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隱藏的內容
法主公,全稱為都天蕩魔監雷御史張聖法主真君,簡稱為法主聖君、都天聖君等,俗稱法主公,客家人稱法師公、張法主、張聖君、張聖者。
道教正一道所祭祀的神祇,亦有人將祂歸類於佛教化的道教閭山派。
閩、粵相信,法主公為天庭御史,有監察神的神格,代表天帝監察民眾,每月兩度上升報告人間善惡,通常是朔望兩日。
以供上天懲罰惡人,緝拿邪魔。
法主公信仰,流行於福建福州、泉州、漳州,廣東潮州、梅州等地。在17世紀經安溪閩南人傳入臺灣,以臺北最為盛行。
高雄市美濃區則是客家族群信奉法主公的主要地域。
源流:
據考證,「
法主公」意為法術高強的神明。
法主公確有其人,一稱是張慈觀、蕭朗瑞、章朗慶等結義三兄弟共稱的「法主三公」,是以法力聞名的道教三大神。
不過民間較普遍的說法,為單指張慈觀。
閭山派有說法認為護法神五營神將中營的統帥則是哪吒太子。
東營張將軍即是「法主公」;也有說法稱,東、南、西、北四營的主帥「張、蕭、劉、連」四聖,即是法主公結義四兄弟。
張慈觀,幼名自觀,別名沙,人稱張真人。
福建永泰縣道士(一說為閩清,1024年-1069年),相傳在世有神通,能除妖伏魔。
清高宗乾隆年間所著的《德化縣誌》載:「煉性於蕉溪山石鼓岩,見石牛山夜火晶熒,知有魈魅,因往其處。魅方於人家迎婦,輿徒甚盛。
觀出掌,令人從指縫窺之,魅悉現形」。
據考証真人為北宋時人,北宋間的《春渚紀聞》、《泊宅編》均有張真人的故事記載,在南宋時得到封號,而非生於南宋時代。
張真人曾經在結義弟兄輔助之下,躍入九龍潭石牛洞的潭水之內,以劍刺殺為患福建永春已久的毒蛇精,故許多廟宇的法主公塑像,是一手持劍,一手握蛇。
張真人神通頗為出名,也因為去除蛇妖的功績,被視為降妖伏魔的大神,羽化後被當地人奉為當地神明,因為張真人以神通、法術著稱,因此被尊為「法主公」。
據說,宋朝封贈為「嘉惠大化真人」;明武宗亦曾敕賜張慈觀為「張聖法主真君」。
傳說:
不只有除蛇妖,福州與閩南一帶也有法主公,力克蝗災、計降螃蟹精、盜雨、捉雷神、送瘟神等救民的傳說。
法主公故事因為各地百姓口傳,版本略有不同,較為流行的故事情節梗概如下:
遇仙得桃:
早年,法主公張慈觀為一戶農家子弟,家境貧寒,並未就學讀書,以砍柴、為人修理鋤頭柄為生,故人稱「張鋤柄」。
一天上山伐木,迷路走至深山,遇見兩人在石桌上對弈,他仔細觀察,發現兩人仙風道骨、氣宇不凡,於是躲在一旁觀棋,但他隨即被兩人發現。兩人並不責怪,只是拿了一顆桃給他,他一咬桃子,發現味道奇苦無比,味如黃連,但是張覺得這兩人是神仙,於是硬是喫了半顆,愈喫愈苦,只好把另半顆棄之於地。兩人笑說:「何不能完食?爾食其半者,又須多修數年矣。不能喫苦,焉能得道?」隨即消失。
張回鄉之後,結庵修道,不但識字,還能吟詩作文,書法有王羲之、王獻之的風格。鄉里百姓都認為他已經成仙了,稱之為聖者、真人。
