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3-12-10
- 最後登錄
- 2017-9-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5
- 閱讀權限
- 20
- 文章
- 99
- 相冊
- 0
- 日誌
- 0
![Rank: 2](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2.gif)
狀態︰
離線
|
MIBA 發表於 2013-12-13 08:06
唯識學的特質
常進法師
唯識學是內明的無上勝妙法門,是釋尊一生教法的極談。韓清淨在《唯識指掌要論》中言:“這唯識一種法教,在如來一切法教中,是最究竟的,是最明顯的,而且是最切要的。
阿賴耶識於佛法中的重要性:
首先,佛教修行者必定相信輪回,如果沒有輪回,那麼死了就完了,不需要修行,搞這
麼多名堂,又是聞又是思又是修的,不需要這麼累,只管吃喝玩樂,早死晚死一樣。
第二,既然有輪回,那麼是什麼在輪回?這是關鍵中的關鍵了!如果不知道是什麼在輪
回,我們怎麼把握輪回呢?就像原始人連車都沒見過,而說自己會開車,你相信嗎?
所以,修行的真正開始,必定是從了知什麼東西在輪回開始的,只有知道什麼在輪回,
才談得上改造命運,保證生生世世修行,保證最終成佛等等。
這裡就引起兩派爭論來了,反方認為,緣起性空就是佛教真理,不需要有輪回的主體
,認為如來藏是“性空唯名”的方便說,並沒有如來藏可證可知;正方認為,如來藏就
是輪回的主體,離開如來藏談一切問題都是戲論。下面就兩派觀點是否吻合三轉法輪經
典和三法印來作說明辯正:
初轉法輪之《雜阿含經》卷五:記錄了一個叫焰摩伽的比丘說:阿羅漢身壞命終,更無
所有。遭到了僧團的一致反對,大家都勸他舍棄邪見,最終,焰摩伽比丘在舍利弗的開
導下,這樣改了口:阿羅漢是熄滅了五陰之苦。這裡就有一個問題,熄滅了五陰之後不
是更無所有,還有一個東西在,如果說熄滅了五陰就是“更無所有”,這叫“謗世尊,
謗世尊者不善”,熄滅了五陰之後還有什麼?經文沒有說,但肯定不是還有“緣起性空
”在,因為阿羅漢不受後有,滅的就是緣起性空的現像,如果緣起性空還在,說明阿羅
漢還沒有成就阿羅漢,那阿羅漢的實證豈不成了妄語?
二轉法輪之《心經》,心經最短,好說,中有“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不垢不淨”的經
句,這是對“心”的形容,當然,奉行“緣起性空”者,會說這個“心”是意識,但意
識透不過“不生不滅”這一句,正常人都體驗過意識生生滅滅,而且,如果意識不滅,
人人都應該有宿命通,可是,絕大多數人,為什麼能記得昨天,不記得前世呢?說明今
世的意識不是前世的意識,說“意識不滅”,這是邪見,而且阿羅漢滅掉的五陰——色
受想行識裡面,就明確包括了意識,請反方認真重新學習五陰十八界的內涵。
《大般若波羅密多經》卷569:“諸法雖生,真如不動,真如雖生諸法而真如不生,是
名法身”。
真如(如來藏, 實相心, 金剛心的另一個名字,佛經裡常用,表示如來藏特性的一個形
容詞,有時做名詞用)雖生諸法,而真如不生,這句話明確表示,有一個萬法本源,祂
能生諸法,但祂本身是不生的,不生的當然不滅,這句經文,用“緣起性空”怎麼能讀
通呢?緣起性空能生諸法?緣起性空不生,所以叫法身?緣起性空不但不能生諸法,反
而是諸法生起後你才能觀察到緣起性空,否則你從哪裡知道緣起、性空?
緣起性空,是依於現像界的無常性和緣生性而總結歸納的一個規律,本身是沒有實體的
,比方說女性,這個特性是依於女人體的,如果沒有女人體,就沒有女人的特性可說了
,緣起性空,也是依於現像界每樣事物的現像都是緣起的,沒有自性實體而說性空,如
果沒有現像界,就談不上緣起性空了,比方說滅了現像界的阿羅漢,你要再談緣起性空
就是廢話了,就像你本來沒有兒子,你卻在談論如何為兒子找媳婦,都是廢話。
三轉法輪之《楞伽經》卷一:轉識、藏識真相若異者,藏識非因;若不異者,轉識滅,
藏識亦應滅,而自真相實不滅。是故,大慧!非自真相識滅,但業相滅,若自真相滅者
,藏識則滅。大慧!藏識滅者,不異外道斷見論.
下面再從三法印來談,三法印為“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三法印,高度概
括了現像界與實相界,有為法與無為法的特性,前兩印正是印定現像界與有為法的,就
是緣起性空的內涵,其實因為現像是無窮的,這類法印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隨意(當然
是在正確理解的前提下)增減,比方可以說“諸受皆苦、諸法緣生”等等,但“涅槃寂
靜”是實相界法印,無法增減,吻合《心經》開示,因為實相只是一個,真相只有一個
,如果弄到兩個以上的真理,基本上就成神經病了。
綜上所述,認定“緣起性空”就是真理的人,基本上對世界本源的探索沒有興趣,反而
覺得探索世界本源者,是常見論,但如果世界沒有本源,萬法就沒有基礎了,一切真的
空了,絕對空了,一切修行也將唐捐其功,我們不用談那些高深的問題,你只要問問自
己:你是誰生的?是你父母生的?還是緣起性空生的?無論你的回答是父母還是緣起性
空,都將令你自己陷入無法自圓其說的困境。唉, 所以“無因唯緣論",“心只有六個論”
都不是生命及法界的真實義!
而以上,就是為什麼佛法談如來藏,談阿賴耶識的意義.
|
|