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076|回覆: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殿堂分享] 民雄大士爺廟[29P] [複製連結]

SOGO榮譽會員

只要大家攏甲台灣米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榮譽會員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3-8-3 02:03:0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4
【歷史沿革】
民雄大士爺廟為嘉義縣境內的三級古蹟,位於中樂路與昇平路路口附近,為市街中最熱鬧繁華的地點。民雄大士爺信仰的形成原因,眾說紛紜,依照一些歷史文獻,主要原因在於瘟疫盛行,先民求醫無門,地方士紳為了驅逐地方疫癘,特別向大陸向道教張天師請教,迎回鎮壓瘟疫的大士爺神像。也因為先民清初由大陸的福建、廣東兩省移民而來,初時常有地域觀念,往往為小事而發生械鬥 。乾隆時期特別有二次激烈械鬥,雙方死傷甚眾,由地方士紳倡議舉辦「普渡」活動,舉行祭典超渡亡魂 ,促使民雄鄉的「大士爺」信仰得以如此興盛。
 
   
    「民雄大士爺信仰」肇始於清朝打貓地區,文獻早有相關記載,詳細時間已不可考,可將「大士爺廟」的發展過程分為三個時期來說明:  
   
一、神明會時期:
    在「大士爺廟」還沒建立時,大士爺並無金身的存在,只在祭典時才以紙糊造型出現,祭典結束後馬上焚化,而祭典事宜由各個神明會爐主全權負責。
 
   
    至於正確的建廟日期不易推定,且各文獻資料眾說紛紜,最可靠的推論為大士爺信仰興起之後,信徒所捐獻的田產與租金漸多,因此有足夠的資金建廟,但當時神格屬陰神一類,所以廟身為「有應公廟」或「土地公祠」一般的小廟,也符合報導人所說的「土角厝廟」。  
   

二、慈濟寺建廟時期: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嘉義地區發生了「丙午大地震」,民雄一帶的寺廟建築毀損殆盡,包括原本的大士爺廟、慶城宮(媽祖廟)、開漳聖王廟、開台尊王。由於人力、財力有限,鄉民合併這四座廟剩下的殘餘建材,而目前的建築格局就是當時合建的年代,依大士爺廟正殿左側過水廊壁上的「慈濟寺建築捐題牌記」中,推論在日據大正十二年(1923),由街民集資興建,以「慈濟寺」之名重新建造完成,至1937年歷經15年才完工。廟身採「五開間、三進、二過水」,座南朝北的南方風格地區大廟,進深大、燕尾脊屋頂,更顯出閩南建築之美,無論是石雕、木雕、都是值得品賞的古蹟。
 
   
 
    至於廟名為何不是「大士爺廟」,而是「慈濟寺」。這是因為當時日本人在臺推行「皇民化政策」,禁建並拆毀道教廟宇,所以不敢直接以「大士爺廟」的名義提出申請,而以佛教「慈濟寺」之名,向日本政府申請許可因而才擇吉建廟。 另一方面,大士爺在當時被認定為鬼魂崇拜,這是不被日本政府所接受的信仰。
 
   
三、大士爺廟時期:      
    民國七十四年,因早期土地登記名字為「大士爺會」,而管理組織名稱卻是「財團法人慈濟寺」,使得廟產土地無法變更登記,後辦復名事宜。在民國七十六年,經嘉義縣政府及嘉義地方法院裁定,改歸原名為「大士爺廟」,全名定為「財團法人台灣省嘉義縣民雄鄉大士爺廟」。
 
   
地理位置
 
廟址:民雄鄉中樂村中樂路81號  
電話:05-2261464  
   
搭嘉義客運或嘉義公車民雄線於民雄站下車再循中樂路走即抵。
 
   
1.南二高:下竹崎交流道往民雄鄉即166縣道直走,接建國路二段右轉直走接中庄橋下一個路口左轉即抵。  
2.中山高:下大林交流道進入大林鎮接中正路右轉即是省道1號,接東榮路下一個路口右轉即抵。  


【信仰起源】
關於「大士」名稱之源由
 
    「大士」是六種天官中,專司鬼神之祀的官職,早期相關文獻記載中也有稱為「觀音大士」、「慈航大士」等稱號。「觀世音菩薩」意同於「觀音大士」,因唐太宗李世民諱,所以「觀世音」簡稱為「觀音」,而「菩薩」即梵語「菩提薩埵」的簡稱,或稱為「大士」。
 
   
    另一種說法為宋徽宗因篤信道教封釋迦佛為「大覺金仙」,封菩薩為「大士」,此時道教、佛教混為一體,因此民間以「觀音菩薩」為佛稱,「觀音大士」則為道教的稱呼。而根據台灣民間的傳說,大士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這是受到佛教中國化的影響。  
   
