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176|回覆: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民俗技藝] 傳統手工麻繩製作 [複製連結]

Rank: 3Rank: 3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3-9-12 15:41:55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1
赤城博物館結合這一主題,開展一系列宣傳教育活動。其中“傳統手工麻繩製作展演”活動,就是系列宣教活動的一個片段。
   
為了再現昔日麻繩製作的情景,我們特別邀請了兩位曾經從事麻繩製作業的工匠,為我們現場展示麻繩手工製作過程中各個環節的工藝流程。他們是:赤城鎮東龍村村民劉珍福和劉珍寶老人。劉珍福于上世紀50年代在赤城縣麻繩業社工作,專門從事麻繩的加工製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今天他們將再現昔日古老的技藝,也為我們的現代生活帶來美好的回味。
   
麻繩製造的歷史非常悠久。早在4000多年前, 人類就一直生活在用樹皮製成纖維, 用手心抵著裸露的大腿把纖維搓成線的時代。 考古學研究表明, 我們最早的祖先首先使用繩索,是用於在他們的工具和武器上綁上把柄。手工麻繩製作的發明與發展發明,為人類生產、生活帶來了方便。
   
到西元前2800年, 中國人已經熟練地掌握了製作麻繩的技術,開始用大麻纖維制繩。西元紀元開始時,大麻纖維已成為世界上大多數地區的主要制繩材料。
   
1775年,西方工業革命中,英國發明家馬虛發明制繩機,結束了手工制繩的時代。而在我國,尤其是象我們一樣的廣大地區,直到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麻繩的手工製作技術才徹底退出了我們的生活。這項看似十分平凡的制繩工藝,曾經為人類的生活帶來過極大的便利,它從種植、收穫、浸泡、曬乾、剝取,再到接股和最後搓擰成結實的繩索,都凝結了勞動者的心血與艱辛,同時也充滿了勞動與創造的快樂。
   
現在,手工製造麻繩的技藝已經淡出了我們的生活。但昔日那種加工麻繩的場景和以此為生計的希望還在老一輩工匠的腦海裡。我們今天特意邀請的這兩位曾經以麻繩加工為業的工匠,為我們再現這一技藝,主要是希望能以此來使那些熟悉這一勞動場面的人們,有一個對過去生活的回憶;使那些沒有見過這種勞動場景的人們,對前輩的生活狀態與繩索的發展歷程有一個形象上的瞭解和認識;尤其希望能夠使一些中小學生,通過這一活動,對從生活和生產勞動中發現科學規律、開展發明創造而受到啟發。
   
手工麻繩的製作過程大體可以分為兩個步驟。第一個步驟叫“繞繩”,繞繩就是把原材料麻通過繞車紡製成半成品麻繩坯子備用;第二個步驟叫做“傳繩”,就是把繞好的麻繩坯子通過傳車擰在一起,成為繩子。
   
麻繩是生產勞動和日常生活中的主要用具,過去赤城麻繩加工業非常發達,產品除本地自銷外,還遠銷河北壩上及內蒙古地區。由此可見我縣手工業的相對發達。
   
手工製作麻繩的時代雖然結束了,但我們希望這種發明創造的精神和共同協作的勞動情結能夠發揚廣大,並注入我們明天的美好生活。


http://www.youtube.com/watch?v=84ZCh_dnAE0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14-4-11 04:16:26 |只看該作者
在這邊感恩大大的分享了謝謝
感謝大大的無私分享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29 15:59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