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隱藏的內容
(廣澤尊王) (妙應仙妃) (十三太保) (溫王爺) (註生娘娘) (天上聖母) (釋迦佛祖) (李、朱府千歲) (東嶽仁聖大帝) (虎爺大將軍) (福德正神) (中壇元帥) (水仙尊王) (觀世音菩薩) (神尊聖誕千秋日)
旗津中洲七柱鳳山寺廣澤尊王沿革及史跡:
溯郭姓來台始祖淵源世居福建泉州,於乾隆年間有意要來台灣耕耘,故將金身攜帶來台為護身其初共是自己崇拜,以為私家佛供奉在茅廬內,及至日據時代大正年間威靈顯赫庇佑群黎,彼時纔由信士郭、吳、蕭等姓氐之祖先抱虔誠共同建立稱為公廟歡迎大眾參拜,以祈平安而當時廟貌只是草創不謂巍峨廟上只蓋錏鉛片而已廟稱朝鳳寺。
迨至台灣光復時再由郭愿、郭強、郭戇、郭釵、郭故等五位善信倡始,擬建磚璧上面鋪蓋紅瓦以壯觀瞻,又將廟名改為鳳山寺以副永久興隆馨香鼎盛,藉庇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則避爾人群同浴神恩於罔極也。
本寺於民國七十三年農曆十二月二十日那時欲建造海底隧道及貨櫃碼頭以致遷村,故本寺亦隨之重建於現址 。
又於民國七十六年農曆三月間成立重建委員會經會議決定於民國七十六年農曆五月初二日擇吉動土於民國七十六年農曆六月十四日開工興建。
民國七十八年農曆六月十一日吉時安座。
民國七十八年農曆十月初四日禮慶成同祈四時無災八節有慶,並於民國七十八年農曆十月八日眾善信隨神與遶境平安至誜工結算總工程費開支共新台幣貳仟叁佰拾餘萬元以上所述銘之碑上得以千秋存在並感眾善不吝樂捐,使本寺能以成就莊嚴寺貌實感戴眾善信之功德於不泯也。
廣澤尊王:
廣澤尊王姓郭名忠福,福建省南安詩山人,生於後唐莊宗同光初年(西元九二二年,)其父郭亮,以務農維生,三十一歲就與世長辭了。其母姓林名素娘,於郭亮死後因家頻無錢安葬,遂把遺體火化暫置茅屋內,忠福幼時即賣身於安溪崇善里金谷鄉楊長者家牧羊.母親也跟著到楊家做女工,雖然工資微薄,但生活也很愉快,忠福於楊家牧羊時.因處處用心甚得楊家長者的喜愛。
楊長者非常相信風水之說.從贛洲請來一位地理大師,為楊家覓一塊寶地,大師說要三年之久,便住在楊家,忠福每天為大師送飯奉茶.深得大師愛, 大師與忠福相處久了感情日益密切,有一天地理大師問忠福說;「因為楊長者沒有氣量,其實他早已知道寶地在哪裡,現在我將寶地給你,你要一朝天子或萬代封侯。」忠福說:「我要萬代封侯。」
大師點點頭,向他道出真相:「羊舍內公羊睡覺的地方就是風水寶地,只要在下雨時,將你父親的骨灰倒入,滲透下去即得寶地。」忠福聽了便照大師所言去做。 隔天早上忠福到羊舍時發現羊全部都死了、楊長者沒有羊,自然就不再僱用忠福了。臨走時,地理大師告訴忠福;「你們向東而行、等看到了牛騎人、人戴銅帽、水變紅、鯉魚上樹、就是你們棲身之地。」
於是忠福母子辭別了地理大師,一路向東走去、走到南安詩山的鳳山時、突然下了一場大雨。他看到一個牧童蹲在牛肚子下避雨;一個僧人把銅拔頂在頭上避雨;在池塘邊釣魚的人、為了避雨、也跑來躲在樹下、已上鉤的鯉魚被掛在樹上、雨越來越大、山上的紅土也被傾盆大雨沖洩而下。這一切奇景都應驗了地理大師所說的話、忠福就對母親說:「這兒就是我們母子的棲身之處了。」
郭忠福於鳳山下落戶之後、母子相依為命、仍是替人做雜工、撿拾木柴糊口。 有一天忠福在鳳山撿拾木柴、發現一棵非常高大的樹、樹幹上恰巧被一條粗大的「加焦藤」纏繞著、好像是一個寶座、就爬到大樹上盤坐在藤座上休息。
也許是成神的時間到了、他對樹下的同伴說:「我拾得的木柴、你們幫我挑回去、告訴我母親、快拿一瓠、一書來。」郭母知道自己的兒子一向都是實實在在、說一不二的、所吩咐的事必有緣故。於是便牽著豬、趕著羊往鳳山走去。
一到鳳山、郭母抬頭看到自己兒子時、他已經坐在藤座上往生了、郭母傷心欲絕得嚎啕大哭。她走上前去,想要把兒子拉下來、但她只拉動了忠福的左腳、右腳怎麼拉都拉不動。郭母心想:「我兒子命該如此吧」。所以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郭聖王金尊、都是右足盤坐、左足下垂的造型。
