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0-11-2
- 最後登錄
- 2019-7-1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2706
- 閱讀權限
- 140
- 文章
- 5289
- 相冊
- 16
- 日誌
- 25
   
狀態︰
離線
|
民間傳說故事:吳鳳
吳鳳(康熙三十八年正月十八─乾隆三十四年八月初十,合格里曆1699年2月17日─1769年9月9日)字元輝,清福建省平和縣人,任臺灣清治時期之嘉義通事。
因國民政府曾在台灣的小學課本裡描述其「為革除原住民出草的習俗而捨生取義」而廣為台灣人民熟知。嘉義現存有吳鳳廟,奉吳鳳公為神祇。
關於吳鳳「犧牲自己以革除原住民出草習俗」的真實性,學界仍未有定論。
漢人及原住民兩方的說法更是大相逕庭。
由於其內容對原住民風俗的記述偏離現實、造成一般人對原住民的偏見,不斷引起族群間的衝突而備受爭議,在原住民團體的一再抗議下,1989年教育部正式將此故事從教科書刪除。
吳鳳神話
由來:
臺灣日治時期時,由於不少原住民不服日本統治,造成日人極大困擾。為了解決此一情形,日人透過各種不同的手段進行安撫或威壓,將吳鳳事蹟改編成「吳鳳神話」便是其中之一。
1909年嘉義廳長津田義一編纂《吳鳳傳》,1912年中田直久寫了一篇《殺身成仁通事吳鳳》,1913年日本當局興建吳鳳廟,當時的臺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更親自主祭。
同時吳鳳事蹟也編入小學教科書、改編成歌舞劇。
吳鳳成為日本統治者「理蕃」的論述基礎,成功的宣達原住民的行為是「野蠻落後」的,是應該被「教化」與「開化」的,而吳鳳則是「寬大」、「仁慈」,以自我犧牲弭平紛爭的「義士」。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