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31|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修行法門] 欲 得 佛 智‧先 敬 佛 經 [複製連結]

Rank: 8Rank: 8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3-3-13 23:25:4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2
本帖最後由 boy650623 於 2013-3-13 23:28 編輯



摘自《人生》

有些人聽說禪宗慧能大師一聞《金剛經》便開悟,或聽聞太虛大師閱藏開悟,便也想深入經藏。但是面對種種“護經”的規矩,卻也使很多人手足無措。例如經書髒了、破了該怎樣處理才如法;平常拿經、讀經要留心哪些問題;可不可以在經書上畫重點,或隨手在經上寫下心得?


如何處理經書

對許多剛接觸佛教的人來說,第一個面對的,往往就是如何處理各種經書。例如請回家的佛書,可不可以擺進一般書櫃?有沒有特別的排法?可以將佛書放在地上、床頭上嗎?

原則上,為表示對佛法的恭敬心,除非特殊情況,不宜將佛書堆疊於地;如果家中方便,最好將佛經與世學書籍分開排列;如果能依“經、律、論、其它佛書”的順序排列,不但方便查閱,也可以此為修學佛法的次第。

據 《梁高僧傳》所載,漢譯《涅槃經》的曇無讖法師,曾因擔心經典丟失,而將佛經放於枕頭下入睡,結果連續三天佛經都自動被改置它處,並從空中傳來一句:“這 是如來的解脫經典,你怎可當做枕頭呢?”因此曇無讖法師感到萬分慚愧,恭敬地將經典改置於高處。除了不可將佛經當枕頭,或是於經上放置雜物外,在閱讀經書 時,也不應如讀閒書般橫躺側臥於床鋪,或是在入廁時翻讀。如此不但失卻恭敬心,而且以散亂心讀經,也難以深入體會妙湛難言的法味。

若是需要去除經書灰塵,則應以乾淨的布帕來潔淨經書,而不宜粗魯地用嘴吹拂或隨手一撣。假如經書不慎泡水毀損,無法修補;或因別人大量結緣贈送,而無處可放,可以選擇一潔淨處焚燒,切不可隨意棄置在公共場合,如此可能會造成未學佛者對佛經的輕蔑態度。


以清淨心讀經

如果想要讀經,最好能讓自己保持清淨心以契入義理,不妨先洗手、焚香,然後將桌面收拾乾淨。要將經本放置平整,放經本時不要半懸于桌邊,否則容易掉落;要端身正坐,若散漫地翹二郎腿或是托腮,不但在心理上很難維持恭敬心,一不留心難保不會昏沉入睡或妄想紛飛。

在讀經本前,宜先合掌默誦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這不但能收攝心念,也頗能感受到與佛同在的情境。

許多人讀書時習慣用紅筆劃線標明重點,並且在空白處寫上心得或補充相關資料,所以在讀佛經時,也習慣性地在讀到會心處,用紅筆劃線或加上自己的想法。但這些對讀佛經來說並不是很恰當,應當保持經本的潔淨,若有心得,最好另備筆記本書寫。

而 讀經前雖然要先瞭解一些規矩,但更重要的是讀懂經文。可是經文大多語體深奧,不少人會因為讀不懂而著急或想放棄,或氣自己資智駑鈍。事實上以許多過來人的 經驗得知,剛開始不須擔憂看不懂經文,也不必急於瞭解文義,只要反復多讀幾次,且在看到專有名相時,勤查字典;而且還可以將一段經文或一句經文,在生活中 反復溫習、體驗,時機一到便能豁然貫通文義。

印光大師說:“佛法在恭敬中求。”要能體會到佛經的妙法,最重要的就是恭敬心。所以不論持以行走或是取放經本,都不要忘失這份心意。在拿取經書時,應以雙手捧持。如果走路時,不方便雙手捧持,至少保持在腰部以上高度,以顯出對法的恭敬,切勿隨意將經書輕慢地夾於腋下。

閱 讀佛經,我們得到的不只是佛學知識,而且是能改變我們身心的智慧力量。不少人都有過因對經書態度不夠恭敬,而受到他人指正的經驗。當然,瞭解了這些相關規 矩方法後,主要目的是希望我們能珍惜聞法機緣,幫助我們收攝平常的散亂心,就不會疑惑為什麼讀經會比讀一般書,要多上一道手續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6-15 09:56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