釋道兼修:
張真人後來離開福建,遍訪名山,與蕭朗瑞、章朗慶二真人,義結金蘭,三兄弟於閭山旌陽真君宮中修鍊,受賜風火輪;又習太乙天尊法術,均善道法;也曾多次訪龍虎山,與張天師修正一道法。
張真人也修佛法,一次至南海普陀山拜山,觀音大士曾賜張真人柳枝,真人一拿,即化為寶劍,返回途中,於龍王宮前遇龍樹菩薩,龍樹菩薩傳之以空法,並以經書裝在錦囊內,贈予張真人,真人開錦囊,取經欲讀,手上錦囊即化作能裝鬼神的「乾坤囊」,張真人甚感激兩菩薩的傳授,也立志為佛門護法,在福建德化縣蕉溪石鼓岩結草庵修煉。
驅石爭地:
張真人一度曾居福建永泰方廣岩修道,後其友蔡長眉真人亦來居此同修,不久,張真人打算雲遊,於是囑託蔡真人幫他看家,沒想到張真人回山時,發現蔡真人已經閉關了。張真人無法入岩,大怒,認為蔡真人是來詐騙他的靈地,於是打算把附近一山之石,化成山羊,趕到方廣岩口,把岩口塞住,不讓蔡真人出門。
張真人先變了十分之一的山石為羊,立即趕羊前去方廣岩。突見一美貌少女來問路,張真人告以其路。女曰:「何羊?」張真人曰:「山中羊。」女曰:「馬有鐵蹄馬,羊豈有石足羊乎?」羊一被道破,皆化為黃石。張知遇仙,定睛一看,原來是觀音菩薩化身。觀音說:「君所為過矣。」隨即消失不見。
張真人仔細一想,「如將一山岩石盡歸於此,大雨時一山無石,只餘泥土,豈不盡崩乎?如此則山下鄉民必死傷慘重矣。」於是打算放棄鬥法,讓地給蔡,正要駕雲離去時,蔡真人出關,說:「此地不適公居,公胡不歸乎?」張真人才發現石鼓岩才是屬於自己的寶地,於是跟蔡真人寒暄之後,前往石鼓岩。
以蛙克蝗:
有一次蝗蟲成災,鄉民都來請示,張真人卻命鄉民捉幾隻青蛙來,真人自取線香,在青蛙背後燒灼作記號,與青蛙喃喃數語後放走,眾人皆感怪異,過了不久,背後有黑斑的青蛙大顯威能,把蝗蟲都喫光了,鄉民保住了農產,都來感謝真人。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樟湖鎮溪口村法主公廟祭典時,都會放生青蛙,作為感謝。
賭咒鬥法:
當地有一位術士自認道法高深,於是與真人相約鬥法。張真人不願意,就說:「吾法不如君,君可回矣。」術士自得意滿回家,驕傲地告訴鄰居眾人。眾人卻說,這是因為張真人懶得理他。術士大怒,於是在張真人庵前設一高壇,大罵道:「何以自負如此!」真人曰:「君術甚驗,我服矣。」術士不聽,舉起鐵尺拍案,念動真言,「狼洛沮濱瀆矧喵盧椿....」等數百字,突然間風雷大作,青天霹靂不斷。真人在壇下笑著說:「即便賭鬥,何苦甚多字句?」突然大吼「唵、啞、吽」三字,風雷立止。又取劍指其壇上,於空中書一「震」字,高壇天搖地動,極其搖晃,術士幾欲墜落,真人引劍指地,又吼一聲「住」,於是地震停止。術士狼狽而去,從此不知所蹤。
威震浯鄉:
同安縣金門島有一位蘇真人,居於同安縣城,素有神通,有鐵尺法,只要以鐵尺輕輕觸人肩頸,其人必然昏死。而蘇真人口含一口清酒徐噴其面,必然復甦,惟醒後如醉如狂,須頭痛三日。於是蘇真人設「法鎮吾鄉」匾額於宅,張榜告示;「如人能以鐵尺法不死不昏,任由毀匾燒屋。」。