「大士爺」的信仰
 
    至於「大士爺」信仰,應與「鬼王」崇拜有關,造型一般為青面獠牙、怒目吐火、生角、頭戴觀音像及執旗的神像。「大士爺」原本是一個惡鬼,食量很大,常常掠食人畜,偷食農作物,後來被觀音收伏,以足踏於頭頂。因大士須化身為凶桿的容貌,口吐三昧真火,所以才吐舌的。  
   
    在台灣民眾的信仰中,深信「大士爺」就是被「觀世音菩薩」所收服的「鬼王」,在所有建醮儀式中,所見到紙紮的「大士爺」頭頂上,都有一尊「觀世音菩薩」像,象徵「觀世音菩薩」掌握鬼王來監督眾鬼的行為。因此「大士爺」被定位在「普渡公」的鬼王地位,現身的時機在慶祝建廟落成,祈求五殼豐收、消除瘟疫、禳災及酬神還願的建醮祭典,或是中元普渡法會中。基於人們對鬼魂敬而遠之的心理,往往在醮局結束及普渡完成後,就將功成身退的紙紮大士爺火化,送回天界。  
   
    「鬼王崇拜」對人民心理上的影響,常常會產生一種又愛又恨的矛盾情結,一方面,畏懼鬼王的恐怖形象,另一方面,卻又希望藉鬼王來鎮壓其他妖魔鬼怪,所以在台灣民間信仰的過程,自然會發展出一套詮釋體系,來解釋這樣的信仰行為,從「民雄大士爺」的信仰傳說中,正可看出此種祭祀行為的演化過程,雖然「民雄大士爺」的神格,透過傳說的強化,由原本鎮守醮局的守護神,升格為受信徒祭拜的主祀神。
 
         
    民雄大士爺廟是全台唯一以「大士爺廟」為名稱的廟宇,廟內主祀為觀世音菩薩,但每年農曆七月廟方都會特別訂製一尊紙糊的「大士爺」神像,放置在廟內供民眾膜拜。其用意為超渡移民來台亡故的無祀孤魂,並向五方灑淨以鎮壓鬼道。全台各地大士爺皆是由此民雄大士爺廟分香而出,廟內供奉的神明正殿主奉其本尊「觀音大士」, 開漳聖王於左配殿,開台尊王於右配殿,並同祀廟宇同於震災中損毀之天上聖母於後殿。後慶誠宮於民雄鄉農會舊址重建,完成後天上聖母移駕至新建之慶誠宮。大士爺廟後殿改祀三寶佛,於民國七十六年(1987)正名為「大士爺廟」。本廟共同祭祀這三座廟的神明,間接保存了民雄地區的廟宇文化。
 
         
    大士爺廟是民雄鄉民最重要傳統信仰之一,每年農曆七月廿一日至廿三日是大士爺廟的年度盛事-普渡祭典。三天祭典起源於早期「打貓街」農曆七月份的「頂街大士爺普」、「下街大士爺普」及「下街童子普」之亡魂普渡活動而演變至今。
 
   
    「童子普」是嘉義地方專有的祭典,嘉義管內采訪冊紀錄:「源由是自道光年間,因街內眾童子嬉戲,公捐多少錢,就買多少東西,在孤枰腳致祭童子孤魂。連祭二年,一年不祭,遍街路下午時鬼聲啼哭,悉屬童子之聲。陰風陣陣,哭聲不絕。街內童子,多不平安。大家商議塗大士一身,延僧侶五人誦經懺一日,超度童子孤魂,於是成為慣例,稱為童子普。」  
   
    早期「頂街大士爺會」(農曆7.1-3)、 「下街大士爺會」(農曆7.21-23)和 「小普大士爺會」(農曆7.29)的區分 ,一直延續到50年代響應政府 革新社會風氣,節約祭典經費的運動,才將他們「三合一」,統一在農曆7月21至23舉行 。但統一後的大士爺祭典堪稱嘉義一帶,最有歷史文化傳統的宗教盛事。  
         
   以打貓街為核心的「大士爺普渡祭典」,從早期「有祭無廟」的「大士爺信仰」,到今日成為國家三級古蹟的「民雄大士爺廟」,歷史發展說明了一個信仰文化演變的過程,也把先民與周遭生存環境的搏鬥,完全表現出來。  