這一年,郭忠福十六歲、正式後晉高祖天福三年(公元九三八年)農曆八月二十二日。鄉親嘉其孝、憐其殤、大家出錢出力、在忠福坐化處築祠紀念、稱為「郭山廟」、又因鄉親以將軍禮祀之、所以又稱為「將軍廟」、因廟在鳳山、後來又改稱為「鳳山寺」。
南宋高宗紹興年間,敕封為「威鎮廣澤侯」敕建「威鎮廟」 宋寧宗慶元年間,敕封「威鎮忠應浮惠廣澤侯」後來又晉封「提伯王」 南宋理宗開慶元年、又敕封「威鎮忠應浮惠威武英烈廣澤尊王」 清穆宗同治九年、加封「威鎮忠應浮惠威武英烈保安廣澤尊王」。所以「郭聖王」又稱「廣澤尊王」
妙應仙妃
傳說安溪有個黃法師,育有一獨生女,名叫依娘,生於後晉開運甲辰元年正月二十三日時,滿室生香。
依娘長大後果然不凡,不但有閉月羞花之貌、沈魚落雁之容,聰明伶俐,求親者之多,有若過江之鯽,可依娘心目中的對象是溫文儒雅、才德兼具的正人君子,所以經過了數年,依然找不到理想的婆家。
有一天,黃母帶著女兒依娘到南安宮鳳山寺進香,走進大殿不禁脫口而出:「聖王啊!可惜你是神不是人。若是人的話,願將女兒依娘許配給你」。
次日,依娘坐在溪邊石頭上洗衣服,忽然看見遠處有一個鑲有金邊的小錦盒漂向她來。
依娘心裡一愣,不知如何是好,就匆忙洗完衣服回家了。
第二天,她又例行的到溪邊洗衣服時,那鑲有金邊的小錦盒又漂向她來,而且一連數天都是如此,她覺得非常驚訝,立即回家告訴母親,母親說:「什麼?你這傻ㄚ頭,這是上天送給你的禮物,妳明天就撈起帶回家來吧!」 聽了母親這麼護,依娘再次到溪邊洗衣服時,就把漂向她來的小錦盒撈起帶回家了。
回到家中打開一看,裡面有一只金釵,就將此釵收藏在梳妝盒裡。
這天晚上,依娘在夢中看到一位穿著白衣的翩翩美少年,來到她的床邊,她又驚又喜不知如何是好:「你…你是誰」?「我!妳怎麼忘了?」那美少年十分謙恭有禮的說:「你今天既然與我在溪邊定聘,你我算是有緣份,我要娶你為妻」,這白衣少年正是鳳山寺郭聖王。
依娘說:「胡說八道,我根本就不認識你!」依娘也覺得他很面熟,只是不記得曾經在何處見過面。
白衣少年說:「男大當婚、女大當嫁,自古以來都是憑媒妁之言、或父母作主。
但是,若所嫁非人,豈不是苦了自己一輩子!所以,我主張男有情女有意、兩情相悅最好,而今天我託小溪送聘,天作地合,現在又來與小姐相會,表示我們是有緣份的,還望小姐成全才好」。
依娘聽他說得合情合理,又見他風度翩翩、彬彬有禮禮,一時語塞不知如何應對,便又羞羞答答、迷迷糊糊地睡去。
直到公雞啼叫、天空報曉,白衣少年才依依不捨的離去。
接連好幾天,白衣少年都是這樣子,夜晚而來、天亮即去。
依娘對這每晚必有的美夢,內心是又羞又喜,但又惴惴不安,不得不將實情告訴母親。黃母聽後也大吃一驚,後來她想出一個好主意,悄悄的教給女兒。
晚晚,白衣少年又來到依娘的香閏,依娘悄悄地拿出早已準備好的剪刀,把他的衣袍剪了一塊下來。四更時分白衣少年走了,依娘把剪下來的衣袍拿出來一看,竟然像皇帝所穿的龍袍一樣。
這一怪事,經由黃母轉告了黃法師,黃法師一看,大為震怒:「我們鄉下地方,那有皇帝,只有鳳山寺郭聖王穿的龍袍跟皇帝相同,一定是那木偶神在作崇」。
當即把那塊衣角帶去鳳山寺,經比對後發現跟郭聖王所穿的龍袍一模一樣,再看他穿的龍袍,果然缺了一角。
顯然,這是郭聖王看上了黃法師的女兒,先以金釵為聘,然後再到依娘的香閏幽會尋夢了,黃法師頓時氣得咬牙切齒,他的女兒本已許配給李家公子,為了避免節外生枝,他一再催促李家儘速擇日備禮迎娶。 婚期到了,李家的迎娶花轎也抬來了,依娘悵然若失,只得無奈換上豔麗的新嫁衣裙坐上花轎。
迎娶的隊伍不料到了鳳山寺附近,忽然刮起了一陣大風,當時轎夫只覺得花轎重了三下,但馬上又輕了三下,大家的心裡都感到奇怪,因為以前從未發生過這樣的事情。
到了李家後,親戚好有都擠到花轎前,誰知道轎簾一掀開,出乎大家意料之外,裡面空無一人,險有三塊長方形的土坯放置在座椅上。
此情此景使得李家的人都大驚失色,大家議論紛紛。有人說:「一定是黃法師為了騙取聘禮,故意耍詐賴婚」。
也有的人說:「難道是轎夫在半路上出了差錯」?事情傳到了黃法師那裡,他有若啞巴吃黃連般,心中暗自叫苦,他想:「該不會又是鳳山寺中的木偶神作怪吧!」他匆匆忙忙趕去鳳山寺查看,果然看到女兒依娘已化身為神,和郭聖王並肩坐在殿上。
傳說黃依娘後來成為「聖母」、號「懿得」、敕封「妙應仙妃」
高雄市旗津區中興里旗 津二路25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