張真人雲遊時,見其頗有銳氣,於是與之「結緣」。問:「道友,不知此匾何意?」蘇真人哂答:「吾有妙方,大凡所謂俗人皆所難逃矣。」張真人曰:「幸試之。」蘇真人驚答:「道兄見問,不敢相瞞,我鐵尺道法甚高,即便醒來,亦有頭痛三日之災。」張真人堅持要試,蘇真人只好取鐵尺相擊,至第三下,鐵尺放光上升,又直落地面。張真人渾然無事。蘇真人大驚。
蘇真人即取匾下,並點火欲燒屋,張真人急阻之,曰:「我已得仙果,非俗人,故若以鐵尺敲魂,亦所不在。」蘇真人曰;「亦不法鎮吾鄉矣。」張真人笑曰:「亦鎮浯鄉(即金門)矣」。於是蔡真人加上三點水,繼續懸掛該匾額。
計降蟹精:
張修煉時遙見妖怪「五通」(「五通」是妖怪的習稱,數目或是種類皆不一定。)化身門閥公子,率羣魔變化的僮僕工丁等,詐娶民女。張真人駕著風火輪飛到,伸出手掌,令鄉民由其指縫窺視之,羣魔皆現原形。
真人於是化身成抬轎僕丁,卻把新娘踢落花轎,用隱身法將她隱蔽,隨即令人接走。真人自己爬入轎中,又變為新娘,羣魔不覺。行進之間,張真人大喝一聲,現出本相,拔劍殺出。這時「五通」抵擋不住,要求放掉武器,空手對仗。真人允之,將寶劍插在地上,一跺腳步,足跡入石一尺三寸。「五通」遂效法之,足跡只入石一寸,種種跡象,足証真人法力較高,五通拔腿就跑。真人取劍,追趕「五通」,一步步地走上矗立的石壁,石壁形成寬八寸、深一尺三寸的石溝,留下四十五個腳印。「五通」見狀大驚,知道真人法力不凡,於是打算智取。
「五通」想要把張真人引入石壺洞,石壺洞相傳能困住仙人,又稱「困仙洞」,因昔年有一僧閉關修道,將成正果。卻遭到天魔以魔女化作美女誘惑,差點破了色戒,僧人平素有道行,卻仍然心思不寧,於是發憤誦了十萬遍阿難尊者克服摩登伽女的楞嚴咒,以修煉身心,足足讀誦了七年。唸完時,在洞內壁上書「唵吽吒唎道人許入不許出」十一個金字,來警惕自己,絕不能破戒,但寫完時道果已成,隨即涅槃,由洞口一縫得道飛昇。但此洞,卻因高達十萬遍楞嚴咒的加持,得到護法神天龍八部的擁護,從此能困住仙人。
「五通」拚命奔跑,將真人引入石壺洞中,自己奔出大喊「唵吽吒唎道人許入不許出」,洞口隨即封閉,僅留下一縫。「五通」由縫中一看,見張真人在洞內,於是點起陰火焚燒,欲將真人以火煙嗆死。真人禁錮於洞,聽到洞外「五通」與群魔在狂歡慶賀,分食紅龜粿(一種烏龜形象的點心,內餡多為甜豆沙,多為祭祀神明、節慶時的應景食物),真人踏動罡步,想要出洞,疲憊已極,饑腸轆轆,無力作法,遂喃喃自語:「火煙熏不死我,就怕被紅龜粿粘到身上,必然喪命。」「五通」信以為真,就把紅龜粿由縫中全部丟進洞內,想粘死真人。真人遂大得於紅龜粿,飽餐一頓。故民間傳說,祭祀法主公最好的供品,就是紅龜粿。真人念動真言,請出蕭、章兩個結義兄弟前來助戰。