【金身探討】

大士爺並不是一般慈眉善目的神像,而是面目猙獰的兇神惡煞,頭頂上有一尊小型觀世音菩薩,造型特殊。大士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因惡魔形狀,鎮壓鬼魂,以醜形鬼王出示,傳言大士爺原為妖魔首領,常役使鬼卒,收服陰靈。而大士爺神威佑民,尤以每年農曆七月廿一日至廿三日的大士爺文化祭的普渡活動,尤為可觀。  
   
1、 大士爺等於鬼王:
民雄人必須藉由大士爺的法力,才能解除民雄人的生存危機,所以每到農曆七月透過大士爺祭典的舉行,讓民雄人內心的恐懼感消除,而最早應該屬於「鬼王」性格的大士爺,一方由於面貌令人畏懼,二方面由於祭典最後一日,必須押送孤魂回陰間,所以只用紙糊大士爺,以火焚化的方式,象徵大士爺暫時回去,另一方面有以火的光熱,來掃除地方「不潔」的象徵。但是時間一久,地方上還是會有「不潔」的東西出現,所以民雄人以祭拜木頭刻的民雄大士爺神位牌的方式,來祈求大士爺的庇佑,順便為其蓋一座遮風避雨的簡陋小廟,如同現在的大眾爺廟一般,同時以神明會的組織來分擔七月祭典的支出,此階段由於是屬於鬼王的信仰,所以不會像神一樣刻有金身來接受香火。
 
   
2、大士爺等於觀音化身:
隨著大士爺神威的強化,在民雄人的心中,大士爺的神格逐漸由受人敬畏的「鬼王」地位,升格為受人親近的「大士爺伯」、「大士爺公」地位,如同我們平日所稱的「土地伯公」,而受到一九零六年地震的影響,在日後的重建過程中,由於大士爺有許多的田產資金,所以大士爺才能位居龍頭,鎮殿於中殿之上,讓慶誠宮媽祖屈居後殿九十年,加上「觀音」化身「大士爺」的傳說,及民間信仰中「天上聖母」曾經受「觀世音菩薩」點化的淵源,觀音的神格自然比媽祖高,所以觀音在前殿,媽祖在後殿的排序,非常合理。
 
   
    建廟已200多年的嘉義民雄大士爺廟,遊客和信眾到大士爺廟參觀時,都會問到大士爺的長相,為何平日去廟內上香,卻不見大士爺金身,鎮殿主神卻是觀世音菩薩,民雄大士爺究竟其相貌為何?提到這個問題非常有趣。由於大士爺過去僅在普渡時才設紙糊神像在街角祭祀,所以 長久以來在正殿上只能看到觀世音菩薩端坐。只有在每年農曆7月21日至23日是民雄的年度盛事-大士爺祭,這時廟方會將一尊青面獠牙的紙糊大士爺神像現身3天,供奉在正殿 ,讓信徒膜拜。到了普渡尾聲, 基於人們對鬼魂敬而遠之的心理,在普渡完成後就將功成身退的大士爺神像和山神、土地公等,繞境遊行後火化「升天」 ,送回天界,並象徵大士爺帶走眾家好兄弟,讓地方恢復平靜。  
   
    這個問題在親自探查訪問目前大士爺廟方常務董事許錦棟先生 後得到証實。他表示90初年間時,他有意塑造大士爺神尊,但寺廟耆老們都表示反對,終於在最近神明透過乩童起駕時,特別詢問到神像入主問題後獲得神明允許,也讓耆老們信服同意,著手雕刻觀音大士爺神尊,並將神尊請到大殿正位奉祀。




【神奇事蹟】


從民雄人口耳相傳的一些神蹟故事當中,大致可分為三類,而大部份故事階顯現出大士爺「賞善罰惡」、「賞罰分明」的性格,如此更加深大士爺在信徒心目中的權威感;其次嘉慶君遊台灣的傳說,以及南投正覺寺分香的原因,更提昇大士爺的神格,強化了民雄人的自信心,也使得大士爺的香火擴展到南投地區,南投正覺寺也是每年大士爺祭典當中,最準時回來的參拜團體。
 
   
一、罰惡的故事  

1、「明治二十九年間(西元1896年),軍隊裡有一軍伕不堪兵糧搬運之苦,逃入打貓街,軍隊找尋無著,將來廟參拜之男信待抓走代體,在此事故之前逃亡的軍伕則蒙神罰而病死。
 
   
2、有一小偷竊取來參拜婦人之頭簪,被神感化,苦惱之餘,自首。
 
   
3、有一年祭祀,當事者日日領取廟內基金,該人在死前數日發狂,在街中亂埃繞圈,對其罪惡懺悔。
 
 
 
