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6-9-26
- 最後登錄
- 2024-8-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8
- 閱讀權限
- 40
- 文章
- 67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之前曾經看過這份資料,今天在去找了一下,請參閱:
道教以宮、觀、廟、府、殿、壇
為道士及女冠奉祀神明與闡揚教義之所。
神稱:天尊、上帝、大帝、帝君、真君;
女神則稱:元君、娘娘、母、后、妃、夫人;
護法神稱:靈官、天君或元帥、將軍;
瘟部神或保境神多稱:王爺、千歲。
信徒已傳度或奏職為入教之階,
號稱三清弟子,
高道則稱真人、先生、○○子或仙子,
神職人員名為○○仙官或仙卿,用法號,
但須冠上本姓,以拱手為禮,教儀稱齋醮,
不尚血食之祭。修行者功行圓滿過世時,
稱為飛昇或羽化。
不論是何種宗教,
安僧(尼、道士)之處,即為寺廟。
通常佛教稱寺、道教稱宮,而諸如:
宮、殿、廟、祠、壇、觀、堂、寺、庵、巖等
稱呼則分別有一定的規則。
「宮」為舊時皇室所住的地方,
王爺妃、后等級的神祇的廟宇 可稱為宮,
如:天后宮、行天宮、代天宮、廣福宮、
保安宮、指南宮、三清宮。
「殿」是指以前皇帝辦公的場所,
屬於帝王等級的神祇的廟宇才 稱為殿,
如:北極殿、武殿、天台殿。
「廟」則是通稱名詞,等級沒有一定,
如:天公廟、仙公廟、土地公廟、有應公廟等。
「祠」是指規模不大的廟宇,
或供奉忠魂的廟宇也可以稱祠,如:福德祠、懷忠祠。
「壇」指高於地面的祭台,
或民間私人所有的廟宇稱為壇。
如:天池壇、台南天壇。
「觀」是道教對廟宇的正統稱謂,
如:元清觀、太極觀。
「堂」是齋戒的佛堂或中、小型廟宇。
如:報恩堂、覺元堂、西鎮堂。
「寺」是一般佛教的廟宇稱呼,
如:龍山寺、海會寺、開元寺、鄞山寺。
「庵」是專指女尼拜佛的廟宇,
如:水月庵、海憲庵、廟連庵。
「巖」是指近山或建於山沿的佛寺,
或稱
「岩」,如:虎山巖、清水巖、泰興岩。
其他還有「府」、「亭」、「館」、「社」、
「院」、「閣」、「精舍」、「塔」、「園」等等,
儘管名稱不同,作用卻是一樣的。
以避風避雨為基,以崇敬神祇為念。
廟宇的建築,主要是單一建築物或多重建築物的集合,
集合的方式則稱為廟的「格局」。
有些是單一棟建築,有些是
三合院、四合院,或稱為二進、三進等等。
並非所有的寺廟都是佛教,嚴格說來,
佛教稱「寺」、道教稱「觀」,
在台灣道觀比較少見,而幾乎是所有佛教道場都是寺。
台灣民間信仰,並沒有嚴密的教派組織或教團,
崇拜多為地方信仰中心的
宮廟 (公廟、角頭廟、庄頭廟)、
神壇、家廟、宗祠等為主。
最常見的名稱為「宮」:
(例如朝天宮、天后宮、鎮瀾宮等)、
其次為「堂」、「府」、「廟」「殿」、「院」等等。
文章出處: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510120602794
|
-
總評分: SOGO幣 + 5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