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0-11-2
- 最後登錄
- 2019-7-1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2706
- 閱讀權限
- 140
- 文章
- 5289
- 相冊
- 16
- 日誌
- 25
   
狀態︰
離線
|
【台灣民間故事】-西螺七崁
雲林縣最北端的西螺,應是臺灣少林武術的發源地。民國六十年間,因電視媒體的宣傳,西螺七崁的武術名震全臺,但對當地而言,西螺七崁的真正意義並不在戲劇,而是一部活的開發史。
七崁的由來為:張廖家族為自保,族人便在西螺地區,以村里或數村落為單位,分為「七崁」,以犄角之勢守望相助,實施宗教聯防自保的制度,當時的七崁是以西螺廣興里為中心,向二崙和崙背擴散。
七崁的張廖族人,為強化彼此間精神凝聚力,各崁每年都舉行規模宏大的迎神賽會,散居各處的張廖宗族,定期聚集先祖守護神「七崁媽祖」廟址,即二崙鄉來惠村的新店地方,由七大區域輪流迎神出巡拜,祭藉此增強同舟共濟、患難相助的意識。
至於號稱全台武術發源地的七崁武術,其興起也是配合訓練自衛團,而由劉明善(劉苞)在廣興里創辦七崁武術館振興社,人稱阿善師的劉明善要求門徒先習文而後練武,並傳救人濟世的醫術,故遠近慕名者漸多,隨後便傳遍全島。
七崁武術館在名噪近一甲子之後,於清光緒廿一年,日據第一年衰微,造成式微的原因很多,包括光緒元年至三年的三姓長期械鬥,廣興可公支派為爭公產管理權
發生同胞相殘事件,促使武館威信受到嚴重打擊,武館地位一落千丈,「致命的一擊是,七崁志士組義勇軍紛紛抗日,某次夜襲日軍憲兵,割取頭顱懸掛西螺廣興宮示眾」,這次事件激怒了日本人,發動大軍供占西螺,焚毀廣興宮。
自此事件,日本人因而嚴令解散武館,正統的武術自此漸失傳,有些雖有向外流傳,然七崁武術發源地的廣興,卻從此失去昔日光采。
資料來源:搜尋自網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