以上三則來自《寺廟調查書.嘉義廳》
 
   
4、 大士爺於八十二年七月二十日,附身於乩童賴津女士身上表示,希望借其身體向廟方表達意見,但她認為本身系媽祖的乩童,不同意「借乩」。隔天,她的孫女無故騎車受傷,疑被大士爺強制拖行而跌倒,她沒辦法只好同意大士爺借乩。七月二十二日上午十時,她被大士爺附身,跑到大士爺廟,此時大士爺藉其口,要求在七月三十三日下午三時移駕,以便監視眾孤魂之活動。當時爐主認為大士爺移駕時辰已排定在晚上八時,若太早移出,會影響信徒的參拜,故未同意大士爺的要求。晚上八時當大士爺披好多件戰袍準備移駕 ,在移駕那一剎那,大士爺廟突然連續停電三次,有人說這是大士爺生氣的表徵。
 
以上取自《民雄鄉大士爺信仰初探》
 
   
5、日據時代,有一個仕紳,有一次到大士爺廟誇口,對神不敬。不知怎麼一回事,頭被神桌卡住,一直拔不出來。後來,向大士爺道歉之後,忽然頭就可以伸出來了。
 
以上取自《民雄大士爺廟沿革志》
 
         
         
二、賞善的故事:
       
         
1、某晚有民眾挑祭品到廟中祭拜,因溪水大漲,受阻於對岸,加上天色又暗,無法趕上祭典。忽有一老者走來,告訴他心誠則可,隨處皆是祭拜處,於是二人一同朝廟的方向祭拜。後來二人同吃祭拜的供品,而此人回家後發現,只有他吃掉的部份不見了,老者所吃的供品,皆完好如初。
 
         
2、某次祭典,火車過了廟附近的車站不停,祭拜的人無法如期趕來,次日則有神靈擋火車,讓民眾參加祭拜。
 
以上取自《嘉義縣民雄錕大士爺廟研究及修護計畫》
 
         
         
三、嘉慶君遊台灣與分香故事:    
         
1、相傳嘉慶儲君遊台灣,路過打貓筆架山歎曰:「可惜仍筆架只出大士,倘豎筆架能出真主(帝王)」時,旁有一女魂忙跪謝叩恩受封。從此神靈益顯,香火鼎盛。
 
以上取自《民雄鄉志》
 
         
2、正覺寺, 地址在南投縣竹山鎮,沿革緣起頗為特殊。日本明治三十三年,有林杞埔街(今南投)陳某,在嘉義廳打貓臥病不起,適逢該地的大士爺祭典,乃服用其香灰,忽然痊癒,他深感神恩,回鄉時就帶了大士爺香火,懸於今址附近龍眼樹上,朝夕膜拜。同年十月,蓋一竹造簡陋小祠於樹下…
 
以上取自《台灣史蹟叢論》
 
         
    嘉慶君的敕封與神蹟的顯現,除了擴大大士爺的信仰圈之外,最重要的是為大士爺的神格找到一個根據,如同「媽祖」、「王爺」一般,經過皇帝不斷的敕封,由陰神成為陽神,而受到信徒的愛戴。
 


【建築風貌】


大士爺廟,坐南朝北,是一座三川帶左右過水廊、山門的廟宇建築,面寬小進深大。全廟三川殿、正殿、後殿及左右兩側殿、正殿為「觀音大士」殿,第三進為後殿,明間供奉原來的「慶誠宮」媽祖,左右次間配祀城隍爺與註生娘娘。民國94年(2005年)修復完成後,後殿改祀三寶佛,左右次間則配祀文昌帝君與武財神。左側殿為「開漳聖王」殿,右側為「開台尊王」殿。   
 
    面闊較寬的中央部份為大士爺廟,左右山門(配殿門)為鋼筋混凝土造,歇山燕尾翹脊屋頂,左山門額題「開漳聖王」,右山門額題「開臺尊王」,左右配殿分別為「開漳聖王廟」與「開臺尊王廟」,為「三廟一體」之特殊建築格局。因歷年不斷增修,可見不同時期工法。























































資料源:嘉義縣東榮國小民雄大士爺廟網站
已有 1 人評分威望 收起 理由
chen1490 + 6 您親傳的貼圖非常棒,無私分享造福眾人,論.

總評分: 威望 + 6   查看全部評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Rank: 5Rank: 5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13-8-6 21:21:35 |只看該作者
一般在農曆7月普渡時都會有"普渡公"還有的是"大士爺".應該是這樣沒錯吧.

Rank: 5Rank: 5

狀態︰ 離線
3
發表於 2013-9-5 03:01:55 |只看該作者
你不說我還真不懂~大大感謝你為我們台灣傳統盡心盡力加油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11-22 04:56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