蕭真人、章真人一被召至,見到洞口有金光閃耀,覺得離奇,於是請出了土地神,問到打開洞口的方法,從門縫大喊「唵吽吒唎道友禁魔不禁我」,洞口竟然自行裂開,壁上的「唵吽吒唎道人許入不許出」金字也消逝了,兩人大殺鬼卒。張真人跨步出洞,又拔劍與五通大鬥法一次,「五通」敗走。
真人法力較高,本欲追上「五通」,將之殺死。但一想「蒼天有好生之德,此怪修煉有年,法力不低,不如收為護法。」,於是打算計降之,向「五通」提出和解,並請「五通」食狗肉。「五通」法力不濟,本知必敗,見到能和解,立刻欣然應允。於是,夜半兩人在洞門口共食。真人一塊狗肉也沒有喫,只喫囊中帶著的黑豆,口中響聲不斷。「五通」遂問:「君口中嘎吱作響,何故也?」真人答:「汝運好,挾到肉,我挾到的只有骨頭,所以口中作響。」天明,五通犯了葷菜不食狗肉的禁忌,法力全失。於是張真人不費吹灰之力,把「五通」打回原形,原來「五通」是螃蟹精,真人令其悔悟,並收之為護法神將。
力伏蛇仙:
張真人三人結義,一曰「蕭真人」,另一曰「章真人」(或曰姓洪)。
三位真人得到閭山法術,法力高深、武藝精通。
三人修道之時,聽說永春九龍潭石牛洞有一條千年赤色蛇仙為害地方,動輒作祟,使得水災、旱災不斷,並且要求鄉民以活人獻祭,張真人兄弟聞而大怒。
三人駕風火輪入洞,洞中毒水瀰漫,不見大蛇,其實大蛇藏於洞中密處,已知來意,猛然吐信直取張真人,張真人飛騰而起,手持寶劍勒住蛇頭,怪蛇突噴黑煙,張真人頓時變為黑面。章真人焦急而臉色轉青,蕭真人怒甚,滿臉赤紅,掄起月眉斧,猛砍蛇身,在怪蛇掙扎中,誤傷了章真人額頭,在章真人額上留下一道刀疤,更為緊張,臉色遂更紅。終於制服此蛇,張真人念動真言,將蛇纏繞於手上,三人氣力已竭,脫去軀殼,功成行滿。即有仙樂飄飄,香花朵朵降下,踏彩雲登天。
後人塑造法主真君三兄弟神像,即是依照此傳說,張真人為黑面,蕭真人紅面、章真人青面,額部有一條刀痕。
盜雨監雷:
張慈觀真人得知福建旱災,民生艱苦,頗動悲心,飛身潛入天庭,發現閩人註定有劫,故不降雨。
於是將玉帝洗筆之水倒下福建,遂黑雨遍降,消解旱災,且因黑雨為天上仙水,故農作物長得極快,幾近一日長成。
玉帝法眼一觀,發現是張真人,遂命雷神持天書逮捕張真人治罪;雷神動起雷光尋找張真人,張真人靈機一動,化身作監察神「御史真君」,手持乾坤囊至,考察雷神,問雷神辦事可有天書玉旨。
雷神忠厚,遂將天書與之。
御史開天書一覽,說:「天書詔曰:遣張慈觀擒拿雷神問審,爾其欽哉。」雷神大驚,謂是天庭將天書寫錯。
御史說:「君且在我囊中休息,我為君向玉皇天尊請示,以免誤事。」雷神感謝,於是入袋。
慈觀真人向袋口細細叮嚀:「君且莫出聲。」雷神聽成「君且出聲。」於是不斷鳴雷,一時間天庭震動。
因天上連連巨響,眾仙震怒,於是要找出雷神,此時張慈觀真人遂答稟雷神在自己手上,並將自己為何要違犯天條之理由稟告玉帝。
玉帝甚感張真人誠實之意、愛民之心,不但赦免其罪,還
封張為「監雷御史法主真君」 ,以監督雷神。
送離瘟神:
張真人成道以後,在安溪、永春、福州都享香火。一次,瘟神到永春行瘟,一時病人甚多。
