什麼咒語,密宗啊,以為有什麼稀奇,沒有稀奇的。然後,揭諦揭諦 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菩提薩婆訶。顯教的好像唸揭諦 揭諦 波羅揭諦 波羅揭諦菩提薩婆訶。差不多,愛怎麼唸就怎麼唸,可是你要懂得觀自在,返觀。與其看人家的面孔,還不如看自己的面孔。心經就不要寫了,要你們去影印誰都會,不然小本子拿一本子,給不會的朋友們就行了,二百六十個字《心經》所有佛法都給你了。你們打坐修定,這樣下去,配合安那般那,出入息 。

把後腦神經拉得緊緊的,你也容易身體容易衰老,腦神經緊張,消耗體能又多,就不得啦。頭一正後腦擺正了,腦神經不要緊張,就鬆懈了,就健康啦。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6-3 17:30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