張真人遂與該瘟神打賭,若輸,可將廟宇讓給瘟神,否則請瘟神離去,瘟神允諾。
於是兩神相鬥七晝夜,僵持不下,瘟神於是在廟門設幕府,動起干戈,部將諸軍包圍真人之廟,陰風陣陣,夜半刀兵之聲不絕。
張真人有監雷之權,早將雷神、五營六甲神兵埋伏於廟,以俟後變;此時真人躍登法壇,動起雷法,雷神等一氣衝出,將瘟神部隊圍住。
瘟神知道張真人法力甚高,又具謀略,遂告知真人:「吾代天巡狩,意在難『在劫之人』,今此鄉在劫之人幾盡;君當入武夷山採藥,重者仍不可治,輕者可存。」真人知道瘟神亦奉天命,來收劫數中人的性命,不得不為,遂贈之以酒食紙錢,送之離去。
瘟神既離,真人遂入山,訪武夷真君,採草藥與眾人服食,病者逐漸痊癒。
從此,永春人除瘟疫都奉祀法主公,而非沿海人除瘟疫的王爺信仰。
杜絕斂財:
泉州有某尊王信徒,時常迎接其神明神像在各地展開廟會,四處對鄉民派斂香火錢,永春州人頗苦之,唯不敢言。
法主聖君一日降乩曰:「豈為真虔,莫非要錢?若恨垂涎,廟金換鉛。」意思是將法主公廟弄得破破舊舊,避免神棍垂涎。
信徒依照此言行動,神棍隊伍一至永春法主公廟,發現法主公廟變得十分破舊,覺得怪異,因而詢問。
廟方回應「近來永春災荒,人民困窘,才會連法主公廟都這麼窮困。」神棍只好將神明鑾駕返回,徒費數萬銀元。
降伏邪道:
清時,有道人自言奉羅祖教,能呼風喚雨之術,在泉州勸眾捐資,以便老母收圓,時頗惑眾,有民賣妻子田產以隨之者,道人遂殷富,魚肉鄉里,甚至威逼店家納香火錢,否則聚徒眾鬧事,一日輿過法主真君廟,忽見一巨蟒急祟出,轎夫大驚,轎墜地,道士仆倒,懷裏銀錢四散,蛇即不見。
道人怒曰:「廟有邪鬼害我」,仗劍入廟,廟中有聲,厲曰:「老母何在?」,道人手、足竟自起火燃燒,滾地,廟內香客助以滅火,火滅時,道人已瘋癲矣。
烏頭與三奶分支:
臺灣的閭山派分為兩支,閩南語俗謂「死歸法主,生派夫人」。
一支將法術高強的法主公奉為祖師,並以黑頭巾作為派系之標記,以喪禮法事、超渡驅邪等見長,人稱「法主公派」,臺灣人稱之為「烏頭法師」,亦稱「烏頭派」。
另一支,奉臨水夫人等三位女神為祖師,以紅頭巾作為標記,稱作「三奶派」,又稱「紅頭法師」,專作節慶、廟宇做醮等法事。
法主公傳承:
法主公信仰於福建的福州、永泰、仙遊、德化、永春、安溪等縣頗為盛行,而安溪之茶葉商人信奉尤誠,安溪許多茶商將法主公與清水祖師並列,視為重要之保護神。
17世紀後,渡臺的安溪茶商,將法主公香火帶入臺北,法主公信仰,遂成為流行的臺灣民間信仰之一。
此信仰尤其流行於安溪族群聚集處,其中以臺北法主公廟最為著名。
客家人亦有信奉法主公者,又稱「聖君爺」。
謂「聖君爺」能保佑農產,更有「防番」作用。
能防備生番(臺灣原住民)出草獵首。
但是客家人多半祭祀「張、蕭、劉、連」四法主,此四法主,也被認為是五營神將的其中四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